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徵召端午節在村社的龍舟競渡中優勝者入伍,編成水師,謂之“淩波軍”;改編豪強大族以私財招募的市井亡命之徒,護家守院者,謂之“自在軍”;召集種田的農戶,穿著白紙做成的戰甲,以鋤頭鐮刀為兵器,號稱“白甲軍”;此外,還將金陵城內老弱病殘者全部征為兵丁,謂之“排門軍”。
這樣帶出去到街上抓不法商販都可能被打得稀巴爛的一支軍隊,如今要麵對的是身經百戰的北宋禁軍。
皇甫繼勛其實也沒打算好好打這場仗,他心裏惦記的是李煜快點投降,可是又不敢明說。於是接下來這位抗宋總司令跟部下談話的時候,講得最多的不是咱們應該在某地打他一個伏擊,也不是咱們何時組織一個突圍,而是告訴他們:咱們接下來的方針,是“一分抗宋,二分應付,七分混日子”,宋軍太厲害,咱們肯定是打不過的。而一旦有南唐打敗仗的消息傳來,他就眉飛色舞地說:“瞧,我是有先見之明的,早說了是打不贏吧?”
除此之外,為了不打擾在皇宮中鑽研佛學的李煜,皇甫繼勛以自己軍務繁忙為名,平時盡量避免和他見麵;同時將前線傳來的戰報加以過濾,打了敗仗的信息自然全都屏蔽,而一旦有了細微的勝利,則要將戰果放大幾十倍再令人傳入皇宮,對外則宣稱這是為了“屏蔽不良信息”,以免皇帝了解了不恰當的資訊,影響念佛的心情。
時間很快到了975年五月,這一天,在深宮裏待膩了的李煜忽然來了興致,想到城樓上去巡視一番,這個行為用今天大家很熟悉的話來說,就叫做“翻牆”。翻牆之後的李煜看到了跟被皇甫繼勛過濾之後的信息迥異的情況。他原以為攻城數月未果的宋軍馬上就要扛不住而退兵了,卻沒想到看到的情景令自己大驚失色。
他看到遠處江岸邊帆檣林立,戰艦如雲;近處步卒營帳棋布,旌旗蔽野;中軍帳前旗杆上高懸的大旗更為顯眼,而且全是宋軍的標誌。
大怒的李煜馬上召見皇甫繼勛,讓他給自己一個說法。皇甫繼勛見自己苦心經營的防火牆終於被攻克,一下子傻了眼,無奈地走到李煜的麵前。
李煜見到皇甫繼勛時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脫下自己的鞋子用盡全力砸了過來。
可惜當年在極近距離下躲避老爹的棒子都遊刃有餘,如今躲避遠距離的鞋子襲擊自然不在話下,隻見皇甫繼勛閃身躲過,飛出的鞋子砸到一名宮女的頭上,馬上淤青。
一擊不中的李煜又從懷裏掏出了一個雞蛋,準確地砸到皇甫繼勛的臉上,蛋清和著蛋白緩緩淌下,皇甫繼勛打算拿手擦一下,被李煜喝止,皇甫繼勛尷尬地說:“不擦幹淨,咱這臉也太難看了。”
李煜看了看滿臉淌著蛋白質的皇甫繼勛,沒有給他很多的辯解機會,就揮了揮手,說:“給我綁起來,推出去,砍了。”
可憐的皇甫繼勛剛被推出宮門,就被那些恨他入骨的軍士們蜂擁而上,一人一刀將他給碎割了。
殺了皇甫繼勛之後,李煜又處理了整天給他灌輸虛妄理念的小長老,然後開始自己親自處理軍政大事。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親自部署南唐的軍隊。可這位38歲的詩人,這位一貫文採風流,從來沒有見識過戰爭的帝王,又能有什麽辦法解救已被宋軍圍困數月的金陵?
如今李煜站在這片與他同齡的國都城牆上,心中充滿了對於帝國未來的不安。魯迅曾說:“一個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夢醒了無路可走。”而此刻的李煜,正置身於這樣的痛苦之中。他發現自己已經身處重重圍困,無地可遁。
此時的李煜多希望突然驚醒,卻發現自己是在小周後的懷抱裏睡著了,現在看到的一切其實隻是一場夢。其實世事安好,歲月安穩,一切都還充滿希望。
……
南京!南京!
別無選擇的李煜派出了南塘第一辯手徐鉉北上,希望用他無與倫比的口才說服趙匡胤退兵;可是趙匡胤先讓幾個大字不識的武將消磨掉徐鉉的銳氣,之後方才親自接見,麵對徐鉉說出的“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的長篇無罪辯護,趙匡胤隻用了一句話就讓他啞口無言:“爾謂父子者,為兩家可乎?”
江南才子應該也在此時意識到了亡國的危險,曾經在此期間填過一首《臨江仙》,昔日那位填詞如行雲流水的詞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李煜顫抖的雙手,他潦草地寫下這樣的詩句: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畫簾珠箔,惆悵卷金泥。
門巷寂寥人去後,望殘菸草低迷。
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隨後,窮途末路的李煜把最後一線生機寄託於江西15萬大軍朱令贇的援軍身上。此時雖然南唐兵力弱小,但是士兵熟悉水戰,長期屯兵於江西鄱陽湖,本來是防禦兩湖地帶,若能火速東進,順流而下,斬斷采石磯的浮橋,斷了宋兵後路,逼圍困金陵的宋軍主力退回江北,可能還會有部分軍隊來不及撤走成為戰俘,南京解圍,亦是大有可能。
在李煜誅殺林仁肇事件中出力甚多,並最終取代了林仁肇的職位的朱令贇卻是個優柔寡斷之人,手下早就勸他趁著長江夏季漲水的機會,趕快組織船隊乘風而下,可惜朱令贇卻擔心萬一不成功,被敵人一斷後,就會全軍覆沒。所以,當李煜在南京城裏望眼欲穿的時候,朱令贇在江西等了五個月。
這樣帶出去到街上抓不法商販都可能被打得稀巴爛的一支軍隊,如今要麵對的是身經百戰的北宋禁軍。
皇甫繼勛其實也沒打算好好打這場仗,他心裏惦記的是李煜快點投降,可是又不敢明說。於是接下來這位抗宋總司令跟部下談話的時候,講得最多的不是咱們應該在某地打他一個伏擊,也不是咱們何時組織一個突圍,而是告訴他們:咱們接下來的方針,是“一分抗宋,二分應付,七分混日子”,宋軍太厲害,咱們肯定是打不過的。而一旦有南唐打敗仗的消息傳來,他就眉飛色舞地說:“瞧,我是有先見之明的,早說了是打不贏吧?”
