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尼澤姐妹組織了一場為革命者集資的募捐會,並在會上把史達林引薦給了米娜朵拉·托羅舍利澤。史達林的演講給後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誌,”托羅舍利澤說,“你覺得我們能徒手推翻沙皇嗎?不可能!我們需要三樣東西:第一,槍;第二,槍;第三,還是槍!”史達林開始想盡辦法收集槍枝。“他的首次行動——也是他所執行的最大膽的行動——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襲擊了提比裏西的三個兵工廠,”達夫裏舍維說,“在那個時候,所有人都攜帶著槍,根本不管槍有多貴!”


    發生在巴庫和敖德薩的大屠殺加劇了喬治亞形勢的惡化。史達林往來於巴庫和提比裏西之間,而這兩座城市的革命者則在策劃襲擊監獄。革命似乎即將大功告成。在聖彼得堡,由托洛茨基領導的蘇維埃公開反抗沙皇的命令,成立了革命政府。[4]在莫斯科,布爾什維克的武裝人員進一步加強了對普雷斯那亞各個工廠的控製。但是,事態即將發生劇變:伺機報復的沙皇轉而支持了反猶太民粹主義者“黑色百人團”,而後者則在全俄展開了對猶太人和社會主義者的大屠殺。鷹派將領獲得了權力,士兵們正在聚集起來。沙皇命令喬治亞將軍阿裏汗諾夫—阿沃爾斯基鎮壓庫裏的古裏亞的農民和香德利的礦工:哥薩克騎兵正在大舉殺來。


    10月22日,提比裏西預科學校的7名喬治亞學生被“黑色百人團”殺害。緊隨其後的屠殺造成了41人死亡,65人受傷。史達林的手下多次和俄國哥薩克騎兵及“黑色百人團”展開鬥爭。


    11月21日,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在提比裏西的亞美尼亞集市上發生衝突,25名穆斯林因此死亡。史達林和社會民主工黨派出他們的武裝人員,試圖把雙方分開。他們認為這是奧克瑞納的奸計。托洛茨基寫道,提比裏西就像一個“沸騰的熔爐”,內戰一觸即發。陷入絕望的總督承認自己已經失去了對這座城市的控製,他給了吉布拉澤領導的孟什維克黨500支來福槍,讓他們前去調解衝突。孟什維克的戰鬥分隊起到了讓雙方休戰的作用,卻不願意把槍再交出來。


    達夫裏舍維注意到布爾什維克的戰鬥分隊並沒有參與此次行動,這是因為當時史達林不在,而卡莫不知道怎麽辦。“當衝突發生時,史達林並不在提比裏西。”那麽,他在哪裏呢?


    正當尼古拉二世聚集力量,準備再次征服這片動盪的帝國時,正當革命的激流湧向史無前例的最高點時,史達林卻來到了芬蘭。他將在那裏第一次見到他的“山鷹”——列寧。


    * * *


    [1] 史達林並不是通過阿廖沙認識斯瓦尼澤一家人的。阿廖沙及他三個妹妹的父親西蒙·斯瓦尼澤是庫塔伊西的教師,他們的母親斯波拉則是德瓦利貴族的一員。斯波拉的侄子是庫塔伊西的警長,也是德瓦利貴族。斯瓦尼澤一家人和德瓦利警長都曾為史達林提供過庇護——這再一次證明了,在喬治亞,人際關係比對國家的忠誠重要得多。


    [2] 由薩什克·斯瓦尼澤和她丈夫莫諾瑟利澤提供的回憶錄價值連城。他們的回憶錄都是在20世紀30年代早期到中期寫就的。當時,史達林已經是蘇聯的領袖,但兩人的回憶都令人吃驚地誠實。薩什克的回憶錄沒有發表過;在史達林推動個人崇拜時,莫諾瑟利澤的回憶錄被部分地使用,但其中的大部分顯然是被棄用了。在1905年至1906年間,史達林會在醫院接見從鄉下前來匯報的布爾什維克黨人,但布爾什維克黨中的領袖——邵武勉、斯潘達良、阿韋爾·葉努基澤(也是拉夏人)和布多·“槍管”·穆季瓦尼——都和索索的手下卡莫及欽察澤一樣,是斯瓦尼澤家服裝店的常客。


    [3] 史達林對此中傷的反應頗令人意外,但他從來沒忘記過這件事。如想了解卡夫塔拉澤的命運,請參見本書尾聲。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都會參加工會委員會。


    [4] 托洛茨基寫道,史達林的“1905年是在枯燥的案頭度過的。他寫了一篇又一篇關於波瀾壯闊的革命事件的評論稿,可那些稿件卻沉悶無比”。大多數歷史學家都相信了托洛茨基的話。


    16 1905年:山鷹


    ——史達林與列寧的會麵


    “我很高興能見到我們黨的‘山鷹’。他是一個偉人,一個政治偉人,同樣也是一個偉岸的人。”史達林回憶道,“因為,早在和他見麵之前,在我的想像中,他就是個莊嚴雄偉的巨人。”1905年11月26日,史達林和其他兩位同誌被選舉代表高加索地區參加即將在聖彼得堡召開的布爾什維克黨大會。大約在12月3日左右,史達林以“伊萬諾維奇”為化名,踏上了前往帝國首都的旅程——他將在那裏首次遇見列寧。


    正當索索和其他代表坐著火車北行時,沙皇展開了他的反擊:托洛茨基被捕了,蘇維埃被取締了。史達林一到聖彼得堡便前往社會民主工黨的《新生活》報社報到,卻發現報社已經被查封。這幾個喬治亞人隻好在大街上遊蕩,直到他們在涅夫斯基大街上遇到了一個朋友。像史達林這樣的外地人竟然能在首都大街上閑逛並他鄉遇故知,此事極具時代特色。這樣的事情在他身上發生過好幾回。但是,當時,他們已經沒有閑暇再欣賞風景了。這位朋友收留了他們兩天。緊接著,他們終於找到了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克魯普斯卡婭給了他們一點錢、幾個化名和前往芬蘭坦默弗斯(今坦佩雷)的火車票。當時,芬蘭是俄國的自治大公國,由沙皇兼任大公。在這裏,1905年的自由氣氛得以又延續了一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年史達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奧裏_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西蒙·蒙蒂菲奧裏_並收藏青年史達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