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說也是精幹果決之人,經江羋公主一語提醒,立即招手叫過衛士纏子,命他帶人去追捕唐姑果回來對質。
令尹昭陽一時愣在了當場。他本是武將出身,靠多年累積軍功才升為令尹,對政治爭鬥之類不是特別在行,這也是太子槐一方始終被華容夫人一派壓製的主要原因。他呆了好一陣子,最終還是沒有回答公主的話,徑直走到刺客身邊,喝問道:“快說,是誰派你來的?你要刺殺的對象到底是誰?”
那刺客始終不發一言。昭陽便使了個眼色,兩名衛士走上前來,用力踢打刺客,想要逼迫他招供。
江羋忙叫道:“住手!打死了他,好殺人滅口麽?”昭陽臉色一沉,不悅地道:“公主這話是什麽意思?”江羋道:“難道令尹君心中不清楚麽?”
楚人本就有“俗剽輕,易發怒”的傳統,熊槐在太子位已久,素來驕橫,近年來因在父王麵前失寵才勉強有所收斂,雖然事先得到連襟昭陽的囑咐,盡量保持沉默,但到了這個時候再也克製不住,怒氣沖沖地道:“江妹,我體諒你剛剛失去至親的痛苦,可你也不要欺人太甚。”
江羋道:“太子哥哥,我又沒說你什麽,你這麽著急站出來,是有誰踩到你的尾巴了麽?”
熊槐登時大窘,憤恨不已,臉上青一陣,白一陣,退也不是,進也不是。
南杉是群臣中最先發現刺客的人。他當時站在楚王斜後麵,親眼看見刺客端起弓弩,對準了台座正中。從他站立的角度來看,理所當然地認為刺客的目標是楚威王本人。他本可以立即站出來說明事實,為兩位姊夫解脫困境。但南杉所處的位置,隻能看到弩箭射出後劈空呼嘯而來,並沒有看到刺客何時扣動的弩機。他為人謹小慎微,既然不能肯定唐姑果那一撲是否真的影響了刺客發射弩箭的方向,就不能輕易出麵,以免旁人懷疑他有為姊夫護短的嫌疑,因而隻是沉默著。
江羋話中暗示的意味實在太重,如果刺客的目標當真是華容夫人,任誰都會懷疑到是太子槐主使。大殿中一時安靜了下來,大臣們麵麵相覷,誰也不敢開口接話。楚威王除了開始問過刺客一句話,再也沒有張過嘴,隻是如木雞般孑然地坐在上首,殿中的吵鬧爭執仿佛成了虛無。
令人難堪的沉默持續了好大一會兒。莫敖屈平又站了出來,道:“華容夫人遇刺身亡固然不幸,而今最要緊的卻是查明真相,而真相全在這刺客的口供。若蒙大王恩準,將刺客交給臣處置,臣有法子讓他開口招供。”
屈平適才在台座上向魏國使臣惠施力陳賢臣為楚國之寶器,語驚四座,令人擊節讚賞。然而訊問刺客不同於應對使臣,他此刻再度挺身而出,稱有法子令桀驁難馴的刺客開口,不免令人大跌眼珠。
司馬屈匄是屈平堂兄,他執掌楚國兵權,是朝中重臣,對太子槐和華容夫人一派爭奪儲君之位心如明鏡,暗中揣度這次刺殺事件背景極為複雜,萬一真的像江羋公主所暗示的那樣,牽涉到太子槐等人,可就麻煩大了。他素來愛護幼弟,不願意其捲入是非之中,忙上前奏道:“啟稟大王,刺客既不肯招供,就該按照慣例移交大司敗處嚴刑拷問。”轉頭低聲斥責屈平道:“有這麽多位王公重臣在此,哪裏輪得到你來出頭?小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
