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早,我終於又親身感受到了有老婆的好處來。在阿秀的親手服侍下,起床穿衣梳頭、洗臉、漱口。前兩日突然沒有了她的這般侍候,我還真是有些不習慣。


    早早地命令下去,讓眾隊員一刻鍾時間起床吃飯後,我就讓阿秀去叫醒隔壁臥房的劉婉兒一同登上了專車。當我看仔細劉婉兒突然變得憔悴地秀臉時,倒是嚇了一大跳,不過,我旋即明白了過來,前幾天我禁慾數日,昨晚與阿秀大行周公之禮的時候,動靜和聲響難免大了一點,加上至少持續了兩三個鍾頭,劉婉兒當然也就一連聽了這段時間的床戲,難免一夜想入非非,難以入眠了。一想到這,我突然就想起了當初自己第一眼見到她時的“香艷鏡頭”,心跳難免加速了兩下,接著我又想到,她這麽一朵鮮花兒卻已被那個死鬼“獨眼龍”糟蹋過了,實在是暴殄天物的很,心下又是為她暗覺可惜不已。


    劉婉兒見我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看,不由羞紅著臉低下了頭去。而一旁的阿秀注意到之後,立即沉下臉,在我腰間狠狠的捏了一記。我被痛覺所覺,才清醒了過來,掩飾般的幹咳了幾聲,故作關心的問道:“劉姑娘,昨晚是不是沒有睡好?”


    劉婉兒先是抬頭狠狠瞪了我一眼,旋即又低下頭去沒有說話,不過我看見她連白皙的脖子都紅透了。


    “夫君,離皇上的壽誕已不到七天時間了,我們能及時趕到嗎?”阿秀顯然也是想到了什麽,臉上帶著幾許羞色,趕忙知機的岔開話題。


    我連忙一本正經的回答:“應該沒問題的,今天我們盡量少作逗留,加快行程就是。”自己老婆在場,我也不好跟別的女子太過親近多話。


    阿秀點點頭,表示同意之後,就去一邊拉起劉婉兒與她細聲耳語往裏走去,不久放下當中的布幔,把我的視


    在了外頭。


    行行復行行,這一日,我們倒是一連趕了差不多二百來裏路,幾乎是昨天的一倍之多。這主要的原因還是歸功於我現在的演技了。經過連續的幾番趕場表演之後,我對自己欽差大臣的扮相已是爐火純青,拿捏的準確無誤,那叫個要有長相有長相,要有氣勢有氣勢。由此,一路盡量的把自己在每個人地方要停留的時間,壓減到了一個小時之內。而且,我根據昨天的經驗教訓,每次宴請我酒席時我也控製著隻吃三分飽,這樣即節省了就餐時間,又有足夠的肚量吃下一頓,一天下來,我每隔幾小時就吃一頓,連續吃個七八頓也不在話下了。由此,我也切身感受到了,後世那些官員的可敬可佩可貴之處,你想想他們一天到晚的想著怎麽去應付那些大小飯局,沒有酒量沒有肚量沒有飯量,他們能應付的過來嗎?毫無疑問,當官首要必備的基本素質就是要有一副好酒量,一副好胃口,不然的話,是很難在任上幹出什麽出色政績的。


    不可否認,我現在儼然是以朝廷命官自詡了,對自己目前的這個“欽差大臣”身份很是享受,每次在一大群歡迎隊伍的前呼後擁下行進,恍惚間我都會完全的進入了角色,真的相信自己就是奉了聖命的欽差大臣了。它讓我首次切身體會到了權利和官位是如此的好使,這種氣派,這種威風,不用說比之以前我的地攤老闆身份,就是比之我在十裏集謝大善人的名號來,也更是讓人感到一種手握大權、隻手遮天,飄飄然的滿足之感。怪不得那麽多人都一個個的擠破腦袋想著法兒去當官了?官,管也。這種管著別人,掌控別人命運的職業,實在是讓人很容易上癮,欲罷不能的。也難怪即使過了數千年到了後世的二十一世紀,當官也還是最熱門的社會行業。


    —


    我現在當著這個“欽差大臣”,雖然心底裏還是隱隱有些忐忑的,但在目前的這種大勢下,我知道自己早已是騎虎難下了,擔心也是沒用。現在首要的問題,不是向眾人自辨自己不是什麽欽差大臣,盡量保持低調,而是怎麽順其自然的去照著這個情勢發展,狠狠的去撈上一筆,賺個缽滿盆滿,以等自己到了京城萬一這假冒欽差之事事發之後,上下打點之用時也不缺錢使喚。最不濟到時我也可以帶著阿秀兩人一起逃到別國去,以作平時用度之用。這是最壞的打算,但我知道,憑著我現在身後五王爺做靠山,以及自己上次的進獻之功,皇帝老兒也不可能在他壽誕這個節骨眼兒上要治我的罪,殺我的頭。從這國內的政治形勢上分析,我還是安全的很的。


    這日,謝氏上京車隊直接就入住了湯陰縣城的驛館,縣令是個許姓的糟老頭子,估摸著也快六七十歲了,但顯然官場必備的溜須拍馬功夫沒見落下,席間三句話中,有兩句半都是暗捧於我的,拍得我的很是受用。由此我也明白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至少我現在在拍馬屁的功夫上比起這個老縣官還是有許多不如之處的,值得我去大力學習。


    這湯陰縣雖然還算不上富裕縣,但畢竟也是縣府所在,當晚被老縣令招來陪席的大小官員就滿滿占了一大桌子,加上本地的富商、望族、儒生等有頭麵的人物,總共不下五十餘人,鬧哄哄的也頗為熱鬧,一場酒宴直吃到了一更時分才告停歇。


    還別說,畢竟是縣府,這些凱子們出手相較那些鄉鎮的,倒是闊綽了許多,連一些富商也紛紛給我送來了“薄儀”,以壯行色,基本上每人出手沒有少於百兩之數的,加上那些那個老縣令的“土特產”,儒生各自連著文章交上來的“例錢”,我宴後偷偷一點算居然有三千多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平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平泰並收藏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