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怒猶未息,道:“寡人殺你一個趙國區區使臣,如去菜草,何須多費唇舌?”喝道:“快斬!”
侍衛正要將藺相如推出去,相國魏冉出列奏道:“大王息怒!這藺相如膽敢欺騙大王,罪不可恕。但眼下有這麽多諸侯使者在場,藺相如的身份又是趙國使臣,就請大王聽他把話說完,再殺他不遲。”
秦昭襄王見母舅發了話,少不得要給幾分麵子,道:“帶回來。”
藺相如從鬼門關裏走了一遭,依舊神色不改,從容不迫地道:“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天下隻有強國欺負弱國,絕沒有弱國欺壓強國的道理。大王真要和氏璧的話,請先把那十五座城池割讓給趙國,然後打發使者跟臣一起到趙國去取玉璧。難道趙國敢得到了十五座城池以後而仍留下玉璧,背負不講信義的名聲,得罪秦國大王嗎?”一邊說著,一邊有意將頭轉向諸侯使者一方,似在徵詢他們的意見。
黃歇微一遲疑,即道:“不錯,是這個道理。”
諸侯使者本來就深怨秦國,恨不得藺相如當場給秦王一個大大的難堪才好,既有黃歇帶了頭,便紛紛附和,連連點頭。
藺相如又道:“臣自知有欺騙秦國大王的罪行,罪該萬死,已經給我國國君寫信說明我不指望活著回去了。這就請大王將我當眾處死,使得諸侯和天下人都知道秦國大王是因為和氏璧而殺了趙國使者,至於內中是非曲直,自有人去評說。”
秦昭襄王餘怒未消,有心反駁,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又見諸侯使者似乎也站在趙國使臣一方,雖還是想殺藺相如立威,卻不得不因為顧忌而有所猶豫。
相國魏冉道:“藺相如膽大包天,竟敢當眾戲弄秦國,還在這裏逞口舌之利,將他千刀萬剮也不為過。不過即使殺了他,也還是追不回和氏璧,而且還會因此傷了秦趙兩國之間的和氣,實在是不值得,請大王慎重考慮。”
涇陽君趙市是秦王的同母弟弟,也道:“藺相如此番完璧歸趙,回趙國後必會得到趙王重用,不如放他回去,以表示秦國的親善。”
秦昭襄王終於下定了決心,強忍內心的不快,咬牙切齒地道:“好。來人,放了藺相如,厚厚款待,以禮相送他回趙國。”以城易璧一事遂不了了之。
12
退朝後,秦昭襄王特意留下心腹大臣大夫王稽,問道:“寡人之前明明有所防範,派兵圍住了趙國驛館,趙國使臣到底是如何將和氏璧偷運了出去?”王稽道:“聽說楚國太子熊完前晚曾經遇刺受傷,興許是趙國人有意製造的混亂,然後趁機從楚國驛館運出了和氏璧。”
秦昭襄王道:“難怪楚國太傅說太子身體抱恙,不能來章台觀璧,原來是受傷了。”想到和氏璧得而復失,不免有所遺恨,有心遷怒到楚國人頭上,道:“肯定是楚國與趙國串通好了的。”
王稽小心翼翼地道:“未必如此,那晚的事極是蹊蹺。據說先是魏醜夫奉太後之命去送禮物給楚國使臣蘇代,魏大夫進去不久就發生了刺殺事件,刺客被當場格殺。事後,魏醜夫和楚國人都閉口不提此事,具體情形到底如何,外人不得而知。”
秦昭襄王道:“莫非你是暗示說,刺客是跟魏醜夫進去楚國驛館的,楚國人對此心知肚明,但畏懼太後勢力,所以不敢聲張?”王稽道:“大王還不知道麽?魏醜夫昨日被太後下令割了舌頭,行了宮刑,罰去後宮做苦役。這兩件事,內中一定是有所關聯的。”
秦昭襄王露出一種奇怪的表情來,隨即像泄了氣的皮囊坐倒在地,喃喃道:“太後……又是太後。”
既不敢怒,又不敢恨,隻低下頭去,撫摸腰間的三尺長劍。那劍是他初登秦王王位時所鑄,劍身上有大篆書寫的銘文“誡”,所以又稱誡劍。而今二十多年過去,劍還是那柄劍,劍的主人已過了不惑之年,卻依舊還是太後手上的傀儡。
一時感慨,忍不住唉聲嘆氣地道,“滿朝文武都是太後的親信,寡人什麽時候才能成為真正的國君啊?”
