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物種大滅絕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4.4億-3.8億年前……奧陶紀大滅絕,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大約有85%的物種在這場浩劫中滅絕。
4.4億-4.19年前……誌留紀,生物複蘇,古生代第三紀。螯肢動物登陸,動物的首次登陸。
4.2億年前……盾皮魚,脊椎動物的崛起。以盾皮魚類為首的魚類打敗了螯肢動物,登上王座。
4.05億-3.5億年前……泥盆紀,魚類時代大爆發。古生代第四紀。
4.15億-3.6億年前……鄧氏魚,盾皮魚類的佼佼者。
4.23億年前……肉鰭魚類出現,陸地生物征途開始。菊石出現。
3.82億年前……軟骨魚開始崛起,含肺魚食肉鰭魚類戰力巔峰。
3.75億年前……提塔利克魚,第一隻四足爬行脊椎動物。)
<這時期可以看做是停服維護階段。>
<百分之60的海上無脊椎生物滅絕,脊椎動物原始魚類,古老兩棲動物滅絕>
<又開始服務器大清洗了,新賽季即將開始。>
<好奇它們怎麽苟過來的。>
<生命的種子仍在,會自己找到出路。>
<哇,突然感覺好激動,向著陸地進發吧!>
<生命力好頑強,生物複蘇,向前!任何災難都打不倒我們!>
<脊椎動物稱霸全服啦!>
<脊椎動物從此屹立於動物之巔,再未走下神壇。>
<鄧氏魚,有頜魚類的初代霸主。>
<動輒就是億為單位,人類真的渺小又年輕。>
<菊石卷卷的好奇怪。>
<我在想如果人類經曆一次生物大滅絕之後,要麽消亡要麽變異,隻有這兩種選擇。>
[宋神宗趙頊:魚類都長得千奇百怪……]
[宋熙寧四年蘇軾:又大又怪異,完全和現在的魚類是兩模兩樣。]
[漢武帝劉徹:變異嗎?因為生物的大滅絕事件?或許是那時期不是這個形狀就活不下去了。]
[漢元狩六年董仲舒:明白了生命會自己尋找出路的意思。]
[東漢建安六年張仲景:應該不是按照樣子來區分的,脊椎……魚類也有這個東西嘛,生物的構造真是神奇。]
[元世祖忽必烈:看了這麽久還是幾億年前的生物……過得太漫長了。]
……
魚類長相好凶殘。
千奇百狀的形態。
這是看完光幕視頻後,眾人的一致想法。
“實在是太慢了。”跟在蘇軾身邊做事的官吏感歎了句。
蘇軾直視著離自己幾步之路的光幕視頻,驟然開口。
“人在宇宙中是顯得很渺小,人類的曆史文明或許正如光幕所言不過幾千年而已,可是那又如何呢?想那麽多傷春悲秋之事有何用?”
“過好我們現在的生活便是了。”
就像是身臨其境一般,也回到了億年前的海底世界,看各類生物的廝殺角逐,看在生物大滅絕的惡劣環境中它們如何尋找生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更能適應新的環境。
……
(3.7億年前……提塔利克魚等肉鰭魚類脊椎動物登陸,此舉締造了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類群:脊椎動物!
當今世上的所有飛禽走獸,包括人類,皆是由此演變而來。
3.75億年前……小行星撞擊,導致海底火山和地幔柱噴發。地獄的序章。
各種山煙、灰撲撲的地麵和天空,無一不在昭示著末日的到來。
3.75-3.5億年前……泥盆紀大滅絕,第二次物種大滅絕,地球上75%的物種滅絕。
3.72億年前……罕根堡事件,植物的蓬勃發展導致陸地上氧氣過剩,破壞了氮磷循環,導致大規模的赤潮現象以及海洋缺氧現象。下頜魚類在海底被淹死。)
<上了岸的魚兒還是魚嗎?>
<脊椎動物真的是彎道超車啊,嗖的一下就成長起來了。>
<四足兩棲,登陸的野望。>
<上岸了欸!終於上岸了!>
<這才是真祖宗啊。>
<了不起的壯舉,奇跡的締造者。>
<哇,生命的起源奇跡之地!>
<致敬自然!每一次的毀滅都會為地球帶來更新的變化。這是真的更新換代啊[歎氣]>
<硬生生懂了“殺不死我的,隻會使我變得更強大”的意思。>
<我其實一直認為,人類之後會滅絕是一種必然的狀態,因為我們也隻不過是地球上眾多生物的一種,曾經那麽厲害的霸主類動物都滅絕,而人類看上去很強大,但是在天災麵前又顯得異常脆弱。>
<我倒是覺得就算再來一次物種大滅絕,勝利者還是將在人類中產生。>
<地球版本又開始停服更新了。>
<那個時候的植物好像和我們現在的植物也不一樣吧,不能光合作用?>
<魚在海裏遊著遊著便淹死了[悲][捂臉]>
<地球到底重啟了幾次啊[捂臉]是不是地球以前經常不高興啊,一高興就各種重來[哭]>
[明正德朱厚照:總算是上岸了,海底世界過得太久了。]
[明嘉靖二十七年李贄:人生也就那麽多年,滅絕這種事離我們太遙遠了。]
[明正德三年王守仁:植物的光合作用?]
