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分析了目前的形勢,認為自從粉碎了日寇對我遊擊區舉行的春季大討伐以來,革命形勢發展得很快,城鄉各階層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極為高漲,人們心裏都憋著一股對日寇的仇恨烈火。在這情形下,更需要我們大力宣傳抗日,進一步激發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使已經燃燒起來的烈火燒得更旺。因此,省委決定在勞動人民最集中的北市場,搞一次大規模的「飛行集會」,會上要打出紅旗,拋撒傳單。
黨。團員都要參加集會,要保證集會開得成功,工會和反日會要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在革命群眾的保護下,黨的負責幹部要站出來和群眾見麵,要做宣傳抗日救國的講話。「集會」要爭取在一個星期之內舉行。全麵的組織工作由李漢超同誌負責。
劉勃一聽他的意見省委幾乎都採納了,便興奮得搓著手說:「省委的決定我百分之百地擁護,從宣傳抗日,宣傳愛國主義到每一條具體意見我都擁護,現在是形勢逼著我們上陣。遊擊隊打得轟轟烈烈,偽軍起義消息不斷傳來,華南紅軍也屢出奇兵,請看,連敵人的報紙也不得不寫上幾筆。」他一邊說著一邊從兜裏拽出一本舊書,書皮上畫著一雙擁抱得很緊的青年男女,書名是《生死鴛鴦》,旁邊又有一行楷書,寫著言情小說,奉天呂樂夫著。他迅速地從書裏抽出十多張形狀不同的,從報上剪下的新聞,鋪在桌上一邊指著一邊說道:「這張是報導偽軍起義消息的,同誌們看,『駐阿城之吉林警備第二旅四團三營徐營長所部八十餘名,攜械潛逃人山……』這和我們知道的實際人數少了一半。他們現在已經投入我們的虎北遊擊隊,一舉攻破虎林城。再請看敵人這篇報導:」我虎林守備隊,與匪激戰一晝夜,終因眾寡不敵,全軍玉碎,參事官隱歧太郎、警務指導官左藤一雄及縣長王新良等均被匪慘殺雲雲『。「劉勃念完這條新聞,又舉起幾小張剪報說,」這幾張是敵人報導我部隊圍攻賓縣,緊逼珠河,威震湯原等地的,我就不一條一條講了。總之,這些消息不但使敵人惶惶不可終日,還影響了那些動搖不定的中間派,使他們向左轉了。
請看,這是老名士盧運啟最近發表在《北方日報》上的答記者問,他巧妙地以年老多病為藉口,表明了自己不肯依附日寇的愛國主義立常這位盧運啟老先生的影響大家都知道了,他這篇答記者問是會發揮出難以估量的作用的。「當劉勃宣講這段「新聞」的時候,李漢超看了看王一民,並向他點了點頭,王一民也報之以微微一笑。
劉勃講完了這段,又喝了一口茶,拿起另一張剪報說道:「下麵我想再念一條有關華南紅軍的消息,從中也可以感覺出敵人的恐慌心理。」他一邊說著一邊從剪報中抽出一張念道,「華南各濕—請注意各省二字——共禍蔓延。江西共匪異乎尋常之猖撅;徐向前大有席捲川東之勢;朱德一部,已占萍鄉;賀龍一股,活躍於湘西;肖克一舉攻下武寧……匪患如此頻繁,國家民族真不堪設想矣!」劉勃放下剪報,一扶桌子站起來了,他像發表演說一樣,慷慨激昂地說道:「請同誌們注意敵人在報導中所選用的字眼兒,什麽蔓延、猖撅、席捲、活躍、頻繁,最後來個『國家民族不堪設想矣!」敵人已經毫不掩飾地大聲哀嘆了。這哀嘆是我們打出來的,敵人失敗的嘆息就是我們勝利的歡呼。所以我們一定要歡慶這個勝利,一定要開好這次飛行集會!不要怕流血犧牲,必要時要貢獻出我們的生命!