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音音,負爾心。真負心,辜負我,到如今。記得當年低低唱,千千斟,一曲值千金。如今放我枯牆陰,秋風芳草白雲深,斷橋流水無故人。淒淒切切,冷冷清清,淒淒切切,冷冷清清。鄉下人說,她這麽美貌的婦人唱這樣悲切的歌是不吉利的。果然天妒紅顏,她很年輕就去世了。少年隻記得死後的母親躺在棺內,穿著色澤華麗的繡花裙襖,外麵罩著蓋到腳踝處的紅綢披風,一顆很大的珍珠襯著紅頭兜在額頭上發出閃閃的亮光。
秋天,一場大水過後,鄉間發生了好幾起饑民向大戶借糧的事件。說是借,卻是有借無還的,比明火打劫也好不了哪裏去。蔣家作為當地一戶殷實之家,自然也不能倖免。洋火、洋油、洋布、時鍾、美孚燈這些外來物品的傳入也帶來了新的營生,有人做生意做發了,賺得滿盆滿缽,上海、杭州、蘇州都有家產,有人在田畝中討生活,道路越走越逼仄一日日地困頓下去。鄉間淳厚的風氣好像一夜之間消失殆盡,變得遍地盜賊了。夢熊不得不輟止了在紹興中西學堂讀的兩年書,隨家人到了上海。
1898年前後的上海還是座建築淩亂的海濱小城,從黃浦江口直驅而入的海風在城內幾乎沒有阻擋,但市政辦得不錯,街道寬敞清潔,有了電燈和煤氣燈。這時城裏已經有了三四千西方人,他們在自己封閉的社區裏生活著,給人的印象是既文質彬彬,又趾高氣揚得讓人冒火。
到了夢熊十五歲那年,義和團蔓延波及上海,他們又搬回到鄉下去住了。鄉下還是不太平,土匪越弄越凶,搶糧、吃大戶、強盜剪徑,鄰村還發生了把地主綁在竹篙上沉塘的事件。父親從上海買來了幾支快槍和舊式的長槍,一得空就帶了家人在河岸上乒桌球乓地練槍,飛過的鳥兒自然成了最好的靶子。這樣長久地懸著心,終究不是過日子應該有的,不得已,再次遷家,搬到了餘姚城裏。夢熊在縣城裏的一所學校念英文和算術,還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教中文。
鋒麵之舟:蔣夢麟和他生活的時代
變化年代中的家族史(2)
一年後,他去杭州,上了一個木匠出身的美國佬辦的教會學校。那美國佬的宗教熱情要遠遠大於他的辦學才幹,隻想著用基督福音來教化中國人,而且摳門得緊,於是夢熊和他的同學們造了他的反,集體退學了。這些人中的幾個中堅分子辦了一個“改進學社”,他們的妄想是把它辦得像牛津劍橋一樣著名。章太炎穿了和服木屐,被他們熱情地拖來講課,章說改進這名字取得好,改進改進,改良進步之謂也。少年人的夢,總是來如急雨去如朝露,不到半年,學社就作了鳥獸散。不久,我們年輕的主人公考入浙江高等學堂(前身為求是書院),因“夢熊”的原名已經入了鬧事學生的黑名單,改用“夢麟”註冊。“眼前豁然開朗,對一切都可以看得比較真切了”——知識讓他變得自信,對世界史的興趣使他看清了另一種異質文明的發展脈絡,也開始懂得了人在歷史的漩渦中,世界的變化與個體緊緊係連著。
蔣夢麟終於明白,世界不在身外。世界就和你一起行進著:童年時看到的馬桶陣大敗日本軍艦的彩色圖畫,竟然是精神勝利式的錯象,那是1894年使台灣割讓於日本的中日戰爭;康梁維新,那是他在紹興中西學堂讀書時發生的;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他正和家人在上海避鄉下的匪亂,又因義和團運動舉家遷離上海。那麽,其時他在杭州念書,崇拜梁啓超,讀《浙江潮》和《新民叢報》,學代數、幾何、生物學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的當兒,這個變動的世界又在進行著什麽呢?新與舊、立憲與革命,滿腦子的衝突使尚未成熟的心靈幾乎無法承受。小小少年就像一支英文歌曲裏唱的,隨著年齡長大煩惱增多了,這煩惱卻是不關男女不關風月的,是帶了些家國之痛的沉重的,他變得愛獨處,成天不說一句話,時而覺得通體如好風吹送上九霄般的輕逸,時而又覺墮入世俗的泥潭努力掙紮仍不免沒頂的窒息。這的確是個瘋狂的世界,難道自己也發瘋了嗎?是在新學問的路上走下去,還是像父親所期望的走上仕途,成為一個舊式的官僚?就像身處兩股潮流的匯合處,蔣夢麟還真有些無所適從。
十九歲那年,蔣夢麟去紹興參加郡試,考取了餘姚縣學附生,成了秀才,兩個月後又回到杭州接受新式教育。這一來一去中也可見出他內心的矛盾。寒假回鄉自然享受了衣錦榮歸的光耀,七大姑八大爺的幾百人連吃了兩天喜酒,可是又有誰知道這個十九歲的少年心中的迷茫。二哥夢桃已早他幾年考取秀才,大哥夢蘭已在去上海避難的前一年病死——其時正在北京大學(京師大學堂)讀書。當時的學生聽說京師大學四字沒有一個不肅然起敬的,誰也想不到這個十九歲的少年在十五年之後竟會出任北大校長一職。這時的蔣夢麟已經看到,不論立憲維新還是革命,西化的潮流已經無法抗拒。他渴望能夠上一個更理想、更西化的學校。第二年暑假到來前,他找了個藉口離開學校,坐小火輪沿運河到了上海,參加了上海南洋公學的入學考試。那是1904年,為爭奪滿洲控製權的日俄戰爭正在激烈進行中,時代正像裏爾克說的如同一麵旗幟被風暴所包圍。到他二十三歲那年,向父親要了幾千塊錢,坐船去了美國。