[唐貞觀四年杜如晦:魚……在海裏遊著遊著就淹死?!]
……
眾人在看見魚被淹死這句話時還沒反應過來,愣一陣子後,才笑指光幕。
“什麽魚啊,缺氧而淹死?”
大家不理解,但又覺得氧氣這一詞光幕之前也提及過,似乎很重要。
“植物的光合作用又是什麽?”
李世民偶然記起在治理黃河的那幾期視頻裏,又講過多種樹能有效治理風沙。
關中地區此後荒涼有一個原因便是漢唐兩代在這裏大肆開發,砍伐樹木……
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這個有聯係嗎?
……
朱元璋說著:“地球脾氣不太好啊,這都是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了,那剩下還會有多少次?是不是隻要它不高興我們就得跟著滅絕?”
“太沒道理了。”朱棣跟著附和道。
朱橚想說我們本來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從地球的角度來看我們才是外來暫時寄居在這裏的吧。
它自然是想怎麽做就怎麽做了。
“我震驚的是魚遊上岸了?!”湘王朱柏維持著震驚的模樣,還是一副難以理解的樣子。
“它們靠什麽?爬行嗎?”
“實在是想象不太出來。”
……
“我悟了。”
不少人看了光幕視頻後,不僅增多了感悟,還突然看淡了人生,提前變得佛係起來。
“這麽一看,能在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很厲害,不論留名的原因是好還是壞,總歸是留下了。”
4.4億-4.19年前……誌留紀,生物複蘇,古生代第三紀。螯肢動物登陸,動物的首次登陸。
4.2億年前……盾皮魚,脊椎動物的崛起。以盾皮魚類為首的魚類打敗了螯肢動物,登上王座。
4.05億-3.5億年前……泥盆紀,魚類時代大爆發。古生代第四紀。
4.15億-3.6億年前……鄧氏魚,盾皮魚類的佼佼者。
4.23億年前……肉鰭魚類出現,陸地生物征途開始。菊石出現。
3.82億年前……軟骨魚開始崛起,含肺魚食肉鰭魚類戰力巔峰。
3.75億年前……提塔利克魚,第一隻四足爬行脊椎動物。)
<這時期可以看做是停服維護階段。>
<百分之60的海上無脊椎生物滅絕,脊椎動物原始魚類,古老兩棲動物滅絕>
<又開始服務器大清洗了,新賽季即將開始。>
<好奇它們怎麽苟過來的。>
<生命的種子仍在,會自己找到出路。>
<哇,突然感覺好激動,向著陸地進發吧!>
<生命力好頑強,生物複蘇,向前!任何災難都打不倒我們!>
<脊椎動物稱霸全服啦!>
<脊椎動物從此屹立於動物之巔,再未走下神壇。>
<鄧氏魚,有頜魚類的初代霸主。>
<動輒就是億為單位,人類真的渺小又年輕。>
<菊石卷卷的好奇怪。>
<我在想如果人類經曆一次生物大滅絕之後,要麽消亡要麽變異,隻有這兩種選擇。>
[宋神宗趙頊:魚類都長得千奇百怪……]
[宋熙寧四年蘇軾:又大又怪異,完全和現在的魚類是兩模兩樣。]
[漢武帝劉徹:變異嗎?因為生物的大滅絕事件?或許是那時期不是這個形狀就活不下去了。]
[漢元狩六年董仲舒:明白了生命會自己尋找出路的意思。]
[東漢建安六年張仲景:應該不是按照樣子來區分的,脊椎……魚類也有這個東西嘛,生物的構造真是神奇。]
[元世祖忽必烈:看了這麽久還是幾億年前的生物……過得太漫長了。]
……
魚類長相好凶殘。
千奇百狀的形態。
這是看完光幕視頻後,眾人的一致想法。
“實在是太慢了。”跟在蘇軾身邊做事的官吏感歎了句。
蘇軾直視著離自己幾步之路的光幕視頻,驟然開口。
“人在宇宙中是顯得很渺小,人類的曆史文明或許正如光幕所言不過幾千年而已,可是那又如何呢?想那麽多傷春悲秋之事有何用?”