我們要用鮮血逼使敵人對這次大規模的飛行集會也來這樣一次報導。「劉勃一邊說著一邊又去拿桌上的剪報,他用手劃拉兩下沒劃拉著,忙低頭一看,剪報已經不翼而飛了。他忙向周圍一看,隻見李漢超正蹲在灶坑前,一隻手捏著他那些心愛的剪報,一隻手拿著一根劃著名火的火柴,剪報被點著了,火焰從那些小小的紙片下跳躍著升起來……劉勃沒想到李漢超會這樣於,他『哎呀「了一聲,一步跳到李漢超身前,做了一個要搶剪報的動作,但是來不及了。小塊的剪報已經裹在紅色的火焰中,隨著飛灰飄飄搖搖地散落在灶坑前了。
劉勃著急地說:「你這是幹什麽?這都是些有保存價值的珍貴資料,你這簡直是……」劉勃說到這裏,覺得自己態度不太冷靜,尤其是對一位新任命的省委領導,更不應該這樣。便把話咽回去,一扭身,賭氣走回凳子前,一屁股坐下了。話雖憋回去,可還喘著粗氣。
李漢超沒有抬頭看劉勃,他拿起立在灶坑旁的燒火棍,扒拉那些還沒著透的剪報。等到剪報都變成紙灰,他用小掃帚頭往坑洞子裏掃。掃得幹幹淨淨,一點痕跡也沒有了,他才撂下燒火棍和小掃帚,站起來,拍打拍打身上的紙灰,又用手絹擦了擦那毛烘烘的大鬍子,紙灰竟沾到那上去了,大概是劉勃跑過去時,帶起的風吹上去的。
李漢超回到桌前,坐下,轉過頭,鄭重地對劉勃說道:「劉勃同誌,我希望你以後身上不要帶這些剪報,更不要往開會的地點拿。」
「這怕什麽?」劉勃一拍桌上的《生死鴛鴦》,不服氣地說,「我夾在這種言情小說裏,是有保護色的,是用了心思的。」
「敵人就不用心思嗎?」李漢超往前探了探身子問著。他那大個子比劉勃高出一頭多,因為距離太近了,就微微低下頭,盯視著劉勃繼續說道,「劉勃同誌,我們黨對地下工作有嚴格的要求,你現在揣著這些清一色的剪報,都是敵人挨打的記錄,這要被敵人發現,不是最能說明問題的證據嗎。你方才說這是些『有保存價值的珍貴資料』,我不知道你要送到什麽地方去保存?我們的任務是保存資料嗎?如果真的要保存資料,也不是敵人的報紙,這些報紙他們敗退的時候不會帶跑,都會給我們留下,要多少有多少。我不知道你同意我的看法不?」
黨。團員都要參加集會,要保證集會開得成功,工會和反日會要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在革命群眾的保護下,黨的負責幹部要站出來和群眾見麵,要做宣傳抗日救國的講話。「集會」要爭取在一個星期之內舉行。全麵的組織工作由李漢超同誌負責。
劉勃一聽他的意見省委幾乎都採納了,便興奮得搓著手說:「省委的決定我百分之百地擁護,從宣傳抗日,宣傳愛國主義到每一條具體意見我都擁護,現在是形勢逼著我們上陣。遊擊隊打得轟轟烈烈,偽軍起義消息不斷傳來,華南紅軍也屢出奇兵,請看,連敵人的報紙也不得不寫上幾筆。」他一邊說著一邊從兜裏拽出一本舊書,書皮上畫著一雙擁抱得很緊的青年男女,書名是《生死鴛鴦》,旁邊又有一行楷書,寫著言情小說,奉天呂樂夫著。他迅速地從書裏抽出十多張形狀不同的,從報上剪下的新聞,鋪在桌上一邊指著一邊說道:「這張是報導偽軍起義消息的,同誌們看,『駐阿城之吉林警備第二旅四團三營徐營長所部八十餘名,攜械潛逃人山……』這和我們知道的實際人數少了一半。他們現在已經投入我們的虎北遊擊隊,一舉攻破虎林城。再請看敵人這篇報導:」我虎林守備隊,與匪激戰一晝夜,終因眾寡不敵,全軍玉碎,參事官隱歧太郎、警務指導官左藤一雄及縣長王新良等均被匪慘殺雲雲『。「劉勃念完這條新聞,又舉起幾小張剪報說,」這幾張是敵人報導我部隊圍攻賓縣,緊逼珠河,威震湯原等地的,我就不一條一條講了。總之,這些消息不但使敵人惶惶不可終日,還影響了那些動搖不定的中間派,使他們向左轉了。
