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汙點”失去了對史達林的控製,卻依然不依不饒,窮追不捨。他們的關係快要崩裂了。有一次,這位督察又發現史達林在讀禁書。他跳了出來,奪走了他的書。令其他同學稱奇的是,史達林竟然把書從“汙點”手裏奪了回來,並繼續讀了起來。阿伯西茲震驚了,他大吼道:“你難道不知道我是誰嗎?”
史達林揉了揉眼睛,回答道:“我就知道你是個‘汙點’。”他終於越過了界。
“汙點”肯定朝思暮想著把這個大逆不道的見習牧師除掉。當時又正值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4月7日,史達林因沒有問候一位教師而得到了最後一次處罰。兩天之後,神學院開始放假了,而史達林再也沒有回去過。1899年5月,學院日誌記載:“因沒有出席考試……被開除。”但是,和史達林一生中的大多數事件一樣,這件事並非那麽簡單。
“我是因為宣傳馬克思主義而被開除的。”在此之後,史達林曾吹噓道。但“汙點”對他的調查和指控可不僅僅是在教堂裏嬉鬧,甚至也不是在城中召開秘密的馬克思主義集會。
那些比史達林有更多零花錢的男孩會在聖山上租房子,他們會在這裏舉行讀書會。然而,這些喬治亞年輕小夥也正值情竇初開的年紀,所以,除了讀書會外,他們還會在這裏辦派對,邀請女孩光臨,並在一起喝酒。和英國公共學校的校長一樣,神父們,特別是“汙點”督察,對學生的管轄也不僅限於學校之內。他們會在大街上巡邏,把那些前去戲院、酒店和妓院的學生逮個正著。
休假時的史達林是個喝酒和泡妞的高手。在休假時,他或許在哥裏闖了什麽更大的禍。他還愛恰爾克維阿尼家的那個女孩嗎?他從來沒有忘記過她,甚至在年逾古稀時也曾聊起過她。不過,多年之後,他也曾記得哥裏的另一個女孩,她的名字叫麗莎·阿科波娃。事實上,他曾於1926年尋找過她——這暗示著兩人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那一次,麗莎給他回了封信。信中寫道:“我發誓,您對我們的關心讓我無比開心……無論順境逆境,我都是您不離不棄的朋友……如果您沒有忘記的話……您美麗的鄰居麗莎會永遠守護著您。”就20世紀20年代史達林的地位而言,麗莎敢給他這麽寫信實在膽大。不過,1938年,史達林又收到了一封信,那封信的內容比麗莎這封更加離經叛道。
一個女人寫信給史達林,聲稱自己的侄女普拉斯科維亞·米哈伊洛夫斯卡婭——暱稱“帕莎”——是史達林於1899年生的女兒。“如果您還記得您的青年時期,您就不會忘記。您當然也不會忘記黑色小眼珠的帕莎。”信中還寫道,史達林的母親試圖尋找這個孩子,而後者也記得有凱可這位奶奶。帕莎的母親告訴她,她的父親“致力於拯救國家,並因此被流放了”。帕莎長成了一個“高大而又苗條的喬治亞美人”,她是個打字員,已經結婚,但她母親和丈夫都去世了,留下她孤身一人。她是在1930年左右於莫斯科失蹤的。
這封信或許是針對政治家的恐嚇信,但以下事實同樣不能被忽略:史達林——他沒有整理個人檔案的習慣——要求屬下把這封信歸檔了。信中提及他母親的那一段或許是真事,因為喬治亞青年的風流韻事時有發生,要是索索真的撞到了這種事,深愛他的凱可肯定會幫忙。進而言之,那時正值“大清洗”的高潮期,隻有講真話的人——或找死的瘋子——才敢給史達林寫這樣一封信。如果史達林情史簡單,我們當然可以對這封信置之不理。但事實上,史達林從來都不缺女朋友。我們無從考據信裏提及的帕莎是否真有其人,但就寫信人對她的描述和寫信的時間而言,這封信應該是可信的。
如果阿伯西茲找到了這方麵的證據,或凱可害怕神學院會發現史達林的風流韻事,那麽,她在其退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便能理解了。1899年的復活節期間,索索都是在哥裏的家中度過的。據說,他得了慢性肺炎。或許,他是真的病了。“我把他從學校帶了回來,”凱可堅稱,“但他並不想離開。”可是,她肯定很失望。
索索想必誇大了他被開除的細節,為這件事披上了輝煌的色彩。他並不是因為革命被開除的,而在此之後,他依然和神學院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有些傳記作家說,他是因為缺席考試而被開除的,但如果他真生病了的話,缺席考試是可以被原諒的。事實上,教會不但通融讓他做了寄宿生,還獎給了他5年共達480盧布的獎學金;他們甚至為他網開一麵,允許他補考,並給他提供了一個教職。
事實上,說史達林因缺席考試而被開除僅僅是阿伯西茲神父幹掉這個麻煩分子的溫和手段。1910年,史達林曾對拷問他的憲兵說:“我沒有於1899年畢業是因為,我被出乎意料地告知,為了繼續學業,我得再付25盧布……我沒有付,所以被開除了。”“汙點”狡猾地提高了學費,史達林沒有付,他離開了。阿韋爾·葉努基澤——差不多於同一時期認識了史達林的前神學院學生——的表述最為準確:“他逃離了神學院。”不過,對史達林的開除充滿爭議。
