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延釗、李處耘哈哈一樂:“知道咧,出發!”
數萬群眾演員,跟著兩位主演,浩浩蕩蕩奔江陵而去。
大軍出發後,趙匡胤又頒布兩道詔書,先是命高繼沖發水兵三千人赴潭州,協助慕容延釗軍攻打張文表,又於四天後任命荊南節度副使、權知軍府事高繼沖為荊南節度使。
接到詔書的高繼沖又喜又憂,一方麵高興宋朝終於給了自己一個名分,另外擔心自己接下來萬一有哪點做得不對,自己的國家就會被人順便從地圖上給抹掉了。當然,他不知道的是,就算他什麽地方都做得很對,自己的國家還是會被人順便從地圖上給抹掉的。
慕容延釗的大軍很快到達了荊州(今湖北當陽),向高繼沖申請借道而去湖南,這讓高繼沖君臣很是糾結,你說是該借道給他們,然後聽命令派3000人一起打張文表呢,還是派這3000人打慕容延釗呢?鷹派代表兵馬副使李景威主張採取對抗手段,他跟高繼沖講述了春秋時期“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訴他,荊南地處要塞,既然當年劉備借了都不肯還,那如今趙匡胤真借了也是不會還的。於是請求率軍3000在荊門據險設伏,攻打慕容延釗。
鴿派代表節度判官孫光憲則認為:宋軍兵力強大,將士把馬鞭扔進水裏,漢江就要斷流了,此行進攻張文表必如山壓卵,一戰而平,那麽接下來咱們荊南也沒好日子過,打與不打一個樣,還不如早點投降,派兵跟他們一起打湖南。末了,補充說:“大宋是大國,想打誰就打誰。咱們是小國,大宋讓我打誰我就打誰。不挺好嗎?”
這個孫光憲,就是當年苦勸高保勗少看點av、多幹點正事的那位臣子。可惜當年高保勗不聽他的,如今高繼沖還是不聽他的。
這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孫光憲隨後就會看到,接下來的湖南的態度是,誰打我,我就打誰。
高繼衝倒是覺得兩方麵意見都太偏激了,於是一邊派人告訴李處耘,大軍如果從江陵經過,會嚇到咱城裏的老百姓,當然,就算嚇不到老百姓,嚇到花花草草也不好,不如你們從距離金陵一百裏外的荊門過去好了,當然,我們也不敢虧待天朝軍隊,我們會送來酒肉犒賞軍隊。一邊派自己的叔父高保寅與衙內指揮使梁廷嗣拿出數十頭肥牛和幾百壇酒犒師,去已經駐紮在荊門的宋軍營裏打探一下消息。李景威見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認為荊南必亡,退朝後憤然自殺,史載:“景威知計不行而嘆曰:‘大事去矣,何用生為!’因扼吭而死。”捏著自己的喉嚨把自己捏死,需要多少的憤怒才能完成這樣一種高難度的動作啊。
二月初九,帶著酒肉趕到荊門的高保寅看到了讓自己無限欣慰的一幕。督軍李處耘見到高保寅,大老遠就從營帳內走出,親熱地握著他的手,表情就像見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說:“兄弟,多謝荊南人民的酒肉與深明大義,請代我向荊南節度使問好,我們就是借個路罷了,讓你們這麽勞師動眾真是不好意思,咱們喝完酒就去湖南,你們不要擔心啦!”
興奮的高保寅趕緊派手下人把這個好消息帶給高繼沖,自己則和梁廷嗣走進營帳,受到同樣麵帶親切微笑的慕容延釗的熱情款待,然後一直喝酒,從天黑喝到天亮。隻是他們有點奇怪,這麽熱鬧的酒席,怎麽李處耘不見了呢?
如果他們知道這時候李處耘正和高繼沖一起在江陵城外聊天,肯定要急得瘋掉。
聽到信差帶回好消息的高繼沖正滿懷期待地等著叔父和梁廷嗣回來,結果突然傳來消息,李處耘帶數千宋軍已經出現在江陵城外。已經被搞得有點摸不著頭腦的高繼沖草草準備了一下,匆忙出城15裏迎接。李處耘告訴高繼沖,慕容延釗現在正和你叔叔喝酒,他們率大軍隨後就到,你得在這裏等他們,我有點事先進城了。
鬱悶的高繼沖大聲問:“什麽事啊?”
