(在中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暴君和狂魔屢見不鮮,但如果要論及殺人成性、毫無理由地殺戮,中國曆史上恐怕唯有明末張獻忠可與之相比,別無他人。他為了滿足自己的惡趣味,殘忍殺害了無數人,就連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也不放過。)


    (張獻忠生於 1606 年,卒於 1647 年,字秉忠,號敬軒,人送外號黃虎。明萬曆三十四年,他在陝西省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呱呱墜地。張獻忠家裏很窮,小時候讀過點書,從小就機靈,跟著父親做些小買賣。長大成人後參了軍,還當過延安府的捕快,後來不知怎的被革了職,就跑到延綏鎮去當兵啦。在軍隊裏他犯了法,按律當斬,不過主將陳洪範替他向總兵官王威求情,這才免了死罪,隻是挨了 100 軍棍,被開除軍籍。從此,張獻忠就流落鄉間,搞得陝北一帶的粘荒起義軍風起雲湧。張獻忠跑到米脂入夥,在明崇禎三年,他扛起米脂 18 寨的大旗,響應王家印起義軍,自己帶領一隊義軍,自稱西營八大王,那叫一個威風!


    獻忠那可是相當勇敢,跟著王嘉義、王自用還有高迎祥,輾轉好幾個省,那是戰功赫赫呀!崇禎八年正月,張獻忠參加了大名鼎鼎的襄陽大會。按照會議商量好的法子,他和高迎祥就離開河南,朝著東南方向一路殺過去,那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啊!正月十五這天,更是一舉攻克了明王朝的中都鳳陽。不過呢,他跟高迎祥的部將李自成不太對付,李自成去了歸德,張獻忠就帶著部隊南下瀘州,從此開啟了他獨挑大梁的新時代。崇禎九年正月,高迎祥帶著起義軍往東殺去,和張獻忠的聯軍一起圍攻滁州,結果被名將盧象升給打敗了。高迎祥兜兜轉轉回到陝西後,悲催地被俘虜了,最後犧牲了。十月的時候,張獻忠聯合幾支起義大軍繼續往東進軍,這起義大軍就直奔南京去啦!


    到了明年四月呀,明軍在太湖附近的豐家店遭遇慘敗,四十多位名將命喪黃泉,六千多敵軍也被消滅啦!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楊士昌精心策劃了四政六隅十麵張網的圍剿戰略,讓熊文燦專門對付張獻忠。沒過多久,張獻忠在掛車河被明軍打敗,隻好退到湖北荊鄉山區。崇禎十一年正月,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靈機一動,喬裝打扮成官軍,想要偷襲南陽。可沒想到,他們剛到南關,明朝總兵左良玉的軍隊就殺過來了。左良玉火眼金睛,覺得這支“官軍”有點不對勁。仔細一瞧,哈哈,果然是張獻忠的偽裝!在左良玉的窮追猛打下,張獻忠帶著殘兵敗將拚命逃跑。這一仗打得那叫一個激烈,張獻忠中了兩箭,臉上還被左良玉砍了一刀呢!


    嘿,真走運!他的部下孫可望那可是拚了老命地抵抗啊,這才幫他成功逃脫了。經過一晝夜的瘋狂急行軍,張獻忠的聖部隊在正月初九夜裏攻打古城啦!那時候,明朝的都市楊四昌搞的什麽四政六虞策略,正在圍剿農民軍呢,害得各部義軍都損失慘重。為了應對這情況,兵部尚書熊文燦就負責總理南極、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的軍務,還采取了招降政策,實行堅壁清野。張獻忠一打聽,得知陳洪範,那個對他有救命之恩的總兵,現在居然是熊文燦的部將,於是就趕緊派孫可望去賄賂陳紅範。就這麽著,張獻忠的部隊最後被熊文燦給招降啦。史書上有記載,當時河南、湖北一共有 15 支農民軍,那可是一支相當重要的力量呢!


    張獻忠的投降在各支起義軍中引發了深遠的影響。其投降之後,羅汝才、謝他天、混十萬等部亦相繼歸降明朝。此外,陝西總督洪承疇與巡撫孫傳庭於潼關擊潰李自成之軍隊,致使李自成僅率十八騎遁入商洛山中。明朝自以為起義軍已被徹底剿滅,故而放鬆了警覺。遂調任洪承疇為冀遼總督,孫傳庭為保定總督,將主要精力轉至應對關外的清朝。在明朝末年,張獻忠歸降熊文燦後,率部屯駐於白沙界山,宣稱可保數百裏地域內無異軍。他要求將襄陽地區盡歸己有作為駐地,並懇請發放十萬人的軍餉。


    然而,熊文燦僅向朝廷申請了兩萬之眾的兵力。對此,張獻忠於古城設卡,自行征稅。表麵上,他對地方官員恭敬有加,實則完全不受熊文燦所派監軍張大京的任何約束。此等行為,彰顯了他在政治上的狡黠與不羈。崇禎十二年,即公元 1639 年五月初六,張獻忠發動了一場震撼天下的行動,他誅殺了古城知縣,並搗毀城牆,再度揚起反抗明朝的大旗。在離開古城之前,他下令將接受義軍財物的明朝各級官員的姓名、受賄時間及數量一一寫於牆上。這一舉動,不僅揭露了明朝統治下的腐朽,以及貪官汙吏的泛濫,更凸顯了農民起義的必然性與合理性。張獻忠在古城的再度起義,乃是明末農民戰爭中極具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