史達林揉了揉眼睛,回答道:“我就知道你是個‘汙點’。”他終於越過了界。
“汙點”肯定朝思暮想著把這個大逆不道的見習牧師除掉。當時又正值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4月7日,史達林因沒有問候一位教師而得到了最後一次處罰。兩天之後,神學院開始放假了,而史達林再也沒有回去過。1899年5月,學院日誌記載:“因沒有出席考試……被開除。”但是,和史達林一生中的大多數事件一樣,這件事並非那麽簡單。
“我是因為宣傳馬克思主義而被開除的。”在此之後,史達林曾吹噓道。但“汙點”對他的調查和指控可不僅僅是在教堂裏嬉鬧,甚至也不是在城中召開秘密的馬克思主義集會。
那些比史達林有更多零花錢的男孩會在聖山上租房子,他們會在這裏舉行讀書會。然而,這些喬治亞年輕小夥也正值情竇初開的年紀,所以,除了讀書會外,他們還會在這裏辦派對,邀請女孩光臨,並在一起喝酒。和英國公共學校的校長一樣,神父們,特別是“汙點”督察,對學生的管轄也不僅限於學校之內。他們會在大街上巡邏,把那些前去戲院、酒店和妓院的學生逮個正著。
休假時的史達林是個喝酒和泡妞的高手。在休假時,他或許在哥裏闖了什麽更大的禍。他還愛恰爾克維阿尼家的那個女孩嗎?他從來沒有忘記過她,甚至在年逾古稀時也曾聊起過她。不過,多年之後,他也曾記得哥裏的另一個女孩,她的名字叫麗莎·阿科波娃。事實上,他曾於1926年尋找過她——這暗示著兩人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那一次,麗莎給他回了封信。信中寫道:“我發誓,您對我們的關心讓我無比開心……無論順境逆境,我都是您不離不棄的朋友……如果您沒有忘記的話……您美麗的鄰居麗莎會永遠守護著您。”就20世紀20年代史達林的地位而言,麗莎敢給他這麽寫信實在膽大。不過,1938年,史達林又收到了一封信,那封信的內容比麗莎這封更加離經叛道。
一個女人寫信給史達林,聲稱自己的侄女普拉斯科維亞·米哈伊洛夫斯卡婭——暱稱“帕莎”——是史達林於1899年生的女兒。“如果您還記得您的青年時期,您就不會忘記。您當然也不會忘記黑色小眼珠的帕莎。”信中還寫道,史達林的母親試圖尋找這個孩子,而後者也記得有凱可這位奶奶。帕莎的母親告訴她,她的父親“致力於拯救國家,並因此被流放了”。帕莎長成了一個“高大而又苗條的喬治亞美人”,她是個打字員,已經結婚,但她母親和丈夫都去世了,留下她孤身一人。她是在1930年左右於莫斯科失蹤的。
這封信或許是針對政治家的恐嚇信,但以下事實同樣不能被忽略:史達林——他沒有整理個人檔案的習慣——要求屬下把這封信歸檔了。信中提及他母親的那一段或許是真事,因為喬治亞青年的風流韻事時有發生,要是索索真的撞到了這種事,深愛他的凱可肯定會幫忙。進而言之,那時正值“大清洗”的高潮期,隻有講真話的人——或找死的瘋子——才敢給史達林寫這樣一封信。如果史達林情史簡單,我們當然可以對這封信置之不理。但事實上,史達林從來都不缺女朋友。我們無從考據信裏提及的帕莎是否真有其人,但就寫信人對她的描述和寫信的時間而言,這封信應該是可信的。
如果阿伯西茲找到了這方麵的證據,或凱可害怕神學院會發現史達林的風流韻事,那麽,她在其退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便能理解了。1899年的復活節期間,索索都是在哥裏的家中度過的。據說,他得了慢性肺炎。或許,他是真的病了。“我把他從學校帶了回來,”凱可堅稱,“但他並不想離開。”可是,她肯定很失望。
索索想必誇大了他被開除的細節,為這件事披上了輝煌的色彩。他並不是因為革命被開除的,而在此之後,他依然和神學院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有些傳記作家說,他是因為缺席考試而被開除的,但如果他真生病了的話,缺席考試是可以被原諒的。事實上,教會不但通融讓他做了寄宿生,還獎給了他5年共達480盧布的獎學金;他們甚至為他網開一麵,允許他補考,並給他提供了一個教職。
事實上,說史達林因缺席考試而被開除僅僅是阿伯西茲神父幹掉這個麻煩分子的溫和手段。1910年,史達林曾對拷問他的憲兵說:“我沒有於1899年畢業是因為,我被出乎意料地告知,為了繼續學業,我得再付25盧布……我沒有付,所以被開除了。”“汙點”狡猾地提高了學費,史達林沒有付,他離開了。阿韋爾·葉努基澤——差不多於同一時期認識了史達林的前神學院學生——的表述最為準確:“他逃離了神學院。”不過,對史達林的開除充滿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