可是李處耘留給他的隻有背影。
等到高繼沖趕回城內的時候,江陵裏外已經插滿大宋的旗幟,李處耘正坐在高繼沖的辦公桌前,神態比自己更像荊南節度使。於是高繼沖打了一個冷戰,不情願地交出荊南公章、帳本、財務報表、百姓戶口本存根,將所轄3州17縣領土、14萬戶(約70萬人)一併歸宋。
後悔沒有聽從李景威的建議的高繼沖在李處耘走後放聲痛哭:
老子兩個月前當上了荊南節度使!
於是尼瑪踏上了不歸路啊!
詔書幾天前才下來啊!
可是你又要我出兵,又要問我借路啊!有木有!
我準備好了酒肉啊!
你們都吃完了啊!
可是又占領了我的江陵府啊!有木有!
以下省略三千字有木有!
小地方的節度使你傷不起啊!
完畢。
這首著名的短詩,開創短句成詩加上眾多嘆號以強烈抒發感情的先河,日後形成一種著名的文體,史稱“咆哮體”,而這首咆哮體的開山之作,高繼沖為其取名“傷不起”。
傷不起的荊南節度使高繼沖還是被傷了,投降後老家被拆遷,被搬家去京城,他以為大概要在監獄裏麵度過餘生了,卻沒想到住進了趙匡胤已經為他蓋好的別墅裏麵,這讓高繼沖很意外。
和平演變完荊南政權之後,慕容延釗率大軍繼續向湖南進發。一切都在導演趙匡胤的計劃之中,不過劇本出了一點小小的差錯——在預先的計劃裏,張文表此刻應該正和楊師璠在長沙打得熱火朝天,不分勝負,然後慕容延釗和李處耘率軍趕到,就像2003年北約聯軍空襲伊拉克把薩達姆從地窖裏麵拔蘿蔔一般拔出來一樣,荊宋聯軍也應該三下五除二就把張文表從長沙拔出來,然後武平舉國歡騰,慕容延釗趁機率軍殺入常德府,於是整個湖南同時就歸了大宋了。
數萬群眾演員,跟著兩位主演,浩浩蕩蕩奔江陵而去。
大軍出發後,趙匡胤又頒布兩道詔書,先是命高繼沖發水兵三千人赴潭州,協助慕容延釗軍攻打張文表,又於四天後任命荊南節度副使、權知軍府事高繼沖為荊南節度使。
接到詔書的高繼沖又喜又憂,一方麵高興宋朝終於給了自己一個名分,另外擔心自己接下來萬一有哪點做得不對,自己的國家就會被人順便從地圖上給抹掉了。當然,他不知道的是,就算他什麽地方都做得很對,自己的國家還是會被人順便從地圖上給抹掉的。
慕容延釗的大軍很快到達了荊州(今湖北當陽),向高繼沖申請借道而去湖南,這讓高繼沖君臣很是糾結,你說是該借道給他們,然後聽命令派3000人一起打張文表呢,還是派這3000人打慕容延釗呢?鷹派代表兵馬副使李景威主張採取對抗手段,他跟高繼沖講述了春秋時期“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訴他,荊南地處要塞,既然當年劉備借了都不肯還,那如今趙匡胤真借了也是不會還的。於是請求率軍3000在荊門據險設伏,攻打慕容延釗。
鴿派代表節度判官孫光憲則認為:宋軍兵力強大,將士把馬鞭扔進水裏,漢江就要斷流了,此行進攻張文表必如山壓卵,一戰而平,那麽接下來咱們荊南也沒好日子過,打與不打一個樣,還不如早點投降,派兵跟他們一起打湖南。末了,補充說:“大宋是大國,想打誰就打誰。咱們是小國,大宋讓我打誰我就打誰。不挺好嗎?”
