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兵全軍覆沒,法慶的氣焰更盛。在三清鈴的引導下,狂病人全然成了活走屍,向四周蔓延,甚至進入周邊縣市地界,對當地駐軍下手。陶惜年真的不明白了,這法慶是要造反麽?他一個和尚,就算坐上皇位,也不會有人認的。或者是,他想將冀州附近隔絕出來,自立為王?
他猜不透法慶要做什麽,其他人亦是滿麵愁雲。他們在玄妙觀裏住了十日,除了搭救倖存民眾,將他們引入保護圈內,並為他們尋來食糧之外,竟是什麽都做不到。
寇懷的信送了出去,崔伯手下的信也送往洛陽。他們如今能做的,就隻有等。在走屍圍城的這段時日裏,在救兵到來之前,守護好山下宅子裏的倖存者。
陶惜年往天空望去,不知是否是他的錯覺,近日天空全然灰濛濛的,不如剛到冀州城時晴朗。阿柏也向上望去,見天上有隻鴿子,便指著那處叫道:“道長,有鴿子哎!”
“鴿子也沒什麽稀奇吧。”陶惜年在院子裏散步,順便澆花。
那鴿子盤旋一陣,竟是朝他們飛來。陶惜年一喜,難不成是外麵送消息來了?
鴿子拍打著潔白的羽翼,落在他肩上。陶惜年覺得這隻鴿子看著有些眼熟,這不是元遙的飛星麽?他餵過它幾次,飛星認得他。
見有信鴿前來,陸禹精神奕奕地走了出來。他損耗的精力差不多養回來了,好奇地看著陶惜年將綁在信鴿腿上的信筒摘下來。
“阿柏,去拿點米給飛星吃。”
阿柏也認得元遙的鴿子,雖說他討厭元遙,但很喜歡飛星,立馬跑到廚房拿了兩把米過來。
信裏寫著什麽?他為何派飛星過來為他送信?陶惜年有些吃不準,心急火燎地將信展開。
陶兄惜年親啟:忽聞冀州叛亂,陶兄是否安好?我領五萬魏軍北上平亂,不日將抵達冀州。
字跡幹淨秀麗,語言簡潔,像是那人的風格。陶惜年笑了起來,左臉頰酒窩深陷,連日來的緊張竟消除大半。他覺得元遙領著魏軍來了,他們一定有足夠的力量對付法慶。
飛星還在啄米,陶惜年忙不迭地翻出筆墨,在一張薄紙上寫下了報平安之語,並將冀州城內的現狀簡要寫了。末了,將那薄紙捲起來,塞進竹筒裏。飛星吃飽了,在院中來回踱步。阿柏跟在它身後,走來走去,卻也不抓,隻跟著它晃。
陶惜年將飛星一把撈起來,將竹筒重新係回它腿間,往天空一拋,飛星便振翅飛走,原路飛回,去找元遙。
“陶兄,是你的鴿子麽?”陸禹問。
陶惜年點頭笑道:“是我朋友的,他要北上平亂,帶了五萬大軍,或許就快到了。”
陸禹睜大了眼睛,也笑了起來:“沒想到陶兄竟然還有如此神通廣大的朋友。若有五萬魏軍相助,收服法慶指日可待。見素道長、玄玉還有輕塵道長和寇兄回來後知道了定然很開心。”
陰沉的天空仿佛要下雨,元遙抬頭去看天色,難得地有幾分焦急。如今離冀州還有一日的路程,幾萬大軍連日行軍已經相當辛苦,若是在進入冀州城前未能好好休息,如何與城中的走屍一戰?
見天黑欲雨,與元遙同來的監軍魏遠上前詢問道:“元將軍,天色晚了,是否該紮營歇息?”
