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推辭和懈怠。


    你想把對聽眾的恐懼心加以消除嗎?那麽我們再來看看恐懼的原因在那 裏。


    羅賓生教授在他的“心的形成”一書上說:“恐懼的發生,是由於無知 和猶豫不決。”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自信的結果。所以,如果你有一些成功的經驗記錄在心裏,那你的恐懼,自然會像夜霧被日光碟機散一樣的被消除。 大家公認學習遊泳的方法是跳進水裏去。你讀了本書已經有好幾頁了,暫時把書放在一旁去做一些實際的演說吧!你把自己所知道的問題,選擇一 個出來作 3 分鍾的演說,你事先私下自己練習幾遍,然後,如果是可能的話,用你全部的能力去講給眾人或你同班的同學聽。


    二、預備和充實演說


    ●“我選定了題目,寫在大信封上。碰到可以參考的材料便寫上大信封。”


    ——傳教家摩迪●“記下你所想的意思,融化而製造出新的思想,就是心的生產力。”


    ——伯朗博士●“我的演說稿已寫了三次,最好再修改一次,那才能滿意。”——林 肯總統●“推銷某種貨品之前,對這貨品的知識,都應該有徹底的了解。”——亞素登


    30 多年來,作者的職業、責任和趣味,便是每年或是每季細聽或是批評 大約有 6000 人的演說。這些演說者,不是大學生,而是成年的商人和職業人員。作者在這些經驗中所獲得的一個最深的印象,那就是演說之前,應當有 充分的預備,務使要說的話確切而明了,給人很深的印象,並避免說些令人不快的話。你也會不自覺地被演講的人所吸引,覺得他有一些真實的意見要 急於灌到你腦海中去。這是演說者成功的秘訣了。


    如果一位演說的人,他有這樣的魅力,那他就可以發現一件事實,就是 他所要講的話,沒有什麽束縛,而且很輕易而自然地湧出來。預備得十分充足的一篇演說,等於講了十分之九。大家想要學習演說的主要原因,就是上 一章所說想獲得一些自信和勇氣;大家所常犯的錯誤,就是演說之前的預備每多忽略。沒有預備而登蘀演說,就好像是帶了空的槍械或是cháo濕的彈藥甚 至兩手空空地走上戰場,這怎麽能克服懼怕和心慌呢?他見到了一群聽眾而要感到不自然,那是毫不足怪的了。林肯總統曾經在白宮中說:“我相信, 不論我到了多大的年齡,如果站在人家麵前時無話可說,那一定要感覺到十 分窘迫的。”


    如果你想得到一種堅定的自信,那就應該去做一種養成自信堅強的事。 約翰亞。普索說:“真的喜悅,可以驅除掉恐懼。”完善的預備,也是這樣的。韋勃斯特說:如果他隻有一半的預備那就去演說,便感覺到像是半裸著 身體站在眾人之前。


    想學習演說這門功課的人,為什麽不去小心的多作預備呢?有些人不知 道預備是什麽,而且也不知道怎樣才是聰明的預備。有人說是因為沒有時間,所以我們在本章中把這問題詳細的討論一下。


    適當的預備


    什麽叫做預備?念一本書嗎?是的,這也是預備方法的一種。然而這並 不是最好的方法。念書對於自己的演說材料確實是有所幫助,然而,一個人想從書本上去採取一大堆材料,立刻當作自己的東西去講給別人聽,這種作 法,總是有些缺點的。也許一般聽眾們並不知道缺點是什麽,但是他們對演說者不會再感到多大的興趣了。


    好幾年前,作者曾為紐約市銀行界的高級職員開辦過一個公開的演說 班。這班人的職業事務,自然很忙,不會有充分的預備時間;他們的日常生活,都是為他們的個人著想,始終本著他們固有的經驗;他們的演說資料,已經聚集了 40 年,然而他們有些人竟不會覺察到這一點。他們隻看到被風吹 得搖曳作聲的鬆樹,但是並不曾望見森林。