除此之外,為了不打擾在皇宮中鑽研佛學的李煜,皇甫繼勛以自己軍務繁忙為名,平時盡量避免和他見麵;同時將前線傳來的戰報加以過濾,打了敗仗的信息自然全都屏蔽,而一旦有了細微的勝利,則要將戰果放大幾十倍再令人傳入皇宮,對外則宣稱這是為了“屏蔽不良信息”,以免皇帝了解了不恰當的資訊,影響念佛的心情。
時間很快到了975年五月,這一天,在深宮裏待膩了的李煜忽然來了興致,想到城樓上去巡視一番,這個行為用今天大家很熟悉的話來說,就叫做“翻牆”。翻牆之後的李煜看到了跟被皇甫繼勛過濾之後的信息迥異的情況。他原以為攻城數月未果的宋軍馬上就要扛不住而退兵了,卻沒想到看到的情景令自己大驚失色。
他看到遠處江岸邊帆檣林立,戰艦如雲;近處步卒營帳棋布,旌旗蔽野;中軍帳前旗杆上高懸的大旗更為顯眼,而且全是宋軍的標誌。
大怒的李煜馬上召見皇甫繼勛,讓他給自己一個說法。皇甫繼勛見自己苦心經營的防火牆終於被攻克,一下子傻了眼,無奈地走到李煜的麵前。
李煜見到皇甫繼勛時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脫下自己的鞋子用盡全力砸了過來。
可惜當年在極近距離下躲避老爹的棒子都遊刃有餘,如今躲避遠距離的鞋子襲擊自然不在話下,隻見皇甫繼勛閃身躲過,飛出的鞋子砸到一名宮女的頭上,馬上淤青。
一擊不中的李煜又從懷裏掏出了一個雞蛋,準確地砸到皇甫繼勛的臉上,蛋清和著蛋白緩緩淌下,皇甫繼勛打算拿手擦一下,被李煜喝止,皇甫繼勛尷尬地說:“不擦幹淨,咱這臉也太難看了。”
李煜看了看滿臉淌著蛋白質的皇甫繼勛,沒有給他很多的辯解機會,就揮了揮手,說:“給我綁起來,推出去,砍了。”
可憐的皇甫繼勛剛被推出宮門,就被那些恨他入骨的軍士們蜂擁而上,一人一刀將他給碎割了。
殺了皇甫繼勛之後,李煜又處理了整天給他灌輸虛妄理念的小長老,然後開始自己親自處理軍政大事。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親自部署南唐的軍隊。可這位38歲的詩人,這位一貫文採風流,從來沒有見識過戰爭的帝王,又能有什麽辦法解救已被宋軍圍困數月的金陵?
如今李煜站在這片與他同齡的國都城牆上,心中充滿了對於帝國未來的不安。魯迅曾說:“一個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夢醒了無路可走。”而此刻的李煜,正置身於這樣的痛苦之中。他發現自己已經身處重重圍困,無地可遁。
此時的李煜多希望突然驚醒,卻發現自己是在小周後的懷抱裏睡著了,現在看到的一切其實隻是一場夢。其實世事安好,歲月安穩,一切都還充滿希望。
……
南京!南京!
別無選擇的李煜派出了南塘第一辯手徐鉉北上,希望用他無與倫比的口才說服趙匡胤退兵;可是趙匡胤先讓幾個大字不識的武將消磨掉徐鉉的銳氣,之後方才親自接見,麵對徐鉉說出的“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的長篇無罪辯護,趙匡胤隻用了一句話就讓他啞口無言:“爾謂父子者,為兩家可乎?”
江南才子應該也在此時意識到了亡國的危險,曾經在此期間填過一首《臨江仙》,昔日那位填詞如行雲流水的詞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李煜顫抖的雙手,他潦草地寫下這樣的詩句: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畫簾珠箔,惆悵卷金泥。
門巷寂寥人去後,望殘菸草低迷。
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隨後,窮途末路的李煜把最後一線生機寄託於江西15萬大軍朱令贇的援軍身上。此時雖然南唐兵力弱小,但是士兵熟悉水戰,長期屯兵於江西鄱陽湖,本來是防禦兩湖地帶,若能火速東進,順流而下,斬斷采石磯的浮橋,斷了宋兵後路,逼圍困金陵的宋軍主力退回江北,可能還會有部分軍隊來不及撤走成為戰俘,南京解圍,亦是大有可能。
在李煜誅殺林仁肇事件中出力甚多,並最終取代了林仁肇的職位的朱令贇卻是個優柔寡斷之人,手下早就勸他趁著長江夏季漲水的機會,趕快組織船隊乘風而下,可惜朱令贇卻擔心萬一不成功,被敵人一斷後,就會全軍覆沒。所以,當李煜在南京城裏望眼欲穿的時候,朱令贇在江西等了五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