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承光讚賞似的看了我一眼,不動聲色的微點了一下頭,在眾人齊齊發怔之後,他才緩緩開口道:“這把所謂‘龍牙刀’極似百年前薛鋒大師所鑄的那柄,但據本人所知便不是真品,至於本丞相是從哪裏看出來地?這裏就不方便說了。”


    他這話一說完,在場眾人的表情可就豐富了,紛紛下意識地把目光瞟向了先前信誓旦旦送我這把“龍牙刀”的順平郡王。可想而知,這位郡王爺此時的臉色難看非常,發窘的幾乎成了醬紫色,當然在他身邊的項成文臉色也好看不到哪兒去。


    本來堂堂一位郡王爺送給別人一件贗品當禮物就大大有失身份了,更何況還是當著這麽多朝廷官員的麵把贗品送給自己兒子的座師當拜師禮。


    “司馬丞相,記得當年家父曾請過當代兵器鑄造大師驗明過,這把龍牙刀造型奇特、吹毛斷髮,連斷十數把上好鋼刀己身刃口卻毫無損傷,確屬真品。試問如此利器,若是贗品的話,那世間還有何物是真品?”


    順平郡王雖然想極力保持自己的謙謙之態,但飛濺的唾沫完全破壞了他的原有形象。對於他的大聲質問,司馬承光倒是表現的一臉平靜。


    “郡王殿下,這把‘龍牙刀’是利器沒錯,但它絕對不會是真品。”司馬承光不怎麽給郡王爺麵子的斬釘截鐵下了定論。見前者臉色越發難看之後,他才又稍稍解釋道:“當初我們司馬家那位先祖留下的筆記中就詳細描述了真品龍牙刀的形狀與特點,這把利器雖然在造型上極似真品,但它沒有真品龍牙刀的一個顯著特點。至於是什麽特點,若郡王殿下真有興趣知道的話,請借一步說話。”


    “好!本王倒要聽聽是何顯著特點?請!”


    順平郡王顯然有點動肝火了,肅手一請,與司馬承光兩人一起遠遠走到一處角落站定。後者附耳跟他細語了一陣之後,郡王爺的表情立即由怒色轉為吃驚、失望與尷尬。


    “咳咳!諸位!本王今晚很感謝你們來參加此次宴會。不過,現在本王與端王、司馬丞相、以及謝先生有要事相商,失禮之處還望諸位多多見諒。”順平郡王朝著在場眾人拱手開腔說著漂亮話,但其言下之意顯然是讓這些來他家白吃白喝的人早點自覺滾蛋,也就是他下逐客令了。


    果然,幾個比較識趣而機警的人馬上紛紛向他告辭,在他們的帶頭下,霎時間剛才還算熱鬧的大廳走了個幹淨。在郡王爺摒退左右服侍的下人之後,整個大廳就隻剩下了他、我、端王、司馬承光、以及項成文五人。


    第五卷 天幣傳說


    第六零章 提議


    謝先生實在是對不住了!剛才經司馬丞相說明,本王謂龍牙刀並非真品。”順平郡王臉色有些尷尬的拱手向我致歉:“還好本王府尚藏有一口寶劍,劍名青霜,雖比不上薛鋒大師所鑄的龍牙刀名氣之著,但也是上等的一流兵器,世間罕有之物。本王決定用這把青霜劍送予先生替換這把贗刀。先生你看可好?”


    “無妨!無妨!”我一臉大度的說道:“這把刀雖說是贗品,但我本人卻著實喜歡的緊,郡王你就不要換來換去的了。何況我是使慣大刀的,這把贗刀剛好份量趁手,握著也舒服,我就要這把贗刀好了。”


    “萬萬不可!”順平有點誇張的馬上搖手拒絕,見我微覺詫異,他又忙解釋道:“本王原以為這把刀是真品,才拿來贈與先生當犬子的拜師禮。如今既已知道它是贗刀,本王怎還能如此失禮拿它送予先生呢?”


    我輕輕一笑,便沒有立即接他的話,重新伸手握住這把所謂贗刀的龍頭刀柄,把它“輕輕”舉於手中,細細端詳了一會兒,才轉頭向順平郡王說道:“郡王,我說過了,這把刀我很是喜歡,除非你捨不得把它送給我,不然的話我要定它了。”


    “這……”見我把話說死,順平郡王一時還真是不好收回這把贗刀了。


    “順平,你把我們單獨留下,所為何事?”正在尷尬間,端王這時正好插進話來,一臉詢問的看向順平郡王。


    “也沒什麽大事?一是為了送贗品給謝先生一事向先生致歉。還有就是年關將近。順平想與二祖父以及司馬丞相商量一下家父何時該從鮮卑回朝一事?”順平郡王輕描淡寫的就交待了留下諸人地緣由。


    “順平你父親何時返朝?不是自有聖上聖斷嗎?”端王明顯地皺起了眉頭。


    “二祖父,這裏也沒什麽外人,那順平就直言不諱了。”順平郡王說是這麽說。但眼睛還是下意識的瞟了一眼棺材臉的司馬承光,這才接道:“現今鮮卑日益自大,對我大楚早有不臣之心,尤其自從去年開始鮮卑就斷了向我大楚地禮節朝貢,狼子之心昭然若揭。家父這次以大無畏之氣概隻身犯險,出使鮮卑。實有抱著為國捐軀之心的。但順平身為人子,豈能坐看家父一直深處險地而不思救,所以順平希望二祖父能與司馬丞相聯名上書奏請聖上,讓家父能早日返朝。”


    他的這個提議還真是有些出乎端王的意料,臉上滿是驚奇之色,看看一臉正經的順平郡王,又看看完全一副局外人樣子的司馬承光。


    我在一旁聽得更是有些糊塗了,本以為當初五王爺出使鮮卑是份優差。是當今元昌帝看重他地表現。現在聽得其中內情,看來完全不是這麽一回事。若老皇帝真的看重他這個兒子,又怎會大冬天派他出使北寒之地,以身犯險呢?現在仔細想想。元昌帝連七十大壽都沒有讓人召回這位五皇子為自己祝壽,其孺子之情還真是淡薄的可以。直到此時。我才想通當初項成文這位堂堂五王府的小王爺,為何在京城中不怎麽吃得開了。顯然那些知情人早已不看好五王爺的奪嫡前景,順帶著就沒給他孫子多大麵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平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平泰並收藏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