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誰是中唐最像大唐白月光太宗陛下的皇子?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然然感歎《三國演義》真下飯,沒有什麽是一邊看喜歡的電視劇一邊吃喜歡的食物最好的了。
晚些時候,看完小說的李然然又刷起了視頻。
【誰是中唐時代最像大唐白月光太宗皇帝的人?】
【李世民是少年英雄,他也是少年英雄。
李世民勸父親起兵,建立了大唐基業;他也勸父親稱帝,再造大唐。
李世民剛毅果決,英武善射;他也英毅有才,善騎射。
李世民平定了四海群雄,登上帝位,創貞觀之治。
但他卻因讒言而死於非命,被追封為承天皇帝。
他是——建寧王李倓。】
<啊?!這是能比的嘛...後麵就沒有一個皇帝能像二鳳[怒]>
<哈???>
<建寧王?好像有部電視劇裏他和女配的cp蠻好磕的,就是太虐了>
[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嗯?]
[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是誰啊?]
[唐高宗李治:根本沒有人能比得上父皇!!!]
[唐太宗李世民:?]
......
光幕其餘人也納悶了,隻記得有一個被稱為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不記得中唐還有誰像啊?
李世民覺得要是中唐真有皇帝像他,中唐絕不會那麽爛。他對光幕給出的評價表示懷疑。
李治很生氣,碰瓷嘛?!父皇是曆朝曆代中最偉大的皇帝,無人能比!更何況還是一個沒有登上帝位的失敗者!
李隆基覺得這個名字很耳熟,應該是光幕之前提及過的人,但是他現在又想不起來是誰了。
張九齡與諸位開元大臣們交頭接耳著,互相討論著這人是誰啊?究竟有什麽本事能得到這麽高的評價。
......
【唐肅宗李亨第三子,唐代宗李豫的弟弟。
朝不保夕的童年,父親李亨不得祖父玄宗李隆基喜歡,並且李隆基還有日殺三子的行為。
李亨終日生活在恐懼之中,在太子之位上苦苦支撐。
大唐的皇子皇孫們被唐玄宗李隆基禁錮在深宮之中。】
<建寧王有那麽厲害嗎?吹的吧...>
<縱觀曆史,“一日殺三子”,誰能這麽荒唐心狠[白眼]>
<哈哈哈,當然是:一日殺三子,荒唐娶兒媳的李隆基啦>
<防兒子比防外人都狠>
[宋太祖趙匡胤:李亨還有這麽厲害的兒子?]
[宋哲宗趙煦:嗯,建寧王在新唐書和舊唐書中都有記載,隻是不多]
......
李世民揉了揉額角,每次見光幕說到李隆基,就頭痛得很。
李隆基直起身子,驚訝的問在一旁候著的高力士:“李亨他兒子?朕的孫子?!”
高力士在腦海裏回憶了一遍關於忠王的記憶。嗯...沒看出來忠王在教子方麵這麽厲害...
於是,高力士一邊點頭一邊將僅記得的關於建寧王的事說給李隆基聽。
......
【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蜀地,李倓果斷勸父李亨分道揚鑣,北上繼位,以圖興唐之業。
李倓以驍騎數百從,每接戰,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統帥禁兵當先開路,一路擊潰叛軍、劫匪,身先士卒,戰無不勝。
孝順父親,恭敬兄長。
李亨本想以李倓為天下兵馬元帥。被人勸阻:“太子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元帥,撫軍也,莫宜於廣平王。”因李倓非長子,李亨也隻得罷休。】
<我大唐的玄武門繼位法>
<這個時候本來就是危難之際,如果真的讓李倓當兵馬大元帥,很可能引發第二次的玄武門之變,李亨當然忌憚了>
<因為李泌點醒了他,亂世之中得軍心者的天下!>
<要知道,當年李世民以李淵次子的身份東征西討,組建了天策府,最終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親爹李淵退位,登上帝位。李隆基也是拉攏了禁軍,迫使兄長李成器讓出太子之位,親爹李旦交出權力[狗頭]你就說李亨會不會害怕嘛>
<李亨半夜醒來:糟糕,這個兒子類祖啊!>
<李倓真的是個很好的孩子,我還記得有個記載說李亨擔憂得吃不下飯,他還哭了誒[捂臉]對哥哥也好,他被張良娣逼死,就是因為張良娣忌憚他站在太子身邊[歎氣]>
<這樣啊,怪不得李豫登基後,追封他為皇帝了,這是真的兄友弟恭啊[哭]>
[唐開元二十五年(許多人感慨):有本事,為人果斷剛毅,作戰勇猛,好聖孫!]
[唐玄宗李隆基:......]
......
咳咳,我大唐原來還是真的有兄友弟恭的。
李世民有些感動,他就是害怕自己開的這個頭會讓後麵的皇帝有樣學樣...