    這一班的上課時間,是每星期五的下午 5 時至 7 時。有一次,某銀行的 傑克遜君,他在 4 點半的時候,知道他今天在班上應該要講一些什麽了。他走出辦公室,在報攤上買了一本雜誌,就在路上翻閱雜誌中的一篇文章“你 隻有 10 年的成功時間”。他並不是感覺到這一篇文章有趣味而去讀的,而是為了今天必須要他講一些,不得不去找一些材料的。


    一小時後,他便站起來把這篇文章的內容試對大家演說。但是,結果怎 麽樣呢?他不曾把這篇文章融會成他要說的話,雖然他的神氣和聲調錶現無餘,但在他腦海中並不曾有真正需要講出來的東西,這怎麽能夠希望聽眾比 他自己所得的印象更深呢?


    於是作者就對他說:“傑克遜君,寫這篇文章的人並不在這裏,我們並 不認識他,所以我們對這篇文並不感到趣味,我們感覺有興趣的還是你自己的意見,你為什麽不把這個題目留在下星期講,把這篇文章再讀一遍,問你 自己是不是和這一位作者有相同的意見呢?如果確是相同的話,請你把自己的經驗來代他證明;如果不同的話,那請你講出不同的地方和原因,把這篇 文章作為你自己發表演說的開端。”


    傑克遜君接受了這一個建議,他把那篇文章重新讀了一遍,覺得自己的 意見完全和作者不同。於是他讓自己的意見盡量的發展:他在看報的時候,又得到了幾個意見的暗示;和朋友談論到這一個問題,又有新發現湧到腦海 裏。一星期內他愈多思想,他可說的話也愈增多了。


    下一次他站起來講這個題目的時候,他就有了他自己的材料了。這是從 他自己的礦床裏開出來的礦產,用他自己的原料製成的產品。他所以能夠講得很好,這完全是他和那篇文章的意見相反而激起成功的。


    經驗加深思大可致勝


    同一個人,在兩星期內講同一個題目,會說出兩種相反的話來,這真是 有些令人不大相信!


    再來舉一個例子,表明一下怎樣去做和怎樣不要做。我在華盛頓開辦演 說班的時候,有一位叫做傅林君的學員。有一天下午,他在演講的時候,想把華盛頓的美景加以稱讚一番。他從明星晚報刊出的一本遊覽指南上,急忙 的收集了一些皮毛的材料,這些是枯燥無味,並不連貫而且未曾消化的東西。


    他不曾好好想過一下題目,而且也不能顯出他的熱忱,他不知道所講的話是 否值得一講。結果,這一場演說,顯得平淡乏味毫無效力而完全失敗。


    過了兩星期,有一件事觸動了傅林君的內心,就是他的汽車,在公共停 車場被竊了,他立刻報告警察局去尋緝,然而沒有結果,警察局自認他們對這竊案是毫無辦法的。可是在一星期前,有好幾位警察在街上閑散著,手裏 拿著粉筆,因為傅林君的汽車多停了 15 分鍾,所以一定要他罰款,這些不怕惹怨善良公民又無力去捕捉竊盜的無用之徒,真是把傅林君惹惱了,他不能 再遏止住他的憤怒,所以現在他是有了可說的資料,不是明星晚報刊行的書冊中的死材料,是從他的生活經驗中活躍出來的事情。這是他本身的事所引 起的情感和信心。所以他演說華盛頓美景的時候,一句一句擠出來覺得十分吃力,而現在隻要讓他站在台上張開了嘴,他對警察痛斥的話,真像大河之水滔滔不絕地滾湧出來了。這樣的演說差不多人人都會,而且是不大會失敗 的,因為這是由真實的經驗,再加上了深思的緣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社會交往技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戴爾·卡耐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戴爾·卡耐基並收藏社會交往技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