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用心雕木頭,購進有關的書籍,觀摩學習。他做得非常認真,每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這與他平日的性格迥異,以前他是相當疏懶的。所以他才選了售貨員的職務,因為那不須怎樣動腦筋。現在他幹得這樣認真,可以說完全受那女童的影響,他渴盼再見到她,愈早見到愈好。如果能回到那美麗的情景中,即使能活短短一年或甚至幾星期就死去,他也認為是值得的。
這裏暫且不說他用功的情景,卻說那張古董床,在呂昂辭職之後的第三天就賣掉了。購買的是一個富商蕭特,他買下這古董床,並不準備自己睡眠,而是作為一種擺設,以點綴他的寬大的住所。
蕭特的髮妻已去世,他的繼室是一個二十餘歲的女子,名安娜。她本是一個美貌的交際花,平日喜歡奢侈生活、跳舞和參加宴會。蕭特之所以買下這古董床,有一半也是為了她,因為她說那床的式樣可愛。
一天下午,蕭特因有商務應酬,沒有在家陪伴安娜。安娜覺得寂寞無聊,走近這古董床觀賞一回,見床褥整齊,便動了一個念頭,要爬上去睡一會。
她躺下不久,隻覺心情怡然自得,耳畔有一種音樂鳴響。這音樂是什麽曲子,她不知道,這正是她心中最喜歡而忘記了的旋律。這時,她過去的美麗回憶都給扯回來了。
一忽兒,床上的布篷彷佛向下降低,湊近她的麵前。上麵的花紋幻化成一幕奇景……。一列火車奔馳而過,她自己是列車中的一名搭客,這時在卡座上以畫板描繪車廂中的眾生相。她畫的是對麵一個男客,年約三十歲,正在吸菸凝思,那相貌有點憂鬱,但神態多麽動人,這正是能令安娜心醉的那種男人。
這幻象在一瞬間消失了,她和那男人並未交談,但那情景之醇美,令安娜醒來時,仍怔怔出神。
她賴在床上不起來。過了片刻,這幻景又重複一次,令安娜的印象更加深刻。
自小,安娜就夢想成為一個畫家,到處流浪,在各地著名美術館參觀,觀摩名畫家的作品,畫出各地人民的風俗習慣、他們的憂鬱和歡樂。
這誌願給生活的煎熬剝奪了。她家境貧窮,長大後,終於成為一名交際花,嫁給富商蕭特,雖然生活有著,但在她內心深處其實並不愛蕭特,嫌他滿身俗氣。
此時,床上的幻景令她充滿感慨,這幾年的生活使她喪失了自己,她的靈魂汙穢不堪。
第二天,她什麽地方都不去,仍舊躺到那古董床上尋夢。這一次,那床上顯示的畫麵,是一個美麗的河畔,風景如畫,安娜在畫一幅速寫,而那個憂鬱而動人的男子站在她身旁看她繪畫,他不說一句話,但眼光中充滿了溫情和鼓舞。啊,她真愛他。這時候,隻要他微一示意,她就會投身入他的懷中。可是他並沒有什麽舉動。
不久,那幻境又消逝了。
一連兩天,安娜態度沉默,哪裏都不去,她的丈夫很感奇怪。
第三天,安娜再躺在古董床上。這一次,她見到相反的情景。在一個寧靜的畫室內,繪畫的不是她,而是那個有點憂鬱的可愛男人。她自己則坐在一張靠椅上,作為一個模特兒,讓他繪畫。彼此不發一言,隻是偶然交換一個眼波,便覺甜入心底。
第四天以後,床上再無所見了。
安娜心情抑鬱,她懷念那些幻境。覺得裏麵那種生活才是屬於她自己的;在現實中的生活,她隻是一個傀儡。
她愈是懷念,腦中的印象愈深刻。彷佛覺得那個男人正在某處等她,隻要她開始那種繪畫和流浪生活,她就會和他見麵。
一個星期後,她留下一封信,離家而去。她對丈夫真誠道歉,說這幾天她想透了人生,要去找尋她自己生命所屬的東西。她隻帶了一小筆旅費,大概可以支持她省吃省用流浪一個月。此外,她沒有帶走蕭家任何東西。
蕭特看了愛妻的留字,頓足長嘆。他還以為他自己冷落了妻子,致令她生出離家的決心。
安娜出走後,他意興闌珊。起初還望她一兩星期過後,會回心轉意,重返家門。但一個月過後,依然音訊杳然。他不禁心灰意冷,謝絕應酬,終日躲在家中,思念驕妻。
在這時候,他忽然瞥見那張床,他記得是買回這張床後不久,妻子就變心的,他不知道是不是和這張床有什麽關係。
他試在那床上躺下,隻覺柔軟舒適,並無異樣。一會兒,像其他人的遭遇一樣,他聽到一陣悅耳的樂聲,把他帶進回憶的境界。床頂上出現一個畫麵,是印度一個偏僻的村落,他自己正在該處訪問和攝影。在村中走出一個姑娘,一見陌生人的麵,就害羞躲進屋中。
過了片刻,那年輕姑娘又由她父親陪同出來,接受蕭特拍照。這姑娘眼睛大大,含羞靦腆,好不可愛。雖然第一次見麵,蕭特隻覺她非常熟悉,好像在哪裏見過。他很用心替她拍照,姑娘不作一聲隻偶然對他微笑,當蕭特停下來,想問問她叫什麽名字時,那畫麵像電影鏡頭一般,漸漸淡出。
和其他在古董床上見過幻境的人一樣,蕭特依依不捨,他留戀在床上,第二次重複見到那動人的情景。
