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人們大多都實在,太祖隻要說一聲:勝利就在前麵!將領們馬上便覺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馳騁疆場!
文人就心細得多了,孔融就不無憂慮地對荀彧說:“袁紹兵強,四州地廣;有田豐、許攸才智之士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勞其事;顏良、文醜,勇冠三軍,統其兵眾,欲克怎易?”
荀彧回答:“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醜,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擒也。”(《魏書·荀彧傳》)
這裏荀彧回答的有理有據,不過中間那句“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也未免太過於神奇了,子金山認為這肯定是作史者陳壽自己給加上的,把一個人吹乎得過於神也就假了,禦用文人們連說謊都那麽低劣的水平,這是把讀史的後人都當成了和他們一樣的傻瓜之緣故。
將士們的心理問題表麵上算是解決了,要從根上除掉“恐袁症”的頑疾,卻是需要做到後一件事:首戰必勝!
這可並非易事,前方軍報:袁紹的大將顏良,已率部渡過黃河,正在圍攻白馬津,東郡太守劉延正苦守待援。
曹軍將領心中暗怯,據說是因為袁軍中有萬夫不當之勇的顏良、文醜。其實對付袁紹的主要勇將,曹操內心早就做好了打算。身邊的幾個非嫡係將領劉備的原大將關羽、呂布的原勇將張遼,在戰場上的勇猛名聲絲毫不亞於顏良、文醜。
讓他們勇將對勇將,pk的結果肯定錯不了,尤其是關羽,據說他的故主劉備已投奔了袁紹,此戰關羽若能建功,那劉備在袁營的日子過得還能舒服嗎?關羽的手上隻要沾上了劉備戰友的鮮血,那他也就隻能死心塌地地跟著我曹操幹下去了,派他打頭陣,一刀劈兩家。
曹操決定派關羽為主將,張遼為副將北上援救劉延,對付那萬人敵顏良。現在隻有一種擔心了,二人所部僅五千步兵,去攻擊一萬多步騎的顏良,實在難有勝算,但關羽早就期待著一個立功報答曹操的機會,也從心裏沒看得起那個什麽大將顏良,領軍便要出擊白馬。
荀攸說話了:“我兵力太少,恐難以取勝,必須將敵之攻勢分散才可。主公可先停軍於延津渡口,做出北渡黃河之佯勢。袁紹得此消息,必然以為我欲抄其後路,定會分兵向西阻截。此時主公再以輕騎急襲白馬,乘其不備,顏良當掌握之中。”
曹操接受了荀攸之計。
袁紹得到曹操欲在延津渡口北上之敵情,果然派軍向西邀擊。而曹操卻率關羽、張遼等將士轉軍直撲白馬,輕騎晝夜不停,直欲襲擊顏良一個猝不及防。
但還是功虧一簣,圍攻白馬的並非隻有顏良所部,郭圖為軍師的淳於瓊部也到了白馬,及至曹操到了距白馬十餘裏,圍白馬的顏良已經得到消息,大驚之餘,卻未恐慌,淳於瓊部繼續圍城,顏良親提所部主力迎戰來了。
六十九 長途奔襲=虎口奪食
馳援白馬的曹操僅兩千輕騎,由於晝夜行軍,與顏良前來迎戰的部隊迎麵相遇時,部隊已人困馬乏;與此相反,顏良步騎混合的萬人大軍卻是以逸待勞,在通往白馬的必經要道布好了陣勢。
曹操突然襲擊的願望破滅了,現在唯有憑實力決戰,可是,對曹操來說,這幾乎是一場遭遇戰,兩千對一萬,哪來對決的實力?放棄增援白馬?就算曹操有這個應急想法,現在也不可能了,自己的部隊馬力已乏,那顏良的騎兵卻處於養精蓄銳的狀態,能放自己逃命麽?
