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出了他語氣裏的懷疑,也不跟他去計較,隻是莫測高深的舉盞自顧自輕飲了一口茶。


    “聽聞謝先生在那個十裏集名望甚高,鄉民人人稱頌為‘大善人’。不知謝先生為那些無知鄉民做了哪些好事呢?”這傢夥見我無視他的表情,言語更見不客氣起來。他這話的語氣中明顯對我露出了某種敵意。


    我眉頭不由微皺,這王八蛋還真是得寸進尺的很,老子不與他計較,他還真當老子怕了他了。


    “伯雲,本王想起昨日還有一份公文沒處理,你去‘萃文閣’幫忙著處理一下吧。”郡王爺顯然也看出了我臉上的不悅之色,馬上就插進話來。


    主子既然發了話,這陳伯雲臉上雖帶不忿之色,還是站起身向郡王爺施禮,躬身告退。


    “先生,請勿介懷,伯雲剛才有失禮之處的地方,本王替他向先生告罪。”等這礙眼之人一走出視線,郡王爺就十分客氣的向我拱手道歉。


    “哪裏!些許小事,我還不放在心上。”我向他微微擺手,滿臉不在乎的表情。但是,心底裏我卻是把這個陳伯雲的帳給記下了。


    “嗬嗬,那就好。”郡王爺又是一臉欣賞表情的看著我,“本王本該現在就宴請先生一番,替先生洗塵的。但畢竟皇命要緊,本王就在府中等先生入宮覲見完聖上之後,再為先生補上。”


    我經他一提醒,這才想起自己到京後第一時間就該去覲見老皇帝,不然就是對皇帝不尊的行為了。心下微微著急的同時,不由把眼前這位郡王罵了一遍,這老小子既然知道我身負皇命,還跟我雞歪這麽久,也不知是何居心。


    我忙站起身,說道:“即如此,我也不便多做耽擱了。容我進內與內人交待一番之後,就入宮覲見聖上。”


    郡王爺也笑眯眯的站起身,“嗯,那本王就在府中等候先生被聖上嘉賞的好消息,文兒你這就帶先生入內見過先生夫人之後,安排先生沐浴更新。”


    也虧得這郡王爺提醒,不然我還真給忘了在見皇帝之前要洗澡,不然也算是對老皇帝一項不敬的罪名。


    當下我跟郡王爺告辭,被項成文領著,穿過廳堂之後的走廊,左拐右繞的行進了七八分鍾,來到了一座小院落之前。


    第五卷 天幣傳說


    第十二章 小玉


    見這小院的入口圓門上,懸掛著一塊匾額,上書“疊字。


    “先生,此處就是晚輩讓人收拾出來的疊彩軒了,以後這裏就權當先生的住宿之處。先生若是住的不舒服的話,盡管告訴晚輩,晚輩隨時可以給先生換個地方。裏麵已經配備了五名使喚侍女,先生若是嫌少的話,晚輩可以再給先生添加幾名。”


    項成文完全一副以晚輩自居的謙恭態度,讓我心裏很是受用,盡管我也知道他們這些皇子皇孫的沒有一個是好東西,但從目前來說,不知出於什麽原因,他包括他的老爹和爺爺都在極力拉攏於我。這種情況頗有點讓我匪夷所思,我可沒有自大到自己僅憑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讓他們祖孫三代對我如此禮遇有加,這其中一定是另有別的緣故,隻是我一時還無法知道而已。


    我裝腔作勢的打量了一下這院子四周,讚賞似的點點頭,說道:“不錯,我看這地方就很好,不用換了。況且這院子就住我們三人,五個侍女使喚也足夠了。”


    項成文也跟他老爸一樣,笑眯眯的看著我,“隻要先生滿意就行,先生裏邊請。”


    我抬步穿門而入。邊走邊好奇的問道:“子川,你們家沒有管家嗎?還要你這位王孫忙前忙後的親自來招待我。”


    項成文被我問的稍稍一愣,旋即恭聲說道:“先生是我們王府的貴客,又是晚輩家祖叮囑過要好生招待之人,晚輩怎能失禮讓下人來服侍先生呢。”


    我輕輕一笑:“嗬嗬。那讓你這位堂堂的皇族貴冑來招呼我這個銅臭商人。我可是大大受用不起呀!”


    項成文尷尬一笑:“先生說笑了,先生地大才近日已聞傳與京城,被士林眾大家稱賞不已。晚輩有幸能隨侍先生左右。那是晚輩地榮幸。”


    “哦,我那首寫給令祖的送別詩,已經流傳到京城了嗎?”我詫異的同時,心下不由一凜。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我這次上京一早計劃好要低調行事,低調做人地。若是現在我成了名人,可就違背這一宗旨了。再加上自家知道自家事,我肚子裏有多少墨水自己清楚,上次是瞎貓碰到死耗子,剛好蒙對了。以後若是再碰上什麽要我即興做詩的情景,我那些後世背來壓箱底的唐詩宋詞,還真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場。萬一再有那麽幾個書呆子找上門來要我跟他們探討道德文章,甚至待會兒覲見皇帝之時。突然命題要我臨場做詩一首,那可是一件十分糟糕的事情。


    項成文點點頭,滿臉的陶醉之色,搖頭晃腦的背起我“原創”地那首《送五王爺使鮮卑》:“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情。”


    念完之後,這位小書呆又顯出一副感慨之色,“唉,先生如此不朽之作。必定流芳後世,千古傳誦。晚輩當日在一次文會上氣憤不過那些沽名釣譽之輩,就當場吟誦了先生這首大作,立時就震驚四座,被眾人一致喻為絕詩。在幾位同窗好友的再三請求之下,晚輩推卻不過,隻好把這首詩的來歷做了一番說明。於是先生的名諱與同這首詩一日之內就風傳了整個京城,人人競相摘抄吟誦。現今先生的大名在京城士林當中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平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平泰並收藏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