秋天,一場大水過後,鄉間發生了好幾起饑民向大戶借糧的事件。說是借,卻是有借無還的,比明火打劫也好不了哪裏去。蔣家作為當地一戶殷實之家,自然也不能倖免。洋火、洋油、洋布、時鍾、美孚燈這些外來物品的傳入也帶來了新的營生,有人做生意做發了,賺得滿盆滿缽,上海、杭州、蘇州都有家產,有人在田畝中討生活,道路越走越逼仄一日日地困頓下去。鄉間淳厚的風氣好像一夜之間消失殆盡,變得遍地盜賊了。夢熊不得不輟止了在紹興中西學堂讀的兩年書,隨家人到了上海。
1898年前後的上海還是座建築淩亂的海濱小城,從黃浦江口直驅而入的海風在城內幾乎沒有阻擋,但市政辦得不錯,街道寬敞清潔,有了電燈和煤氣燈。這時城裏已經有了三四千西方人,他們在自己封閉的社區裏生活著,給人的印象是既文質彬彬,又趾高氣揚得讓人冒火。
到了夢熊十五歲那年,義和團蔓延波及上海,他們又搬回到鄉下去住了。鄉下還是不太平,土匪越弄越凶,搶糧、吃大戶、強盜剪徑,鄰村還發生了把地主綁在竹篙上沉塘的事件。父親從上海買來了幾支快槍和舊式的長槍,一得空就帶了家人在河岸上乒桌球乓地練槍,飛過的鳥兒自然成了最好的靶子。這樣長久地懸著心,終究不是過日子應該有的,不得已,再次遷家,搬到了餘姚城裏。夢熊在縣城裏的一所學校念英文和算術,還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教中文。
鋒麵之舟:蔣夢麟和他生活的時代
變化年代中的家族史(2)
一年後,他去杭州,上了一個木匠出身的美國佬辦的教會學校。那美國佬的宗教熱情要遠遠大於他的辦學才幹,隻想著用基督福音來教化中國人,而且摳門得緊,於是夢熊和他的同學們造了他的反,集體退學了。這些人中的幾個中堅分子辦了一個“改進學社”,他們的妄想是把它辦得像牛津劍橋一樣著名。章太炎穿了和服木屐,被他們熱情地拖來講課,章說改進這名字取得好,改進改進,改良進步之謂也。少年人的夢,總是來如急雨去如朝露,不到半年,學社就作了鳥獸散。不久,我們年輕的主人公考入浙江高等學堂(前身為求是書院),因“夢熊”的原名已經入了鬧事學生的黑名單,改用“夢麟”註冊。“眼前豁然開朗,對一切都可以看得比較真切了”——知識讓他變得自信,對世界史的興趣使他看清了另一種異質文明的發展脈絡,也開始懂得了人在歷史的漩渦中,世界的變化與個體緊緊係連著。
蔣夢麟終於明白,世界不在身外。世界就和你一起行進著:童年時看到的馬桶陣大敗日本軍艦的彩色圖畫,竟然是精神勝利式的錯象,那是1894年使台灣割讓於日本的中日戰爭;康梁維新,那是他在紹興中西學堂讀書時發生的;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他正和家人在上海避鄉下的匪亂,又因義和團運動舉家遷離上海。那麽,其時他在杭州念書,崇拜梁啓超,讀《浙江潮》和《新民叢報》,學代數、幾何、生物學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的當兒,這個變動的世界又在進行著什麽呢?新與舊、立憲與革命,滿腦子的衝突使尚未成熟的心靈幾乎無法承受。小小少年就像一支英文歌曲裏唱的,隨著年齡長大煩惱增多了,這煩惱卻是不關男女不關風月的,是帶了些家國之痛的沉重的,他變得愛獨處,成天不說一句話,時而覺得通體如好風吹送上九霄般的輕逸,時而又覺墮入世俗的泥潭努力掙紮仍不免沒頂的窒息。這的確是個瘋狂的世界,難道自己也發瘋了嗎?是在新學問的路上走下去,還是像父親所期望的走上仕途,成為一個舊式的官僚?就像身處兩股潮流的匯合處,蔣夢麟還真有些無所適從。
十九歲那年,蔣夢麟去紹興參加郡試,考取了餘姚縣學附生,成了秀才,兩個月後又回到杭州接受新式教育。這一來一去中也可見出他內心的矛盾。寒假回鄉自然享受了衣錦榮歸的光耀,七大姑八大爺的幾百人連吃了兩天喜酒,可是又有誰知道這個十九歲的少年心中的迷茫。二哥夢桃已早他幾年考取秀才,大哥夢蘭已在去上海避難的前一年病死——其時正在北京大學(京師大學堂)讀書。當時的學生聽說京師大學四字沒有一個不肅然起敬的,誰也想不到這個十九歲的少年在十五年之後竟會出任北大校長一職。這時的蔣夢麟已經看到,不論立憲維新還是革命,西化的潮流已經無法抗拒。他渴望能夠上一個更理想、更西化的學校。第二年暑假到來前,他找了個藉口離開學校,坐小火輪沿運河到了上海,參加了上海南洋公學的入學考試。那是1904年,為爭奪滿洲控製權的日俄戰爭正在激烈進行中,時代正像裏爾克說的如同一麵旗幟被風暴所包圍。到他二十三歲那年,向父親要了幾千塊錢,坐船去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