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幕戰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太祖大感滿意,也對隨後的統一戰爭有了更大的信心。他翻開新近繪製的已經增加了荊湖兩地的宋朝地圖,看到如今北宋的勢力已經伸入長江以南,東南西三麵直接與南唐、南漢、後蜀接壤,手中的筆停在空中,心想,下一個造好的房子,又該輪到誰來住呢?
第十六章 宋太祖的名單
從建宋前就開始為趙匡胤鞍前馬後出謀劃策,接下來在平定二李叛亂、精兵繁政、攻打荊湖眾多事件中都有出色表現的趙普,在趙匡胤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了。雖然建宋之初為了安撫後周重臣,趙匡胤不得不起用範質、王溥、魏仁浦為宰相,可三年下來,幾位宰相併沒有過人的謀略,倒是在眾多戰略規劃上,趙普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如今對荊南武平初戰告捷,政治穩定,趙匡胤開始考慮把當初這些舊臣換掉了。
建隆三年(962)十月,趙匡胤趕走了從後周留用的樞密使吳廷祚,擢升原任樞密副使趙普為樞密使。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範質等人是何等的俊傑之士,剛剛上任就向趙匡胤提出撤掉自己的椅子,現在還能看不出趙匡胤的心思?想到兩年前趙匡胤一曲《秋天裏》,讓石守信等人回去生病養老;再耗一陣,說不定趙匡胤過年時候就要請咱們仨喝茶,配上一曲《冬天裏》,咱們也該回家被生病了。
橫豎都是下崗,何不主動辭職。
於是在改元之後的幹德二年(964)正月,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人同時向趙匡胤提交辭呈。
趙匡胤正想把他們換掉,卻苦於沒有罷相理由,見到三人的辭職報告,心下激動,立刻簽字。
但他疏忽了一件大事,於是鬧了一個幾百年都沒有皇帝鬧過的笑話。
因為他忘了任命新宰相的敕書上是要有現任宰相簽字的。
從秦始皇正式設立宰相一職以來,1000多年來一直遵循嚴格的新宰相任命製度,而趙匡胤練武出身,小時候辛文悅老師傳授知識有限,連“相等周長的幾何圖形中圓麵積最大”都沒教會他,自然也不會教他這麽一個細節,加上當初急於簽字,更是考慮不周;趙普學識不多,幾個成語都認不全,更是全然不懂其中禮數。於是在新宰相的任命典禮上,趙匡胤、趙普發現這個問題之後都是暗暗著急,場麵十分尷尬。
著急的趙匡胤問趙普:“要麽我自己給你簽個字算了?”
趙普無奈:“萬萬不行,這是下屬幹的事,你不能以帝王的身份幹。”
趙匡胤隻好求助陶穀,這個畫了多年葫蘆的翰林學士終於沒有讓他失望,說:“昔日甘露之變後大唐也是數日無宰相,所有文書交由左僕射(約相當於副尚書)令狐楚簽署,咱們現在也可以讓尚書令簽字。”
陶穀所稱的“甘露之變”,發生於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其時宦官專權,文宗為了奪回權力,與宰相李訓等密謀誅殺宦官,不料事敗,李訓出逃,宰相舒元輿等被捕下獄,其他朝廷重要官員也被宦官殺死無數,所以隨後朝廷出現數日無宰相的奇觀。
工部尚書竇儀見陶穀引用此例,上前說:“甘露之變發生之時,政府已處緊急狀況,這種特例豈可效法?如今趙光義已擔任同平章事之職,雖無實權,也算山寨版的宰相,讓他簽字即可。”
於是最終趙匡胤聽從竇儀意見,以皇弟、“使相”趙光義代為簽署敕書,這是自唐中葉設使相以來,使相行使宰相職權唯一的一次。
尷尬並沒有妨礙趙普從此開始飛黃騰達,並逐漸達到其政治生涯的頂點。從幹德二年拜相,直到開寶六年(973)被罷免,趙普獨行宰相大權十年之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忠於職守、力諫陳事、排斥異己、專橫獨斷、假公濟私等眾多意思完全相反的詞語,都能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不由讓人感慨萬千。
當然,剛剛拜相的趙普還是相當謙卑,虛心接受意見;趙匡胤也每每會回憶起多年前自己帶著兩個小兵站在門外等趙普午覺睡醒的場景,兄弟之誼,何等難忘。於是趙匡胤時常督促趙普要多學文化,好好讀書,趙普的家裏,隨後就多了一本《論語》。後世人們為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往往相信趙普確曾締造過一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傳奇。
幹德二年的春節剛剛過完,冬天未盡,開封城裏還在下雪。
那時候天冷,老百姓吃完晚飯又沒有《新聞聯播》可看,隻好早早睡覺,識字的就把窗子扒開,就著雪光,在家裏看書。
下班回家的趙普沒什麽事幹,想到皇帝的吩咐多多讀書,於是翻出《論語》,念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正在這時,門外有人敲門,趙普心裏一動,老朋友還真說來就來了。於是趕緊開門,看到了從雪裏走來的趙匡胤。
