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獨有中國高僧能發展印度佛教義理,“倒流”回印度去的原因。
我探討佛教“倒流”問題,到此結束。
1991年12月21日寫畢
補充
文章寫完,偶檢佛典,又看到一點資料,與本文有關,亟錄之,以作補充。
《景德傳燈錄》五,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法嗣四十三人,其中有“西印度堀多三藏”介紹原文如下:
西域堀多三藏者,天竺人也。東遊韶陽見六祖,於言下契悟。後遊五台,至定襄縣歷村,見一僧結庵而坐。三藏問曰:“汝獨坐奚為?”曰:“觀靜。”三藏曰:“觀者何人?靜者何物?”其僧作禮問曰:“此理何如?”三藏曰:“汝何不自觀自靜。”彼僧茫然,莫知所對。……三藏曰:“我西域最下招者,不墮此見。兀然空坐,於道何益?”……三藏後不知所終。(51,237a)
如果這段記載可靠的話,那麽,在頓悟大師慧能座下也已有了印度的傳法弟子了。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我探討佛教“倒流”問題,到此結束。
1991年12月21日寫畢
補充
文章寫完,偶檢佛典,又看到一點資料,與本文有關,亟錄之,以作補充。
《景德傳燈錄》五,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法嗣四十三人,其中有“西印度堀多三藏”介紹原文如下:
西域堀多三藏者,天竺人也。東遊韶陽見六祖,於言下契悟。後遊五台,至定襄縣歷村,見一僧結庵而坐。三藏問曰:“汝獨坐奚為?”曰:“觀靜。”三藏曰:“觀者何人?靜者何物?”其僧作禮問曰:“此理何如?”三藏曰:“汝何不自觀自靜。”彼僧茫然,莫知所對。……三藏曰:“我西域最下招者,不墮此見。兀然空坐,於道何益?”……三藏後不知所終。(51,237a)
如果這段記載可靠的話,那麽,在頓悟大師慧能座下也已有了印度的傳法弟子了。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