元遙猶豫半晌,道:“再往前走半個時辰,冀州城裏還有百姓需要搭救。”
魏監軍回了聲“是”,繼續騎馬跟上。
一隻白鴿振翅而來,盤旋一陣,認清主人後俯身而下,停在元遙肩上。元遙伸手將飛星右腿上的竹筒拆了下來,見裏麵有信,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他迅速將信紙展開,陶惜年不羈的字跡充盈著他的視線。確認故人無事,元遙放下心中大石。他轉頭對監軍道:“魏監軍,快下雨了,讓兄弟們停下歇息。”
魏監軍領命前去通知諸位將士,待將士們停下來,搭好帳篷,未多時雨便落了下來。
魏遠道:“元將軍好眼力,時辰正正合適,一刻不多一刻不少,兄弟們都沒淋雨。”
“不過湊巧罷了,魏監軍過獎。”
入夜後,他將那封信又細細看了一遍,對冀州城裏的情形有幾分瞭然。
此次的走屍是活人,比死屍更難對付。他必須要想辦法將瘋病者控製住,然後去奪法慶手中的三清鈴。信中還提到,上回逃走的黑蛇精恐怕正是法慶的妻子,女尼慧暉。但她近日並未出麵作惡,或許是因舊傷未愈。法慶麾下還有一個叫李歸伯的妖道,懂得奇門陣法,極難對付,法慶則擅長蠱惑人心的法術。
他將紙條收了,喚來魏遠和幾位同行的道人,商議對策。
作者有話要說: 看文的諸位大大,中秋快樂呀~
☆、第028章 遇險
清晨,天剛蒙蒙亮,陶惜年穿了身褐色麻衣,用幻化術將自己變成一個毫無特色令人過目即忘的年輕人,背著竹箱下了山。阿柏跟在他身後,不時警惕地朝四周觀望。然後小聲道:“道長,好像沒事兒。”
陶惜年朝前走,山下一個人也沒有,整個冀州恍若死城。但他知道,若是進了內城城門,城內的景象稱作人間地獄毫不為過。活走屍們沒有家屬照料,沒有食物,出現互相撕咬的情形,若是再這樣下去,恐怕這些活走屍們都要變成真的死屍了。
這些天,偶爾會有幾隻走屍走到荒郊野外來,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避免與這些煩人的活走屍發生衝突。
他沿著城牆走到城東地帶,在城牆上貼了一張符籙,念了一陣咒,拉著阿柏穿牆而過。城東有個糧倉,他們的糧食不夠了,他得去弄點糧食給北郊大宅裏的人,保證他們不至於餓肚子。
他躲在幾棵樹後,周邊圍了不少走屍,趁著幾隻走屍轉頭,他連忙貼了符籙穿牆而過,來到糧倉內部。
阿柏伸手擦了擦頭上的汗,道:“好險啊,差點就被發現了。最近的走屍可凶得很,要是被咬到可就麻煩了……”
話音未落,隻聽得黑漆漆的糧倉內,幾聲聲響傳來,阿柏嚇得連忙抓住陶惜年的袖子,往後躲去。陶惜年點了油燈,朝那處照去,幾隻老鼠正肆無忌憚地偷吃。他拍了拍阿柏的頭,道:“幾隻老鼠罷了,不用怕,快幫我裝糧食。”
他將油燈放在地上,卸下竹箱,扛了一袋米,往竹箱裏倒。裝了三袋,竹箱沉了不少,他掂量著重量,又倒了一袋進去。再裝就不好背了,他很可能得背著這幾袋米一路逃命,若是太沉,會影響他施展道法。
阿柏將竹箱重新係好,陶惜年拎著帶子,將竹箱背回背上。
用符咒開了鎖,他打開糧倉大門,邁出門去。前一次來時,駐守在這裏的將士已經全部殞命,整個糧倉空無一人。而這處院牆極高,他也不擔心會有走屍進得來,因此大大咧咧地就從正門走了出去,打算爬到牆頭觀察下周圍情況,再禦劍回北郊。
“偷糧的小老鼠,終於現身了。”
陶惜年剛邁出去的腳又縮了回去,一個身穿深灰道袍的道人站在院中,三十歲上下,手執拂塵,狹長的雙眼似笑非笑,正盯著他。這正是法慶的同夥,妖道李歸伯。
他猜不透法慶要做什麽,其他人亦是滿麵愁雲。他們在玄妙觀裏住了十日,除了搭救倖存民眾,將他們引入保護圈內,並為他們尋來食糧之外,竟是什麽都做不到。
寇懷的信送了出去,崔伯手下的信也送往洛陽。他們如今能做的,就隻有等。在走屍圍城的這段時日裏,在救兵到來之前,守護好山下宅子裏的倖存者。
陶惜年往天空望去,不知是否是他的錯覺,近日天空全然灰濛濛的,不如剛到冀州城時晴朗。阿柏也向上望去,見天上有隻鴿子,便指著那處叫道:“道長,有鴿子哎!”
