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他這一帶頭,接著便有一大半的官員跪倒鬧哄哄的山呼萬歲和哭作一團。剩下的一小半官員,個個神情凝重的你望我我望你。
牛祿見此當即大聲嗬斥道:“大膽!你等還不跪地參見我大楚新君?”
由他這一嗬斥,當中至少又有一半立場不堅者跪地稱臣。
“下官有一事不明,請靖王爺解惑。先皇駕崩既然已過去了數日,為何如今才詔告天下?而且先皇這份傳位遺詔,便未經過我朝重臣的確認,下官對於這份遺詔的真實性一無所知。”
還真有不怕死的一個老頭子站了出來,矛頭直指這份遺詔的真實性。
項老八顯然早有準備,見此抬手阻止了牛祿的再次狐假虎威,而是親口解釋道:“先帝駕崩之前留下遺詔,牛總管與先帝身邊的十大影衛得旨後,便急忙秘密出京北上幽州請朕入京繼承大統。朕得知消息,心傷之餘,雖日夜趕路,但這一來一迴路途遙遠,昨日才進的宮中。至於這份遺詔的真實性,朕可以將之交予諸位臣子傳看,一辨自知。”
說完後,項老八便讓牛祿將這份遺詔交給階下的眾臣傳看。其中大部分的官員隻是形式一下,匆匆看了一眼後,便交給了下一位,直到剛才那個當出頭鳥的老頭子,隻見他拿著這份遺詔,仔仔細細的查看了良久,才合上交給了下一位官員,並出列跪地向著項老八稱臣道:“遺詔確為先皇親筆,而且蓋有欽印。微臣陳良鬥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我原本還以為這老頭子是五王爺一黨,現在看他的樣子卻又不像了,反而讓我覺得他是八王爺一黨了,是項老八預先埋的一個託兒才對。
果然陳老頭這一說,原本還在堅持的那些官員,全都跪了下來,跟著山呼萬歲。
值此,至少在形式上,項老八這位大楚的新皇帝得到了朝中眾臣的認可,正式確立了他為大楚新一代帝君的身份,隻等元昌帝大喪後,正式登基加冕為帝了。
於是,項老八便正式以新皇的名義詔告天下,舉國大喪,為元昌帝守孝三月。顯然的這三個月內禁止一切娛樂活動,包括婚娶。也很顯然的,要想讓項老八遵照當初的約定下嫁他的孫女給我,也要再等三個月了。當然的,我是不會傻到再等三個月跟項蘭以及自己的兒子見麵,所以,我打算在京城局勢告一段落後,便親自去一趟幽州,將項蘭和兒子接回十裏集,正式一家團聚。
第七卷 我本卑微,卻君臨天下
第132章 征北將軍
元昌帝駕崩,舉國大喪,新皇登基,普天同慶。新老交替,一悲一喜,讓我很有一種荒謬的感覺。
在官麵上新君雖說要為先皇守孝三月,期間應該什麽都不幹,專門進行哀悼,但實際上三天後,剛剛確立帝位的元昌帝就正式開始鞏固自己的皇權了,先是將自己安在禁軍中的兩位校尉火速擢升為禁軍副統領,加上我,一下子就將原本因那個李超空缺的一職補上了三個,八大禁衛統領,變成了十大。進一步分化了曹嚴對禁軍的控製力,相反的則加強了自己對禁軍的絕對掌控。此外,他還擬旨將在幽州的八個義子的兩個都給叫到京中,其中一個與我有過一麵之緣的張萬良,另一個則是個大楚和鮮卑的混血兒梁昌翰,任命後者為皇城校尉接替被罷黜的司馬岑,前者為內城總兵尉,負責內城的治安,實際上是監視京城百官的一舉一動。此外,他還進行了一係列的人事變動,將一些降職的升遷,原本罷黜的一些官員重新起復,又將一些新近剛升遷的官員全部罷黜或降職。這還真是應了那句古話----“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舉國大喪,項老八忙著鞏固自己皇權的第九天,北方卻是突然傳來鮮卑率二十萬大軍南侵叩關的緊急軍情,要求朝廷緊急派兵增援。
