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我將自己這次救援戰的前前後後經過都寫了一份詳細奏章,上奏給了京城地項老八,其中,著重強調了死守白檀縣最後幾乎全體殉國的一萬守軍,希望朝廷能著重對這些陣亡將士予以撫恤,怎麽說這些守軍也都是靖邊軍,想來他這個靖王應該不會吝嗇這些撫恤銀的。另外,我也在這奏章中預測鮮卑經過這次大敗後,不可能會輕易退卻,相反很有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兵,以防萬一希望朝廷能再次抽調部分兵力過來支援,同時也希望能讓他將柳七放行過來給我當參謀,提供足夠的戰場情報支持,更利於戰事的順利開展。
在白檀縣一連呆了十來天,這個一城悲聲地小縣城總算是恢復了一點生氣,這次我也按照青州地救助模式,個人捐出了十萬兩銀子成立了戰後救助會,可惜此城原本一些還算富裕大戶都率先遭了鮮卑人的毒手,幾乎全都滅了門,很難才湊到什麽錢財。所以,我隻好將從敵人屍首身上繳獲地金銀,截了一部分,也就是五萬兩銀子,加上我的十萬,一共十五萬銀子,再請了當地倖存的還比較有名望的九個老者,做為這個救助基金會的委員,統籌戰後的諸項救助事宜。
十日後,在白檀縣全縣百姓的送別中,我留了兩萬人馬,交由梁昌翰這位副將繼續駐守白檀縣,自己則帶著驍騎營以及另外剩餘的差不多五萬禁衛軍重新回了平胡關。
回到平胡關後,張培梁立即為我以及一幹屬下舉辦了慶功宴,熱情非常的接待了我,在席上他更是與有榮焉的將前次三百伏擊三千胡匪的重新誇耀了一遍,更是盛讚這次由我指揮的“白檀大捷”,被譽為幾百年來大楚對外族反擊戰中最為漂亮的一次戰役。尤其,雙方都是在正麵交鋒的情形下,楚軍隻用了一萬兵力的代價,殲滅了六萬人的敵軍,這場大勝,可謂千古少有。現在軍中已經有人給我起了個“戰神”的名號。說實話,對於這個外號,我還真有實至名歸的感覺。想像一下,誰能在千軍萬馬中單騎自如衝殺半個多小時,而自身安然無恙?放眼這個天下,我還真有一種捨我其誰的感覺。但我也深刻警覺到,自己不能太過驕傲,就像二伯父和幹爺爺以前常教導我的,“滿招損,謙受益”,做人要低調。所以,在這吃慶功宴上,我還是表現出了足夠的謙虛。
慶功宴結束後的第三天,果真就傳來鮮卑再次增兵二十萬的消息,如此,加上原來的差不多十三萬,對方一下子就有了三十多萬的人馬了?看來鮮卑人這次是要動真格的了。在次日,這夥不知天高地厚的鮮卑軍就對平胡關展開了試探性的進攻,在我方幾輪箭雨過後,足足倒下了上千的屍體才匆匆退了回去。
此後,一連數天,鮮卑軍每天都進行類似的自殺性攻城。對此,我和張培梁都很有些疑惑。不知對方為何如此,這不是明白著讓自己人過來送死嗎?
我隱隱猜到對方之所以如此,目的就是為了牽製我軍平胡關這邊的兵力。為此,我還專門找張培梁這位現在的幽州總代守商討了此事,兩人還為此盯著軍事防禦圖討論了好久。但未能討論出什麽有建設性的意見。隻是,再此下達告示,讓邊界一線的各縣提高警戒,以免重蹈白檀的覆轍。
等到第六天一早,突然傳來緊急軍情,馬邑縣昨晚遭到五萬鮮卑軍的突襲,事發之初,敵軍就吸取了上次夜襲白檀的教訓,將整座縣城團團圍住,防止城中派人出城向外求援,這使得馬邑成為一座孤城,盡管馬邑上下一萬五千多名守軍個個死戰,奈何對方帶來了兩台石炮,而且個個悍勇非常,隻堅守了不到一個時辰,就被對方順利的破了城,而後兩個多時辰,沖入馬邑的鮮卑軍就正式開始了屠城,全縣一萬餘戶,將近二十萬人,幾乎被其一夜之間屠戮一空,整個縣城屍山血海,慘狀讓人不能目睹,在即將破曉之前這夥窮凶極惡的鮮卑狗才匆匆退去,直到第二天,城中才有倖存的百姓逃出,將這個消息散播了出來。鄰近的幾個縣城現在已經人人自危了,邊界一線的縣城已經紛紛來信,要求緊急增兵。更有許多百姓聞訊,恐慌性的開始了舉家遷移的活動,在官府的強製措施下,他們才沒有得以成行。但若鮮卑人再來這麽一次恐怖大行動,相信官府就再也難以彈壓這股逃難潮了。
我和張培梁聞知這個消息,都是呆愣了良久。我做為征北將軍,此次抗虜的總指揮官,眼見著自己眼皮子底下,整整一座縣城的百姓被敵軍屠戮,在良心上在職責上都是難辭其咎的。而張培梁做為幽州現在武職最高的建威將軍,項老八親自任命的幽州代守眾將官,也是難逃其責。
第七卷 我本卑微,卻君臨天下
第137章 瘋狂計劃
在和張培梁進行緊急磋商後,我當即決定親自率領麾下的驍騎營一萬兵馬趕赴馬邑一線,以防敵軍再來這麽一次恐怖大突襲和屠城行動,剩下的將近五萬禁衛軍和八萬靖邊軍繼續留守平胡關,同時以我倆的共同名義下達了徵召令,在幽州境內徵召民壯參與邊界線的防禦工作,另外則是繼續以我倆的名義,快馬向朝廷急報這一軍情,希望朝廷能進一步的派援兵過來。
