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暗暗稱奇,心想這麽一個人才若是被打死了豈不可惜,於是嘆息了一句“忠臣也”,命人給貼上創可貼,養好了傷,打算拿去跟劉承鈞交換戰俘。因為李筠聯絡北漢時,曾將太祖派往潞州做監軍的宋將周光遜捉了送給劉承鈞當投名狀,關在太原。可是不知道是沒收到消息,還是劉承鈞不捨得換走周光遜,反正衛融此後就留在了開封,被安排做了太府卿(約相當於宮廷儲藏部部長)。
至此,李筠的反抗宣告平定。
看完趙匡胤大破李筠造反故事現場直播的後周其他節度使,臉色都給嚇青了。趙匡胤即位之初,除了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和忠武軍節度使張永德表示歸服外,其餘的都不表態。陳師道《後山談叢》載,及至趙匡胤遣使告諸道,還見各諸侯“坐使者而問故,宰相其誰乎,樞密使副其誰乎,軍職其誰乎,從官其誰乎,皆不改舊,乃下拜”,等太祖以破竹之勢平李筠後,用北宋中期名臣富弼的話說,“其餘藩鎮自是束手而聽命矣”。於是——
成德節度使郭崇,聽說趙匡胤受禪,頓時“憂懣失據”,對後周的倒台“時或涕泣”,平定李筠之後,郭崇主動請求入朝。
保義節度使袁彥,聞知趙匡胤自立為帝,“日夜繕甲治兵”,磨刀霍霍,大有起兵作亂之勢。李筠兵敗後,趙匡胤派潘美去做監軍,袁氏隻好乖乖打點行裝上路,單騎入朝,聽候差遣。
建雄節度使楊庭璋,也是後周的皇親國戚,其姐周太祖郭威之妃,李筠起兵時曾與之聯繫。趙匡胤對他不放心,“疑有異誌” ,派人伺察。平李筠後,他未敢反抗,被調任為靜難節度使。
當然,臉色最青的,還是遠在揚州的中書令李重進。
第十三章 夜宴
率大軍親征李筠凱旋的趙匡胤,回到開封後即下詔調李重進任青州節度使,過了幾天,又派六宅使陳思誨遠赴揚州,行程七百公裏,給李重進送去一塊鐵片。
剛寫完《將星,照耀大周》的斯諾很好奇,問趙匡胤:“太祖,這個鐵片有啥用?是取‘千裏送鐵片,禮輕情意重’的意思,感動一下李重進嗎?”趙匡胤微微一笑,說:“如果你看過周星馳演的《鹿鼎記》,就知道這個鐵片是幹什麽的了。”
時間前進到1673年,那時候的周星馳還叫做韋小寶,韋小寶帶著多隆和公主遠赴雲南送親,讓多隆化裝成天地會的成員,將吳三桂父子逼到書房的角落裏,在韋小寶的授意下,多隆舉起上方寶劍,就要向吳三桂的頭頂斬落!
當時出現了吳三桂父子驚慌失措,二人爭搶“免死金牌”的驚險畫麵。
免死金牌,其實應該叫做“免死鐵牌”,因為它就是一塊鐵牌,被鑄成瓦片狀。現在陳思誨給李重進送去的那塊鐵片,就是這麽一塊免死鐵牌。
剛剛接待了送信回來的翟守珣,李重進就開始按照他說的 “李筠不可共事,要養精蓄銳”,開始在揚州養精蓄銳。不料才養了幾個月,就接到了朝廷將自己調往青州擔任節度使的命令;麵對調令還沒來得及作出決定,又收到陳思誨送來的鐵片——接二連三的命令讓李重進有點暈。
李重進考慮了下,決定隨陳思誨去開封謝恩。
跟趙匡胤共事日久,對他多少有點了解,如果投降了,應該會放自己一馬,再說有免死鐵牌在手,隻要這個鐵瓦片不爛掉,自己就死不了,你看周星馳拿著上方寶劍,還不是不敢斬殺手持免死金牌的吳三桂父子嗎?可是李重進的部下告訴他:“領導,您不能這麽單純,您當禁軍將領時,趙匡胤還是一小兵;您幹高級將領這麽多年,在禁軍中人脈很深。再說了,趙匡胤當皇帝,您什麽忙都不幫。什麽,您說你有鐵片?鬧將起來,你這東西也就一廢鐵,說不定還生鏽,能救命嗎。”
李重進於是又陷入遲疑。不過,他也遲疑不了多少日子了,因為很快,李筠兵敗自焚的消息就傳到揚州來了。
李重進很鬱悶,寫了幾句《短歌行》:
“瘦西湖畔,漁舟唱晚。良辰美景,別家江山。何以活命?唯有造反。”
短歌唱罷,李重進於建隆元年九月,在揚州扯起反旗。當然,在此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做,就像李筠造反要聯合北漢的劉承鈞一起出兵一樣,李重進也打算找找幫手,那就是南唐的李璟。他派信使前去,請求李璟出兵攻打宋朝,這次,送信的真見到了收件人李璟。
看到郵差的時候,李璟的腦海裏馬上浮現出幾年前趙匡胤隨著柴榮三征南唐的畫麵,同時想到的還有清流關、六合穀裏那個奇裝異服的大將,此人最近幾年總是在李璟夢裏出現,嚇得他覺都睡不好,一直盡量躲著,現在你居然喊我一起打他,以為我瘋了嗎,李璟想。
要知道,李璟可不是李井,不但不二,還會填詞,“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數句,流傳至今。李璟很幹脆地拒絕了李重進的結盟,因為他還不想死,還想繼續吹笙。