王稽刻意壓低了聲音道:“大王不必煩惱,太後一派雖然把握秦國朝政已久,但卻沒有什麽傑出之士。隻要大王暗中尋訪人才,為己所用,自然可以慢慢奪回大權。”
秦昭襄王頗受鼓舞,道:“好,尋訪人才一事,就拜託王卿了。”王稽道:“這是自然。但大王眼下要做的,還是要竭力討得太後歡心。”
秦昭襄王嘆了口氣,道:“這寡人自然知道,寡人明日就派人出宮,到各地去為太後選取美男子。”
天下諸侯聽到秦國之名無不震恐,而他身為秦國的國君,居然說出了這種話,連他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起來,當即長嘆一聲,舉袖遮住了臉。
13
和氏璧和使者一行先後平安回到了趙國,藺相如因不辱使命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大夫。但完璧歸趙隻是趙國外交上的勝利,對秦強趙弱的局麵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而且勝利的光環很快就被秦軍的武力入侵打破了。
為了徹底孤立趙國,秦國不惜主動與韓、魏兩國修好,結為盟國,然後藉口趙國在和氏璧一事上欺騙秦國國君,派大良造白起率兵進攻趙國,先後殺死數萬趙兵,攻取了趙國四城。趙國形勢一度危急,魏國等鄰國均不肯出兵援救。
侍衛正要將藺相如推出去,相國魏冉出列奏道:“大王息怒!這藺相如膽敢欺騙大王,罪不可恕。但眼下有這麽多諸侯使者在場,藺相如的身份又是趙國使臣,就請大王聽他把話說完,再殺他不遲。”
秦昭襄王見母舅發了話,少不得要給幾分麵子,道:“帶回來。”
藺相如從鬼門關裏走了一遭,依舊神色不改,從容不迫地道:“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天下隻有強國欺負弱國,絕沒有弱國欺壓強國的道理。大王真要和氏璧的話,請先把那十五座城池割讓給趙國,然後打發使者跟臣一起到趙國去取玉璧。難道趙國敢得到了十五座城池以後而仍留下玉璧,背負不講信義的名聲,得罪秦國大王嗎?”一邊說著,一邊有意將頭轉向諸侯使者一方,似在徵詢他們的意見。
黃歇微一遲疑,即道:“不錯,是這個道理。”
諸侯使者本來就深怨秦國,恨不得藺相如當場給秦王一個大大的難堪才好,既有黃歇帶了頭,便紛紛附和,連連點頭。
藺相如又道:“臣自知有欺騙秦國大王的罪行,罪該萬死,已經給我國國君寫信說明我不指望活著回去了。這就請大王將我當眾處死,使得諸侯和天下人都知道秦國大王是因為和氏璧而殺了趙國使者,至於內中是非曲直,自有人去評說。”
秦昭襄王餘怒未消,有心反駁,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又見諸侯使者似乎也站在趙國使臣一方,雖還是想殺藺相如立威,卻不得不因為顧忌而有所猶豫。
相國魏冉道:“藺相如膽大包天,竟敢當眾戲弄秦國,還在這裏逞口舌之利,將他千刀萬剮也不為過。不過即使殺了他,也還是追不回和氏璧,而且還會因此傷了秦趙兩國之間的和氣,實在是不值得,請大王慎重考慮。”
涇陽君趙市是秦王的同母弟弟,也道:“藺相如此番完璧歸趙,回趙國後必會得到趙王重用,不如放他回去,以表示秦國的親善。”
秦昭襄王終於下定了決心,強忍內心的不快,咬牙切齒地道:“好。來人,放了藺相如,厚厚款待,以禮相送他回趙國。”以城易璧一事遂不了了之。
12
退朝後,秦昭襄王特意留下心腹大臣大夫王稽,問道:“寡人之前明明有所防範,派兵圍住了趙國驛館,趙國使臣到底是如何將和氏璧偷運了出去?”王稽道:“聽說楚國太子熊完前晚曾經遇刺受傷,興許是趙國人有意製造的混亂,然後趁機從楚國驛館運出了和氏璧。”
秦昭襄王道:“難怪楚國太傅說太子身體抱恙,不能來章台觀璧,原來是受傷了。”想到和氏璧得而復失,不免有所遺恨,有心遷怒到楚國人頭上,道:“肯定是楚國與趙國串通好了的。”
王稽小心翼翼地道:“未必如此,那晚的事極是蹊蹺。據說先是魏醜夫奉太後之命去送禮物給楚國使臣蘇代,魏大夫進去不久就發生了刺殺事件,刺客被當場格殺。事後,魏醜夫和楚國人都閉口不提此事,具體情形到底如何,外人不得而知。”
秦昭襄王道:“莫非你是暗示說,刺客是跟魏醜夫進去楚國驛館的,楚國人對此心知肚明,但畏懼太後勢力,所以不敢聲張?”王稽道:“大王還不知道麽?魏醜夫昨日被太後下令割了舌頭,行了宮刑,罰去後宮做苦役。這兩件事,內中一定是有所關聯的。”
秦昭襄王露出一種奇怪的表情來,隨即像泄了氣的皮囊坐倒在地,喃喃道:“太後……又是太後。”
既不敢怒,又不敢恨,隻低下頭去,撫摸腰間的三尺長劍。那劍是他初登秦王王位時所鑄,劍身上有大篆書寫的銘文“誡”,所以又稱誡劍。而今二十多年過去,劍還是那柄劍,劍的主人已過了不惑之年,卻依舊還是太後手上的傀儡。
一時感慨,忍不住唉聲嘆氣地道,“滿朝文武都是太後的親信,寡人什麽時候才能成為真正的國君啊?”
王稽刻意壓低了聲音道:“大王不必煩惱,太後一派雖然把握秦國朝政已久,但卻沒有什麽傑出之士。隻要大王暗中尋訪人才,為己所用,自然可以慢慢奪回大權。”
秦昭襄王頗受鼓舞,道:“好,尋訪人才一事,就拜託王卿了。”王稽道:“這是自然。但大王眼下要做的,還是要竭力討得太後歡心。”
秦昭襄王嘆了口氣,道:“這寡人自然知道,寡人明日就派人出宮,到各地去為太後選取美男子。”
天下諸侯聽到秦國之名無不震恐,而他身為秦國的國君,居然說出了這種話,連他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起來,當即長嘆一聲,舉袖遮住了臉。
13
和氏璧和使者一行先後平安回到了趙國,藺相如因不辱使命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大夫。但完璧歸趙隻是趙國外交上的勝利,對秦強趙弱的局麵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而且勝利的光環很快就被秦軍的武力入侵打破了。
為了徹底孤立趙國,秦國不惜主動與韓、魏兩國修好,結為盟國,然後藉口趙國在和氏璧一事上欺騙秦國國君,派大良造白起率兵進攻趙國,先後殺死數萬趙兵,攻取了趙國四城。趙國形勢一度危急,魏國等鄰國均不肯出兵援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