“李倓,不錯,類朕。”
李世民發出的感慨正巧被李淵聽到。
李淵:“......”
你再說一遍?人李倓是真敬愛兄長,你是嗎?!逆子!
......
【李倓率軍作戰,多次擊潰關中叛軍。
可惜,肅宗李亨身邊奸妃奸臣當道。李倓為人正直,多次向唐肅宗進言揭發,但唐肅宗不聽,反而被張良娣和李輔國二人誣陷,最終賜死。】
<唉,還是沒學到二鳳的精髓啊>
<李倓為了哥哥李豫的太子位,一直想除掉張良娣等人,但是李亨又很聽張良娣的話,於是久而久之,無中生有說得多了就變成真的了。李亨越想越覺得這個兒子簡直就是李世民第三、李隆基第二啊[吃瓜]>
<說實話,我以前還磕過李倓和李豫的cp,嗚嗚嗚>
<艸,我也是,我一直以為這很小眾[哭]當時看完電視劇覺得有些不對勁就去看了史料簡直就是kswl>
[武周太平公主:哈哈哈,三郎啊三郎,你兒子真不愧是你親生的,盡得你的真傳]
[明崇禎三年馮夢龍:哇,辦完公後去查查這倆的史料]
......
李隆基緊緊盯著光幕看,心中有對李亨的嘲諷,嗬嗬,還真是窩囊,被身邊人給哄著殺了最有出息的兒子!
又有因為光幕上各種對李倓的誇讚而感到的慌亂。
......
【建寧王李倓是大唐中最令人可惜的皇子。
自始至終想的都是興唐!
假如能夠改變曆史,我想如果最終登上帝位的是李倓,那麽大唐的命運會否改寫?】
<李倓可以說是安史之亂後最有可能使唐朝中興的人>
<成功了就是李世民,失敗了就是李倓>
<其實如果李倓跟李豫關係不好的話,應該還能活,但問題就是他們兩兄弟關係賊好>
<害,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唐太宗李世民:嗯,朕比較認可光幕的觀點。李倓,類朕。]
[唐高宗李治:啊...]
......
曆史是沒有如果,但是有了光幕在,萬事皆有可能。
開元年間的所有人,不禁打聽現在的建寧王,不對,現在可能還沒有封郡王,應該是打聽忠王殿下的三兒子如何。
忠王李亨也是感受到了自己兒子帶來的熱度了,異常愁悶。
現在的他肯定幹不出殺親子的事情,就是很擔心朝局變化。太子會不會怪他...還有父皇,會不會也對自己生出不滿。
......
晚些時候,看完小說的李然然又刷起了視頻。
【誰是中唐時代最像大唐白月光太宗皇帝的人?】
【李世民是少年英雄,他也是少年英雄。
李世民勸父親起兵,建立了大唐基業;他也勸父親稱帝,再造大唐。
李世民剛毅果決,英武善射;他也英毅有才,善騎射。
李世民平定了四海群雄,登上帝位,創貞觀之治。
但他卻因讒言而死於非命,被追封為承天皇帝。
他是——建寧王李倓。】
<啊?!這是能比的嘛...後麵就沒有一個皇帝能像二鳳[怒]>
<哈???>
<建寧王?好像有部電視劇裏他和女配的cp蠻好磕的,就是太虐了>
[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嗯?]
[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是誰啊?]
[唐高宗李治:根本沒有人能比得上父皇!!!]
[唐太宗李世民:?]
......
光幕其餘人也納悶了,隻記得有一個被稱為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不記得中唐還有誰像啊?
李世民覺得要是中唐真有皇帝像他,中唐絕不會那麽爛。他對光幕給出的評價表示懷疑。
李治很生氣,碰瓷嘛?!父皇是曆朝曆代中最偉大的皇帝,無人能比!更何況還是一個沒有登上帝位的失敗者!
李隆基覺得這個名字很耳熟,應該是光幕之前提及過的人,但是他現在又想不起來是誰了。
張九齡與諸位開元大臣們交頭接耳著,互相討論著這人是誰啊?究竟有什麽本事能得到這麽高的評價。
......
【唐肅宗李亨第三子,唐代宗李豫的弟弟。
朝不保夕的童年,父親李亨不得祖父玄宗李隆基喜歡,並且李隆基還有日殺三子的行為。
李亨終日生活在恐懼之中,在太子之位上苦苦支撐。
大唐的皇子皇孫們被唐玄宗李隆基禁錮在深宮之中。】
<建寧王有那麽厲害嗎?吹的吧...>
<縱觀曆史,“一日殺三子”,誰能這麽荒唐心狠[白眼]>
<哈哈哈,當然是:一日殺三子,荒唐娶兒媳的李隆基啦>
<防兒子比防外人都狠>
[宋太祖趙匡胤:李亨還有這麽厲害的兒子?]
