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完才十一歲年紀,臉色蒼白,身形不足,看起來病懨懨的樣子,聽到秦昭襄王呼叫,隻是本能地轉頭去看黃歇,顯是對這位太傅極是依戀。


    黃歇忙出列道:“和氏璧出產於楚國,曾是楚國鎮國之寶,而今卻歸秦國所有,是秦國之寶器,楚國不敢再覬覦。”


    秦昭襄王聞之欣悅,哈哈笑道:“好,說得好!從此和氏璧就是秦國之寶器。”招手叫過內侍,命道:“將和氏璧包好,送去後宮給美人觀看。”


    藺相如見秦昭襄王遲遲不提十五座城池的話頭,心想不妙,忙上前奏道:“這塊和氏璧雖然名貴,可也有點小毛病,玉璧上有點瑕疵,不容易瞧出來,讓臣來指給大王看。”


    玉工汲恩聞言先是一愣,正要說話,忽見趙奢正朝自己怒目而視,心中一驚,又將已經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秦昭襄王卻是信以為真,忙吩咐內侍把和氏璧傳給藺相如。


    藺相如一拿到玉璧,往後側退了幾步,快步靠近宮殿上的一根大柱子,道:“大王,各位秦國大臣,和氏璧是天下至寶,秦國大王為了要得到它,派使者到趙國來,說是情願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本來趙國有人認為秦國自負強大,毫無憑證地索取玉璧,擔心玉璧到了秦國,趙國卻得不到十五座城池。”


    秦昭襄王急道:“一派胡言,寡人是秦國大王,怎麽會不講信用?”


    藺相如道:“臣也這樣認為。昔日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商鞅為取信於民,派人在市集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告知百姓說,隻要能把木頭搬到北門,立賞十金。但卻無人相信。商鞅將懸賞提高到五十金,終於有人扛起木頭到北門,果然獲得五十金。商君此舉,無非表示秦國令出必行,絕不欺騙,所以才有了‘徙木立信’的佳話。秦國也得以推行新法,‘信’字可謂是秦國強大的根本。”


    秦昭襄王笑道:“先生說得極是。”


    藺相如麵色卻越來越嚴肅,道:“臣決計相信大王是誠信之君。布衣之交,相互之間還講信用,何況萬乘大國的君主?因此我國的國君特意吃了五天的齋,然後才派臣來奉送和氏璧,對大王已經恭敬到極點。今天大王召見臣,態度倨傲,坐著接受玉璧,讓左右傳看,又想叫後宮美人玩弄,可見是毫無誠心。臣已經知道大王沒有交換十五座城池的意思,所以又把和氏璧拿回來。如果大王想要用武力威逼,臣的腦袋就會和這塊和氏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寧死也不讓秦國得到玉璧!”一邊說著,一邊舉起和氏璧,瞪大眼睛,怒氣沖沖,對著柱子做出要砸的樣子。


    大殿上忽起變故,兩旁秦臣和侍衛都來不及上前阻止,不由得麵麵相覷。


    白起拔出長劍,架在趙奢頸中,喝道:“趙國使臣,你好大的膽子,敢在秦國大殿上要挾大王。快些放下玉璧,向大王請罪,不然我就殺了你的副使。”手上加勁,劍刃陷入肉中,登時有血線沁出。


    趙奢卻是哼也不哼一聲,朗聲道:“藺大夫不必管我。”又冷笑道:“我今日方才知道,原來秦國真正主政的是白起將軍,秦王和相國還沒有發話,你就搶先要動手了。”


    秦昭襄王臉色一變,喝道:“白將軍,不可無禮。”


    相國魏冉見大王麵上有拂然之意,知道趙奢刻意挑撥離間的話起了作用,忙使個眼色,命白起放開趙奢。


    秦昭襄王寫信給趙王,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無非是想要惹是生非,雖然嚮往和氏璧的風采,若真要用秦國十五座城池來換,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但是他親眼看到了和氏璧後,才知道為什麽有那麽多人拚死要奪取它——它的那種質地和光澤,當真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擁有它,就仿佛芳華絕代的美人的誘惑,令人無法抗拒。


    秦昭襄王心中反覆盤算,究竟還是愛惜玉璧,怕藺相如就此撞碎,弄得個一拍兩散的結局,連忙道歉道:“等一等!使者君何須如此?寡人怎麽敢失信趙國呢!來人,快取地圖出來,為使者君指出預備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池。”


    魏冉上前一步,正待說話,秦昭襄王向他點頭,示意心中有數。


    藺相如卻道:“不用了。大王,和氏璧是稀世珍寶,天下人無不想得到它。我國大王雖然也愛不釋手,但卻不敢得罪大王,所以臨派臣出來時,齋戒五日,並且將群臣全部叫來,向玉璧拜辭。如今大王也應該齋戒五日,準備隆重的迎璧儀式,臣才敢獻出和氏璧。”


    魏冉再也忍不住了,怒道:“藺相如,你好大的膽子,敢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挾我們秦國大王!大王,請立即下令將趙國使臣一行拿下,押到市集斬首示眾,以昭我秦國之威。”


    藺相如腳下凜然不動,隻將手中的和氏璧高高舉起,對準柱子。大殿上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靜得連一旁傾水池中的滴水聲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秦昭襄王心道:“趙國使臣如此無禮,當殿對寡人不敬,其實倒是一件好事,秦國正好有了出兵趙國的藉口。寡人可以下令將趙國使臣一行全部處死,再命白起率大軍攻打趙國。可是為什麽寡人心中就割捨不下那塊玉璧呢?”


    他心神不定,凝視了和氏璧好大一會兒,目光終於還是柔和下來,道:“好,寡人答應齋戒五日。”命內侍將盛放玉璧的木盒遞還給藺相如,道:“請趙國使臣先回驛館休息,五日後再在章台舉行迎璧儀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氏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蔚並收藏和氏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