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的,伍一從小就必須和姊姊阿玲一起拿著鋤頭下田工作,身材又瘦又黑,全身洋溢著鄉下人的土氣。
鄉下人本來就比較喜歡論人是非,別人的醜聞常常成為大夥兒茶餘飯後的話題,因此伍一從小就知道自己出生的秘密,也因為這件事而使他的個性變得難以理喻。
(同一個父親生的孩子,大助得到所有的幸福,而我卻必須承受貧困和不幸。)
一想到這種情形,伍一的心中不禁充滿不平和憤怒。
(以出生的年月日來算,我還比大助年長一個月,理當以本位田家的長男身份繼承全部的財產,但現在卻被惡意遺棄,就像路邊的石頭一般沒人理睬。大助過著愉快的學生生活,而我卻必須流血流汗地辛苦工作。)
阿玲不但不設法化解伍一的怨恨,反而加油添醋地數落本位田家的不是。從伍一懂事開始,她就不斷地告訴伍一,善太郎是如何罵本位田家的。
阿玲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伍一是大三郎的兒子,他承襲著本位田家的血脈,因此阿玲對本位田家的怨恨,伍一併沒有照單全收,在他私心中仍強烈地期待本位田家及大三郎能照顧他。隻有一點他最贊同姊姊,就是對大助的憎恨。伍一每次想到大助的事,全身的血液就沸騰起來,心中漲滿無盡的恨意。
大三郎的妻子生下大助之後,又生了兩個孩子。大正十三年生次男慎吉,昭和五年生女兒鶴代。其實在慎吉和鶴代之間還有兩個孩子,隻因為很早就死了,所以不算在內。
鶴代是一個孱弱的孩子,先天心髒瓣膜不全,即使走一點路也會喘個不停,幾乎不曾出過家門。到達上學的年齡,也無法和一般兒童到學校上課,所以隻能在家裏學習知識,通常都是由祖母阿真來教育她。由於鶴代的頭腦很好,十二、三歲的時候已經開始讀《遊仙窟》、《源氏物語》這類的名著了。
昭和八年,也就是鶴代四歲的時候,大三郎死了,鶴代的母親是一個軟弱的女人,因此家裏的重責大任都由祖母阿真承擔。阿真受到亡夫莊次郎的訓練,養成一板一眼的個性,因而能夠努力地將這個家撐起來。
昭和十六年,由於戰況愈來愈緊急,家境較好的家庭大都讓兒子早婚,因此大助從學校畢業後就立即結婚。大助的妻子叫梨枝,是鄰村沒落士族的女兒,梨枝婚前曾經傳說和伍一有過一段情,但是即將繼承本位田家的大助來求婚,她立即棄牛選馬。如果這個傳聞是真的,那麽伍一對大助的憎恨就更深了。
昭和十七年,大助和伍一同時被軍隊徵召,進入同一個部隊。一開始兩人駐守在揚子江沿岸,可能是因為身在外國,使伍一忘了舊怨,兩個人的感情反而變得很融洽。大助寄信給妻子梨枝時曾說,兩個人在部隊中被當作雙生福神(註:日本人相信雙胞胎會為周遭的人帶來幸運),信中還附了一張兩人合照的相片。
由於戰地物資缺乏,勞動量大,這兩人的外形又變得十分相似了。入伍前的大助稍胖而且比較白,但長時間在戰地的困苦環境下生活的結果,反而使他變得較為削瘦,臉也變得較黑。
伍一則比被徵召前稍胖些,臉也變得比較白。兩個人一增一減,反而越來越相像,唯一的差別就是,伍一的雙瞳中射出異樣的光芒。
昭和十八年,本位田家的次男慎吉還在就學之時就上前線去報效國家,半年後因為生病而回鄉。他在家裏休息了一年多,戰爭結束後沒多久,就被送到離k村約六裏路程的h結核病療養院療養。
至於大助的母親則為了兩個兒子陸續被徵召入伍而憂心不已,昭和十八年秋天因病去世。所以慎吉被送到療養院後,本位田家廣大的宅院就隻剩下祖母阿真、媳婦梨枝、小妹鶴代、老婢女阿杉,以及有點智障的長工鹿藏五個人。
慎吉住進療養院後,每個月都會回家一、兩次,每次大約住個兩、三天。k村和療養院雖然隻有六裏的距離,但是交通十分不便,慎吉每次回家都必須搭班數很少的地方線火車,再轉乘輕便鐵道及公共汽車才能到達,即使一大早出門,也要到黃昏時才會到達,因而不可能在一天之內來回。
慎吉酷愛文學,常夢想將來成為文學家,但他更欣賞妹妹的才華,希望將她培養成為像《山丘上的巨風》的作者一樣出名。
鶴代雖然身體不好無法離開家裏,但她卻很敏感,而且觀察力很強。
慎吉要求妹妹一有時間就寫信到療養院,目的是要訓練她的文筆,順便培養她的觀察能力。鶴代也乖乖地遵照哥哥的指示,經常寫信給慎吉。
昭和十九年底及昭和二十年初,日本的村莊有了很大的改變,因為都市的空襲情況比較嚴重,以前從村子遷移到都市的人,為了避難,紛紛回到村子裏,其中也包括小野一家。
小野家的主人叫宇一郎,在神戶經營文具店,因為店被燒掉,被迫回到三十年不曾回來過的村子。宇一郎離開村子的時候隻有二十餘歲,而回到村子時,已經是滿頭白髮的老公公了。他的續弦妻子阿哎跟他一起回來,兩人共生了五個小孩,最大的年紀十六歲。
由於小野家的房舍一直請親戚照顧,所以還能保養得不漏雨,本來租給佃農耕種的少許土地,現在也收回來了,一家人重新過著農家生活,宇一郎和前妻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昭治,但是因為昭治去從軍去而失去聯絡。
