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對了。」盧運啟點點頭說,「這屬菊科,可是卻在春末夏初開花,也可算做夏菊了。你再摘兩朵,回去夾在書裏,香氣經久不減。」他一邊說著一邊又選了一朵大一點的摘下來,遞給王一民。
王一民接過花,有意地挑起話端道:「老伯這可真稱得上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了。這種雅興,隻有像老伯這樣陶淵明式的高人隱士才能具有。」
「這兩年老朽倒真是過的這樣悠閑歲月。不過近幾天又有些不行了,自從《答記者問》在報上一披露,那些同病相憐的親朋好友和往日的門生故舊又都湧上門來,使我不得清靜了。」
王一民馬上點點頭說:「這種情形小侄也有點感覺到了。方才在大門外,就看見有兩位客人坐著小汽車走了。」
「是一高一矮?」
「正是。」王一民點點頭,試探地說道,「要是小侄沒認錯的話,那個高大的胖子是不是在警務界於事?」
盧運啟那長長的眉毛挑動了一下,眨動著明亮的眼睛問道:「嗅,世兄在哪裏會過他?」
「小侄沒有單獨見過他。前些天我們一中出了那件所謂反滿抗日的案子,就是此人領著一群警察、特務前去查辦的。看樣子他已經成了日本人的……」王一民說到這裏沒有馬上說下去,好像是在尋找一句恰如其分的詞兒,眼睛卻在注意地看著盧運啟。
盧運啟卻不假思索地接下去說道:「忠實的奴才和走狗,對不?」
王一民點點頭說:「老伯真是目光如電,洞察一切了。但不知這種人怎麽能和府上……」「唉!」盧運啟嘆了一口氣,一揮手說道,「借著一點瓜葛姻親,早年曾經不斷前來走動。自從他投靠了東洋人,我就不再理他了。今天據他自己說,也是看了我的《答記者問》,便會同我的一個老下屬——就是你在大門外看見那個矮個的,兩個人一同前來,聲言是給我請安……」「哦,那個矮個的倒是東洋派頭十足,小侄乍一見真都誤以為他是……」「是日本人,對不?」
王一民笑著點點頭。
盧運啟也笑了笑說:「也難怪世兄誤會,此人確實從裏到外都被日本人給化進去了。他早年在日本高等學校念書,後來又進了早稻田大學,前後在東洋三島上住了七年,回來後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因為和他父親是同中鄉榜的老同年,就把他留在手下了。那時候以為他隻是在生活上被日本人給同化了,哪知他卻當真的投靠了日寇,爬上了廳長的位置。今天見麵我真想狠狠地訓斥他一頓,完了就趕出去。
可是他們一進屋就口口聲聲說來給我請安,我轉念一想,在這亂世之秋,對這樣權勢小人,還是少開罪為佳。何況訓d斥也沒用,他老子就因為他認賊作父,鬱悶而死,我就更無能為力了。再說他兒子還在劇團裏,有這麽幾層關係,我就不冷不熱地把他們敷衍走了。」
「老伯所慮極是,對這種人是宜於用軟釘子的。不過……」王一民狀似思索地說,「這種人在這種時候前來看望老伯,能單單是請安問好?不知老伯……」「老朽也正在轉這個念頭。」盧運啟雙眉緊皺地說,「這兩個人今天表現的異常謙恭,尤其是那個何占鰲,我讓了半天才肯坐下,連屁股都不肯坐全,開始是禁口不談時事,後來還是我問及對我那《答記者問》聽到什麽輿論沒有?他才講了一些,中間還講了日酋玉旨雄一的一段話……」王一民心裏一動,忙問道:「什麽話?」
「據何占鰲說,玉旨雄一看我那《答記者問》的時候,正巧他也在場,那個老賊看完了把報紙往桌子上一扔,冷笑一聲說:」盧運啟這老頭兒真狡猾,他把自己說得糟亂不堪,好像行將人木了,自以為這樣一來,我們就對他毫無辦法了。可是,他想錯了!我認為他這篇《答記者問》是拒絕和我們合作的公開聲明,甚至像是一篇挑戰書。我希望他能明白,凡是向日本人挑戰的中國人,沒有一個得到好結果的,包括他們的張作霖大元帥在內。「『』懊,不知老伯對他這話……」「我當即縱聲大笑著對何占鰲說:」張大帥擁有甲兵百萬,所以他值日本人一包炸藥。我盧某人手無寸鐵,值得日本人為我費心嗎?何況我深居簡出,不過問任何政事,不參與任何活動,我這裏無隙可尋,日本人又其奈我何!啊澳敲春握檻√了老伯診z壩惺裁幢硎久揮校俊
「他也跟著我高聲笑起來。倒是那個葛明禮說日本人詭計多端,勸我多加小心。」
「嗯。依小侄看,他們的文章就是做在玉旨雄一那段話上。玉旨雄一說老伯那篇《答記者間》像是一篇挑戰書,小侄看他這段講話倒是一篇地道的恫嚇詞。」
「恫嚇之意我已經察覺到了。」『盧運啟點點頭說,「而且我也越來越覺得這兩個敗類來我這裏的真意就在這裏,不過他倆很狡猾,一直等我問到才說,使我幾乎被他們矇騙過去。」
「實際就是老伯不問,他們也是要說的,不說怎麽回去交差。」
「言之有理。不過恫嚇對我毫無用處,老夫要學那薑太公:任憑風浪起,穩坐這釣魚船了。」
「老伯深居簡出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王一民審慎地說道,「不過近來親朋好友、門生故舊來多了是否會貽人以口實呢?這一點不知老伯……」盧運啟捋著鬍鬚,沉思著說了聲「這個麽……」就沒有再說下去。
