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悠悠南北朝:縱橫十六國 作者:陳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慕容廆移居大棘城,在那裏教部落裏的人種田,又訂立起與漢人相似的法令法規,改變鮮卑人作為遊牧民族的習俗。慕容廆在平靜中等待了十多年,歷史終於給他創造了機會。
晉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宇文鮮卑的首領宇文莫圭統一了塞外的東胡各部,自稱單於,成為塞外最強大的一支力量,於是準備入侵緊挨著他的慕容部。宇文莫圭派其弟宇文屈雲進攻慕容部邊境各城,打算一口吃掉慕容部。慕容廆對自己的對手十分了解,親自領兵進攻宇文屈雲的別部首領素延,首戰便擊敗了對手。
這個素延原本看不起慕容廆,這次吃了敗仗當然又氣又惱,很快集結了十萬人的軍隊大舉進攻慕容部,把慕容廆包圍在大棘城中,慕容廆的手下人都很害怕,感覺要亡國了。慕容廆卻一點也不在意,反而對他們說:“素延的兵雖然多,但卻毫無章法可言,已經在我的算計之中了。諸位隻管拚力一戰,沒什麽好愁的!”
一句話看似輕巧,卻言中了宇文氏的軍隊外強中幹的弱點。慕容部的軍隊自上而下士氣大振,慕容廆看準時機,披上盔甲,率領人馬出城迎敵。城外素延的軍隊雖多,卻從沒見過如此精銳的對手,當即亂作一團,潰敗得一塌糊塗。慕容部的軍隊一直追出了上百裏,俘獲和斬首的士兵數以萬計。宇文屈雲的軍隊不得不退回塞外,遠遠的避開慕容廆的風頭。慕容廆一戰成名,附近的一些名士紛紛投到他的麾下。
由於來自中原政權的控製力削弱,公元四世紀初期的北方各遊牧民族,尤其是新興部族一直處於動盪、兼併和壯大中。宇文部和慕容部,一個在塞外,一個在塞內,都在有意識地擴張各自的勢力和地盤,但採取的方式卻不盡相同。慕容廆征服一個部落或者勢力,往往講究消化和吸收,用幾年的時間整編他們的軍隊,融合他們的人民,對於不同的文化也是如此。而宇文部採取的大致還是老式遊牧民族的征服方法,剛剛征服了的軍隊又被投入到新的征服戰爭中去,這樣的軍隊往往是魚龍混雜,是一群烏合之眾,難以長期保持強大的戰鬥力,打得順了,人多當然是個優勢,打得不順,反而自亂陣腳。兩種方式的征服,在這場戰爭中決出了勝負。
不難看出,由於地理位置上的原因,慕容部的方式更接近於中原勢力傳統的征服方式。雖然有些不太確切,但我還是認為這兩種征服正像是幾千年來中國歷史上所更替出現的兩種征服方式——農耕民族的征服方式和遊牧民族的征服方式的一種微縮版本。一場戰爭的勝負或許隻是偶然,但如若我們把眼界放寬,從歷史文化的長遠發展來看,也許就能覺察到這種偶然中所蘊涵的必然。
三、慕容翰巧計敗宇文
慕容廆擊退宇文部入侵的時候,“八王之亂”其勢正盛,李雄、劉淵很快就一個接一個地稱帝,北方陷入戰火紛飛之中。慕容部所處的幽州和平州也不例外,幽州刺史王浚為了拉攏強大的遼東鮮卑,有意提拔段氏鮮卑和慕容鮮卑,慕容廆不願受製於人,沒有接受晉朝授予他的官職。