[宋哲宗趙煦:嗯,建寧王在新唐書和舊唐書中都有記載,隻是不多]
......
李世民揉了揉額角,每次見光幕說到李隆基,就頭痛得很。
李隆基直起身子,驚訝的問在一旁候著的高力士:“李亨他兒子?朕的孫子?!”
高力士在腦海裏回憶了一遍關於忠王的記憶。嗯...沒看出來忠王在教子方麵這麽厲害...
於是,高力士一邊點頭一邊將僅記得的關於建寧王的事說給李隆基聽。
......
【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蜀地,李倓果斷勸父李亨分道揚鑣,北上繼位,以圖興唐之業。
李倓以驍騎數百從,每接戰,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統帥禁兵當先開路,一路擊潰叛軍、劫匪,身先士卒,戰無不勝。
孝順父親,恭敬兄長。
李亨本想以李倓為天下兵馬元帥。被人勸阻:“太子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元帥,撫軍也,莫宜於廣平王。”因李倓非長子,李亨也隻得罷休。】
<我大唐的玄武門繼位法>
<這個時候本來就是危難之際,如果真的讓李倓當兵馬大元帥,很可能引發第二次的玄武門之變,李亨當然忌憚了>
<因為李泌點醒了他,亂世之中得軍心者的天下!>
<要知道,當年李世民以李淵次子的身份東征西討,組建了天策府,最終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親爹李淵退位,登上帝位。李隆基也是拉攏了禁軍,迫使兄長李成器讓出太子之位,親爹李旦交出權力[狗頭]你就說李亨會不會害怕嘛>
<李亨半夜醒來:糟糕,這個兒子類祖啊!>
<李倓真的是個很好的孩子,我還記得有個記載說李亨擔憂得吃不下飯,他還哭了誒[捂臉]對哥哥也好,他被張良娣逼死,就是因為張良娣忌憚他站在太子身邊[歎氣]>
<這樣啊,怪不得李豫登基後,追封他為皇帝了,這是真的兄友弟恭啊[哭]>
[唐開元二十五年(許多人感慨):有本事,為人果斷剛毅,作戰勇猛,好聖孫!]
[唐玄宗李隆基:......]
......
咳咳,我大唐原來還是真的有兄友弟恭的。
李世民有些感動,他就是害怕自己開的這個頭會讓後麵的皇帝有樣學樣...
“李倓,不錯,類朕。”
李世民發出的感慨正巧被李淵聽到。
李淵:“......”
你再說一遍?人李倓是真敬愛兄長,你是嗎?!逆子!
......
【李倓率軍作戰,多次擊潰關中叛軍。
可惜,肅宗李亨身邊奸妃奸臣當道。李倓為人正直,多次向唐肅宗進言揭發,但唐肅宗不聽,反而被張良娣和李輔國二人誣陷,最終賜死。】
<唉,還是沒學到二鳳的精髓啊>
<李倓為了哥哥李豫的太子位,一直想除掉張良娣等人,但是李亨又很聽張良娣的話,於是久而久之,無中生有說得多了就變成真的了。李亨越想越覺得這個兒子簡直就是李世民第三、李隆基第二啊[吃瓜]>
<說實話,我以前還磕過李倓和李豫的cp,嗚嗚嗚>
<艸,我也是,我一直以為這很小眾[哭]當時看完電視劇覺得有些不對勁就去看了史料簡直就是kswl>
[武周太平公主:哈哈哈,三郎啊三郎,你兒子真不愧是你親生的,盡得你的真傳]
[明崇禎三年馮夢龍:哇,辦完公後去查查這倆的史料]
......
李隆基緊緊盯著光幕看,心中有對李亨的嘲諷,嗬嗬,還真是窩囊,被身邊人給哄著殺了最有出息的兒子!
又有因為光幕上各種對李倓的誇讚而感到的慌亂。
......
【建寧王李倓是大唐中最令人可惜的皇子。
自始至終想的都是興唐!
假如能夠改變曆史,我想如果最終登上帝位的是李倓,那麽大唐的命運會否改寫?】
<李倓可以說是安史之亂後最有可能使唐朝中興的人>
<成功了就是李世民,失敗了就是李倓>
<其實如果李倓跟李豫關係不好的話,應該還能活,但問題就是他們兩兄弟關係賊好>
<害,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唐太宗李世民:嗯,朕比較認可光幕的觀點。李倓,類朕。]
[唐高宗李治:啊...]
......
曆史是沒有如果,但是有了光幕在,萬事皆有可能。
開元年間的所有人,不禁打聽現在的建寧王,不對,現在可能還沒有封郡王,應該是打聽忠王殿下的三兒子如何。
忠王李亨也是感受到了自己兒子帶來的熱度了,異常愁悶。
現在的他肯定幹不出殺親子的事情,就是很擔心朝局變化。太子會不會怪他...還有父皇,會不會也對自己生出不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