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悠悠南北朝:縱橫十六國 作者:陳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石虎大權獨攬,國內反對之人不在少數。
先是皇太後劉氏與石勒的養子石堪密謀起兵,石堪有意出奔到兗州,擁立南陽王石恢為盟主,共舉反對石虎的義旗。然而當他帶著少量人馬來到兗州城下時,才發現城中早有了防備,無法攻克城池,隻好向南逃往譙城,半路上被石虎派來的追兵抓住,送往襄國活活烤死。而劉氏也讓人告了密,被石虎殺害。
接著河中王石生、石朗分別從關中和洛陽出兵討伐石虎,石生自稱秦州刺史,降晉叛趙;在關中一帶氐人首領蒲洪則投靠了涼州的張駿。國中一時大亂,石虎讓兒子石邃留守襄國,親自率領步騎兵七萬擊敗石朗,將石朗俘虜後砍去手腳,然後才斬殺。
石虎又派梁王石挺為前鋒,進攻石生,石生的將軍郭權與鮮卑涉璝部(這個鮮卑應該是隴西鮮卑部)合軍抵抗,大敗後趙軍,石挺戰死。不料鮮卑人被石虎暗地裏買通,反過來突然襲擊石生,石生不知對手底細,敗走長安以西的雞頭山,石虎進兵攻下長安,石生被手下人所殺,石虎這才鎮壓了叛軍。
此時,關中一帶的氐人、羌人已有十幾萬戶之眾,石虎對西附張駿的蒲洪也不敢小視,派將軍麻秋出兵討伐,蒲洪深知憑藉當時的實力,難以抵擋後趙的強大進攻,便率眾降趙,請求石虎遷關中大戶以及氐人、羌人到關東。石虎同意,命蒲洪和羌人首領姚弋仲率領各自部族的百姓東遷,後趙的統治中心一直在關東,這一招看似高明,殊不知卻為數十年後的再度戰亂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六、暴君石虎
石弘在位的第二年,其被先廢後殺的結局幾乎是在一年以前登基之時就已經註定了的。石虎憑藉手中的軍事力量掃除了異己之後,終於把矛頭轉向了宮中。
可憐的石弘深知大難臨頭,親自帶著皇帝的玉璽趕到石虎在魏郡的宮裏,表示自己無德無能,做不了皇帝,請求禪位給石虎(簡直是苦苦哀求)。
石虎不屑一顧,說:“帝王的業績,天下人自會有結論,怎可自己評論?”
石弘流著眼淚回到自己宮中,哭著對皇太後說:“先帝的後嗣真的不再會有了!”於是下令準備舉行禪讓儀式。
石虎的態度很明確:“石弘昏庸暗弱,作不了皇帝,就得廢了,哪有禪讓的道理?”他帶著部下直接闖入襄國宮中,廢石弘為海陽王。
石弘這時倒是顯得很有“氣概”,他十分平靜地登上出宮的馬車,神色自若地對滿朝文武說:“我資質愚鈍,難承大統,此乃天命,又有什麽好說的呢!”百官無不流淚,宮人無不痛哭。
就這一段看來,石弘不是個昏君,至少也是個才智一般的平庸皇帝,若是碰上太平之世,這樣的皇帝對百姓而言或許還是相當不錯的。可惜,石弘生在亂世,在亂世之中他這樣的人不可能在統治者的地位上待得很久。能夠在亂世中生存下來的是奸雄——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話,不知是亂世造奸雄,還是奸雄造亂世。在亂世之中,一切秩序禮數盡皆被破壞,像石弘這樣循規蹈矩的人隻有死路一條。石勒算得上是一世英明,卻偏偏就在繼承人問題上犯了與劉淵、劉聰一樣的錯誤,明明知道石虎是危險人物,卻始終忘不了他當年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立下的汗馬功勞,遲遲不願予以處置。石勒一向做事果斷,就這一次猶豫斷送了後趙的大好形勢。回顧石勒的一生,我曾寫過一首五律來懷念他的奮鬥與歷史功過:
〖將軍起羯胡,龍馬出茅廬。
狡詐行當世,謙恭讀漢書。
宣曹皆不計,武烈亦難如。
但惜功名後,無人復此居。〗
石虎把石弘及其母後程氏和兩個弟弟石宏、石恢關在宮裏,後來到底怕夜長夢多,還是把他們都除掉了。
其時對石虎廢帝之舉不滿的人頗多,羌人領袖姚弋仲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經當麵質問石虎:“我以為大王乃是當世英雄,卻為何接受了先帝託付的重任後又反過來奪取太子之位?”