曹操對於逆境狀態的戰局有著不同常人的悟性,他清楚地知道,此刻不能有任何示弱的表示,稍有猶豫,自己部隊的士氣便不復存在了,而顏良便連陣勢都不用結了,直接開始對自己的清剿就是,所有的曹軍連逃命的可能性都不會有的。
必須保持進攻姿態,顏良不會清楚曹軍的實際情況,所以才提前擺好了廝殺陣勢,這對於曹軍來說,既是不幸,又是不幸中的萬幸。不幸的是:結好了戰陣的敵軍更難以撼動,曹軍毫無勝機;萬幸的是:顏良沒有採取伏擊的戰法,那種局麵不敢設想,也不堪設想!
對於即將到來的不妙戰局,曹操極清楚又無奈:這是將部隊趕向顏良的虎口之中!可是在這戰局突變之時,誰又能有什麽應對良策?
隻得本能地頒下軍令:擂起戰鼓,做好出擊的準備!同時又暗令:不準輕舉妄動,抓緊休息馬力。這種局麵能維持多大一會兒?曹操自己也不知道,隻能穩一刻是一刻了。
左方有一地勢稍高的土坡,曹操率關羽等人馳了上去,總要觀察一下顏良軍所布的是什麽陣勢吧?旦願能覓得一絲戰機,或者說能得以遠遁的機會。
一瞭之下,曹操的心變得“拔涼拔涼”!那顏良看來絕非浪得虛名,也不僅止於是名萬夫不當之勇士,還肯定是名精於戰場指揮的將才,觀其布陣便知其有著豐富的戰場經驗,是名從刀口裏滾打出來的行家裏手。
顏良的河北軍衣甲鮮明,威武雄壯,結陣疏密有度;步騎弓弩諸兵種搭配合理;兩翼的強弩利箭皆已引弓待發;前排的長槍軍密如槍林,猶如一道用紅纓組成的靚麗的風景線,隻是那紅纓之上閃光的槍刺卻是騎兵突擊的克星;每名長槍兵的身旁都有一名刀牌手,那是為了防備遠距離的箭弩而準備的,如此配置,就是步兵撲到了跟前也不會能占什麽便宜;
文人就心細得多了,孔融就不無憂慮地對荀彧說:“袁紹兵強,四州地廣;有田豐、許攸才智之士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勞其事;顏良、文醜,勇冠三軍,統其兵眾,欲克怎易?”
荀彧回答:“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醜,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擒也。”(《魏書·荀彧傳》)
這裏荀彧回答的有理有據,不過中間那句“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也未免太過於神奇了,子金山認為這肯定是作史者陳壽自己給加上的,把一個人吹乎得過於神也就假了,禦用文人們連說謊都那麽低劣的水平,這是把讀史的後人都當成了和他們一樣的傻瓜之緣故。
將士們的心理問題表麵上算是解決了,要從根上除掉“恐袁症”的頑疾,卻是需要做到後一件事:首戰必勝!
