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星期二)早上,克倫斯基下令突襲史達林位於圖魯德印刷所的報紙。史達林眼睜睜看著士兵撕碎報紙,沒收機器,控製整個辦公室。他已經讓這些布爾什維克黨報運作了起來:正如在後世的政變中,奪取電視台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在1917年,沒有報紙支持的革命也是無法想像的。史達林一邊下令把已經印出來的報紙發出去,一邊呼叫赤衛軍增援。沃裏尼亞軍團派來了支援部隊。中午的時候,史達林重新奪回了印刷所。當天晚些時間,他宣布報紙“再次運作”。但他卻因此錯過了中央委員會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領導層為革命暴動分配了任務。史達林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任務名單上,托洛茨基指責他“退出遊戲”:


    布勃諾夫:鐵路


    捷爾任斯基:郵局及電報局


    米柳京:糧食供給


    波德沃伊斯基(後更換為斯維爾德洛夫):監控臨時政府


    加米涅夫和文特:與左翼社會革命黨(社會革命黨中的激進分子)談判


    洛莫夫和諾金:聯繫莫斯科


    這份名單上的大多數人並非黨內高層人員,因此並不能說明什麽:當時,列寧依然藏身於他處,托洛茨基本人既沒有參加這次會議,也沒有出現在名單上,倒是“罷工調停者”加米涅夫的名字赫然在列。歷史學家們聽信了托洛茨基對該事件的描述(托洛茨基的文章才華橫溢卻充滿偏見),都說史達林“錯過了革命”,但這根本經不起推敲。他的確不是革命那天閃亮的明星,但他之所以沒有被分配任務,並不是因為他不重要,而是因為他正忙於處理被突襲的報紙印刷廠。即便托洛茨基本人也承認:“我們主要通過史達林和列寧聯繫。”這份工作很難說是無關緊要的。(托洛茨基又落井下石:“這是因為他是最不受警察關注的人。”)


    如果說史達林“錯過了革命”,那他也僅僅錯過了24日白天的幾個小時,而整場革命暴動延續了兩天時間。那天早上,他身在報紙編輯部。然後,他被列寧傳喚:據瑪格麗塔·福法諾娃回憶,史達林原本打算在理工學院發表演講,然而,突然,“他收到了來自於v.i.的消息”。列寧正在福法諾娃的公寓裏大發脾氣。如果當時史達林在場的話,他就會聽到列寧的吼聲:“政府快要倒台了!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給它致命一擊……我們不能再等待了!我們會因此失去所有!”


    史達林趕往斯莫爾尼宮。參加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布爾什維克黨代表已經抵達。他和托洛茨基發表了講話,聲稱革命並非有策劃的起義,而是政府壓製布爾什維克黨所引發的暴動。[4]“我們在前線占據了主動,”史達林解釋說,“臨時政府正在搖擺。(巡洋艦)‘阿芙樂爾’號下令對橋樑開火——無論如何,我們會奪下那些橋。容克和軍隊中發生了分裂。《工人之路》再次投入運作。我們還沒拿下電話局。我們已經拿下了郵局……”赤衛軍和布爾什維克的軍隊已經在路上了。


    “我在革命之夜在斯莫爾尼宮遇到了史達林。”塞基拉什維利說。史達林是如此興奮,以至於“和他平日的嚴肅與機警不同,他宣稱大局已定”。那天晚上,光輝的“十月革命”的夜晚,史達林回到了阿利盧耶夫家。“是的,萬事俱備,”他對女孩們說,“明天我們就會採取行動。我們已經控製了所有區域。我們將要奪取政權。”


    史達林和列寧保持著聯繫。“老頭子”幾乎每隔一小時就會向軍事革命委員會遞紙條。蘇維埃代表大會即將舉行,列寧繼續鼓舞著士氣。代表大會擬於第二天舉行,但列寧希望能提前。“他們又害怕什麽呢?”他在其中一張紙條上寫道,“問問他們有沒有100個值得信任的士兵或配有來福槍的赤衛隊員。那就足夠了!”


    列寧倍感失望,而他有理由失望。“十月革命”是20世紀最重要的標誌性歷史事件。在此之後,它被蘇聯的意識形態宣傳神化,被約翰·裏德《震撼世界的十天》披上浪漫主義的色彩,在愛森斯坦的偉大傑作《十月》中被歌頌,也被史達林虛榮地誇張至幾近荒誕。


    被困在福法諾娃公寓裏的列寧不知道為何革命暴動還未發生。“隻剩下一層窗戶紙了,”那天晚上,他如此寫道,“今晚必須決定所有事宜。隻許勝利,不許失敗!”他來回踱步。福法諾娃害怕他會遭到逮捕,請求他不要出門。可是,當晚10點50分,列寧再也按捺不住了,奪門而出。


    * * *


    [1] 史達林此舉無疑是明智的:他利用加米涅夫維持列寧和托洛茨基之間的平衡,也緩和了他和其他黨內要員的關係。在列寧去世之後的權力爭奪戰中,這些人對他的支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這篇發表於10月20日的文章有個極具宗教意味的題目:“巴珊的公牛困住了我!”這篇文章很少被引用,但史達林在其中闡明了他和黨對待新俄羅斯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態度。馬克西姆·高爾基雖然是布爾什維克黨的長期資助者和創始人之一,但他當時卻對革命持保留態度,並聲稱他“不能保持沉默”。史達林嘲諷說這種“被嚇壞了的神經質……實在是‘巴珊的公牛困住了我’似的哭喊。對於此,這就是我們的回答”。史達林警告道:“迷惑的知識分子們就像青蛙一樣呱呱叫個不停。革命可不會對名人卑躬屈膝。他們要不為我們服務,要不——如果他們拒絕接受這個事實——就完全消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年史達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奧裏_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西蒙·蒙蒂菲奧裏_並收藏青年史達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