在上一部“永嘉之亂”中我們已經說過,王浚雖然擁有幽州之地,戰亂中的北方西晉士人也都投奔於他,但他這個人野心雖大,肚中無貨,對於那些有才能的士人不懂得撫恤,加上他法令不明,全憑個人感情辦事,想有所表現的士人們漸漸對他失去了信心,最後隻好改投遼東鮮卑。段氏鮮卑是當時遼東各部中實力最強者,然而首領段就六眷、段匹兄弟卻對漢族的士大夫不感興趣。士人們唯一的選擇就隻能是政法分明、用人唯才的慕容廆了。
一時之間,慕容廆麾下集中了北方五州的大量流亡士人,慕容廆是來者不拒,而且為這些士人按照各自的來源地專門設立郡縣收容他們。慕容廆對待士人的方法是哪方麵有才能,就任命他們哪方麵的事。有見識謀略的做謀主,文章寫得好的做樞要工作,而在儒學上有所造詣的人就授予他們祭酒的職務(祭酒就是學官,感覺和現在的院士也差不太多)。與石勒一樣,慕容部在漢族士人們的協助之下迅速繁榮起來。
(相比之下,似乎會使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晉朝沒有好好地使用這些士人,以致於敗亡。實際上情況恰恰相反,晉朝的官僚從上到下,幾乎都是士大夫式的人物。在這樣的體製下,大量士人無法發揮其專業特長,終日無所事事,非但起不到正麵作用,反而隻會越來越腐朽,這就是所謂的“清談誤國”的根源。整個南朝史就是士人們的腐朽史,那些逃亡南方的士人們(主要是高階層的士人)在侯景之亂中的拙劣表現(說拙劣已經是抬舉他們了),讓人堅信士人的必然滅亡。而在北方石勒、慕容廆等人政府中的士人們,客觀上所起的作用並不源於他們的個人能力,而在於他們帶來的漢人成熟的思想,還是那句話,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間的融合,才會迸發出成功的火花。)
晉元帝在江南稱帝,派人拜慕容廆為龍驤將軍、大單於,慕容廆沒有接受(從前慕容涉歸向晉武帝請求出兵討伐宇文部,晉武帝不答應。如今是東晉主動給慕容廆授爵,慕容廆還不接受,歷史就是這樣,真可謂“此一時,彼一時”),將軍魯昌勸他與東晉通使,從而可以以東晉皇帝的命令討伐各部,既可名正言順地消滅異己,又可獲取天下人心。慕容廆覺得有道理,於是派遣使者通過海路前往建康,尊奉東晉為正統。
晉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宇文鮮卑的首領宇文莫圭統一了塞外的東胡各部,自稱單於,成為塞外最強大的一支力量,於是準備入侵緊挨著他的慕容部。宇文莫圭派其弟宇文屈雲進攻慕容部邊境各城,打算一口吃掉慕容部。慕容廆對自己的對手十分了解,親自領兵進攻宇文屈雲的別部首領素延,首戰便擊敗了對手。
這個素延原本看不起慕容廆,這次吃了敗仗當然又氣又惱,很快集結了十萬人的軍隊大舉進攻慕容部,把慕容廆包圍在大棘城中,慕容廆的手下人都很害怕,感覺要亡國了。慕容廆卻一點也不在意,反而對他們說:“素延的兵雖然多,但卻毫無章法可言,已經在我的算計之中了。諸位隻管拚力一戰,沒什麽好愁的!”