在我從將軍府出來,正式下達隊伍集結命令的時候,卻是突然有人來報,柳七來到,並且還帶來了由曹仁統帥的兩萬禁衛軍過來增援。
在白檀縣一連呆了十來天,這個一城悲聲地小縣城總算是恢復了一點生氣,這次我也按照青州地救助模式,個人捐出了十萬兩銀子成立了戰後救助會,可惜此城原本一些還算富裕大戶都率先遭了鮮卑人的毒手,幾乎全都滅了門,很難才湊到什麽錢財。所以,我隻好將從敵人屍首身上繳獲地金銀,截了一部分,也就是五萬兩銀子,加上我的十萬,一共十五萬銀子,再請了當地倖存的還比較有名望的九個老者,做為這個救助基金會的委員,統籌戰後的諸項救助事宜。
十日後,在白檀縣全縣百姓的送別中,我留了兩萬人馬,交由梁昌翰這位副將繼續駐守白檀縣,自己則帶著驍騎營以及另外剩餘的差不多五萬禁衛軍重新回了平胡關。
回到平胡關後,張培梁立即為我以及一幹屬下舉辦了慶功宴,熱情非常的接待了我,在席上他更是與有榮焉的將前次三百伏擊三千胡匪的重新誇耀了一遍,更是盛讚這次由我指揮的“白檀大捷”,被譽為幾百年來大楚對外族反擊戰中最為漂亮的一次戰役。尤其,雙方都是在正麵交鋒的情形下,楚軍隻用了一萬兵力的代價,殲滅了六萬人的敵軍,這場大勝,可謂千古少有。現在軍中已經有人給我起了個“戰神”的名號。說實話,對於這個外號,我還真有實至名歸的感覺。想像一下,誰能在千軍萬馬中單騎自如衝殺半個多小時,而自身安然無恙?放眼這個天下,我還真有一種捨我其誰的感覺。但我也深刻警覺到,自己不能太過驕傲,就像二伯父和幹爺爺以前常教導我的,“滿招損,謙受益”,做人要低調。所以,在這吃慶功宴上,我還是表現出了足夠的謙虛。
慶功宴結束後的第三天,果真就傳來鮮卑再次增兵二十萬的消息,如此,加上原來的差不多十三萬,對方一下子就有了三十多萬的人馬了?看來鮮卑人這次是要動真格的了。在次日,這夥不知天高地厚的鮮卑軍就對平胡關展開了試探性的進攻,在我方幾輪箭雨過後,足足倒下了上千的屍體才匆匆退了回去。
此後,一連數天,鮮卑軍每天都進行類似的自殺性攻城。對此,我和張培梁都很有些疑惑。不知對方為何如此,這不是明白著讓自己人過來送死嗎?
我隱隱猜到對方之所以如此,目的就是為了牽製我軍平胡關這邊的兵力。為此,我還專門找張培梁這位現在的幽州總代守商討了此事,兩人還為此盯著軍事防禦圖討論了好久。但未能討論出什麽有建設性的意見。隻是,再此下達告示,讓邊界一線的各縣提高警戒,以免重蹈白檀的覆轍。
等到第六天一早,突然傳來緊急軍情,馬邑縣昨晚遭到五萬鮮卑軍的突襲,事發之初,敵軍就吸取了上次夜襲白檀的教訓,將整座縣城團團圍住,防止城中派人出城向外求援,這使得馬邑成為一座孤城,盡管馬邑上下一萬五千多名守軍個個死戰,奈何對方帶來了兩台石炮,而且個個悍勇非常,隻堅守了不到一個時辰,就被對方順利的破了城,而後兩個多時辰,沖入馬邑的鮮卑軍就正式開始了屠城,全縣一萬餘戶,將近二十萬人,幾乎被其一夜之間屠戮一空,整個縣城屍山血海,慘狀讓人不能目睹,在即將破曉之前這夥窮凶極惡的鮮卑狗才匆匆退去,直到第二天,城中才有倖存的百姓逃出,將這個消息散播了出來。鄰近的幾個縣城現在已經人人自危了,邊界一線的縣城已經紛紛來信,要求緊急增兵。更有許多百姓聞訊,恐慌性的開始了舉家遷移的活動,在官府的強製措施下,他們才沒有得以成行。但若鮮卑人再來這麽一次恐怖大行動,相信官府就再也難以彈壓這股逃難潮了。
我和張培梁聞知這個消息,都是呆愣了良久。我做為征北將軍,此次抗虜的總指揮官,眼見著自己眼皮子底下,整整一座縣城的百姓被敵軍屠戮,在良心上在職責上都是難辭其咎的。而張培梁做為幽州現在武職最高的建威將軍,項老八親自任命的幽州代守眾將官,也是難逃其責。
第七卷 我本卑微,卻君臨天下
第137章 瘋狂計劃
在和張培梁進行緊急磋商後,我當即決定親自率領麾下的驍騎營一萬兵馬趕赴馬邑一線,以防敵軍再來這麽一次恐怖大突襲和屠城行動,剩下的將近五萬禁衛軍和八萬靖邊軍繼續留守平胡關,同時以我倆的共同名義下達了徵召令,在幽州境內徵召民壯參與邊界線的防禦工作,另外則是繼續以我倆的名義,快馬向朝廷急報這一軍情,希望朝廷能進一步的派援兵過來。
在我從將軍府出來,正式下達隊伍集結命令的時候,卻是突然有人來報,柳七來到,並且還帶來了由曹仁統帥的兩萬禁衛軍過來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