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堞(dié):城上如齒狀的矮牆。


    2懸樑:後世俗稱的吊橋。


    郢都共有十二座城門,東南西北四麵各有陸門兩座,水門一座,稱為“旁三門”。所謂水門,即是可以乘船通過的城門,時為天下城邑所獨有。城中則水網密布,河流縱橫。主要水域除了北水門處入城的朱河、南水門處入城的新橋河、東水門處出城的龍橋河外,還有城西的金杯湖,湖水往東與三條河道相通,往西則通過西水門流入沮漳河。


    這“三河一湖”將郢都城天然劃分為四片區域——即位於新橋河以東、龍橋河以南的東南區,位於朱河以東、龍橋河以北的東北區,以及位於朱河以西、金杯湖以北的西北區,位於新橋河以西、金杯湖以南的西南區。其中以東南區最為重要,楚王宮和鳳凰山均位於這一區域。東南區還單獨建有一個甕城,可攻可守,專門用來拱衛王宮。


    鳳凰山是郢都城中唯一的山巒,其實就是西南到東北走向的兩座首尾相顧的山頭,逶迤玲瓏,遠觀似迎春展翅、翹首遠望的鳳凰,故得其名。山勢挺拔,是城中的製高點,登臨山頂,即可俯瞰郢都全城。山上多泉石,蒼鬆、翠柏密布,秀裏藏幽。因山巒西麵即是楚國王宮和官署,這座山被列入了禁苑範圍,山巒周遭駐紮有軍隊,尋常百姓不得靠近。


    鳳凰山東麵則是王公大臣聚居的地方,令尹昭陽、大司敗熊華等貴族均住在這裏,與楚王宮隔山相望。屈氏的宅子也在這一帶。


    嬃羋、屈平的生父屈庸早逝,姊弟二人由叔父屈華撫養長大。屈華的兩個兒子屈匄、屈蓋均極有出息,成人後一個擔任了司馬,執掌楚國兵權,另一個出任太伯,負責王城郢都的安全。屈平則世襲了屈氏的莫敖官職,迄今仍與堂兄們住在同一所大宅裏。


    楚國都城遺址紀南城平麵圖,採用湖北省博物館


    嬃羋和南杉回城後徑直來到南門附近的官署,這才得知高唐觀前被捕的刺客並沒有押在監獄中,而是被屈平帶回了屈家。二人又急忙趕來屈宅,正好遇到巫女阿碧奉楚王之命趕來相助屈平。


    楚國巫風盛行,《山海經》即產生於楚地,被認為是一部地道的巫書。有名氣的巫覡甚至可以影響到國政。昔日楚共公從五位公子中選立太子,竟不顧禮製,完全靠巫師乞靈決定。楚昭王時,大巫觀射父在楚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楚昭王有不明之事都要向他請教,就連是否統兵出戰也要先請他占卜吉凶,吉則出兵,凶則按兵不動。


    巫女阿碧是大巫觀射父的後人,近年來頗得王室信任,常常出麵主持王室祭祀儀式。她的年紀跟嬃羋相仿,一雙眼睛大而幽深,仿佛蘊藏著無數的天機和秘密,與大家閨秀風範的嬃羋相比,明顯要成熟許多。瓜子般尖瘦的臉上總是掛著冷若冰霜的表情,清高和冷漠更令這位有名的冷美人平添了幾分神秘,倒也符合她的身份。


    嬃羋問道:“巫女可知道平弟為何指名要你來相助?”


    阿碧搖了搖頭,示意對此一無所知。三人遂一道進來找屈平。


    屈平正與堂兄屈匄、孟說在堂中議事,見阿碧幾人進來,忙起身相迎。


    屈匄見到南杉緊跟在嬃羋身後,臉色登時一沉。他不願意堂妹與本是巫卜世家的南氏走得太近,當然更不贊成嬃羋與南杉交往,但也無可奈何。楚國婚嫁風俗與中原諸國大有不同,素來隻重媒妁之言,不重父母兄長之命,以自願婚居多。即便嬃羋之父屈庸在世,尚難以幹涉女兒的婚姻,更不要說屈匄隻是堂兄身份了。但他還是擺出司馬的官架子來,問道:“南宮正是來找孟宮正的麽?”


    南杉略一遲疑,躬身答道:“回司馬話,臣不是……”嬃羋搶先答道:“是我聽說平弟帶了刺客回家,所以請南宮正來做幫手的。”


    屈匄正色道:“南宮正事務繁忙,不敢輕易煩勞。況且我已經調了一隊兵馬來守護宅子四周。”


    南杉聽屈匄話中明顯有逐客之意,隻得就此告辭。嬃羋雖然不滿,但屈匄既是長兄,也是屈府的家長,也不好再多說什麽。


    孟說忙圓場道:“我奉大王之命協助屈莫敖查案,怕是要一直滯留在這裏。南宮正不如早些回去王宮,免得侍衛們沒有首領,盡做些偷懶的事。”南杉道:“遵命。”


    等南杉走遠,屈匄又命婢女引巫女阿碧到後房歇息,這才道:“南宮正是太子內弟,你叫他來幫手,不等於是讓太子有了監視平弟查案的耳目麽?萬一太子真的牽涉其中……”一時躊躇,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嬃羋道:“南杉為人我很清楚,就算太子真的牽涉其中,他也決不會徇私。”屈匄道:“這可難說,畢竟血濃於水。”嬃羋道:“正因為他是太子內弟,有他參與,才能更顯得公正。”


    孟說與屈匄、屈蓋兄弟素來交好,算起來也不是屈府的外人,隻是見他兄妹當麵爭論,也不好插嘴勸架,隻道:“我出去問一下那墨者的事查得如何了,稍後即回。”


    02


    出來屈宅時,暮色正濃。衛士纏子匆匆過來,稟道:“臣未能追捕到那墨者唐姑果。不過守衛北門的士卒記得曾見到一名墨者入城,體形外貌描述很像是唐姑果本人,所以臣已經加派人手在城中搜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氏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蔚並收藏和氏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