這個孫光憲,就是當年苦勸高保勗少看點av、多幹點正事的那位臣子。可惜當年高保勗不聽他的,如今高繼沖還是不聽他的。
這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孫光憲隨後就會看到,接下來的湖南的態度是,誰打我,我就打誰。
高繼衝倒是覺得兩方麵意見都太偏激了,於是一邊派人告訴李處耘,大軍如果從江陵經過,會嚇到咱城裏的老百姓,當然,就算嚇不到老百姓,嚇到花花草草也不好,不如你們從距離金陵一百裏外的荊門過去好了,當然,我們也不敢虧待天朝軍隊,我們會送來酒肉犒賞軍隊。一邊派自己的叔父高保寅與衙內指揮使梁廷嗣拿出數十頭肥牛和幾百壇酒犒師,去已經駐紮在荊門的宋軍營裏打探一下消息。李景威見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認為荊南必亡,退朝後憤然自殺,史載:“景威知計不行而嘆曰:‘大事去矣,何用生為!’因扼吭而死。”捏著自己的喉嚨把自己捏死,需要多少的憤怒才能完成這樣一種高難度的動作啊。
二月初九,帶著酒肉趕到荊門的高保寅看到了讓自己無限欣慰的一幕。督軍李處耘見到高保寅,大老遠就從營帳內走出,親熱地握著他的手,表情就像見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說:“兄弟,多謝荊南人民的酒肉與深明大義,請代我向荊南節度使問好,我們就是借個路罷了,讓你們這麽勞師動眾真是不好意思,咱們喝完酒就去湖南,你們不要擔心啦!”
興奮的高保寅趕緊派手下人把這個好消息帶給高繼沖,自己則和梁廷嗣走進營帳,受到同樣麵帶親切微笑的慕容延釗的熱情款待,然後一直喝酒,從天黑喝到天亮。隻是他們有點奇怪,這麽熱鬧的酒席,怎麽李處耘不見了呢?
如果他們知道這時候李處耘正和高繼沖一起在江陵城外聊天,肯定要急得瘋掉。
聽到信差帶回好消息的高繼沖正滿懷期待地等著叔父和梁廷嗣回來,結果突然傳來消息,李處耘帶數千宋軍已經出現在江陵城外。已經被搞得有點摸不著頭腦的高繼沖草草準備了一下,匆忙出城15裏迎接。李處耘告訴高繼沖,慕容延釗現在正和你叔叔喝酒,他們率大軍隨後就到,你得在這裏等他們,我有點事先進城了。
鬱悶的高繼沖大聲問:“什麽事啊?”
可是李處耘留給他的隻有背影。
等到高繼沖趕回城內的時候,江陵裏外已經插滿大宋的旗幟,李處耘正坐在高繼沖的辦公桌前,神態比自己更像荊南節度使。於是高繼沖打了一個冷戰,不情願地交出荊南公章、帳本、財務報表、百姓戶口本存根,將所轄3州17縣領土、14萬戶(約70萬人)一併歸宋。
後悔沒有聽從李景威的建議的高繼沖在李處耘走後放聲痛哭:
老子兩個月前當上了荊南節度使!
於是尼瑪踏上了不歸路啊!
詔書幾天前才下來啊!
可是你又要我出兵,又要問我借路啊!有木有!
我準備好了酒肉啊!
你們都吃完了啊!
可是又占領了我的江陵府啊!有木有!
以下省略三千字有木有!
小地方的節度使你傷不起啊!
完畢。
這首著名的短詩,開創短句成詩加上眾多嘆號以強烈抒發感情的先河,日後形成一種著名的文體,史稱“咆哮體”,而這首咆哮體的開山之作,高繼沖為其取名“傷不起”。
傷不起的荊南節度使高繼沖還是被傷了,投降後老家被拆遷,被搬家去京城,他以為大概要在監獄裏麵度過餘生了,卻沒想到住進了趙匡胤已經為他蓋好的別墅裏麵,這讓高繼沖很意外。
和平演變完荊南政權之後,慕容延釗率大軍繼續向湖南進發。一切都在導演趙匡胤的計劃之中,不過劇本出了一點小小的差錯——在預先的計劃裏,張文表此刻應該正和楊師璠在長沙打得熱火朝天,不分勝負,然後慕容延釗和李處耘率軍趕到,就像2003年北約聯軍空襲伊拉克把薩達姆從地窖裏麵拔蘿蔔一般拔出來一樣,荊宋聯軍也應該三下五除二就把張文表從長沙拔出來,然後武平舉國歡騰,慕容延釗趁機率軍殺入常德府,於是整個湖南同時就歸了大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