石虎不敢亂動這位手握數萬羌兵的大將,隻好支支吾吾地回答說:“海陽王年少,我隻是代行家事而已。”
不過,當時能做後趙之主的,也隻有石虎了。群臣勸石虎做皇帝,石虎推託說:“皇帝這樣的稱號是有德之主用的,我做不了,權且做個趙天王吧。”(很有自知之明。)
晉成帝鹹康元年(公元335年),石虎即王位,改元建武。這時候有件事情很有意思,原來根據讖語的說法,有這麽一句“天子當從東北來”,石虎為之困惑,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起駕從襄國出發前往冀州東北的信都(這是後趙東北重鎮),然後再不辭辛勞地趕回來就位,這算是應驗讖語。(嗬嗬,石虎這人雖然殘暴,卻很迷信。這個讖語也很有意思,它沒有說這個天子是什麽時候的,對於東北也沒有實指,石虎哪裏知道這個東北天子會是更為東北的慕容鮮卑呢?)
石虎這個人生性暴虐,用《晉書·石虎載記》的話說就是:“假豹姿於羊質,騁梟心於狼性。”做了趙王以後他更加荒淫,他的愛好是出遊打獵。他當趙王的頭一年,有一次出遊到南方,居然一直跑到了長江北岸,嚇得鎮守長江的晉軍將領上報建業的東晉皇帝,說是後趙騎兵來犯,不知數量有多少。東晉朝廷大驚,手忙腳亂地調動了一番,軍隊來到長江邊上一看,後趙隨遊的騎兵早已遠去。朝廷內外虛驚一場,晉成帝差點給嚇出病來。
先是皇太後劉氏與石勒的養子石堪密謀起兵,石堪有意出奔到兗州,擁立南陽王石恢為盟主,共舉反對石虎的義旗。然而當他帶著少量人馬來到兗州城下時,才發現城中早有了防備,無法攻克城池,隻好向南逃往譙城,半路上被石虎派來的追兵抓住,送往襄國活活烤死。而劉氏也讓人告了密,被石虎殺害。
接著河中王石生、石朗分別從關中和洛陽出兵討伐石虎,石生自稱秦州刺史,降晉叛趙;在關中一帶氐人首領蒲洪則投靠了涼州的張駿。國中一時大亂,石虎讓兒子石邃留守襄國,親自率領步騎兵七萬擊敗石朗,將石朗俘虜後砍去手腳,然後才斬殺。
石虎又派梁王石挺為前鋒,進攻石生,石生的將軍郭權與鮮卑涉璝部(這個鮮卑應該是隴西鮮卑部)合軍抵抗,大敗後趙軍,石挺戰死。不料鮮卑人被石虎暗地裏買通,反過來突然襲擊石生,石生不知對手底細,敗走長安以西的雞頭山,石虎進兵攻下長安,石生被手下人所殺,石虎這才鎮壓了叛軍。
此時,關中一帶的氐人、羌人已有十幾萬戶之眾,石虎對西附張駿的蒲洪也不敢小視,派將軍麻秋出兵討伐,蒲洪深知憑藉當時的實力,難以抵擋後趙的強大進攻,便率眾降趙,請求石虎遷關中大戶以及氐人、羌人到關東。石虎同意,命蒲洪和羌人首領姚弋仲率領各自部族的百姓東遷,後趙的統治中心一直在關東,這一招看似高明,殊不知卻為數十年後的再度戰亂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六、暴君石虎
石弘在位的第二年,其被先廢後殺的結局幾乎是在一年以前登基之時就已經註定了的。石虎憑藉手中的軍事力量掃除了異己之後,終於把矛頭轉向了宮中。
可憐的石弘深知大難臨頭,親自帶著皇帝的玉璽趕到石虎在魏郡的宮裏,表示自己無德無能,做不了皇帝,請求禪位給石虎(簡直是苦苦哀求)。
石虎不屑一顧,說:“帝王的業績,天下人自會有結論,怎可自己評論?”
