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豹統領的探馬隊就不用我擔心什麽了,幹特務這一行,探馬隊有著先天的優勢,他們的總人數雖比之三個大隊少了許多,但總體的戰力卻絲毫不差。他們化裝成平民,表麵上看絲毫看不出什麽破綻,這也難怪,他們幾個月前幾乎全隊都是老實本分的百姓,根本說不上什麽化裝不化裝的。


    第六卷 我在古代的候爺生活


    第32章 祭龍儀式


    三隊人馬的布置工作後,我便重新回到了紙行,看看便叫上老爺子和阿秀開始趕往龍王廟。


    龍王廟位於鎮子東麵的白土河邊,離著鎮中心還有段距離,等我們三人來到的時候,龍王廟外頭早已聚集了不少人,很是熱鬧。


    本來我是想帶阿秀一起跟我進廟裏去觀光一番的,卻被兩人告知龍王廟不僅不允許女人入內,而且也不允許女人在廟門口圍觀,我仔細打量廟門口的人群,目光所及果真隻有雄性動物。如此,我也隻好留下一半的親衛在車子四周把守,讓阿秀獨自在車裏等著我倆回來。


    我和老爺子下了車之後,在場眾人都十分熱情的湧向我紛紛給我行禮,好在身旁的親衛隊對此情景早已司空見慣,馬上組成人牆,十分輕巧的就把這些人擋在了外麵。不過,我站在人牆當中,表麵功夫還是要做,一臉燦爛笑容的拱手給這些人做了一個環揖,當即引來一片喝彩叫好申。


    在“突破重圍”辛苦擠到我跟前的龍王廟引領之人帶路下,人群十分自動的分道兩旁,讓我和老爺子一路暢通無阻,很快就進到了龍王廟。


    此處的龍王廟有兩進院落,前院做為殿宇,後院做為管理此處龍王廟的廟祝居所,以及放置祭品、彩龍等雜物的地方。廟門進去就可看得到正殿神龕上所供的龍王爺,黑臉凸眼,高大威猛,無形給人一種不敢直接迎視的敬畏感。當然我這個本質上的無神論者不在此例。不過我還是不得不讚嘆此神像地形象生動。走到近處,還看見龍王爺地兩旁圍以木柵欄,裏麵站著執槍挺戈、相貌凶獰的蝦兵蟹將等一眾手下。這廟雖小。但也算得上是五髒俱全了。


    廟中眾人見我這位正主來到,大家不管認識不認識的,都不約而同地擠到我跟前爭著向我行禮,一下子把眾人的注意力從龍王爺身上轉到了我身上,我都覺得對龍王爺有喧賓奪主之嫌了,弄得我隻好一個勁的向他們點頭微笑。這些有資格進到廟裏參加祭祀活動的人,在本地可都是有臉麵的人物,我這點麵子還是要給他們的。如此喧擾了十來分鍾後,眾人才在大呼地“吉時已到!”喊聲後,重新把注意力從我這裏轉移到了龍王爺身上。


    人群散開,我才發現今天主持祭龍儀式的居然是李老財和老亭長,剛才喊話的大概就是老亭長,怪不得聽著有些耳熟。


    眾人規規矩矩的站立。絲毫不敢發出半點聲響,一時廟中充滿一種十分莊嚴的氣氛。


    李老財人模狗樣站在龍王爺跟前,慢條斯理的念了一大段祭文後,這才扯著嗓子一聲喊:“開始獻祭~”


    “開始獻祭~”


    “開始獻祭~”


    …………


    一連數聲從廟中傳到廟外。沒過多久隻見從外頭一大幫子人陸續抬著剛宰殺不久的三牲進來,也就是羊頭、豬頭和牛頭。在李老財和老亭長的指揮下,這幫人一個個地把三牲在龍王爺跟前的石案上擺放好。


    獻完三牲之後,在老亭長一聲“下跪”,眾人都不約而同的紛紛跪了下來,樣子都十分虔誠。我見連身旁的老爺子都跪下了,猶豫片剎最終還是沒有屈膝,當初我跪老皇帝是逼不得已,現在要我跪這個泥塑地死物,簡直是作賤自己了。眾人見我沒有下跪,紛紛露出一臉吃驚的表情,但礙於我如今地權勢,沒有一人敢出麵指責於我。就是老爺子在輕輕扯了扯我的衣襟,見我沒什麽反應後,也就作罷了。


    此時,廟中還站著的人,除了我之外,還有一個李老財,他帶著耐人尋味的眼色看了一眼,也沒多說,徑直走到石案旁放著的一個水缸邊,伸手從裏麵拿出了幾根柳條,沾著水的就往眾人身上灑。事後,我才知道他所灑的水是從三十裏外黑龍潭請來的聖水,他灑聖水,意為“風調雨順”,是為大家圖個好兆頭的意思。


    等李老財灑完了聖水後,他也跟著麵對這龍王爺跪了下來。而老亭長又是一聲長音:“請龍神~”


    跟著從人群中站起四個打扮的花裏花哨的壯漢,抬起同樣打扮的花裏胡哨的龍轎,在廟中的神像前有節奏的開始晃動,像是在抬轎子的樣子,這樣抬了一陣後,跟著一個臉上抹彩的神漢從神像後走出,揮動著手中的黃裱紙,恭恭敬敬的走到龍王爺跟前焚燒,嘴裏模糊不清的喊著一些詞語。事後,問了老爺子得知,這神漢就是此處的廟祝,而這一係列的儀式都是為了祈求龍王爺駕雲布雨,保佑一方平安。


    請完了龍王爺之後,便是敲鑼打鼓的出巡儀式了,這當中的主打項目就包括舞龍。


    在那神漢(廟祝)的指揮下,幾名壯漢從後院很快就抬出了龍頭。


    “有請十裏候侯爺點龍眼!”老亭長繼續扮演司儀喊話的角色。


    我大大方方不急不緩的走到被人抬著的龍頭麵前,從廟祝手中接過毛筆,用力均勻的分別在兩隻龍眼上點了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平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平泰並收藏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