這可並非易事,前方軍報:袁紹的大將顏良,已率部渡過黃河,正在圍攻白馬津,東郡太守劉延正苦守待援。
曹軍將領心中暗怯,據說是因為袁軍中有萬夫不當之勇的顏良、文醜。其實對付袁紹的主要勇將,曹操內心早就做好了打算。身邊的幾個非嫡係將領劉備的原大將關羽、呂布的原勇將張遼,在戰場上的勇猛名聲絲毫不亞於顏良、文醜。
讓他們勇將對勇將,pk的結果肯定錯不了,尤其是關羽,據說他的故主劉備已投奔了袁紹,此戰關羽若能建功,那劉備在袁營的日子過得還能舒服嗎?關羽的手上隻要沾上了劉備戰友的鮮血,那他也就隻能死心塌地地跟著我曹操幹下去了,派他打頭陣,一刀劈兩家。
曹操決定派關羽為主將,張遼為副將北上援救劉延,對付那萬人敵顏良。現在隻有一種擔心了,二人所部僅五千步兵,去攻擊一萬多步騎的顏良,實在難有勝算,但關羽早就期待著一個立功報答曹操的機會,也從心裏沒看得起那個什麽大將顏良,領軍便要出擊白馬。
荀攸說話了:“我兵力太少,恐難以取勝,必須將敵之攻勢分散才可。主公可先停軍於延津渡口,做出北渡黃河之佯勢。袁紹得此消息,必然以為我欲抄其後路,定會分兵向西阻截。此時主公再以輕騎急襲白馬,乘其不備,顏良當掌握之中。”
曹操接受了荀攸之計。
袁紹得到曹操欲在延津渡口北上之敵情,果然派軍向西邀擊。而曹操卻率關羽、張遼等將士轉軍直撲白馬,輕騎晝夜不停,直欲襲擊顏良一個猝不及防。
但還是功虧一簣,圍攻白馬的並非隻有顏良所部,郭圖為軍師的淳於瓊部也到了白馬,及至曹操到了距白馬十餘裏,圍白馬的顏良已經得到消息,大驚之餘,卻未恐慌,淳於瓊部繼續圍城,顏良親提所部主力迎戰來了。
六十九 長途奔襲=虎口奪食
馳援白馬的曹操僅兩千輕騎,由於晝夜行軍,與顏良前來迎戰的部隊迎麵相遇時,部隊已人困馬乏;與此相反,顏良步騎混合的萬人大軍卻是以逸待勞,在通往白馬的必經要道布好了陣勢。
曹操突然襲擊的願望破滅了,現在唯有憑實力決戰,可是,對曹操來說,這幾乎是一場遭遇戰,兩千對一萬,哪來對決的實力?放棄增援白馬?就算曹操有這個應急想法,現在也不可能了,自己的部隊馬力已乏,那顏良的騎兵卻處於養精蓄銳的狀態,能放自己逃命麽?
曹操對於逆境狀態的戰局有著不同常人的悟性,他清楚地知道,此刻不能有任何示弱的表示,稍有猶豫,自己部隊的士氣便不復存在了,而顏良便連陣勢都不用結了,直接開始對自己的清剿就是,所有的曹軍連逃命的可能性都不會有的。
必須保持進攻姿態,顏良不會清楚曹軍的實際情況,所以才提前擺好了廝殺陣勢,這對於曹軍來說,既是不幸,又是不幸中的萬幸。不幸的是:結好了戰陣的敵軍更難以撼動,曹軍毫無勝機;萬幸的是:顏良沒有採取伏擊的戰法,那種局麵不敢設想,也不堪設想!
對於即將到來的不妙戰局,曹操極清楚又無奈:這是將部隊趕向顏良的虎口之中!可是在這戰局突變之時,誰又能有什麽應對良策?
隻得本能地頒下軍令:擂起戰鼓,做好出擊的準備!同時又暗令:不準輕舉妄動,抓緊休息馬力。這種局麵能維持多大一會兒?曹操自己也不知道,隻能穩一刻是一刻了。
左方有一地勢稍高的土坡,曹操率關羽等人馳了上去,總要觀察一下顏良軍所布的是什麽陣勢吧?旦願能覓得一絲戰機,或者說能得以遠遁的機會。
一瞭之下,曹操的心變得“拔涼拔涼”!那顏良看來絕非浪得虛名,也不僅止於是名萬夫不當之勇士,還肯定是名精於戰場指揮的將才,觀其布陣便知其有著豐富的戰場經驗,是名從刀口裏滾打出來的行家裏手。
顏良的河北軍衣甲鮮明,威武雄壯,結陣疏密有度;步騎弓弩諸兵種搭配合理;兩翼的強弩利箭皆已引弓待發;前排的長槍軍密如槍林,猶如一道用紅纓組成的靚麗的風景線,隻是那紅纓之上閃光的槍刺卻是騎兵突擊的克星;每名長槍兵的身旁都有一名刀牌手,那是為了防備遠距離的箭弩而準備的,如此配置,就是步兵撲到了跟前也不會能占什麽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