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當時習俗,人們有事出行,都要先向祖先行告訴之禮,人死後也是如此。因為華容夫人的屍首一直停放在雉門內的宗廟前,所以就省去了運輸之苦,隻需在靈柩前設置祖祭,與祖先告別即可。


    祖祭之後,便是正式的出殯。衛士們用輾軸1將棺木運到王宮西側的碼頭。那裏早停放有一隻巨大的鳳形王舟,船首懸掛著長尾青羽的旌旗,所以又稱“青翰之舟”。王舟的最高等級是龍舟,隻有國君和王後才能享用,華容夫人雖然生前得寵,但畢竟隻是君夫人的名分,所以其靈柩隻能乘坐鳳舟。


    1輾軸:運載棺木的工具,下麵無車輪,而是木軸。


    靈柩抬到鳳舟上後,以江羋公主為首的重要的送葬人員相繼登船。身份低下的大臣以及群臣贈送的各種助葬財物和車馬隻能乘坐鳳舟後麵的普通舟船。楚國有厚葬風氣,除了有豐富的殉葬品外,還有人殉。事先選好的宮女、內侍以及刑徒們被衛士們押上一艘單獨的大船,當華容夫人埋入荊台墳塋的時候,他們也將在那裏結束自己的人生。


    12


    一行十餘艘船浩浩蕩蕩地出發,由南至北行過新橋河,在板橋處拐上龍橋河,經西水門龍門出郢都城。行了不久後,即進入波瀾壯闊的雲夢澤。


    雲夢澤西邊是鬱鬱蔥蔥的陡峭山崖,東部則是遼闊無垠的湖麵,景色奇麗,氣象萬千,有層巒疊嶂、煙波浩渺之致。


    江羋公主終於出來船艙,走到船頭,凝視著眼前的美景。


    孟說上前道:“公主,再往前數裏就是長江,臣預備今晚停靠在江邊的沙洲歇息,公主以為如何?”江羋道:“嗯。”


    這是多日來江羋對孟說說的第一句話,雖然隻有一個字,卻令他喜不自勝,又道:“湖上風大,公主可別著了涼。”命宮女取來披風為公主披上。


    江羋還是第一次坐船在雲夢澤中航行。人站立在船頭,前麵滄浪空闊,碧水一望無際,浩瀚無垠,猶如置身於大海之上。清風徐徐,水波不興,卻吹皺了湖水,恰如厚實的絲緞輕輕抖動,於凝重中透著溫柔嫵媚。遠處蘆荻青青,晴光波影中,有許多白色的水鳥展翅翱翔。風中傳來輕快的歌聲,那是打魚的船夫們正在撒網。


    一時為美景炫目,公主忍不住讚嘆道:“真美啊。”又問道:“這裏就是昔日陶朱公和西施隱居的地方麽?”


    孟說道:“聽說陶朱公是住在湖東的一個小島上,從我們現在的位置,往東大概還要走三百多裏的水路。”


    江羋出神半晌,幽幽道:“真想去那裏看看。”孟說道:“將來總有機會的。”江羋聞言,臉色登時黯淡了下來。


    孟說不知道又如何觸怒了她,忙道:“公主……”江羋冷冷道:“你不必再說了。”賭氣進了船艙。


    13


    到傍晚時,船隊終於駛入了長江,景致登時為之一變——大江橫流,驚濤拍岸,細浪噴雪,氣勢磅礴。鳳舟在江中疾渡,上下起伏,洶湧澎湃,驚心動魄,最終穿透重重洪波,停靠在細沙如銀的沙洲岸邊,頗有力挽狂瀾的意味。


    此刻正值夕陽西下,絲絲縷縷的陽光透過雲層灑在江麵上。雲氣滾滾蒸騰,四下瀰漫。上麵是雲蒸霞蔚,下麵則是金光粼粼,波光艷麗。盡目之處,天容水色,渾然一體,盡是比黃金還要燦爛的金碧輝煌,極是壯麗。


    公子冉悄悄走了過來,道:“姊姊她將自己一個人關在房裏,誰也不見,也不肯進食。宮正君,你去勸勸她,她應該會聽你的話。”孟說微一躊躇,即應道:“遵命。”


    來到公主的寢室前,見侍從、宮女都候在門口,不敢進去,便敲了敲門,道:“公主,臣孟說求見。”見無人相應,便自行拉門進去。


    江羋坐在窗下,凝視著外麵,也不知是在觀景,還是在發呆。


    孟說道:“公主。”江羋道:“你又來做什麽?”


    孟說料來公主依舊對自己氣結難解,便道:“臣本是愚鈍之人,之前懷疑公主是臣的錯,公主要打要罵都可以,隻求公主原諒。”他本是鼓足勇氣才說出這番話,忽然驚見江羋眼淚如掉了線的珠子涔涔滾落,不由得愈發手足無措,道:“公主,你別哭,是臣不好……”


    江羋驀然起身,撲入他懷中,嚶嚶哭了起來。


    船上空間有限,四周盡是耳目。孟說本想將公主推開,以免被人看見。但轉念想到她這些日子以來受了許多委屈,兼有喪母之痛,傷心難過之下,不知道背後掉了多少眼淚,再也忍不下心,也不敢動。


    江羋哭了一陣,自行放開了孟說,悶悶地倚靠到窗邊。


    天光尚亮,外麵已經開始蒼蒼茫茫起來。湖麵上升起淡淡的暮靄,顯出一種藍色的憂鬱。水天寂寥,浩瀚無垠,開闊之中自有一種悲壯的蒼涼。船在其中,大有渺滄海之一粟之意。


    她的髮絲在風中飛揚,究竟擾亂了誰的心神?她的臉上寫滿哀戚和不平,依稀可以見到最隱秘的心事。隻是孟說覺得跟她之間始終隔著霧靄,隔著長江,縱然望斷天涯,江流依舊。


    室中燃起了燈火,火苗不停地跳動,很有幾分頑皮的味道。


    孟說勸道:“公主,你還是吃點東西吧,可別餓壞了身子。”江羋停止了抽泣,卻依舊凝視著窗外,一聲不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氏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蔚並收藏和氏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