“鴿子也沒什麽稀奇吧。”陶惜年在院子裏散步,順便澆花。
那鴿子盤旋一陣,竟是朝他們飛來。陶惜年一喜,難不成是外麵送消息來了?
鴿子拍打著潔白的羽翼,落在他肩上。陶惜年覺得這隻鴿子看著有些眼熟,這不是元遙的飛星麽?他餵過它幾次,飛星認得他。
見有信鴿前來,陸禹精神奕奕地走了出來。他損耗的精力差不多養回來了,好奇地看著陶惜年將綁在信鴿腿上的信筒摘下來。
“阿柏,去拿點米給飛星吃。”
阿柏也認得元遙的鴿子,雖說他討厭元遙,但很喜歡飛星,立馬跑到廚房拿了兩把米過來。
信裏寫著什麽?他為何派飛星過來為他送信?陶惜年有些吃不準,心急火燎地將信展開。
陶兄惜年親啟:忽聞冀州叛亂,陶兄是否安好?我領五萬魏軍北上平亂,不日將抵達冀州。
字跡幹淨秀麗,語言簡潔,像是那人的風格。陶惜年笑了起來,左臉頰酒窩深陷,連日來的緊張竟消除大半。他覺得元遙領著魏軍來了,他們一定有足夠的力量對付法慶。
飛星還在啄米,陶惜年忙不迭地翻出筆墨,在一張薄紙上寫下了報平安之語,並將冀州城內的現狀簡要寫了。末了,將那薄紙捲起來,塞進竹筒裏。飛星吃飽了,在院中來回踱步。阿柏跟在它身後,走來走去,卻也不抓,隻跟著它晃。
陶惜年將飛星一把撈起來,將竹筒重新係回它腿間,往天空一拋,飛星便振翅飛走,原路飛回,去找元遙。
“陶兄,是你的鴿子麽?”陸禹問。
陶惜年點頭笑道:“是我朋友的,他要北上平亂,帶了五萬大軍,或許就快到了。”
陸禹睜大了眼睛,也笑了起來:“沒想到陶兄竟然還有如此神通廣大的朋友。若有五萬魏軍相助,收服法慶指日可待。見素道長、玄玉還有輕塵道長和寇兄回來後知道了定然很開心。”
陰沉的天空仿佛要下雨,元遙抬頭去看天色,難得地有幾分焦急。如今離冀州還有一日的路程,幾萬大軍連日行軍已經相當辛苦,若是在進入冀州城前未能好好休息,如何與城中的走屍一戰?
見天黑欲雨,與元遙同來的監軍魏遠上前詢問道:“元將軍,天色晚了,是否該紮營歇息?”
