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吉奧的回憶錄能留存下來簡直是個奇蹟。它完成於1925年的蘇聯時期——當時,列寧剛剛去世,而史達林還沒有完全掌權——也隻有這段時期為吉奧的寫作提供了可能性。該書先是出現在列寧格勒,然後在季諾維也夫的勢力範圍中流行。據說,季諾維也夫故意讓此書流傳,他想以此來警告史達林。當時,兩人正在就蘇聯的領導權展開爭奪。吉奧在書中說,喬治亞警察的翻譯官之所以背叛了沙皇政府,並不是因為他是個馬克思主義者,而是因為他是喬治亞“民族主義者”。吉奧還回憶說,史達林曾給過他行動代號,讓他聯繫另一個名為科爾涅夫的同誌。後者的身份十分可疑,很有可能是個警察間諜。吉奧認為,這個科爾涅夫騙了史達林,但一種可能性是史達林想試一試吉奧或直接讓他去送死,還有一種可能便是他正在考驗科爾涅夫。
[4] 在有些情況中,警察的價碼實在太高了。“親愛的,”一位不知名的布爾什維克黨人寫道,“不幸的是,我沒法幫到你了。那些軍官說,如果想為雅科夫·米哈伊爾洛維奇(斯維爾德洛夫)爭取取消出國流放(意為驅逐出國,而非流放西伯利亞)的話,就得給他們800盧布。我根本拿不出那麽多錢。”
[5] 在指證史達林是奧克瑞納間諜的說法中,有一個關鍵性證據,可它很有可能是偽造的。那便是所謂的“埃雷明之信”。這封信首度現身於20世紀20年代,並於20世紀50年代在《生活》雜誌上發表,並構成了i.d.列文和e.e.史密斯所著的陰謀論傳記的理論支撐。的確,埃雷明上校自1908年2月始便是提比裏西奧克瑞納的頭目。寫這封信的人顯然對史達林和奧克瑞納都十分了解,但它還是出現了很多細節錯誤。信中讚揚了史達林為奧克瑞納所做的工作,但它也明確了他對革命理想的忠誠,說他是個不稱職的間諜,因為歸根到底,他依然是個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史達林去世之後,《生活》雜誌發表了這封信。於是,他的繼任者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雪夫和中央政治局命令克格勃主席謝羅夫對其進行核實。謝羅夫的調查報告最近公布於世,他的結論同樣是此信為偽造物。至於“大清洗”是史達林試圖銷毀他是奧克瑞納間諜的證據的說法,羅曼·布拉克曼的《史達林的秘密文件》(2001年出版)一書有理有據地反駁了它。
part three 第三部分
當明亮的圓月
穿過蒼穹
它的光芒
在蔚藍的地平線閃耀
當夜鶯唱起輕柔的歌
歌聲在空中搖曳
排簫的低鳴
在山巔迴蕩
當山間的春色無法阻擋
席捲而來,噴湧而出
森林被微風喚醒
開始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
當被敵人驅逐的人
再一次為他困難的祖國所用
不見天日的病人
再一次看到了太陽和月亮
那麽,我這個沉浸在悲傷中的人
也將再次振臂高呼
我那陰鬱的心靈
再次有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被憧憬所裹挾,
我的靈魂在舞蹈,我的心髒在跳躍
可是,憧憬真將
在此時變成現實嗎?
——索塞羅(約瑟夫·史達林)
26 兩位失落的未婚妻和一位懷孕的村婦
最開始時,史達林否認他用過“托托米安茨”這個名字,並堅稱自己並沒有在1905年的革命期間犯下過任何罪行,因為那一年他在倫敦——他隻承認自己曾從流放地逃跑過。當波多爾斯基中尉問起史黛芬妮婭·佩德羅夫斯卡婭時,時年30歲的索索說,他們相識於索裏維切戈茨斯克,但“從未同居”。我們無從判斷他這樣說是為了保護自己,還是在危難時刻拋棄她,抑或想保全她的名聲。三者都有可能。但是,史黛芬妮婭卻沒有否認他們之間的事情。早在4天之前,24歲的史黛芬妮婭便已經向波多爾斯基招供:“是的,我認識朱加什維利。我們住在一起。”
3個月後,憲兵隊決定釋放史黛芬妮婭,但是,“考慮到(史達林)長期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黨中身居要職,屢教不改,還兩次從流放地逃亡,建議對他處以流放西伯利亞5年”。5年是最長的流放刑期。對於史達林而言,不幸的是,當時腐敗的紮伊采夫上尉已經被解職了,而新上任的軍官則拒絕受賄。
索索的同誌讓他假裝得了結核病,並賄賂了一位醫生,讓索索得以轉移到監獄醫院。在那裏,索索寫了一封請求信給巴庫總督。他在信中提出了極為浪漫的要求:
考慮到我已被診斷患有肺結核……我請求閣下……檢查我的健康狀況,放鬆對我的監禁,取消我的刑期。
我請求閣下允許我娶巴庫居民史黛芬妮婭·莉安德羅夫娜·佩德羅夫斯卡婭為妻。
