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人龍袞所著的《江南野史》中,李煜對將士們的發言是這樣的:“今日王師見討,孤當躬擐戎服,親督士卒,背城一戰,以存社稷;如其不獲,乃聚室自焚,終不做他國之鬼!”


    不過在徒步看來,這段鏗鏘有力的誓言並不符合李煜一貫的作風,讓篤信佛教已經多年的李煜說出聚室自焚的話也有相當的難度。所以在《江南野史》中,當趙匡胤聽到這句豪言壯語的時候甚是不以為然,評價說 “此措大兒語耳,徒有其口,必無其誌”,譏笑李煜的所謂豪言不過是窮酸書生說的大話罷了。(“措大”,是當時對貧窮落魄的讀書人的稱呼。)


    據我考證,戰前動員會的李煜麵對將士們隻做了如下的陳詞,史稱《假使我們不去打仗》,他說: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刺刀


    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


    “看,這是奴隸!”


    於是眾人堅守的信心倍增。


    其實這並不是一場很有懸念的戰爭。


    雖然從軍隊的數量上來看,10萬宋軍的兵力相對南唐數量在20至30萬的守軍處於劣勢,但不妨做如下對比。


    交戰雙方的最高領導人:一邊是征戰多年、運籌帷幄的趙匡胤,一邊是念佛多年、不出深宮的李煜。


    兩支即將正麵相遇的軍隊:北宋禁軍十年間南征北戰,平定四國之地;南唐軍久疏戰陣,距離最近一次打勝仗已有23年之久(951年攻打馬楚)。


    軍隊統帥:北宋方麵,是昔日率軍從水路殺入後蜀,秋毫不犯的曹彬,還有麵對劉的大象軍都麵不改色的都監潘美;而南唐,則在兩年前被李煜斬殺了大將林仁肇,剩下的最高統帥是皇甫繼勛和朱令贇,他們很快就會在舞台上登場,也很快會在舞台上落幕。


    當曹彬迎著朝陽從汴京率軍出發的時候,接下來即將上演的大戲其實已經有了完整的結局,隻是遙遠的李煜,並不知道自己即將麵對的圖景。


    李煜此時唯一的憑藉,就是浩蕩的長江天險。從江北到江南2000餘米的距離,除非曹彬帶著宋軍裝上翅膀飛過來,否則靠遊泳的話,遊到江心必定力竭而沉。


    曹彬當然沒有翅膀,可是他有樊若水。


    勢如破竹的曹軍很快順江而下到達了南唐的軍事重地采石磯,在這裏匯合了已經先期抵達的潘美軍,然後叫出了樊若水,開始搭建長江大橋。


    隻見樊若水從懷裏掏出一個本子。


    隻見樊若水從懷裏又掏出一個本子。


    隻見樊若水從懷裏又掏出一個本子。


    然後他把本子在麵前鋪開,對宋軍兵士喊了一聲:“下麵大家安靜,現在開始,三天之內,我們要在這裏建成一座長江大橋。”


    兵士們麵麵相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正聽到的。


    本人查詢了一下南京長江大橋的資料,此橋1960年1月開工,到1968年9月方建成通車,耗時103個月,造價2.87億元,折合銀子48萬兩。


    所以次日當《南唐日報》在“天方夜譚”版塊刊出《侵唐宋軍今起在采石磯修建跨江大橋》時,南唐人民讀到之後就和我們如今看到畝產10萬斤的新聞一樣,李煜甚至召集了不少大臣來當庭讀報並跟他們分享這個笑話,認為就算宋軍花8年半時間造好這個橋,40多萬兩銀子的巨大開支也夠讓他們在接下來的很多年都節衣縮食連飯都吃不好。寵臣張洎也很認真地翻了翻史書,告訴李煜:“有史以來,從來沒聽過誰還能在長江上造大橋的,宋朝人可能是想不出辦法傻掉了。”


    然而,樊若水用行動證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下麵我們來說說這個樊若水。


    樊若水本是江南人。少年樊若水也曾聰明好學,博聞強記,很快就長成了一名熱血青年,卻不願借著在池州(今屬安徽)當縣長的父親的蔭護,於是懷揣著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理想走上了科舉考試的漫漫征途。可惜樊若水空有茅以升的才華,卻擺脫不了範進的命運,被考官毫不留情地刷了下來。隨後樊若水直接上書李煜,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議,想藉此得到賞識,平步青雲。可那個時候李煜正一門心思燒香拜佛,哪裏有空理會一個科舉考試落榜的小年輕。


    樊若水很失落,考慮良久,他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那就是改投大宋,做一個“漢奸”。當然更準確的說法是做“唐奸”。


    如果你是一個公司老闆,一個高考落榜生前來叩門求職,估計你是不大抽得出時間去接見一下的。


    這個問題自然不會被樊若水忽略,關注時事的他很快找準了趙匡胤的興趣所在,於是不久之後,采石磯附近的老百姓就見到一個奇怪的漁翁,每天劃著名船在江北江南之間來來去去,卻也沒見他釣起來幾條魚。


    毫無疑問這樣單調的日子是寂寞而孤獨的。


    可是誰知道這個釣不到魚的漁翁其實每天都把一團絲繩的一端係在一岸,然後駕著船,帶著繩子扯到對岸,再把繩子的長度記在本子上。除了準確地丈量出了江麵的寬度,這個山寨版漁夫還對江水的流速、采石磯附近的風向、水文、氣候情況做了調查。


    當三本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據之後,采石磯的老百姓發現這個奇怪的漁翁不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力玩家趙匡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徒步中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徒步中國並收藏權力玩家趙匡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