石弘流著眼淚回到自己宮中,哭著對皇太後說:“先帝的後嗣真的不再會有了!”於是下令準備舉行禪讓儀式。
石虎的態度很明確:“石弘昏庸暗弱,作不了皇帝,就得廢了,哪有禪讓的道理?”他帶著部下直接闖入襄國宮中,廢石弘為海陽王。
石弘這時倒是顯得很有“氣概”,他十分平靜地登上出宮的馬車,神色自若地對滿朝文武說:“我資質愚鈍,難承大統,此乃天命,又有什麽好說的呢!”百官無不流淚,宮人無不痛哭。
就這一段看來,石弘不是個昏君,至少也是個才智一般的平庸皇帝,若是碰上太平之世,這樣的皇帝對百姓而言或許還是相當不錯的。可惜,石弘生在亂世,在亂世之中他這樣的人不可能在統治者的地位上待得很久。能夠在亂世中生存下來的是奸雄——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話,不知是亂世造奸雄,還是奸雄造亂世。在亂世之中,一切秩序禮數盡皆被破壞,像石弘這樣循規蹈矩的人隻有死路一條。石勒算得上是一世英明,卻偏偏就在繼承人問題上犯了與劉淵、劉聰一樣的錯誤,明明知道石虎是危險人物,卻始終忘不了他當年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立下的汗馬功勞,遲遲不願予以處置。石勒一向做事果斷,就這一次猶豫斷送了後趙的大好形勢。回顧石勒的一生,我曾寫過一首五律來懷念他的奮鬥與歷史功過:
〖將軍起羯胡,龍馬出茅廬。
狡詐行當世,謙恭讀漢書。
宣曹皆不計,武烈亦難如。
但惜功名後,無人復此居。〗
石虎把石弘及其母後程氏和兩個弟弟石宏、石恢關在宮裏,後來到底怕夜長夢多,還是把他們都除掉了。
其時對石虎廢帝之舉不滿的人頗多,羌人領袖姚弋仲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經當麵質問石虎:“我以為大王乃是當世英雄,卻為何接受了先帝託付的重任後又反過來奪取太子之位?”
石虎不敢亂動這位手握數萬羌兵的大將,隻好支支吾吾地回答說:“海陽王年少,我隻是代行家事而已。”
不過,當時能做後趙之主的,也隻有石虎了。群臣勸石虎做皇帝,石虎推託說:“皇帝這樣的稱號是有德之主用的,我做不了,權且做個趙天王吧。”(很有自知之明。)
晉成帝鹹康元年(公元335年),石虎即王位,改元建武。這時候有件事情很有意思,原來根據讖語的說法,有這麽一句“天子當從東北來”,石虎為之困惑,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起駕從襄國出發前往冀州東北的信都(這是後趙東北重鎮),然後再不辭辛勞地趕回來就位,這算是應驗讖語。(嗬嗬,石虎這人雖然殘暴,卻很迷信。這個讖語也很有意思,它沒有說這個天子是什麽時候的,對於東北也沒有實指,石虎哪裏知道這個東北天子會是更為東北的慕容鮮卑呢?)
石虎這個人生性暴虐,用《晉書·石虎載記》的話說就是:“假豹姿於羊質,騁梟心於狼性。”做了趙王以後他更加荒淫,他的愛好是出遊打獵。他當趙王的頭一年,有一次出遊到南方,居然一直跑到了長江北岸,嚇得鎮守長江的晉軍將領上報建業的東晉皇帝,說是後趙騎兵來犯,不知數量有多少。東晉朝廷大驚,手忙腳亂地調動了一番,軍隊來到長江邊上一看,後趙隨遊的騎兵早已遠去。朝廷內外虛驚一場,晉成帝差點給嚇出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