當日,項老八得知這個緊急軍情後,立即又召開了緊急朝會,在朝會上,文官紛紛要求派遣使者親往議和,便說新皇繼位就要妄動幹戈於國不祥的話,而武將一係的官員則紛紛要求給予鮮卑狗迎頭痛擊,讓他們知難而退。從此不敢再打我們大楚的主意,不少老將還紛紛主動請纓出戰。雙方各自爭吵不休,到後來項老八來了個和稀泥,議和迎戰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先派使議和,不成的話再打,如此才製止了兩派無休止的爭論。接著在這議和使者地具體人選上,文武百官倒是個個變得謙虛起來了,都是緘默其聲,誰也不想擔這份很有可能掉腦袋的差事,在元昌帝連續問詢三聲後,都沒有人主動請纓。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之時,那個名叫陳良鬥的老頭子適時站出來接下了這一差事,立時贏得了項老八和滿朝百官的一致讚譽。這陳良鬥現任吏部侍郎一職。由他擔任議和大使代表大楚去跟鮮卑人談判,在身份上雖有些低了,但不管怎麽說鮮卑現在名義上還是大楚地屬國,勉強還是能夠格的。
項老八當即很痛快的就預先許下了獎賞,若是這陳良鬥此次能與鮮卑議和成功,止了幹戈,就封他為一等侯,食邑萬戶,並擢升他為戶部尚書,接替告老致休的崔銘崔老大人。即使議和沒有成功,隻要他能安全回來,也賞他黃金百兩,綢緞百匹。
很顯然的,包括項老八以及陳良鬥本人在內。心裏都清楚,這次除非我們大楚反過來給鮮卑這白眼狼稱臣,每年納貢,不然要是能議和成功的話,那才叫怪了。所以。他代表大楚去議和。能活著回來的話,就很不錯了。從這一點就可看出。我上次對這陳良鬥的身份猜測是正確,他百分百是八爺黨地死忠份子,要不然不會甘冒如此風險的主動接下這差事,為項老八分憂。不至讓他這位新皇在眾臣麵前失了麵子。
牛祿見此當即大聲嗬斥道:“大膽!你等還不跪地參見我大楚新君?”
由他這一嗬斥,當中至少又有一半立場不堅者跪地稱臣。
“下官有一事不明,請靖王爺解惑。先皇駕崩既然已過去了數日,為何如今才詔告天下?而且先皇這份傳位遺詔,便未經過我朝重臣的確認,下官對於這份遺詔的真實性一無所知。”
還真有不怕死的一個老頭子站了出來,矛頭直指這份遺詔的真實性。
項老八顯然早有準備,見此抬手阻止了牛祿的再次狐假虎威,而是親口解釋道:“先帝駕崩之前留下遺詔,牛總管與先帝身邊的十大影衛得旨後,便急忙秘密出京北上幽州請朕入京繼承大統。朕得知消息,心傷之餘,雖日夜趕路,但這一來一迴路途遙遠,昨日才進的宮中。至於這份遺詔的真實性,朕可以將之交予諸位臣子傳看,一辨自知。”
說完後,項老八便讓牛祿將這份遺詔交給階下的眾臣傳看。其中大部分的官員隻是形式一下,匆匆看了一眼後,便交給了下一位,直到剛才那個當出頭鳥的老頭子,隻見他拿著這份遺詔,仔仔細細的查看了良久,才合上交給了下一位官員,並出列跪地向著項老八稱臣道:“遺詔確為先皇親筆,而且蓋有欽印。微臣陳良鬥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我原本還以為這老頭子是五王爺一黨,現在看他的樣子卻又不像了,反而讓我覺得他是八王爺一黨了,是項老八預先埋的一個託兒才對。
果然陳老頭這一說,原本還在堅持的那些官員,全都跪了下來,跟著山呼萬歲。
值此,至少在形式上,項老八這位大楚的新皇帝得到了朝中眾臣的認可,正式確立了他為大楚新一代帝君的身份,隻等元昌帝大喪後,正式登基加冕為帝了。
