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兵拉列京對兩人的幹預讓史達林喘不過氣來。於是,他再次向季比洛夫上尉告狀,而後者又一次站在喬治亞老鄉這一邊。所有村民都見證了這位倒黴的憲兵拔刀對付史達林卻又被追趕到河岸的一幕。考慮到讓一個未成年少女懷了孕,還敢在這個時候告憲兵一狀,史達林膽子絕對不小。而和他很多出於個人泄憤需要的報復行動一樣,這一次,史達林又成功了。
1914年夏,6月前後,季比洛夫同意把拉列京調離。他對自己的副官說:“好吧,我們把梅爾茲利亞科夫派到庫列伊卡去吧。朱加什維利很想把他的督察換掉,我們就不要再讓他倆惹起事端了。”憲兵拉列京仿佛是和史達林調換了一個位置,害怕起這個犯人來——而他也有理由害怕。不久後,拉列京的替換者米哈伊爾·梅爾茲利亞科夫來了。史達林立刻在他麵前扮演起了標準貴族式的主人模樣,而在他接下來的刑期中,梅爾茲利亞科夫變成了他的傭人、勤務兵和保鏢。
史達林一邊繼續研究著民族問題,一邊學習英語和德語。“親愛的朋友,”5月20日,變得開心的史達林向季諾維也夫寫信說,“向你致以最溫暖的問候……我正在等你送來的書……我還想請你寄點英文雜誌給我,新舊都無所謂——我隻是想用它們提高我的閱讀能力。這裏什麽英文書都沒有。我怕再不練習就會丟掉之前已經學會的英文技巧……”
對索索而言,和莉迪亞的這段情事以及兩人的婚約隻不過是暫時解解悶。一旦他回歸到革命之中,莉迪亞註定形單影隻。懷孕似乎讓兩人的關係趨於惡化了。然而,當地人稱莉迪亞很愛史達林。她為了他不止一次懷孕。
那年夏末,斯維爾德洛夫離開庫列伊卡,轉移到了塞利瓦尼卡。當時,史達林最要好的朋友蘇倫·斯潘達良正在附近的莫納斯特爾斯克。
1914年8月底,史達林坐著船沿河而下,和斯潘達良重聚。就在當時,弗朗茲·斐迪南大公——哈布斯堡王朝的繼任者——在塞拉耶佛遇刺。這起事件將把俄國和其他大國拖入到“一戰”之中。“交戰國的資產階級吸血鬼們正在把這個世界變成血腥的屠宰場,”史達林寫道,“大屠殺、毀滅、饑荒和慘無人道的野蠻行徑——於是,那一小撮戴著皇冠或沒有戴皇冠的強盜得以把不屬於他們的土地和數不盡的錢財傾入懷中。”
當全歐洲都陷入戰火之中時,史達林絕望地發現自己被遺忘了。他隻是讓一個未成年少女懷孕了,還被迫和她訂了婚。他不是任何事物的中心——除了一起發生在北極圈的情事。1914年不是他的幸運年。當世界大國投身於戰場時,白雪吞噬了太陽,也隔絕了外界的消息。史達林消失在了西伯利亞的冬天裏。
* * *
[1] 1942年,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第一書記康斯坦丁·契爾年科——此人因在“大清洗”中誹謗他人甚至執行槍決而被提拔——委派著名歷史學家m.a.莫斯卡廖夫前往採訪史達林在圖魯漢斯克認識的人,以編纂為史達林獻禮的《西伯利亞流放期的史達林》。契爾年科把書稿印了出來,並發往莫斯科等候出版許可。畢竟,政治局委員、秘密警察頭目貝利亞就是靠為史達林書寫他在高加索地區的傳記並將其美化、誇大而獲得寵信的。可是,這一次,契爾年科沒有貝利亞那麽好運。史達林對這本書極為憤怒,但這本書對我們現今的歷史學家而言卻是一筆財富。當時,史達林正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戰爭之中,而他也知道,他在庫列伊卡的那段歷史並不光彩,甚至恰恰相反。雖然他好大喜功,喜歡樹立個人的偉岸形象,但他又矛盾地厭惡那些崇拜他的人,加上莫斯卡廖夫是個猶太人——當時的史達林越來越不信任這個民族。他給契爾年科打了個電話,沖他大吼。這本書的出版就此夭折了。在史達林於戰後展開的反猶運動中,莫斯卡廖夫被逮捕,但他活了下來,並成為了蘇聯史方麵的專家,於20世紀60年代去世。契爾年科的政治生涯也就此止步不前。不過,最後還是有人接受了他,他變成了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幕僚、政治局委員,並在1984年最終成為蘇聯歷史上倒數第二位領導人。他的任期很短,且乏善可陳,象徵著蘇聯的後繼無人。契爾年科於1985年去世。他的繼任者正是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2] 和阿澤夫一案一樣,杜馬宣布馬林諾夫斯基是間諜一事引起了巨大的政治波動,並動搖了奧克瑞納、杜馬,乃至沙皇和帝國的可信度及統治力。最早指認馬林諾夫斯基是間諜的是史達林在維也納的女房東埃琳娜·特羅揚諾夫斯基(她曾是馬林諾夫斯基的情人)。當時,她是布爾什維克杜馬黨團的秘書。然而,馬林諾夫斯基卻說這是她的造謠中傷。當馬林諾夫斯基在戰爭中被德國人逮捕之後,史達林曾給他送過衣服。可是,在“十月革命”之後,有關馬林諾夫斯基是間諜的鐵證越來越多,史達林改變了他的看法:“這個下流胚子,把他槍決都算便宜了他。”馬林諾夫斯基一案於1918年11月開審。諷刺的是,起訴他的正是埃琳娜當時的丈夫尼古拉·克雷連科,而法官則是埃琳娜本人。馬林諾夫斯基被處以槍決。