司敗是楚國刑獄司法之官,其官職如同中原各諸侯國之司寇,主管糾察刑獄與司法審訊。中央級司法官稱大司敗,地方級司法官稱司敗或少司敗。大司敗可以隨時誅戮犯法官員,雖令尹、司馬等重臣而不免。昔日楚文王率兵出征,戰敗後班師回國。按照楚國刑律,戰敗之將必須自殺謝罪,大司敗鬻拳雖不敢責令楚文王自殺,卻拒不開城門接納。楚文王無奈,隻得轉而進攻黃國,後來在途中患病死去,始終未能活著回到王都。鬻拳以臣子身份,敢拒國君於城門之外,可見大司敗在楚國地位極高,擁有毋庸置疑的權力。
現任大司敗熊華是楚威王的異母弟弟,聞言色變,心中盤算著要如何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推辭掉這樁棘手的案子。屈平卻是個倔脾氣,竟不理睬堂兄的警告,朗聲奏道:“啟稟大王,這刺客一日不吐露真相,隻會令我楚國君臣內部互相猜疑,徒令外敵笑話。請陛下給臣十日時間,臣自有辦法讓他交代出背後主使。”
屈匄道:“平弟……”
一直耷拉著眼皮的楚威王就在這一刻發話了:“準莫敖卿所奏。”
屈平躬身道:“多謝大王。臣還需要兩個幫手。”楚威王道:“文武大臣,隨卿挑選。”屈平道:“臣隻要孟宮正和巫女阿碧。”楚威王道:“準。”他似乎也跟大臣們一樣,不願意再繼續留在這沉悶憋屈的大殿中,扶著江羋公主站起身來,怏怏道:“回宮!”
楚國君臣一行人就此離開了高唐觀,浩浩蕩蕩地下了山。
楚威王乘坐在四人抬著的肩輿上。肩輿的抬槓上裝有機關,可以加裝木槓,下山時,前麵的抬槓要比後麵的高出半人,上山時,後麵的抬槓則比前麵的高,這樣,肩輿上的楚王能夠始終保持最舒適的水平位置。雖然簡單,卻足見構思奇巧,這是昔日能工巧匠公輸般專為國君登山所設計的特殊乘具。
令尹昭陽一時愣在了當場。他本是武將出身,靠多年累積軍功才升為令尹,對政治爭鬥之類不是特別在行,這也是太子槐一方始終被華容夫人一派壓製的主要原因。他呆了好一陣子,最終還是沒有回答公主的話,徑直走到刺客身邊,喝問道:“快說,是誰派你來的?你要刺殺的對象到底是誰?”
那刺客始終不發一言。昭陽便使了個眼色,兩名衛士走上前來,用力踢打刺客,想要逼迫他招供。
江羋忙叫道:“住手!打死了他,好殺人滅口麽?”昭陽臉色一沉,不悅地道:“公主這話是什麽意思?”江羋道:“難道令尹君心中不清楚麽?”
楚人本就有“俗剽輕,易發怒”的傳統,熊槐在太子位已久,素來驕橫,近年來因在父王麵前失寵才勉強有所收斂,雖然事先得到連襟昭陽的囑咐,盡量保持沉默,但到了這個時候再也克製不住,怒氣沖沖地道:“江妹,我體諒你剛剛失去至親的痛苦,可你也不要欺人太甚。”
江羋道:“太子哥哥,我又沒說你什麽,你這麽著急站出來,是有誰踩到你的尾巴了麽?”