翌日,蕭特再到這床上躺下,他產生另一幻覺,他在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沙漠上迷失方向,正在筋疲力竭之際,忽然瞥見一個營帳。他大喜過望,向那營帳走去,當他走近營帳的最後幾步時,腳步已不能舉起,而是伏在地上,一寸一寸地爬近。
這裏暫且不說他用功的情景,卻說那張古董床,在呂昂辭職之後的第三天就賣掉了。購買的是一個富商蕭特,他買下這古董床,並不準備自己睡眠,而是作為一種擺設,以點綴他的寬大的住所。
蕭特的髮妻已去世,他的繼室是一個二十餘歲的女子,名安娜。她本是一個美貌的交際花,平日喜歡奢侈生活、跳舞和參加宴會。蕭特之所以買下這古董床,有一半也是為了她,因為她說那床的式樣可愛。
一天下午,蕭特因有商務應酬,沒有在家陪伴安娜。安娜覺得寂寞無聊,走近這古董床觀賞一回,見床褥整齊,便動了一個念頭,要爬上去睡一會。
她躺下不久,隻覺心情怡然自得,耳畔有一種音樂鳴響。這音樂是什麽曲子,她不知道,這正是她心中最喜歡而忘記了的旋律。這時,她過去的美麗回憶都給扯回來了。
一忽兒,床上的布篷彷佛向下降低,湊近她的麵前。上麵的花紋幻化成一幕奇景……。一列火車奔馳而過,她自己是列車中的一名搭客,這時在卡座上以畫板描繪車廂中的眾生相。她畫的是對麵一個男客,年約三十歲,正在吸菸凝思,那相貌有點憂鬱,但神態多麽動人,這正是能令安娜心醉的那種男人。
這幻象在一瞬間消失了,她和那男人並未交談,但那情景之醇美,令安娜醒來時,仍怔怔出神。
她賴在床上不起來。過了片刻,這幻景又重複一次,令安娜的印象更加深刻。
自小,安娜就夢想成為一個畫家,到處流浪,在各地著名美術館參觀,觀摩名畫家的作品,畫出各地人民的風俗習慣、他們的憂鬱和歡樂。
這誌願給生活的煎熬剝奪了。她家境貧窮,長大後,終於成為一名交際花,嫁給富商蕭特,雖然生活有著,但在她內心深處其實並不愛蕭特,嫌他滿身俗氣。
此時,床上的幻景令她充滿感慨,這幾年的生活使她喪失了自己,她的靈魂汙穢不堪。
第二天,她什麽地方都不去,仍舊躺到那古董床上尋夢。這一次,那床上顯示的畫麵,是一個美麗的河畔,風景如畫,安娜在畫一幅速寫,而那個憂鬱而動人的男子站在她身旁看她繪畫,他不說一句話,但眼光中充滿了溫情和鼓舞。啊,她真愛他。這時候,隻要他微一示意,她就會投身入他的懷中。可是他並沒有什麽舉動。
不久,那幻境又消逝了。
一連兩天,安娜態度沉默,哪裏都不去,她的丈夫很感奇怪。
第三天,安娜再躺在古董床上。這一次,她見到相反的情景。在一個寧靜的畫室內,繪畫的不是她,而是那個有點憂鬱的可愛男人。她自己則坐在一張靠椅上,作為一個模特兒,讓他繪畫。彼此不發一言,隻是偶然交換一個眼波,便覺甜入心底。
第四天以後,床上再無所見了。
安娜心情抑鬱,她懷念那些幻境。覺得裏麵那種生活才是屬於她自己的;在現實中的生活,她隻是一個傀儡。
她愈是懷念,腦中的印象愈深刻。彷佛覺得那個男人正在某處等她,隻要她開始那種繪畫和流浪生活,她就會和他見麵。
一個星期後,她留下一封信,離家而去。她對丈夫真誠道歉,說這幾天她想透了人生,要去找尋她自己生命所屬的東西。她隻帶了一小筆旅費,大概可以支持她省吃省用流浪一個月。此外,她沒有帶走蕭家任何東西。
蕭特看了愛妻的留字,頓足長嘆。他還以為他自己冷落了妻子,致令她生出離家的決心。
安娜出走後,他意興闌珊。起初還望她一兩星期過後,會回心轉意,重返家門。但一個月過後,依然音訊杳然。他不禁心灰意冷,謝絕應酬,終日躲在家中,思念驕妻。
在這時候,他忽然瞥見那張床,他記得是買回這張床後不久,妻子就變心的,他不知道是不是和這張床有什麽關係。
他試在那床上躺下,隻覺柔軟舒適,並無異樣。一會兒,像其他人的遭遇一樣,他聽到一陣悅耳的樂聲,把他帶進回憶的境界。床頂上出現一個畫麵,是印度一個偏僻的村落,他自己正在該處訪問和攝影。在村中走出一個姑娘,一見陌生人的麵,就害羞躲進屋中。
過了片刻,那年輕姑娘又由她父親陪同出來,接受蕭特拍照。這姑娘眼睛大大,含羞靦腆,好不可愛。雖然第一次見麵,蕭特隻覺她非常熟悉,好像在哪裏見過。他很用心替她拍照,姑娘不作一聲隻偶然對他微笑,當蕭特停下來,想問問她叫什麽名字時,那畫麵像電影鏡頭一般,漸漸淡出。
和其他在古董床上見過幻境的人一樣,蕭特依依不捨,他留戀在床上,第二次重複見到那動人的情景。
翌日,蕭特再到這床上躺下,他產生另一幻覺,他在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沙漠上迷失方向,正在筋疲力竭之際,忽然瞥見一個營帳。他大喜過望,向那營帳走去,當他走近營帳的最後幾步時,腳步已不能舉起,而是伏在地上,一寸一寸地爬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