元遙猶豫半晌,道:“再往前走半個時辰,冀州城裏還有百姓需要搭救。”
魏監軍回了聲“是”,繼續騎馬跟上。
一隻白鴿振翅而來,盤旋一陣,認清主人後俯身而下,停在元遙肩上。元遙伸手將飛星右腿上的竹筒拆了下來,見裏麵有信,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他迅速將信紙展開,陶惜年不羈的字跡充盈著他的視線。確認故人無事,元遙放下心中大石。他轉頭對監軍道:“魏監軍,快下雨了,讓兄弟們停下歇息。”
魏監軍領命前去通知諸位將士,待將士們停下來,搭好帳篷,未多時雨便落了下來。
魏遠道:“元將軍好眼力,時辰正正合適,一刻不多一刻不少,兄弟們都沒淋雨。”
“不過湊巧罷了,魏監軍過獎。”
入夜後,他將那封信又細細看了一遍,對冀州城裏的情形有幾分瞭然。
此次的走屍是活人,比死屍更難對付。他必須要想辦法將瘋病者控製住,然後去奪法慶手中的三清鈴。信中還提到,上回逃走的黑蛇精恐怕正是法慶的妻子,女尼慧暉。但她近日並未出麵作惡,或許是因舊傷未愈。法慶麾下還有一個叫李歸伯的妖道,懂得奇門陣法,極難對付,法慶則擅長蠱惑人心的法術。
他將紙條收了,喚來魏遠和幾位同行的道人,商議對策。
作者有話要說: 看文的諸位大大,中秋快樂呀~
☆、第028章 遇險
清晨,天剛蒙蒙亮,陶惜年穿了身褐色麻衣,用幻化術將自己變成一個毫無特色令人過目即忘的年輕人,背著竹箱下了山。阿柏跟在他身後,不時警惕地朝四周觀望。然後小聲道:“道長,好像沒事兒。”
陶惜年朝前走,山下一個人也沒有,整個冀州恍若死城。但他知道,若是進了內城城門,城內的景象稱作人間地獄毫不為過。活走屍們沒有家屬照料,沒有食物,出現互相撕咬的情形,若是再這樣下去,恐怕這些活走屍們都要變成真的死屍了。
這些天,偶爾會有幾隻走屍走到荒郊野外來,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避免與這些煩人的活走屍發生衝突。
他沿著城牆走到城東地帶,在城牆上貼了一張符籙,念了一陣咒,拉著阿柏穿牆而過。城東有個糧倉,他們的糧食不夠了,他得去弄點糧食給北郊大宅裏的人,保證他們不至於餓肚子。
他躲在幾棵樹後,周邊圍了不少走屍,趁著幾隻走屍轉頭,他連忙貼了符籙穿牆而過,來到糧倉內部。
阿柏伸手擦了擦頭上的汗,道:“好險啊,差點就被發現了。最近的走屍可凶得很,要是被咬到可就麻煩了……”
話音未落,隻聽得黑漆漆的糧倉內,幾聲聲響傳來,阿柏嚇得連忙抓住陶惜年的袖子,往後躲去。陶惜年點了油燈,朝那處照去,幾隻老鼠正肆無忌憚地偷吃。他拍了拍阿柏的頭,道:“幾隻老鼠罷了,不用怕,快幫我裝糧食。”
他將油燈放在地上,卸下竹箱,扛了一袋米,往竹箱裏倒。裝了三袋,竹箱沉了不少,他掂量著重量,又倒了一袋進去。再裝就不好背了,他很可能得背著這幾袋米一路逃命,若是太沉,會影響他施展道法。
阿柏將竹箱重新係好,陶惜年拎著帶子,將竹箱背回背上。
用符咒開了鎖,他打開糧倉大門,邁出門去。前一次來時,駐守在這裏的將士已經全部殞命,整個糧倉空無一人。而這處院牆極高,他也不擔心會有走屍進得來,因此大大咧咧地就從正門走了出去,打算爬到牆頭觀察下周圍情況,再禦劍回北郊。
“偷糧的小老鼠,終於現身了。”
陶惜年剛邁出去的腳又縮了回去,一個身穿深灰道袍的道人站在院中,三十歲上下,手執拂塵,狹長的雙眼似笑非笑,正盯著他。這正是法慶的同夥,妖道李歸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