於是,項老八便正式以新皇的名義詔告天下,舉國大喪,為元昌帝守孝三月。顯然的這三個月內禁止一切娛樂活動,包括婚娶。也很顯然的,要想讓項老八遵照當初的約定下嫁他的孫女給我,也要再等三個月了。當然的,我是不會傻到再等三個月跟項蘭以及自己的兒子見麵,所以,我打算在京城局勢告一段落後,便親自去一趟幽州,將項蘭和兒子接回十裏集,正式一家團聚。
第七卷 我本卑微,卻君臨天下
第132章 征北將軍
元昌帝駕崩,舉國大喪,新皇登基,普天同慶。新老交替,一悲一喜,讓我很有一種荒謬的感覺。
在官麵上新君雖說要為先皇守孝三月,期間應該什麽都不幹,專門進行哀悼,但實際上三天後,剛剛確立帝位的元昌帝就正式開始鞏固自己的皇權了,先是將自己安在禁軍中的兩位校尉火速擢升為禁軍副統領,加上我,一下子就將原本因那個李超空缺的一職補上了三個,八大禁衛統領,變成了十大。進一步分化了曹嚴對禁軍的控製力,相反的則加強了自己對禁軍的絕對掌控。此外,他還擬旨將在幽州的八個義子的兩個都給叫到京中,其中一個與我有過一麵之緣的張萬良,另一個則是個大楚和鮮卑的混血兒梁昌翰,任命後者為皇城校尉接替被罷黜的司馬岑,前者為內城總兵尉,負責內城的治安,實際上是監視京城百官的一舉一動。此外,他還進行了一係列的人事變動,將一些降職的升遷,原本罷黜的一些官員重新起復,又將一些新近剛升遷的官員全部罷黜或降職。這還真是應了那句古話----“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舉國大喪,項老八忙著鞏固自己皇權的第九天,北方卻是突然傳來鮮卑率二十萬大軍南侵叩關的緊急軍情,要求朝廷緊急派兵增援。
當日,項老八得知這個緊急軍情後,立即又召開了緊急朝會,在朝會上,文官紛紛要求派遣使者親往議和,便說新皇繼位就要妄動幹戈於國不祥的話,而武將一係的官員則紛紛要求給予鮮卑狗迎頭痛擊,讓他們知難而退。從此不敢再打我們大楚的主意,不少老將還紛紛主動請纓出戰。雙方各自爭吵不休,到後來項老八來了個和稀泥,議和迎戰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先派使議和,不成的話再打,如此才製止了兩派無休止的爭論。接著在這議和使者地具體人選上,文武百官倒是個個變得謙虛起來了,都是緘默其聲,誰也不想擔這份很有可能掉腦袋的差事,在元昌帝連續問詢三聲後,都沒有人主動請纓。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之時,那個名叫陳良鬥的老頭子適時站出來接下了這一差事,立時贏得了項老八和滿朝百官的一致讚譽。這陳良鬥現任吏部侍郎一職。由他擔任議和大使代表大楚去跟鮮卑人談判,在身份上雖有些低了,但不管怎麽說鮮卑現在名義上還是大楚地屬國,勉強還是能夠格的。
項老八當即很痛快的就預先許下了獎賞,若是這陳良鬥此次能與鮮卑議和成功,止了幹戈,就封他為一等侯,食邑萬戶,並擢升他為戶部尚書,接替告老致休的崔銘崔老大人。即使議和沒有成功,隻要他能安全回來,也賞他黃金百兩,綢緞百匹。
很顯然的,包括項老八以及陳良鬥本人在內。心裏都清楚,這次除非我們大楚反過來給鮮卑這白眼狼稱臣,每年納貢,不然要是能議和成功的話,那才叫怪了。所以。他代表大楚去議和。能活著回來的話,就很不錯了。從這一點就可看出。我上次對這陳良鬥的身份猜測是正確,他百分百是八爺黨地死忠份子,要不然不會甘冒如此風險的主動接下這差事,為項老八分憂。不至讓他這位新皇在眾臣麵前失了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