    他的行為讓崇禎帝複興封建統治的夢想破滅,並展現出其無與倫比的威望以及獲得其他義軍擁護的能力。這一事件不僅揭示了明朝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不安等問題,更預示著一場即將到來的風暴。


    麵對如此局麵,崇禎帝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來鎮壓起義軍。他決定逮捕熊文燦,並任命楊嗣昌擔任都師一職,同時賜予他尚方寶劍,賦予其生殺大權。


    然而,張獻忠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所嚇倒,反而積極準備反擊。在崇禎十三年七月,總兵左良玉和副將李國奇在瑪瑙山成功夾擊了張獻忠率領的部隊。在這次激戰中,有十六位義軍將領英勇犧牲,而張獻忠的七位妻妾也不幸被捕。這便是明末農民戰爭史上著名的“瑪瑙山之敗”。


    盡管遭遇了失敗,但張獻忠並未氣餒,而是繼續頑強抵抗。這場戰役雖然給張獻忠帶來了一定的損失,此時,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政治腐敗嚴重。張獻忠率領的義軍在湖廣、河南等地作戰,取得了一係列勝利,但遭到了官軍的圍堵。然而,張獻忠並沒有被困難擊倒,而是積極尋找突破口。最終,他與羅汝才等部成功會合,打破了官軍的圍堵。


    張獻忠在戰鬥中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智慧。他巧妙地利用了四川巡撫邵傑春和楊四昌之間的矛盾,集中兵力,猛攻邵傑春防守的興寧。由於邵傑春對義軍的快速行動毫無準備,官軍一觸即潰,義軍順利突破興寧防線,進入四川。


    張獻忠的入川之舉讓楊四昌的圍剿計劃破產,同時也使義軍從防禦轉為進攻。然而,楊四昌卻過於自信,以為已經將張獻忠和羅汝才等部包圍在川陝三省交界地區,勝利在望。


    然而,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樂觀。官軍的指揮係統一片混亂,根本無法有效地執行命令。而張獻忠則采取了極為靈活多變的戰術,巧妙地避開了與官軍展開正麵的陣地戰。相反,他選擇了以走製敵的策略,通過迅速的流動和機動性,經常讓官軍陷入手忙腳亂、疲於奔命的困境之中。有時候,張獻忠甚至能夠在一晝夜內行軍三百多裏,這樣的速度令官軍望塵莫及,難以應對。


    到了崇禎十三年十二月,楊四昌不得不嚐試一種新的策略——招安。他企圖利用這個手段來分化和瓦解義軍的力量。於是,他宣布赦免羅汝才的罪行,並承諾投降者將被授予官職,但唯獨沒有提及張獻忠。此外,他還開出了誘人的懸賞條件:若有人能夠生擒張獻忠,將賞賜萬金,並封為侯爵。


    然而,就在第二天,楊四昌的駐地上出現了一份與他的招安策略完全對立的布告。這份布告的內容直接針對楊四昌的招安政策,使得楊四昌感到十分沮喪和無奈。同時,這也讓他開始對周圍的人產生了懷疑,認為他們可能與義軍有著某種勾結或聯係。


    崇禎十四年正月,張獻忠已經在四川轉戰了將近半年。此時,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在開縣黃陵城遭到了官軍左良玉的追擊。盡管左部參將劉世傑、遊擊郭開立立刻迎戰,但起義軍巧妙地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張獻忠派遣精銳部隊繞到官軍後方發動襲擊,迫使左良玉不得不撤退。這場戰鬥中,劉世傑和郭開立被擊斃,官軍遭受了重大損失,而起義軍則取得了全麵勝利。


    順治元年,張獻忠成功收編了四川大部分的農民軍,實現了對軍隊的統一管理。同年,他在成都稱帝,建立了國號“大西”,改年號為“大順”,並以成都為西京,正式建立了大西政權。他還設立了左右丞相、六部尚書等文武百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統治體係。然而,經過兩年的發展,張獻忠麵臨著來自清朝肅親王豪格和吳三桂等人的圍攻。在一次慘敗之後,張獻忠被迫放棄成都,並采取了令人痛心的手段,將自己的妻兒全部殺害。


    隨後,他將手中的兵力分成了四隊,分別朝著陝西出發。張獻忠離開成都後,決定北上迎戰清軍。他們在西充的鳳凰山紮營,等待著清軍的到來。


    此時,清軍以劉進忠為首,已經進入了川北地區。肅親王豪格派遣鼇拜等將領輕裝前進,出其不意地襲擊了農民軍。張獻忠和清軍相遇後,雖然及時運用了戰術進行抵抗,但隨著肅親王豪格率兵趕來,農民軍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


    最終,這場戰鬥導致了農民軍的重大損失。與此同時,張獻忠手下的將領劉進忠叛變,並加入了清軍。他向清軍的將領指認了張獻忠,告訴他們:“他就是八大王張獻忠!”就在這混亂之際,肅親王豪格瞄準張獻忠射出一箭,張獻忠不幸中箭身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盤點曆史十大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沐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沐生並收藏開局盤點曆史十大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