請願者:朱加什維利
1910年6月29日
已經被釋放的史黛芬妮婭肯定前去監獄看望過索索,並接受了他的求婚。因為就在第二天,索索又向總督寫了一封信,信中已稱史黛芬妮婭為他的“妻子”了:“我妻子造訪了憲兵隊,並了解到,閣下認為有必要將我流放至雅庫茨克。我不明白為何要對我處以如此嚴刑,我認為憲兵對我的案子並不足夠了解並因此產生了誤解……”
[4] 在有些情況中,警察的價碼實在太高了。“親愛的,”一位不知名的布爾什維克黨人寫道,“不幸的是,我沒法幫到你了。那些軍官說,如果想為雅科夫·米哈伊爾洛維奇(斯維爾德洛夫)爭取取消出國流放(意為驅逐出國,而非流放西伯利亞)的話,就得給他們800盧布。我根本拿不出那麽多錢。”
[5] 在指證史達林是奧克瑞納間諜的說法中,有一個關鍵性證據,可它很有可能是偽造的。那便是所謂的“埃雷明之信”。這封信首度現身於20世紀20年代,並於20世紀50年代在《生活》雜誌上發表,並構成了i.d.列文和e.e.史密斯所著的陰謀論傳記的理論支撐。的確,埃雷明上校自1908年2月始便是提比裏西奧克瑞納的頭目。寫這封信的人顯然對史達林和奧克瑞納都十分了解,但它還是出現了很多細節錯誤。信中讚揚了史達林為奧克瑞納所做的工作,但它也明確了他對革命理想的忠誠,說他是個不稱職的間諜,因為歸根到底,他依然是個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史達林去世之後,《生活》雜誌發表了這封信。於是,他的繼任者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雪夫和中央政治局命令克格勃主席謝羅夫對其進行核實。謝羅夫的調查報告最近公布於世,他的結論同樣是此信為偽造物。至於“大清洗”是史達林試圖銷毀他是奧克瑞納間諜的證據的說法,羅曼·布拉克曼的《史達林的秘密文件》(2001年出版)一書有理有據地反駁了它。
part three 第三部分
當明亮的圓月
穿過蒼穹
它的光芒
在蔚藍的地平線閃耀
當夜鶯唱起輕柔的歌
歌聲在空中搖曳
排簫的低鳴
在山巔迴蕩
當山間的春色無法阻擋
席捲而來,噴湧而出
森林被微風喚醒
開始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
當被敵人驅逐的人
再一次為他困難的祖國所用
不見天日的病人
再一次看到了太陽和月亮
那麽,我這個沉浸在悲傷中的人
也將再次振臂高呼
我那陰鬱的心靈
再次有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被憧憬所裹挾,
我的靈魂在舞蹈,我的心髒在跳躍
可是,憧憬真將
在此時變成現實嗎?
——索塞羅(約瑟夫·史達林)
26 兩位失落的未婚妻和一位懷孕的村婦
最開始時,史達林否認他用過“托托米安茨”這個名字,並堅稱自己並沒有在1905年的革命期間犯下過任何罪行,因為那一年他在倫敦——他隻承認自己曾從流放地逃跑過。當波多爾斯基中尉問起史黛芬妮婭·佩德羅夫斯卡婭時,時年30歲的索索說,他們相識於索裏維切戈茨斯克,但“從未同居”。我們無從判斷他這樣說是為了保護自己,還是在危難時刻拋棄她,抑或想保全她的名聲。三者都有可能。但是,史黛芬妮婭卻沒有否認他們之間的事情。早在4天之前,24歲的史黛芬妮婭便已經向波多爾斯基招供:“是的,我認識朱加什維利。我們住在一起。”
3個月後,憲兵隊決定釋放史黛芬妮婭,但是,“考慮到(史達林)長期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黨中身居要職,屢教不改,還兩次從流放地逃亡,建議對他處以流放西伯利亞5年”。5年是最長的流放刑期。對於史達林而言,不幸的是,當時腐敗的紮伊采夫上尉已經被解職了,而新上任的軍官則拒絕受賄。
索索的同誌讓他假裝得了結核病,並賄賂了一位醫生,讓索索得以轉移到監獄醫院。在那裏,索索寫了一封請求信給巴庫總督。他在信中提出了極為浪漫的要求:
考慮到我已被診斷患有肺結核……我請求閣下……檢查我的健康狀況,放鬆對我的監禁,取消我的刑期。
我請求閣下允許我娶巴庫居民史黛芬妮婭·莉安德羅夫娜·佩德羅夫斯卡婭為妻。
請願者:朱加什維利
1910年6月29日
已經被釋放的史黛芬妮婭肯定前去監獄看望過索索,並接受了他的求婚。因為就在第二天,索索又向總督寫了一封信,信中已稱史黛芬妮婭為他的“妻子”了:“我妻子造訪了憲兵隊,並了解到,閣下認為有必要將我流放至雅庫茨克。我不明白為何要對我處以如此嚴刑,我認為憲兵對我的案子並不足夠了解並因此產生了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