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安詳平和的星空下,諸侯為什麽不能和睦共處?人們為什麽不能友愛相守?他不是墨家弟子,為什麽也會跟墨者一樣,有這樣一副悲天憫人的心腸?


    天與地相望於難以言傳的沉鬱蒼茫中,意空,悟淡,看遠,想透。紅塵紛擾,人世蹉跎,滄海桑田。


    08


    又隔了一日,是楚威王正式上朝的日子。出人意料的是,當群臣來到路門時,司宮靳尚出來宣布道:“大王今日改在治朝聽政。”


    治朝就是正朝,是王宮的大廷。近一年來,楚威王因抱病已久,即使上朝也多是在燕朝聽政,今日忽然改在治朝,斷然有不平常的大事發生。


    群臣各自盤算,揣度必然與幾日前華容夫人遇刺一案有關。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雖然不知道屈平、孟說等人調查的結果如何,甚至不知道刺客徐弱已被江羋公主殺死,但自從江羋在高唐觀大殿當眾質問令尹昭陽後,大家的心裏早一致開始懷疑起太子槐來。甚至有人想道:“如果不是有重大冊命,大王斷然是不會改在治朝議政的。說不定大王今日要廢去太子,改立華容夫人的愛子公子冉為太子。”


    當下魚貫登上台座,進入治朝大殿中,按官秩班次站好,肅聲靜氣。宮正南杉早已率領衛士在大殿內外戒備。


    等了一會兒,隻聽見環佩叮噹作響,太子槐、公子蘭、公子冉、公子戎四位公子一齊來到大殿,分立在群臣左右。


    又過了一刻工夫,終於聽到司宮靳尚尖細著嗓子叫道:“大王駕到!”


    楚威王扶著醫師梁艾的手,在宮正孟說的護衛下從殿左進來,到王座坐下。群臣一齊稽首1行禮,道:“參見大王。”


    1當時的習俗,人們坐的姿勢是兩膝著地,兩腳腳背朝下,臀部放在腳跟上。如果將臀部拾起,上身挺直,稱“長跪”,這是準備起來的姿勢,也是向別人表示尊敬的姿勢。如果兩膝著地,直身而臀部不碰腳跟,叫“跪”。當時行禮的拜,必須先跪,所以稱跪拜。“稽首”是當時最大的禮節,其儀為:跪,拱手下至於地,手前於膝,頭又前於手而下至於地。而後代的稽首,則兩手分開按地。


    楚威王先長跪答禮,這才擺手道:“眾愛卿免禮。”


    令尹昭陽是百官之首,先出列問候楚王身體無恙,又稟報華容夫人葬禮一事已安排妥當,隻待吉日一到,便運去荊台王陵下葬。


    楚威王點點頭,表示很滿意,道:“一切就按照令尹的安排去辦。”


    屈平挺身出列,正要如實奏明華容夫人遇刺一案的調查經過,楚威王道:“華容夫人不幸在紀山遇刺,寡人極為傷痛。幸虧天理昭昭,屈莫敖、孟宮正等人已經查明了真相……”


    屈平大吃一驚,道:“大王……”忽見楚王身後的孟說朝自己搖了搖頭,不由得一愣。


    令尹昭陽忙出列問道:“敢問大王,行刺的主謀到底是誰?”楚威王道:“就是越國太子無疆。”


    這一結果實在大大出人意料,群臣不由得一陣譁然。屈平更是目瞪口呆,朝孟說望去。孟說卻隻是流露出無可奈何的表情來。


    楚威王道:“眾愛卿不必驚訝,這是刺客徐弱親口向公主招供出來的,無疆想要殺的其實是寡人,華容夫人隻是不幸代寡人而死。”嘆息了幾聲,又招手叫道,“司馬君。”屈匄應聲出列,道:“臣在。”


    楚威王道:“寡人命你立即帶兵包圍越國質子府,逮捕所有人,押赴市集,當眾處死。”屈匄微一遲疑,隨即躬身道:“遵命。”


    太子槐一直默不作聲,忽然出列道:“等一等!父王,兒臣有話說。”楚威王道:“太子有話請講。”


    太子槐道:“越國太子雖然大逆不道,意圖行刺父王,但楚、越交戰多年,從來是敵非友,他圖謀不軌也情有可原。況且他是越王唯一的兒子,越王年老,已幾次派使者來郢都,請求父王放無疆回去,父子之情,殷殷可表。如果今日殺了無疆,越王從此絕嗣,再無人為老人送終,這實在是兒臣不願意看到的。孟子有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請父王念在老越王的望子之心上,饒無疆一命。”


    他說得極為動情,大殿中一時靜寂了下來。


    好半晌,楚威王才嘆道:“太子真是仁慈孝順之人啊,將來必成為我楚國的明君。好,就如太子所請,隻將越國從人處死,驅逐太子無疆回越國。”屈匄道:“遵命。”自出殿領兵行事。


    大殿上發生了這樣一幕,群臣這才恍然明白過來:無論這是否是楚威王與太子槐事先排演好的一場戲,熊槐的儲君地位都得到了真正的鞏固。楚國王室長久以來的內鬥終於降下了帷幕,最後的勝利者居然是事先並不被人看好的太子槐。


    令尹昭陽顯然也料不到今日之事,頗有些手足無措,疑惑地望著太子。太子槐卻似在一夜之間完全變了個人,恭謹謙遜地侍立在一旁,麵上無任何得意之色。


    09


    散朝時,屈平有意落到後麵,向孟說打了個手勢。孟說點點頭,表示會意,護著楚威王從殿旁去了。


    屈平剛出殿門,太子槐便追了上來,謝道:“多謝屈莫敖查明真相,還華容夫人一個公道。”招手命心腹侍從宋遺端過來一個托盤,道:“這裏有一對玉璧,是我的一點小小心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氏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蔚並收藏和氏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