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說:“中印邊界爭端的許多情況,大家都從報紙、文件上知道了,簡單地說,這是英帝國主義遺留下的惡果,尼赫魯想把它吞下去。


    “中國同印度的邊界,雖然未正式劃定,但在長期和睦相處的過程中,按照雙方行政管轄所及的範圍,早已形成了一條傳統的習慣邊境線。全長約2000公裏,可分為西段、中段和東段。西段北起喀喇崑崙山口,南至西藏阿裏、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製區的拉達克和印度喜馬偕爾邦三地交界處,從這裏再到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的交界處為中段,東段西起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處,東至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


    “印度四八年獨立後,開始一直遵守這條邊境線,但是到了五四年,他們修改了官方地圖,東段把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做為已定界。中段又侵占了西藏阿裏地區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等地。西段,他們不僅侵占了阿裏翹區的巴裏加斯,還企圖把新疆的阿克賽欽地區也劃入印度的版圖。這樣,他們侵占和要求的中國領土總麵積約有12.5萬平方公裏,相當於我們的一個福建省。


    “近幾年來,他們多次侵犯我國領土、領空,並不斷製造流血事件。五九年八月,他們在東段朗久地區,襲擊我邊防人員,釀成流血事件。十月,印軍又在西段空喀山口,包圍我邊防部隊,開槍打死打傷我邊防官兵十三人。上個月,又向我駐守擇繞橋的邊。防部隊開槍開炮。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打死打傷我官兵47人。


    “我們外交部雖然做了多種努力,但是尼赫魯就是不肯坐下來談,他嚐到了‘前進政策’的甜頭,要硬著頭皮走下去。看來,隻好戰場上見了。”


    毛澤東說:“中印兩國打仗,實在是很不幸的事情,最近我看了些有關印度的書,印度的古代文明確實值得驕傲。唐僧西天取經嘛,675部經文就是從印度取回來的。陳玄奘也是為我們國家爭了光的。當時有個婆羅門和尚寫出印度教教義40條,懸掛在他修行的爛陀寺門口,揚言誰能破得一條,願以頭顱相謝。大有點拚命的味道。陳玄獎將其教義一條條破掉,從而贏得‘大乘天’威名,還騎著大象巡行觀彩哩!


    “我查了一下,歷史上,我們同人家打過一次半仗,一次是指公元648年,也就是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派王玄策為主使、蔣師仁為別使,第二次出使戒日帝國,也就是現在的印度了。沒想到戒日王已於一年前病死,國家大亂。有個大臣叫阿羅那順篡奪了王位。他派兵襲擊了中國代表團,殺死衛兵30多人。王玄策連夜逃往泥婆羅國,借了一支部隊,又領著打了回去,打敗了阿羅那順。他們維持好秩序,安定了民心後,就撤兵了。阿羅那順被押送到長安,受到唐太宗的寬大處理。阿羅那此後再沒有回國,死後,人們在唐太宗的昭陵上刻上了他的石像,也算是千古留名了。”


    毛澤東說話常常是這樣引經據典,縱橫捭闔,在座的將帥們聽得倒也津津有昧。


    “半次仗是指帖木兒侵略印度。1398年,帖木兒率領大軍一直打到德裏,印度以四萬步兵,一萬騎兵,120頭大象迎戰。帖木兒耍了個花招,把馱著草的駱駝趕在前邊。兩邊一開戰,帖木兒就放火燒草,印度象怕火,見了身上冒火的駱駝便四處亂逃,把自己的軍隊都衝垮了。帖木兒取得了勝利,這就是帕尼帕特大捷。不過蒙古軍隊殺了十多萬俘虜,還把人家的金銀財寶搶個精光。這次打仗我們攤一半,是因為有內蒙古、外蒙古嘛!今天我們打仗,我看有兩條,一要打勝,把尼赫魯打到談判桌上來,二要有理,有利,有節。”


    毛澤東插話完畢,副總參謀長楊成武公布了當麵敵情:


    “印度於一九五四年成立東北邊境特區後,不斷增兵,加強中印邊界的軍事力量。同時修築了邊境公路,兵營和機場。現在,西段之敵有一個旅部、6個步兵營、1個機槍營及若幹配屬分隊,共計5600餘人。其中在侵入我國境內的43個據點上部署了1300餘人。東段是印軍準備向我大舉進攻的主要方向,計有印第七旅的四個營,炮四旅的兩個營,第五旅的8個營。東段的兵力合計1個軍部、一個師部、3個旅部、15個步兵營,約1.6萬餘人,東西兩段共集結2.2萬人。另據情報,印正將東巴邊界的兩個師調往東北特區,不久,印軍總數將突破五萬人.。現在,他們在我國境內.部署據點100餘個,有的離我哨所隻有幾米遠,有的楔入我邊防哨所之間,有的甚至插到了我們背後。另據情報,印軍十月初擬定‘裏窩那’計劃,準備大舉進攻,尼赫魯已公開授命前線總指揮官考爾中將,讓他將‘中國軍隊驅逐出去’。”


    毛澤東詼諧地插話說:“劍英,那個新任命的前線指揮官,不是給你表演過進攻戰術嗎?能不能談談觀感,讓我們也開開眼界。”


    葉劍英回憶著說:“五年前我帶著軍事代表團訪問印度。考爾那時還是第四師少將師長。他年青時從英國的聖德賴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畢業,二次大戰中可能在緬甸參加過戰鬥,但沒有實戰經驗,在同行中被譏笑為沒打過仗的將軍。我們訪問時,他之所以要表演進攻戰術,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能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形象吧。


    “那次他的表演可以說很圓滿,很嚴密,幾乎沒有什麽漏洞。正因為如此,我覺得太像演戲了,他把整個作戰計劃的每一個細節都背在腦子裏。在這點上,我佩服他的聰明、刻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喜瑪拉雅山的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曉+陳誌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曉+陳誌斌並收藏喜瑪拉雅山的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