請看,這是老名士盧運啟最近發表在《北方日報》上的答記者問,他巧妙地以年老多病為藉口,表明了自己不肯依附日寇的愛國主義立常這位盧運啟老先生的影響大家都知道了,他這篇答記者問是會發揮出難以估量的作用的。「當劉勃宣講這段「新聞」的時候,李漢超看了看王一民,並向他點了點頭,王一民也報之以微微一笑。
劉勃講完了這段,又喝了一口茶,拿起另一張剪報說道:「下麵我想再念一條有關華南紅軍的消息,從中也可以感覺出敵人的恐慌心理。」他一邊說著一邊從剪報中抽出一張念道,「華南各濕—請注意各省二字——共禍蔓延。江西共匪異乎尋常之猖撅;徐向前大有席捲川東之勢;朱德一部,已占萍鄉;賀龍一股,活躍於湘西;肖克一舉攻下武寧……匪患如此頻繁,國家民族真不堪設想矣!」劉勃放下剪報,一扶桌子站起來了,他像發表演說一樣,慷慨激昂地說道:「請同誌們注意敵人在報導中所選用的字眼兒,什麽蔓延、猖撅、席捲、活躍、頻繁,最後來個『國家民族不堪設想矣!」敵人已經毫不掩飾地大聲哀嘆了。這哀嘆是我們打出來的,敵人失敗的嘆息就是我們勝利的歡呼。所以我們一定要歡慶這個勝利,一定要開好這次飛行集會!不要怕流血犧牲,必要時要貢獻出我們的生命!我們要用鮮血逼使敵人對這次大規模的飛行集會也來這樣一次報導。「劉勃一邊說著一邊又去拿桌上的剪報,他用手劃拉兩下沒劃拉著,忙低頭一看,剪報已經不翼而飛了。他忙向周圍一看,隻見李漢超正蹲在灶坑前,一隻手捏著他那些心愛的剪報,一隻手拿著一根劃著名火的火柴,剪報被點著了,火焰從那些小小的紙片下跳躍著升起來……劉勃沒想到李漢超會這樣於,他『哎呀「了一聲,一步跳到李漢超身前,做了一個要搶剪報的動作,但是來不及了。小塊的剪報已經裹在紅色的火焰中,隨著飛灰飄飄搖搖地散落在灶坑前了。
劉勃著急地說:「你這是幹什麽?這都是些有保存價值的珍貴資料,你這簡直是……」劉勃說到這裏,覺得自己態度不太冷靜,尤其是對一位新任命的省委領導,更不應該這樣。便把話咽回去,一扭身,賭氣走回凳子前,一屁股坐下了。話雖憋回去,可還喘著粗氣。
李漢超沒有抬頭看劉勃,他拿起立在灶坑旁的燒火棍,扒拉那些還沒著透的剪報。等到剪報都變成紙灰,他用小掃帚頭往坑洞子裏掃。掃得幹幹淨淨,一點痕跡也沒有了,他才撂下燒火棍和小掃帚,站起來,拍打拍打身上的紙灰,又用手絹擦了擦那毛烘烘的大鬍子,紙灰竟沾到那上去了,大概是劉勃跑過去時,帶起的風吹上去的。
李漢超回到桌前,坐下,轉過頭,鄭重地對劉勃說道:「劉勃同誌,我希望你以後身上不要帶這些剪報,更不要往開會的地點拿。」
「這怕什麽?」劉勃一拍桌上的《生死鴛鴦》,不服氣地說,「我夾在這種言情小說裏,是有保護色的,是用了心思的。」
「敵人就不用心思嗎?」李漢超往前探了探身子問著。他那大個子比劉勃高出一頭多,因為距離太近了,就微微低下頭,盯視著劉勃繼續說道,「劉勃同誌,我們黨對地下工作有嚴格的要求,你現在揣著這些清一色的剪報,都是敵人挨打的記錄,這要被敵人發現,不是最能說明問題的證據嗎。你方才說這是些『有保存價值的珍貴資料』,我不知道你要送到什麽地方去保存?我們的任務是保存資料嗎?如果真的要保存資料,也不是敵人的報紙,這些報紙他們敗退的時候不會帶跑,都會給我們留下,要多少有多少。我不知道你同意我的看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