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硬說陰司題材是蒲鬆齡發明創造,當然是文學研究中把腦袋埋進沙堆的駝鳥。蒲鬆齡之前,死而復生、人鬼之戀、完整的陰司、多彩多姿的鬼魂,早被前輩作家創造出來。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說:前人占領的疆域越廣,繼承者要開拓版圖越難。而蒲鬆齡不是守成之主,他是光大前業之君,他異曲同工,他後來居上,他別開生麵,他善於尋找新的描寫對象,善於熔鑄新的藝術世界,善於從他人看過一千遍的東西看出全新成分。在這位天才小說家身上,有一種現代科學都無法明辨的能力。這能力,總是能把他送到他人沒有到過的地方,採到靈芝、仙桃、人參果。聊齋鬼故事之奇妙,之豐富,之蘊含深刻,就像元稹評價杜甫:“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所獨專。”


    馮鎮巒《讀聊齋雜說》說得好:“讀聊齋不作文章看,而作故事看,便是呆漢。”


    讀聊齋不做文學經典讀,而當民間故事看,難道不是呆漢?


    北京大學吳組緗教授寫過多首著名詠聊齋詩,其中有這樣兩句:蟲鳥花卉畜與魚,百千情態足愉娛。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聊齋“妖”類形象,即由蟲、鳥、花、木、水族、走獸幻化成的人物,這些千姿百態的生物和人的個性結合構成的特殊形象,給讀者帶來閱讀驚喜和快樂。


    《聊齋誌異》創造了多少奇特而富情意的異類?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山中跑的,各種生靈,因一“情”字,紛至遝來到人間:


    《葛巾》、《香玉》、《黃英》、《荷花三娘子》,解語花變人間男子床頭妻;


    《白秋練》、《西湖主》、《青蛙神》,水族跟人間男子結連理;


    《綠衣女》、《阿英》、《竹青》,綠蜂、飛鳥跟人間男子成雙結對;


    《素秋》,書中蠹蟲跟人間書生成為比親兄弟、親兄妹還親的親眷;


    第33節:蟲鳥花卉足愉娛


    魯迅先生用八個字概括這類人物:“和易可親,忘為異類。”


    這些美麗的生靈像人間聰慧善良的少女一樣,跟她們打交道的男性很難想像到她們是“另類”。但她們身上又有大自然生物賦予的特點和特殊美感:花變少女,馥香遍體;綠蜂變少女,腰細殆不盈掬;鸚鵡變少女,嬌婉善言……最有意思的是,“獐頭鼠目”本是罵人話,蒲鬆齡也異想天開,巧借香獐、田鼠形體,幻化出花姑子和阿纖兩少女。“偶見鶻突,知復非人”(魯迅語)。在關鍵時刻,少女露出非人本相,但這具備生物本相的美麗生靈仍不給人帶來災難,隻會令人在跟它們(其實是“她們”)交往時考驗自己的善惡,自己的忠誠。


    花開將爾當夫人


    葛巾


    白居易詩:“少府無妻春寂寞,花開將爾當夫人。”是想像。


    宋代文人林逋說“梅妻鶴子”,是精神寄託。


    到了蒲鬆齡筆下,牡丹,菊花,荷花真變成了讀書人的妻子!


    《葛巾》、《香玉》、《黃英》、《荷花三娘子》是聊齋最膾炙人口、最具詩情畫意的篇章。同樣花而人,又形態各異、性格各別,苦樂悲喜各不同:


    葛巾之艷麗,一如封為“曹國夫人”的紫牡丹;


    香玉之悽美,一如冰清玉潔的白牡丹;


    荷花三娘子之清香,一如出汙泥而不染的芰荷;


    黃英之俊爽,一如笑迎秋風的懸崖秋菊。


    洛陽牡丹甲天下,人所共知,蒲鬆齡卻用一個有趣的愛情故事調侃:洛陽牡丹其實是洛陽人常大用從山東曹州帶來。常大用癖愛牡丹,到曹州等牡丹花開,作懷花詩百絕。牡丹含苞,他的錢花光了,春衣都典了,仍繼續等牡丹開花。常大用對牡丹的癡愛感動紫牡丹花神葛巾,化為“宮妝艷絕”的少女跟他相見。常大用害了相思病,憔悴欲死。葛巾給他送來“藥氣香冷”的飲料,當是牡丹香精,飲之肺鬲寬舒。常大用跟葛巾幽會,“玉肌乍露,熱香四流,偎抱之間,覺鼻息汗熏,無氣不馥”,軟玉溫香抱滿懷,寫的是男子對美女的感受,實際蘊含人在牡丹花叢中的感受。葛巾跟常大用結婚,給他提供回家的銀子,再把妹妹玉版介紹給常大用的弟弟。兄弟俱得美婦,家也日以富,還生了兩個兒子。常大用遭遇葛巾,可謂無處不美,無處不善,無處不順。愚蠢的常大用卻“疑女為花妖”,旁敲側擊,語含猜忌。葛巾“蹙然變色”說:“三年前,感君見思,遂呈身相報;今見猜疑,何可復聚!”葛巾、玉版“舉兒遙擲之,兒墮地並沒”。常大用還沒回過神來,“二女俱渺”。“墮兒處生牡丹二株,一夜徑尺,當年而花,一紫一白”。葛巾牡丹,來得美,去得更美,“自此牡丹之盛,洛下無雙焉”。


    這常大用真是腦袋缺根弦,有這麽好的花妖,比常人美,比常人善,比常人好,比常人能讓家業昌盛,這樣的女性,在人間打著燈籠哪兒尋?你就讓她是妖,就接受她是妖,就偏偏喜歡她是妖,就永遠愛這妖,豈不美哉?偏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常大用癡愛牡丹,牡丹真解語,真做妻時,他卻葉公好龍,無福消受,鬧了個玉碎香銷,雞飛蛋打。“常大用”有何用?一點用沒有,笨伯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馬瑞芳講聊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瑞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瑞芳並收藏馬瑞芳講聊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