王一民接過花,有意地挑起話端道:「老伯這可真稱得上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了。這種雅興,隻有像老伯這樣陶淵明式的高人隱士才能具有。」
「這兩年老朽倒真是過的這樣悠閑歲月。不過近幾天又有些不行了,自從《答記者問》在報上一披露,那些同病相憐的親朋好友和往日的門生故舊又都湧上門來,使我不得清靜了。」
王一民馬上點點頭說:「這種情形小侄也有點感覺到了。方才在大門外,就看見有兩位客人坐著小汽車走了。」
「是一高一矮?」
「正是。」王一民點點頭,試探地說道,「要是小侄沒認錯的話,那個高大的胖子是不是在警務界於事?」
盧運啟那長長的眉毛挑動了一下,眨動著明亮的眼睛問道:「嗅,世兄在哪裏會過他?」
「小侄沒有單獨見過他。前些天我們一中出了那件所謂反滿抗日的案子,就是此人領著一群警察、特務前去查辦的。看樣子他已經成了日本人的……」王一民說到這裏沒有馬上說下去,好像是在尋找一句恰如其分的詞兒,眼睛卻在注意地看著盧運啟。
盧運啟卻不假思索地接下去說道:「忠實的奴才和走狗,對不?」
王一民點點頭說:「老伯真是目光如電,洞察一切了。但不知這種人怎麽能和府上……」「唉!」盧運啟嘆了一口氣,一揮手說道,「借著一點瓜葛姻親,早年曾經不斷前來走動。自從他投靠了東洋人,我就不再理他了。今天據他自己說,也是看了我的《答記者問》,便會同我的一個老下屬——就是你在大門外看見那個矮個的,兩個人一同前來,聲言是給我請安……」「哦,那個矮個的倒是東洋派頭十足,小侄乍一見真都誤以為他是……」「是日本人,對不?」
王一民笑著點點頭。
盧運啟也笑了笑說:「也難怪世兄誤會,此人確實從裏到外都被日本人給化進去了。他早年在日本高等學校念書,後來又進了早稻田大學,前後在東洋三島上住了七年,回來後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因為和他父親是同中鄉榜的老同年,就把他留在手下了。那時候以為他隻是在生活上被日本人給同化了,哪知他卻當真的投靠了日寇,爬上了廳長的位置。今天見麵我真想狠狠地訓斥他一頓,完了就趕出去。
可是他們一進屋就口口聲聲說來給我請安,我轉念一想,在這亂世之秋,對這樣權勢小人,還是少開罪為佳。何況訓d斥也沒用,他老子就因為他認賊作父,鬱悶而死,我就更無能為力了。再說他兒子還在劇團裏,有這麽幾層關係,我就不冷不熱地把他們敷衍走了。」
「老伯所慮極是,對這種人是宜於用軟釘子的。不過……」王一民狀似思索地說,「這種人在這種時候前來看望老伯,能單單是請安問好?不知老伯……」「老朽也正在轉這個念頭。」盧運啟雙眉緊皺地說,「這兩個人今天表現的異常謙恭,尤其是那個何占鰲,我讓了半天才肯坐下,連屁股都不肯坐全,開始是禁口不談時事,後來還是我問及對我那《答記者問》聽到什麽輿論沒有?他才講了一些,中間還講了日酋玉旨雄一的一段話……」王一民心裏一動,忙問道:「什麽話?」
「據何占鰲說,玉旨雄一看我那《答記者問》的時候,正巧他也在場,那個老賊看完了把報紙往桌子上一扔,冷笑一聲說:」盧運啟這老頭兒真狡猾,他把自己說得糟亂不堪,好像行將人木了,自以為這樣一來,我們就對他毫無辦法了。可是,他想錯了!我認為他這篇《答記者問》是拒絕和我們合作的公開聲明,甚至像是一篇挑戰書。我希望他能明白,凡是向日本人挑戰的中國人,沒有一個得到好結果的,包括他們的張作霖大元帥在內。「『』懊,不知老伯對他這話……」「我當即縱聲大笑著對何占鰲說:」張大帥擁有甲兵百萬,所以他值日本人一包炸藥。我盧某人手無寸鐵,值得日本人為我費心嗎?何況我深居簡出,不過問任何政事,不參與任何活動,我這裏無隙可尋,日本人又其奈我何!啊澳敲春握檻√了老伯診z壩惺裁幢硎久揮校俊
「他也跟著我高聲笑起來。倒是那個葛明禮說日本人詭計多端,勸我多加小心。」
「嗯。依小侄看,他們的文章就是做在玉旨雄一那段話上。玉旨雄一說老伯那篇《答記者間》像是一篇挑戰書,小侄看他這段講話倒是一篇地道的恫嚇詞。」
「恫嚇之意我已經察覺到了。」『盧運啟點點頭說,「而且我也越來越覺得這兩個敗類來我這裏的真意就在這裏,不過他倆很狡猾,一直等我問到才說,使我幾乎被他們矇騙過去。」
「實際就是老伯不問,他們也是要說的,不說怎麽回去交差。」
「言之有理。不過恫嚇對我毫無用處,老夫要學那薑太公:任憑風浪起,穩坐這釣魚船了。」
「老伯深居簡出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王一民審慎地說道,「不過近來親朋好友、門生故舊來多了是否會貽人以口實呢?這一點不知老伯……」盧運啟捋著鬍鬚,沉思著說了聲「這個麽……」就沒有再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