熊槐登時大窘,憤恨不已,臉上青一陣,白一陣,退也不是,進也不是。
南杉是群臣中最先發現刺客的人。他當時站在楚王斜後麵,親眼看見刺客端起弓弩,對準了台座正中。從他站立的角度來看,理所當然地認為刺客的目標是楚威王本人。他本可以立即站出來說明事實,為兩位姊夫解脫困境。但南杉所處的位置,隻能看到弩箭射出後劈空呼嘯而來,並沒有看到刺客何時扣動的弩機。他為人謹小慎微,既然不能肯定唐姑果那一撲是否真的影響了刺客發射弩箭的方向,就不能輕易出麵,以免旁人懷疑他有為姊夫護短的嫌疑,因而隻是沉默著。
江羋話中暗示的意味實在太重,如果刺客的目標當真是華容夫人,任誰都會懷疑到是太子槐主使。大殿中一時安靜了下來,大臣們麵麵相覷,誰也不敢開口接話。楚威王除了開始問過刺客一句話,再也沒有張過嘴,隻是如木雞般孑然地坐在上首,殿中的吵鬧爭執仿佛成了虛無。
令人難堪的沉默持續了好大一會兒。莫敖屈平又站了出來,道:“華容夫人遇刺身亡固然不幸,而今最要緊的卻是查明真相,而真相全在這刺客的口供。若蒙大王恩準,將刺客交給臣處置,臣有法子讓他開口招供。”
屈平適才在台座上向魏國使臣惠施力陳賢臣為楚國之寶器,語驚四座,令人擊節讚賞。然而訊問刺客不同於應對使臣,他此刻再度挺身而出,稱有法子令桀驁難馴的刺客開口,不免令人大跌眼珠。
司馬屈匄是屈平堂兄,他執掌楚國兵權,是朝中重臣,對太子槐和華容夫人一派爭奪儲君之位心如明鏡,暗中揣度這次刺殺事件背景極為複雜,萬一真的像江羋公主所暗示的那樣,牽涉到太子槐等人,可就麻煩大了。他素來愛護幼弟,不願意其捲入是非之中,忙上前奏道:“啟稟大王,刺客既不肯招供,就該按照慣例移交大司敗處嚴刑拷問。”轉頭低聲斥責屈平道:“有這麽多位王公重臣在此,哪裏輪得到你來出頭?小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
司敗是楚國刑獄司法之官,其官職如同中原各諸侯國之司寇,主管糾察刑獄與司法審訊。中央級司法官稱大司敗,地方級司法官稱司敗或少司敗。大司敗可以隨時誅戮犯法官員,雖令尹、司馬等重臣而不免。昔日楚文王率兵出征,戰敗後班師回國。按照楚國刑律,戰敗之將必須自殺謝罪,大司敗鬻拳雖不敢責令楚文王自殺,卻拒不開城門接納。楚文王無奈,隻得轉而進攻黃國,後來在途中患病死去,始終未能活著回到王都。鬻拳以臣子身份,敢拒國君於城門之外,可見大司敗在楚國地位極高,擁有毋庸置疑的權力。
現任大司敗熊華是楚威王的異母弟弟,聞言色變,心中盤算著要如何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推辭掉這樁棘手的案子。屈平卻是個倔脾氣,竟不理睬堂兄的警告,朗聲奏道:“啟稟大王,這刺客一日不吐露真相,隻會令我楚國君臣內部互相猜疑,徒令外敵笑話。請陛下給臣十日時間,臣自有辦法讓他交代出背後主使。”
屈匄道:“平弟……”
一直耷拉著眼皮的楚威王就在這一刻發話了:“準莫敖卿所奏。”
屈平躬身道:“多謝大王。臣還需要兩個幫手。”楚威王道:“文武大臣,隨卿挑選。”屈平道:“臣隻要孟宮正和巫女阿碧。”楚威王道:“準。”他似乎也跟大臣們一樣,不願意再繼續留在這沉悶憋屈的大殿中,扶著江羋公主站起身來,怏怏道:“回宮!”
楚國君臣一行人就此離開了高唐觀,浩浩蕩蕩地下了山。
楚威王乘坐在四人抬著的肩輿上。肩輿的抬槓上裝有機關,可以加裝木槓,下山時,前麵的抬槓要比後麵的高出半人,上山時,後麵的抬槓則比前麵的高,這樣,肩輿上的楚王能夠始終保持最舒適的水平位置。雖然簡單,卻足見構思奇巧,這是昔日能工巧匠公輸般專為國君登山所設計的特殊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