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戰國七雄中,以楚國地域最大,但從地利上來看,則以秦國位置最佳——左有崤山函穀,右有隴山高地,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麵而固守,獨以一麵東製諸侯。如此金城千裏的關中地勢,為秦國爭霸天下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關中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為九州膏腴,號稱“陸海”。這裏又是一處要地,形勢險阻,四塞固守,因而又被稱為“天府”1。史稱秦地“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裏,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下之雄國”。


    1顏師古註:“言其地高陸而饒物產,如海之無所不出,故曰陸海。”又:“財富所聚為之府。言關中之地物產饒多,可備瞻給,故稱天府。”


    秦國最早立國,源於周平王東遷洛邑時,秦襄公因護送有功,被封為諸侯,封地在岐西一帶。但這時候關中東部已被諸戎控製,周王朝鞭長莫及,因而周平王告訴秦襄公道:“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遂成為秦國伐戎的有利藉口。經過幾代秦王的努力,秦國終於奪回了關內周地的大部分地域。


    秦國都城亦隨著秦國疆域的變化幾度遷徙。到秦孝公時,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最重大的措施之一就是將秦國王都東遷。當時的局勢是,天下七雄並列,魏國最為強大,占有秦的河西之地,隔水與秦對峙。但隨著秦進魏退的變化,將都城往東遷移符合秦國進一步東伐的長遠目標。因而雖然反對者眾多,秦孝公還是堅持將王都從櫟陽遷到了鹹陽。


    鹹陽建在關中陸海天府的中央,因在在九蠼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1,故名鹹陽。這裏正當水陸津梁,又有漕運之利,形勢下惱,進退戰守,可謂絕佳的建都位置。


    1古人將山的南麵、水的北岸這些日照時間較長的地方稱作“陽”。


    鹹陽原本隻是一個鄉邑,成為秦國王都後,才開始大肆營建。建築設計以“象天”為原則,即將都城主要建築與天空星象與在分布上對應起來。


    最先修建的是象徵國君威嚴的冀闕。闕是立於王宮前麵大道兩旁的一對多層建築物,冀意為記。君主常在冀闕出列教令,大臣則常在這裏待詔記事。商鞅主持修建的冀闕上下三層,木衣綈繡,土被朱紫,極其華麗。下層台基是數個單室,出簷設廊;中層正中是主體居室,南臨露台,北有寬敞的台榭;頂層則是四望的樓閣,居高臨下,俯視渭川。


    冀闕建成,始有鹹陽都城的雛形。之後相繼有了鹹陽宮、鹹陽城。鹹陽宮是秦王辦公居住之所,位於鹹陽城之北;鹹陽城則是手工業作坊、平民居住區、市集等集中所在地,四周圍有高牆,是一處獨立的城郭。


    秦惠文王執政後,大肆增建宮室,鹹陽遂從渭北擴展到渭南。諸多宮殿建築以渭水為軸線,南北伸展,如飛鳥雙翼,橫空而行。為使南北隨意相通,又建了石柱的橫橋,稱渭橋。寬六丈,南北長二百八十步,宏麗寬長,猶如天虹臥波。


    眾多的宮殿群中,地位最高的是渭北的鹹陽宮,王太後江羋長期居住在這裏。其次是渭南的章台宮,是秦昭襄王的居處和朝宮。雖然太後一黨擅權已久,但畢竟秦昭襄王才是秦國名義上的君主,因而重大政治活動均在章台進行。昔日楚懷王被秦國誘騙挾持到鹹陽後,第一件事就是被帶到章台,迫以臣子的禮儀朝見秦昭襄王和宣太後。


    秦都鹹陽主要宮苑與天象位置對照示意圖


    06


    藺相如一行到達鹹陽後,也被立即帶來了章台宮。


    到得北宮門前,趙奢和侍從腰間的佩劍忽然如活了一般,被一股大力吸引,脫身而去,“咚”的一聲貼到了門框上。趙奢倒也不以為意,兩名侍從嚇了一大跳,驚叫出聲,如見鬼魅。


    引領趙國使者一行的是秦國華陽君畢戎,即之前的楚國公子熊戎,為楚威王和華容夫人所生。他跟隨姊姊江羋來到秦國後,改名畢戎,示意跟楚國決裂。因其外甥公子稷當上了秦昭襄王,他也跟著水漲船高,成為秦國的封君。


    章台宮北門又稱卻胡門,門框內裝滿了磁石,無非是利用磁石召鐵的特性吸附朝見者的兵器,以神奇來恐嚇那些心懷二心者。畢戎之前有意不提此事,原本是要暗中觀察趙國使臣諸人的反應,但見使臣藺相如和侍衛首領趙奢均是若無其事,不由得暗暗稱奇,當即笑道:“這門是磁石所鑄,有些蹊蹺。使者君,請。”


    章台宮的主殿是章台,是一處高大的台榭建築,坐北朝南。一行人剛到台下,大良造1白起便帶一群士卒圍了上來。


    1秦國原以大良造(亦作大上造)為最高官職,後模仿中原國家之製,設立相國之職,為文官之長,大上造遂成為最高武官。宣太後掌權後,依中原國家之製,設置將軍一職,為武官最高官階。魏冉因擁立秦昭王有功,又是宣太後之弟,被任為將軍,戍守國都鹹陽。


    白起雖在秦國揚名,其實卻是楚國羋姓貴族,是楚白公勝的後人。他在秦國長大,少年從軍,後被同是楚國人的相國魏冉發現其才幹,破格提升為左庶長,率兵大勝韓、魏聯軍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從此以名將的身份崛起,威震諸侯。因其人深通韜略,殘忍好殺,有“人屠”之稱。但也正是因為這位“人屠”的存在,六國不敢攻秦。據說韓、魏兩國小兒聞白起之名夜不敢哭,晝不敢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氏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蔚並收藏和氏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