鄉下人本來就比較喜歡論人是非,別人的醜聞常常成為大夥兒茶餘飯後的話題,因此伍一從小就知道自己出生的秘密,也因為這件事而使他的個性變得難以理喻。
(同一個父親生的孩子,大助得到所有的幸福,而我卻必須承受貧困和不幸。)
一想到這種情形,伍一的心中不禁充滿不平和憤怒。
(以出生的年月日來算,我還比大助年長一個月,理當以本位田家的長男身份繼承全部的財產,但現在卻被惡意遺棄,就像路邊的石頭一般沒人理睬。大助過著愉快的學生生活,而我卻必須流血流汗地辛苦工作。)
阿玲不但不設法化解伍一的怨恨,反而加油添醋地數落本位田家的不是。從伍一懂事開始,她就不斷地告訴伍一,善太郎是如何罵本位田家的。
阿玲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伍一是大三郎的兒子,他承襲著本位田家的血脈,因此阿玲對本位田家的怨恨,伍一併沒有照單全收,在他私心中仍強烈地期待本位田家及大三郎能照顧他。隻有一點他最贊同姊姊,就是對大助的憎恨。伍一每次想到大助的事,全身的血液就沸騰起來,心中漲滿無盡的恨意。
大三郎的妻子生下大助之後,又生了兩個孩子。大正十三年生次男慎吉,昭和五年生女兒鶴代。其實在慎吉和鶴代之間還有兩個孩子,隻因為很早就死了,所以不算在內。
鶴代是一個孱弱的孩子,先天心髒瓣膜不全,即使走一點路也會喘個不停,幾乎不曾出過家門。到達上學的年齡,也無法和一般兒童到學校上課,所以隻能在家裏學習知識,通常都是由祖母阿真來教育她。由於鶴代的頭腦很好,十二、三歲的時候已經開始讀《遊仙窟》、《源氏物語》這類的名著了。
昭和八年,也就是鶴代四歲的時候,大三郎死了,鶴代的母親是一個軟弱的女人,因此家裏的重責大任都由祖母阿真承擔。阿真受到亡夫莊次郎的訓練,養成一板一眼的個性,因而能夠努力地將這個家撐起來。
昭和十六年,由於戰況愈來愈緊急,家境較好的家庭大都讓兒子早婚,因此大助從學校畢業後就立即結婚。大助的妻子叫梨枝,是鄰村沒落士族的女兒,梨枝婚前曾經傳說和伍一有過一段情,但是即將繼承本位田家的大助來求婚,她立即棄牛選馬。如果這個傳聞是真的,那麽伍一對大助的憎恨就更深了。
昭和十七年,大助和伍一同時被軍隊徵召,進入同一個部隊。一開始兩人駐守在揚子江沿岸,可能是因為身在外國,使伍一忘了舊怨,兩個人的感情反而變得很融洽。大助寄信給妻子梨枝時曾說,兩個人在部隊中被當作雙生福神(註:日本人相信雙胞胎會為周遭的人帶來幸運),信中還附了一張兩人合照的相片。
由於戰地物資缺乏,勞動量大,這兩人的外形又變得十分相似了。入伍前的大助稍胖而且比較白,但長時間在戰地的困苦環境下生活的結果,反而使他變得較為削瘦,臉也變得較黑。
伍一則比被徵召前稍胖些,臉也變得比較白。兩個人一增一減,反而越來越相像,唯一的差別就是,伍一的雙瞳中射出異樣的光芒。
昭和十八年,本位田家的次男慎吉還在就學之時就上前線去報效國家,半年後因為生病而回鄉。他在家裏休息了一年多,戰爭結束後沒多久,就被送到離k村約六裏路程的h結核病療養院療養。
至於大助的母親則為了兩個兒子陸續被徵召入伍而憂心不已,昭和十八年秋天因病去世。所以慎吉被送到療養院後,本位田家廣大的宅院就隻剩下祖母阿真、媳婦梨枝、小妹鶴代、老婢女阿杉,以及有點智障的長工鹿藏五個人。
慎吉住進療養院後,每個月都會回家一、兩次,每次大約住個兩、三天。k村和療養院雖然隻有六裏的距離,但是交通十分不便,慎吉每次回家都必須搭班數很少的地方線火車,再轉乘輕便鐵道及公共汽車才能到達,即使一大早出門,也要到黃昏時才會到達,因而不可能在一天之內來回。
慎吉酷愛文學,常夢想將來成為文學家,但他更欣賞妹妹的才華,希望將她培養成為像《山丘上的巨風》的作者一樣出名。
鶴代雖然身體不好無法離開家裏,但她卻很敏感,而且觀察力很強。
慎吉要求妹妹一有時間就寫信到療養院,目的是要訓練她的文筆,順便培養她的觀察能力。鶴代也乖乖地遵照哥哥的指示,經常寫信給慎吉。
昭和十九年底及昭和二十年初,日本的村莊有了很大的改變,因為都市的空襲情況比較嚴重,以前從村子遷移到都市的人,為了避難,紛紛回到村子裏,其中也包括小野一家。
小野家的主人叫宇一郎,在神戶經營文具店,因為店被燒掉,被迫回到三十年不曾回來過的村子。宇一郎離開村子的時候隻有二十餘歲,而回到村子時,已經是滿頭白髮的老公公了。他的續弦妻子阿哎跟他一起回來,兩人共生了五個小孩,最大的年紀十六歲。
由於小野家的房舍一直請親戚照顧,所以還能保養得不漏雨,本來租給佃農耕種的少許土地,現在也收回來了,一家人重新過著農家生活,宇一郎和前妻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昭治,但是因為昭治去從軍去而失去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