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背影在離開大禮堂後,遲鈍地回過頭,那張麻木的臉,不是k哥是誰?


    那個緊張時刻,張若水正在一所偏僻的網吧查詢關於兇手的信息。他在“百度”上鍵入了“九想觀”三個字,打開一個網頁,上麵寫著:


    “佛家不淨九想”:脹想、壞想、血塗想、膿爛想、青想、噉想、散想、骨想、燒想。


    看著念著,張若水的心劇烈地跳動,胃子一陣抽搐。他沒有佛家的悟道、悟生死,心中更多的是恐怖。他又打開一個網頁,上麵用白話文解析道:


    “九想觀”就是在一個人死後,觀察他化為骨灰的自然過程:人死(死想)後,屍體會膨脹(脹想);不久變成紅一塊,白一塊,青一塊(青瘀想);慢慢的屍體生膿(膿爛想),會變壞、腐爛(壞想);屍體上流出的血散布在這裏那裏,一團血塗(血塗想);到了一個時辰,有鳥、蟲來啄吃(蟲啖);屍體就會被撕破而不**形,隻剩下筋骨,更進一步,連血塗都沒有了,隻剩下一副骨頭(骨鎖想);屍體暴露在曠野中久了,筋肉與骨頭都分散,骨頭變成像從海中拾起來的螺一樣白。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太陽曬,骨頭變成碎開來的枯骨(散想),乃至最後變成塵土,與土壤混合在一起。


    佛家“九想觀”傳遞著一個駭人的思想:人的生命是虛無飄渺的,來自塵土,必將歸於塵土——這與基督教的《聖經》中某些教義有相似之處。張若水盤腿坐在圈椅上,手捏著下巴,陷入了死一樣的沉思。


    他的思想開始辯論起來,又仿佛回到了那個狗尾草芬芳的時節,他與陸明躺在操場上,進行跨越宗教跨越生死的辯論。


    一個自己說:“《聖經》中說,人死後好人上升,壞人下降,一種歸天,一種歸地——”


    另一個自己:“可是,自人類誕生以來,除了水葬、天葬、火葬之外,都是歸地的,難道歸地的都是壞人?”


    一個自己說:“耶穌也在墳墓待過三天,後來上升!”


    另一個自己:“耶穌被天使指引著上天時,**是鮮活的。你看到凡人死後**鮮活過嗎?佛家‘九想觀’說,人有九種死相,即在死後:屍體變冷、發青、生膿、流汁、蟲咬、筋纏、骨散、火燒。人在**毀滅——“非人”的時候才因火升天。佛雲: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之時方是我,我死之後又是誰?好人與壞人的屍體都將消逝,那麽天堂和地獄又有何區別?”


    他漫然自我辯論著,抵禦心中對趙教授的愧疚和悔恨,直到網吧吧主過來說要關門,他才如夢方醒,揉著紅彤彤的眼睛走入無邊的黑夜。


    以後的日子,張若水的臉上很少見到笑顏。警方重案組重拳出擊,對他實施盤查,對“死亡詩社”追根探源,然而每次都鎩羽而歸,查不出一點頭緒。


    時間如流水一樣隨著記憶的風流逝。張若水在周李清殷殷的安撫下,漸漸從悲痛中脫離。畢業後,張若水接替趙教授藝術係主任的位置,周李清為了留在他身邊,也不顧別人的眼光,在學校負責後勤工作,做起了後勤部主任。一切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個任勞任怨的良善女子。


    兩人不久成婚,婚禮在張若水的那間小閣樓舉行。沒有鮮花,沒有親人相伴,兩人在紅燭下沉默到半夜。窗戶上貼著的大紅“喜”字也染著蒼涼的韻調。等到閣樓上鴿子“咕咕”報曉,張若水才抱著單薄的周李清上床,略盡魚水之歡。張若水在搖曳的燭光中抬起眼,床頭那個兇手冷冷盯著他們,眼神凶煞,仿佛一個末世詛咒。他的心如墜冰窟。


    轉眼一年過去了。大抵是一個春困的下午,後勤部負責打掃的一個阿姨因為回家探親請了假,周李清便親自去校地下停車場打掃衛生。


    那是個老地下停車場,本來在新停車場完工後是要填掉的,校方卻不願花這筆錢,老停車場荒廢一段時間後,除了堆放一些缺胳膊少腿的桌椅和雕塑,也成了一些學生塗鴉或者集會的場所。後來這裏吊死了一個學生,來這裏的學生就越來越少。牆上的各色塗鴉也漸漸剝離水泥牆麵,呈現一派寂涼的景象。


    地下不曾因為地氣的原因而暖和,反而因為水汽太重而有些冷森森的,走在裏麵像走在秋霜粘結的山穀中,周李清每走一步四壁都有很大的迴響,嗡嗡的駭人。偌大的地下車庫隻有一些桌椅陪著她。


    她耐著性子清掃著地上厚積的塵灰,想著明天可以打個申請報告,讓全體後勤人員把這裏的桌椅整合一下,運給災區那些需要它們的孩子。不自覺的,掃到車庫的最裏頭,不經意的一抬頭,她如遭電擊,臉色死灰一樣白。牆上漆痕斑駁,用塗料塗抹了一幅爛漫而詭異的畫:金碗、蟒蛇、斷臂、花蕾、火焰,這些元素構成一幅粗陋的《第八碗》!


    她伸手摩挲那個曾與自己的命運緊連在一起的噴繪,心中升起無限的慨嘆與驚惶。誰知,她的手微微一推之間,那幅畫竟微微的一動,她驚駭地再使力一推,那幅畫竟連著牆壁“轟隆”轉動,一個暗室出現在眼前。


    一陣磚灰飄灑之後,周李清看到一個熟悉而溫暖的畫像呈現在自己麵前——那不是哥哥的肖像是誰?她顧不得許多,抬腳縮頭鑽進室內。約莫八十平米的鬥室中,堆著幾組靜物石膏,沉在黑暗之中,陰影看來很是龐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皮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北秦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北秦園並收藏人皮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