造反消息傳到京城,趙匡胤如釋重負,終於反了啊。
九月二十六日,太祖下詔,削奪李重進所有官職爵位。
十月二十一日,再次下詔,率石守信、王審琦、李處耘、宋延渥等親信大將親征揚州。
至此,李筠的反抗宣告平定。
看完趙匡胤大破李筠造反故事現場直播的後周其他節度使,臉色都給嚇青了。趙匡胤即位之初,除了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和忠武軍節度使張永德表示歸服外,其餘的都不表態。陳師道《後山談叢》載,及至趙匡胤遣使告諸道,還見各諸侯“坐使者而問故,宰相其誰乎,樞密使副其誰乎,軍職其誰乎,從官其誰乎,皆不改舊,乃下拜”,等太祖以破竹之勢平李筠後,用北宋中期名臣富弼的話說,“其餘藩鎮自是束手而聽命矣”。於是——
成德節度使郭崇,聽說趙匡胤受禪,頓時“憂懣失據”,對後周的倒台“時或涕泣”,平定李筠之後,郭崇主動請求入朝。
保義節度使袁彥,聞知趙匡胤自立為帝,“日夜繕甲治兵”,磨刀霍霍,大有起兵作亂之勢。李筠兵敗後,趙匡胤派潘美去做監軍,袁氏隻好乖乖打點行裝上路,單騎入朝,聽候差遣。
建雄節度使楊庭璋,也是後周的皇親國戚,其姐周太祖郭威之妃,李筠起兵時曾與之聯繫。趙匡胤對他不放心,“疑有異誌” ,派人伺察。平李筠後,他未敢反抗,被調任為靜難節度使。
當然,臉色最青的,還是遠在揚州的中書令李重進。
第十三章 夜宴
率大軍親征李筠凱旋的趙匡胤,回到開封後即下詔調李重進任青州節度使,過了幾天,又派六宅使陳思誨遠赴揚州,行程七百公裏,給李重進送去一塊鐵片。
剛寫完《將星,照耀大周》的斯諾很好奇,問趙匡胤:“太祖,這個鐵片有啥用?是取‘千裏送鐵片,禮輕情意重’的意思,感動一下李重進嗎?”趙匡胤微微一笑,說:“如果你看過周星馳演的《鹿鼎記》,就知道這個鐵片是幹什麽的了。”
時間前進到1673年,那時候的周星馳還叫做韋小寶,韋小寶帶著多隆和公主遠赴雲南送親,讓多隆化裝成天地會的成員,將吳三桂父子逼到書房的角落裏,在韋小寶的授意下,多隆舉起上方寶劍,就要向吳三桂的頭頂斬落!
當時出現了吳三桂父子驚慌失措,二人爭搶“免死金牌”的驚險畫麵。
免死金牌,其實應該叫做“免死鐵牌”,因為它就是一塊鐵牌,被鑄成瓦片狀。現在陳思誨給李重進送去的那塊鐵片,就是這麽一塊免死鐵牌。
剛剛接待了送信回來的翟守珣,李重進就開始按照他說的 “李筠不可共事,要養精蓄銳”,開始在揚州養精蓄銳。不料才養了幾個月,就接到了朝廷將自己調往青州擔任節度使的命令;麵對調令還沒來得及作出決定,又收到陳思誨送來的鐵片——接二連三的命令讓李重進有點暈。
李重進考慮了下,決定隨陳思誨去開封謝恩。
跟趙匡胤共事日久,對他多少有點了解,如果投降了,應該會放自己一馬,再說有免死鐵牌在手,隻要這個鐵瓦片不爛掉,自己就死不了,你看周星馳拿著上方寶劍,還不是不敢斬殺手持免死金牌的吳三桂父子嗎?可是李重進的部下告訴他:“領導,您不能這麽單純,您當禁軍將領時,趙匡胤還是一小兵;您幹高級將領這麽多年,在禁軍中人脈很深。再說了,趙匡胤當皇帝,您什麽忙都不幫。什麽,您說你有鐵片?鬧將起來,你這東西也就一廢鐵,說不定還生鏽,能救命嗎。”
李重進於是又陷入遲疑。不過,他也遲疑不了多少日子了,因為很快,李筠兵敗自焚的消息就傳到揚州來了。
李重進很鬱悶,寫了幾句《短歌行》:
“瘦西湖畔,漁舟唱晚。良辰美景,別家江山。何以活命?唯有造反。”
短歌唱罷,李重進於建隆元年九月,在揚州扯起反旗。當然,在此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做,就像李筠造反要聯合北漢的劉承鈞一起出兵一樣,李重進也打算找找幫手,那就是南唐的李璟。他派信使前去,請求李璟出兵攻打宋朝,這次,送信的真見到了收件人李璟。
看到郵差的時候,李璟的腦海裏馬上浮現出幾年前趙匡胤隨著柴榮三征南唐的畫麵,同時想到的還有清流關、六合穀裏那個奇裝異服的大將,此人最近幾年總是在李璟夢裏出現,嚇得他覺都睡不好,一直盡量躲著,現在你居然喊我一起打他,以為我瘋了嗎,李璟想。
要知道,李璟可不是李井,不但不二,還會填詞,“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數句,流傳至今。李璟很幹脆地拒絕了李重進的結盟,因為他還不想死,還想繼續吹笙。
造反消息傳到京城,趙匡胤如釋重負,終於反了啊。
九月二十六日,太祖下詔,削奪李重進所有官職爵位。
十月二十一日,再次下詔,率石守信、王審琦、李處耘、宋延渥等親信大將親征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