一句話看似輕巧,卻言中了宇文氏的軍隊外強中幹的弱點。慕容部的軍隊自上而下士氣大振,慕容廆看準時機,披上盔甲,率領人馬出城迎敵。城外素延的軍隊雖多,卻從沒見過如此精銳的對手,當即亂作一團,潰敗得一塌糊塗。慕容部的軍隊一直追出了上百裏,俘獲和斬首的士兵數以萬計。宇文屈雲的軍隊不得不退回塞外,遠遠的避開慕容廆的風頭。慕容廆一戰成名,附近的一些名士紛紛投到他的麾下。
由於來自中原政權的控製力削弱,公元四世紀初期的北方各遊牧民族,尤其是新興部族一直處於動盪、兼併和壯大中。宇文部和慕容部,一個在塞外,一個在塞內,都在有意識地擴張各自的勢力和地盤,但採取的方式卻不盡相同。慕容廆征服一個部落或者勢力,往往講究消化和吸收,用幾年的時間整編他們的軍隊,融合他們的人民,對於不同的文化也是如此。而宇文部採取的大致還是老式遊牧民族的征服方法,剛剛征服了的軍隊又被投入到新的征服戰爭中去,這樣的軍隊往往是魚龍混雜,是一群烏合之眾,難以長期保持強大的戰鬥力,打得順了,人多當然是個優勢,打得不順,反而自亂陣腳。兩種方式的征服,在這場戰爭中決出了勝負。
不難看出,由於地理位置上的原因,慕容部的方式更接近於中原勢力傳統的征服方式。雖然有些不太確切,但我還是認為這兩種征服正像是幾千年來中國歷史上所更替出現的兩種征服方式——農耕民族的征服方式和遊牧民族的征服方式的一種微縮版本。一場戰爭的勝負或許隻是偶然,但如若我們把眼界放寬,從歷史文化的長遠發展來看,也許就能覺察到這種偶然中所蘊涵的必然。
三、慕容翰巧計敗宇文
慕容廆擊退宇文部入侵的時候,“八王之亂”其勢正盛,李雄、劉淵很快就一個接一個地稱帝,北方陷入戰火紛飛之中。慕容部所處的幽州和平州也不例外,幽州刺史王浚為了拉攏強大的遼東鮮卑,有意提拔段氏鮮卑和慕容鮮卑,慕容廆不願受製於人,沒有接受晉朝授予他的官職。
在上一部“永嘉之亂”中我們已經說過,王浚雖然擁有幽州之地,戰亂中的北方西晉士人也都投奔於他,但他這個人野心雖大,肚中無貨,對於那些有才能的士人不懂得撫恤,加上他法令不明,全憑個人感情辦事,想有所表現的士人們漸漸對他失去了信心,最後隻好改投遼東鮮卑。段氏鮮卑是當時遼東各部中實力最強者,然而首領段就六眷、段匹兄弟卻對漢族的士大夫不感興趣。士人們唯一的選擇就隻能是政法分明、用人唯才的慕容廆了。
一時之間,慕容廆麾下集中了北方五州的大量流亡士人,慕容廆是來者不拒,而且為這些士人按照各自的來源地專門設立郡縣收容他們。慕容廆對待士人的方法是哪方麵有才能,就任命他們哪方麵的事。有見識謀略的做謀主,文章寫得好的做樞要工作,而在儒學上有所造詣的人就授予他們祭酒的職務(祭酒就是學官,感覺和現在的院士也差不太多)。與石勒一樣,慕容部在漢族士人們的協助之下迅速繁榮起來。
(相比之下,似乎會使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晉朝沒有好好地使用這些士人,以致於敗亡。實際上情況恰恰相反,晉朝的官僚從上到下,幾乎都是士大夫式的人物。在這樣的體製下,大量士人無法發揮其專業特長,終日無所事事,非但起不到正麵作用,反而隻會越來越腐朽,這就是所謂的“清談誤國”的根源。整個南朝史就是士人們的腐朽史,那些逃亡南方的士人們(主要是高階層的士人)在侯景之亂中的拙劣表現(說拙劣已經是抬舉他們了),讓人堅信士人的必然滅亡。而在北方石勒、慕容廆等人政府中的士人們,客觀上所起的作用並不源於他們的個人能力,而在於他們帶來的漢人成熟的思想,還是那句話,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間的融合,才會迸發出成功的火花。)
晉元帝在江南稱帝,派人拜慕容廆為龍驤將軍、大單於,慕容廆沒有接受(從前慕容涉歸向晉武帝請求出兵討伐宇文部,晉武帝不答應。如今是東晉主動給慕容廆授爵,慕容廆還不接受,歷史就是這樣,真可謂“此一時,彼一時”),將軍魯昌勸他與東晉通使,從而可以以東晉皇帝的命令討伐各部,既可名正言順地消滅異己,又可獲取天下人心。慕容廆覺得有道理,於是派遣使者通過海路前往建康,尊奉東晉為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