趙匡胤說:“宰相啊,你看天氣這麽差,晚上雪下個不停,心裏煩,過來看看你們夫妻。”然後喊趙普的老婆,“嫂子,家裏烤肉燒酒什麽的都有嗎?咱們來吃個燒烤,聊聊天。”趙普趕忙說:“這個可以有,而且真有。”於是夫妻迅速備好,這時趙光義已經趕到,君臣三人圍著爐火吃著烤肉,氣氛融洽和諧。那一刻,室內肉香四溢,屋外落雪無聲。
第十六章 宋太祖的名單
從建宋前就開始為趙匡胤鞍前馬後出謀劃策,接下來在平定二李叛亂、精兵繁政、攻打荊湖眾多事件中都有出色表現的趙普,在趙匡胤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了。雖然建宋之初為了安撫後周重臣,趙匡胤不得不起用範質、王溥、魏仁浦為宰相,可三年下來,幾位宰相併沒有過人的謀略,倒是在眾多戰略規劃上,趙普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如今對荊南武平初戰告捷,政治穩定,趙匡胤開始考慮把當初這些舊臣換掉了。
建隆三年(962)十月,趙匡胤趕走了從後周留用的樞密使吳廷祚,擢升原任樞密副使趙普為樞密使。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範質等人是何等的俊傑之士,剛剛上任就向趙匡胤提出撤掉自己的椅子,現在還能看不出趙匡胤的心思?想到兩年前趙匡胤一曲《秋天裏》,讓石守信等人回去生病養老;再耗一陣,說不定趙匡胤過年時候就要請咱們仨喝茶,配上一曲《冬天裏》,咱們也該回家被生病了。
橫豎都是下崗,何不主動辭職。
於是在改元之後的幹德二年(964)正月,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人同時向趙匡胤提交辭呈。
趙匡胤正想把他們換掉,卻苦於沒有罷相理由,見到三人的辭職報告,心下激動,立刻簽字。
但他疏忽了一件大事,於是鬧了一個幾百年都沒有皇帝鬧過的笑話。
因為他忘了任命新宰相的敕書上是要有現任宰相簽字的。
從秦始皇正式設立宰相一職以來,1000多年來一直遵循嚴格的新宰相任命製度,而趙匡胤練武出身,小時候辛文悅老師傳授知識有限,連“相等周長的幾何圖形中圓麵積最大”都沒教會他,自然也不會教他這麽一個細節,加上當初急於簽字,更是考慮不周;趙普學識不多,幾個成語都認不全,更是全然不懂其中禮數。於是在新宰相的任命典禮上,趙匡胤、趙普發現這個問題之後都是暗暗著急,場麵十分尷尬。
著急的趙匡胤問趙普:“要麽我自己給你簽個字算了?”
趙普無奈:“萬萬不行,這是下屬幹的事,你不能以帝王的身份幹。”
趙匡胤隻好求助陶穀,這個畫了多年葫蘆的翰林學士終於沒有讓他失望,說:“昔日甘露之變後大唐也是數日無宰相,所有文書交由左僕射(約相當於副尚書)令狐楚簽署,咱們現在也可以讓尚書令簽字。”
陶穀所稱的“甘露之變”,發生於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其時宦官專權,文宗為了奪回權力,與宰相李訓等密謀誅殺宦官,不料事敗,李訓出逃,宰相舒元輿等被捕下獄,其他朝廷重要官員也被宦官殺死無數,所以隨後朝廷出現數日無宰相的奇觀。
工部尚書竇儀見陶穀引用此例,上前說:“甘露之變發生之時,政府已處緊急狀況,這種特例豈可效法?如今趙光義已擔任同平章事之職,雖無實權,也算山寨版的宰相,讓他簽字即可。”
於是最終趙匡胤聽從竇儀意見,以皇弟、“使相”趙光義代為簽署敕書,這是自唐中葉設使相以來,使相行使宰相職權唯一的一次。
尷尬並沒有妨礙趙普從此開始飛黃騰達,並逐漸達到其政治生涯的頂點。從幹德二年拜相,直到開寶六年(973)被罷免,趙普獨行宰相大權十年之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忠於職守、力諫陳事、排斥異己、專橫獨斷、假公濟私等眾多意思完全相反的詞語,都能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不由讓人感慨萬千。
當然,剛剛拜相的趙普還是相當謙卑,虛心接受意見;趙匡胤也每每會回憶起多年前自己帶著兩個小兵站在門外等趙普午覺睡醒的場景,兄弟之誼,何等難忘。於是趙匡胤時常督促趙普要多學文化,好好讀書,趙普的家裏,隨後就多了一本《論語》。後世人們為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往往相信趙普確曾締造過一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傳奇。
幹德二年的春節剛剛過完,冬天未盡,開封城裏還在下雪。
那時候天冷,老百姓吃完晚飯又沒有《新聞聯播》可看,隻好早早睡覺,識字的就把窗子扒開,就著雪光,在家裏看書。
下班回家的趙普沒什麽事幹,想到皇帝的吩咐多多讀書,於是翻出《論語》,念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正在這時,門外有人敲門,趙普心裏一動,老朋友還真說來就來了。於是趕緊開門,看到了從雪裏走來的趙匡胤。
趙匡胤說:“宰相啊,你看天氣這麽差,晚上雪下個不停,心裏煩,過來看看你們夫妻。”然後喊趙普的老婆,“嫂子,家裏烤肉燒酒什麽的都有嗎?咱們來吃個燒烤,聊聊天。”趙普趕忙說:“這個可以有,而且真有。”於是夫妻迅速備好,這時趙光義已經趕到,君臣三人圍著爐火吃著烤肉,氣氛融洽和諧。那一刻,室內肉香四溢,屋外落雪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