“過好我們現在的生活便是了。”
就像是身臨其境一般,也回到了億年前的海底世界,看各類生物的廝殺角逐,看在生物大滅絕的惡劣環境中它們如何尋找生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更能適應新的環境。
……
(3.7億年前……提塔利克魚等肉鰭魚類脊椎動物登陸,此舉締造了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類群:脊椎動物!
當今世上的所有飛禽走獸,包括人類,皆是由此演變而來。
3.75億年前……小行星撞擊,導致海底火山和地幔柱噴發。地獄的序章。
各種山煙、灰撲撲的地麵和天空,無一不在昭示著末日的到來。
3.75-3.5億年前……泥盆紀大滅絕,第二次物種大滅絕,地球上75%的物種滅絕。
3.72億年前……罕根堡事件,植物的蓬勃發展導致陸地上氧氣過剩,破壞了氮磷循環,導致大規模的赤潮現象以及海洋缺氧現象。下頜魚類在海底被淹死。)
<上了岸的魚兒還是魚嗎?>
<脊椎動物真的是彎道超車啊,嗖的一下就成長起來了。>
<四足兩棲,登陸的野望。>
<上岸了欸!終於上岸了!>
<這才是真祖宗啊。>
<了不起的壯舉,奇跡的締造者。>
<哇,生命的起源奇跡之地!>
<致敬自然!每一次的毀滅都會為地球帶來更新的變化。這是真的更新換代啊[歎氣]>
<硬生生懂了“殺不死我的,隻會使我變得更強大”的意思。>
<我其實一直認為,人類之後會滅絕是一種必然的狀態,因為我們也隻不過是地球上眾多生物的一種,曾經那麽厲害的霸主類動物都滅絕,而人類看上去很強大,但是在天災麵前又顯得異常脆弱。>
<我倒是覺得就算再來一次物種大滅絕,勝利者還是將在人類中產生。>
<地球版本又開始停服更新了。>
<那個時候的植物好像和我們現在的植物也不一樣吧,不能光合作用?>
<魚在海裏遊著遊著便淹死了[悲][捂臉]>
<地球到底重啟了幾次啊[捂臉]是不是地球以前經常不高興啊,一高興就各種重來[哭]>
[明正德朱厚照:總算是上岸了,海底世界過得太久了。]
[明嘉靖二十七年李贄:人生也就那麽多年,滅絕這種事離我們太遙遠了。]
[明正德三年王守仁:植物的光合作用?]
[唐貞觀四年杜如晦:魚……在海裏遊著遊著就淹死?!]
……
眾人在看見魚被淹死這句話時還沒反應過來,愣一陣子後,才笑指光幕。
“什麽魚啊,缺氧而淹死?”
大家不理解,但又覺得氧氣這一詞光幕之前也提及過,似乎很重要。
“植物的光合作用又是什麽?”
李世民偶然記起在治理黃河的那幾期視頻裏,又講過多種樹能有效治理風沙。
關中地區此後荒涼有一個原因便是漢唐兩代在這裏大肆開發,砍伐樹木……
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這個有聯係嗎?
……
朱元璋說著:“地球脾氣不太好啊,這都是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了,那剩下還會有多少次?是不是隻要它不高興我們就得跟著滅絕?”
“太沒道理了。”朱棣跟著附和道。
朱橚想說我們本來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從地球的角度來看我們才是外來暫時寄居在這裏的吧。
它自然是想怎麽做就怎麽做了。
“我震驚的是魚遊上岸了?!”湘王朱柏維持著震驚的模樣,還是一副難以理解的樣子。
“它們靠什麽?爬行嗎?”
“實在是想象不太出來。”
……
“我悟了。”
不少人看了光幕視頻後,不僅增多了感悟,還突然看淡了人生,提前變得佛係起來。
“這麽一看,能在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很厲害,不論留名的原因是好還是壞,總歸是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