1914年夏,6月前後,季比洛夫同意把拉列京調離。他對自己的副官說:“好吧,我們把梅爾茲利亞科夫派到庫列伊卡去吧。朱加什維利很想把他的督察換掉,我們就不要再讓他倆惹起事端了。”憲兵拉列京仿佛是和史達林調換了一個位置,害怕起這個犯人來——而他也有理由害怕。不久後,拉列京的替換者米哈伊爾·梅爾茲利亞科夫來了。史達林立刻在他麵前扮演起了標準貴族式的主人模樣,而在他接下來的刑期中,梅爾茲利亞科夫變成了他的傭人、勤務兵和保鏢。
史達林一邊繼續研究著民族問題,一邊學習英語和德語。“親愛的朋友,”5月20日,變得開心的史達林向季諾維也夫寫信說,“向你致以最溫暖的問候……我正在等你送來的書……我還想請你寄點英文雜誌給我,新舊都無所謂——我隻是想用它們提高我的閱讀能力。這裏什麽英文書都沒有。我怕再不練習就會丟掉之前已經學會的英文技巧……”
對索索而言,和莉迪亞的這段情事以及兩人的婚約隻不過是暫時解解悶。一旦他回歸到革命之中,莉迪亞註定形單影隻。懷孕似乎讓兩人的關係趨於惡化了。然而,當地人稱莉迪亞很愛史達林。她為了他不止一次懷孕。
那年夏末,斯維爾德洛夫離開庫列伊卡,轉移到了塞利瓦尼卡。當時,史達林最要好的朋友蘇倫·斯潘達良正在附近的莫納斯特爾斯克。
1914年8月底,史達林坐著船沿河而下,和斯潘達良重聚。就在當時,弗朗茲·斐迪南大公——哈布斯堡王朝的繼任者——在塞拉耶佛遇刺。這起事件將把俄國和其他大國拖入到“一戰”之中。“交戰國的資產階級吸血鬼們正在把這個世界變成血腥的屠宰場,”史達林寫道,“大屠殺、毀滅、饑荒和慘無人道的野蠻行徑——於是,那一小撮戴著皇冠或沒有戴皇冠的強盜得以把不屬於他們的土地和數不盡的錢財傾入懷中。”
當全歐洲都陷入戰火之中時,史達林絕望地發現自己被遺忘了。他隻是讓一個未成年少女懷孕了,還被迫和她訂了婚。他不是任何事物的中心——除了一起發生在北極圈的情事。1914年不是他的幸運年。當世界大國投身於戰場時,白雪吞噬了太陽,也隔絕了外界的消息。史達林消失在了西伯利亞的冬天裏。
* * *
[1] 1942年,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第一書記康斯坦丁·契爾年科——此人因在“大清洗”中誹謗他人甚至執行槍決而被提拔——委派著名歷史學家m.a.莫斯卡廖夫前往採訪史達林在圖魯漢斯克認識的人,以編纂為史達林獻禮的《西伯利亞流放期的史達林》。契爾年科把書稿印了出來,並發往莫斯科等候出版許可。畢竟,政治局委員、秘密警察頭目貝利亞就是靠為史達林書寫他在高加索地區的傳記並將其美化、誇大而獲得寵信的。可是,這一次,契爾年科沒有貝利亞那麽好運。史達林對這本書極為憤怒,但這本書對我們現今的歷史學家而言卻是一筆財富。當時,史達林正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戰爭之中,而他也知道,他在庫列伊卡的那段歷史並不光彩,甚至恰恰相反。雖然他好大喜功,喜歡樹立個人的偉岸形象,但他又矛盾地厭惡那些崇拜他的人,加上莫斯卡廖夫是個猶太人——當時的史達林越來越不信任這個民族。他給契爾年科打了個電話,沖他大吼。這本書的出版就此夭折了。在史達林於戰後展開的反猶運動中,莫斯卡廖夫被逮捕,但他活了下來,並成為了蘇聯史方麵的專家,於20世紀60年代去世。契爾年科的政治生涯也就此止步不前。不過,最後還是有人接受了他,他變成了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幕僚、政治局委員,並在1984年最終成為蘇聯歷史上倒數第二位領導人。他的任期很短,且乏善可陳,象徵著蘇聯的後繼無人。契爾年科於1985年去世。他的繼任者正是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2] 和阿澤夫一案一樣,杜馬宣布馬林諾夫斯基是間諜一事引起了巨大的政治波動,並動搖了奧克瑞納、杜馬,乃至沙皇和帝國的可信度及統治力。最早指認馬林諾夫斯基是間諜的是史達林在維也納的女房東埃琳娜·特羅揚諾夫斯基(她曾是馬林諾夫斯基的情人)。當時,她是布爾什維克杜馬黨團的秘書。然而,馬林諾夫斯基卻說這是她的造謠中傷。當馬林諾夫斯基在戰爭中被德國人逮捕之後,史達林曾給他送過衣服。可是,在“十月革命”之後,有關馬林諾夫斯基是間諜的鐵證越來越多,史達林改變了他的看法:“這個下流胚子,把他槍決都算便宜了他。”馬林諾夫斯基一案於1918年11月開審。諷刺的是,起訴他的正是埃琳娜當時的丈夫尼古拉·克雷連科,而法官則是埃琳娜本人。馬林諾夫斯基被處以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