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場中央委員會正式會議之後,列寧、托洛茨基、史達林、葉努基澤、年輕的莫洛托夫,以及其他黨內要員開始討論新政府的構成。他們首先得決定它的名稱。列寧希望規避“內閣”這個帶有資產階級色彩的詞——“愚蠢的、過時的字眼”。他提議用“委員”。


    “我們已經有太多‘委員’了,”托洛茨基說,“要不叫‘人民委員’?以主席——而非總理——為首的‘人民委員會’?”[3]


    “太棒了!”列寧喊道,“這聽上去革命氣息濃極了!”


    即便到了這個時候,這些布爾什維克黨內領袖依然在策略性地作出謙讓——這始終是該黨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列寧提議托洛茨基擔任總理。可是,一個猶太人是無法成為俄國總理的——托洛茨基拒絕了,堅稱列寧才是理想的人選。史達林被推選為民族問題人民委員,作此提議的很有可能是列寧。據葉努基澤日後告訴塞基拉什維利的,史達林也謙虛地推託了,他說自己沒有這方麵的經驗,而他在中央委員會的工作也很忙,他甚至說他滿足於做一個普通的黨員。列寧大笑著說出了一句話,這句話有可能就是說給史達林聽的:“難道你認為我們中的任何人有這方麵的經驗嗎?”列寧堅持讓史達林擔任民族問題人民委員,而史達林終於接受了——這是他於17年前做提比裏西氣象站氣象員之後第一份真正的工作。不過,那個時候,一切都顯得如此不真實——在有些中央委員看來,人民委員的任命“似乎有點輕率”。


    布爾什維克黨總部的門打開了,“混雜著香菸味道的陳腐空氣席捲而來”。約翰·裏德“瞥見蓬頭垢麵的男人們在一盞電燈下俯身研究著一張地圖”。可是,這個時候,他們還未攻克冬宮。


    列寧極為興奮。托洛茨基和軍事革命委員會命令彼得保羅要塞朝涅瓦河對岸的冬宮開火,可他們發現隻有6門高射炮。而這6門高射炮中有5門已經幾個月沒有清潔了,隻有一個還能用。要塞軍官通知布爾什維克黨這些高射炮都壞了。委員們不懂高射炮隻要經過清理就能再使用,於是命令水兵們扛去了3門小型3英寸高射炮。然而,他們又發現沒有匹配的炮彈,而這種炮也缺乏準頭。直到那天傍晚,他們才明白隻要把原先的高射炮清理幹淨就行。


    在斯莫爾尼宮內,列寧又發起了脾氣。這幢建築“巨大的外牆被燈火點亮……一輛巨大的灰色裝甲車拉著震耳欲聾的警報從炮塔裏開了出來,上麵插著兩麵紅旗……燈光昏暗的長走廊上到處都是來往的人群,呼喚著,叫喊著”。士兵們穿著“土色的外套”,武裝工人們穿著“黑色上衣”。人們經常看到像加米涅夫這樣的領導人跑下樓梯。


    克倫斯基的內閣仍然控製著冬宮,但列寧急於出席他的首次蘇維埃大會。午夜3點,托洛茨基向蘇維埃代表介紹了列寧。列寧獲得了領導權。當他回到36號房間時,冬宮還沒有被攻克。


    列寧在小辦公室裏來回踱步,“就像牢籠裏的獅子”。“v.i.(列寧)大發雷霆。他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冬宮,”軍事革命委員會的尼古拉·波德沃伊斯基說,“他甚至要開槍打死我們!”幾個政府軍軍官遭到逮捕,“斯莫爾尼宮的有些同誌”——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就是列寧——想把他們槍決,以殺雞儆猴。


    晚上6點,身在冬宮內的見習軍官決定放棄艦艇出去吃飯,他們已經一整天沒有進食了。一些哥薩克騎兵忍受不了冬宮內的“猶太人和鄉下人”,也離開了。女兵營裏也有些人離開了。


    這場由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起義並沒有按照計劃發展:他們決定在彼得保羅要塞的旗端亮起紅燈籠作為向冬宮發起進攻的信號。可是,當這一刻真的來臨時,彼得保羅要塞上根本沒有亮起紅燈籠,因為找不到紅燈籠。一個布爾什維克委員不得不出門尋找這種稀有物品。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燈籠,可它不是紅色的。讓事情變得更糟的是,此人在黑夜中迷了路,還掉進了一個池塘。當終於回到要塞時,他竟然不知道怎麽升起這個燈籠——無論它是不是紅色。進攻信號根本沒有發出。


    最終,25日晚6點半,布爾什維克黨命令“阿芙樂爾”號和“阿穆爾”號沿河而上。他們發出最後通牒:“政府及軍隊須無條件投降。最後通牒於7點10分過期,之後我們會立即開火。”設定的時限過去了。


    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雖然列寧和托洛茨基不斷下令,有人依然螳臂當車,想要阻止布爾什維克的革命。向冬宮的進軍被拖延了。


    白鬍子的彼得格勒市長格裏高利·施耐德正在市政廳討論如何讓冬宮免遭炮火摧毀。突然,他提出隻身前往冬宮。市政議員支持他。於是,這位市長、兩位市政議員和糧食部長普羅科波維奇——這四位資產階級的穿著十分考究,帶絲絨領子的披風、齊身大衣和懷表——像四隻遊行的企鵝一般並列著出發了。他們沒有攜帶武器,每人的手裏都攥著一把雨傘、一隻燈籠和一根肉腸——這是給冬宮裏的人的晚餐。他們先是來到斯莫爾尼宮,受到了加米涅夫的接待。加米涅夫指派莫洛托夫護送他們去冬宮。於是,在沉悶的莫洛托夫的陪伴下,四個手執肉腸和雨傘的人高唱著《馬賽曲》走向了涅夫斯基大道。他們在卡贊火車站外的關卡被赤衛隊攔了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年史達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奧裏_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西蒙·蒙蒂菲奧裏_並收藏青年史達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