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而這兩個封建王朝的開國之君,也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他們不僅有著相似的背景和經曆,還都出身底層,在前朝末年的戰亂中掃平群雄,有著一幫出生入死,共同打天下的功臣...)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漢高祖劉邦
“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皇帝劉邦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
“以布衣提三尺之劍取天下”
知人善任,凡是他所用之人,不論出身和經曆,都能發揮其長,最終取得天下,與得到人心是分不開的。
“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明太祖朱元璋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出身貧農,在登基稱帝後依然樸素節儉。勤政愛民,大力整頓吏治,容不下貪官汙吏。
“憂危積心,日勤不怠”】
<不得不感歎,一個沛縣天團,一個鳳陽天團,能成事真的是有天意的,這麽小一個地方匯集了這麽多的人才啊>
<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兄弟遠沒有跟著朱元璋的慘啊...>
<求求你們代入,也代入對人好吧,朱元璋那一幫砍頭滅族的功臣,他們欺壓百姓,兼並土地,貪汙錢財,怎麽就冤枉了?>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昔日的放牛娃成為了大明的開國皇帝>
<我記得一提到劉邦不是說他仁義嗎?他哪兒點和殘忍沾上了[捂臉]朱元璋那是真的狠>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
<冷知識:劉邦和朱元璋真的不同,西漢開國145個侯,8個王,劉邦隻殺了1個侯3個王,加上呂後殺的2個王,也才6個人[吃瓜]>
<都怪司馬懿造的孽,指洛水放屁,後麵人都不講信義了[狗頭]>
[漢高祖劉邦:哈哈哈哈,咳,還是謙虛點...既是後人的評價,那朕就暫時接受這個曆代王朝皇帝中最厲害的稱號吧]
[漢武帝劉徹:我漢得天下,那是民心所歸!]
[漢光武帝劉秀:前朝末年起義四起,高祖提三尺劍最終奪得天下,造我大漢四百年的基業!]
[唐太宗李世民:老朱,今日朕認可你是朕之下最能打仗的人]
[宋神宗趙頊:啊,@朱元璋 你是怎麽整頓吏治,處置貪官汙吏的?]
[明洪武帝朱元璋:很簡單]
[宋仁宗趙禎:是什麽?]
[明洪武帝朱元璋:酷刑再加以多殺]
[宋仁宗趙禎:哦...那,治下的貪官汙吏一定很少吧...]
…
【漢、明王朝是曆代王朝中殺功臣最典型的兩個王朝。
這兩個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有著一幫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成功建國後,二人大封功臣。可不久,他們又大開殺戒,劉邦一一剪除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朱元璋也是將開國功臣幾乎誅盡。
皇帝和功臣其實處於一種“囚徒困境”,皇帝擔心功臣擁有的權力危及皇權,而功臣怕被兔死狗烹而不敢放棄自己的權力,這種互相猜忌容易,導致皇帝痛下殺手和功臣鋌而走險。
對於如何平衡皇帝和功臣之間的關係,其實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卷。
我們都知道宋朝的開國是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兵不血刃的取得了政權。
趙匡胤登基後麵臨的問題是宋朝會不會也變成君弱臣強,會不會也有人像他一樣,謀朝篡位欺負孤兒寡母?
而這些最有可能的做的人在他信任的手下中產生。
也因此出現了杯酒釋兵權,功臣們稱病請辭,趙匡胤賜予他們豐厚的財物和崇高的政治地位,但不許再掌軍權。隨後,趙匡胤又一步步的解除了有影響力的節度使的權力。當然,趙匡胤隻是剝奪了功臣們的軍權,不是廢棄了武將,他們後麵還是會統軍作戰。趙匡胤給予功臣們物質賞賜和地位,他們需要回報的則是將軍權上交,這其實也是一種皇帝和功臣之間的互相信任。】
<看完了,給你差評,看到前麵隻是以為你的曆史不是很好,看到後麵才明白過來原來你是想誇趙匡胤啊?[微笑]>
<哈哈哈,姐妹你好有趣,不過這個視頻的確不怎麽好,漢高祖不應該在這裏麵的>
<東拚西湊的一個視頻...>
<趙大的初衷還是好,但是架不住後世子孫無能>
<按照趙大的來,宋朝不會是弱宋,可惜後麵的皇帝慫得很,不信任武將,後麵的文官領兵,武將出生入死,這個朝代真的是...[白眼]>
<劉邦認陳勝吳廣起義,認秦末的大起義,朱元璋呢?在修的元史裏麵,起義軍都成了賊,嗬嗬>
<對啊,所以漢高祖真的是比明太祖厲害多了>
<嗯...其實朱元璋大肆殺功臣,還是因為朱標死了,為給朱允炆鋪路..主要還是那些人也是真的犯事了>
<一直覺得朱元璋是個很矛盾的人,一方麵佩服他,一方麵又感覺他很小家子氣>
[宋太祖趙匡胤:嗯,沒錯,朕的做法是對的!!!是後麵的皇帝,太無能了!!!哎,老朱,朕的優秀答卷也沒見你抄啊?]
[明洪武帝朱元璋:嗯,朕也沒錯,朕殺他們,為什麽???就因為我殘暴不仁???都是因為那些人欺壓百姓,兼並土地,貪汙腐敗!!!該殺!!!]
...
“啊,劉邦他殺功臣,原來是洗腦包呀。我一直以為他和朱元璋是一類人呢。”
李然然今天看視頻的評論區才知道之前的自己錯的好離譜。
李世民了解些朱元璋的事跡,對他晚年時南北榜的做法,是讚同的,他也從那期視頻裏學到(抄到)很多方法。
———
漢 高祖八年
劉邦看完視頻,哈哈大笑,“你們現在可都是自願的,朕可沒逼你們。”
大殿中的眾人,當然是附和皇帝的話。
劉邦笑完又道:“現在這樣對大家都好,我們的眼光要放長遠點,要看看外麵的世界,將目光放在塞外,放在大海上。不是都有那後世的地圖嘛,外麵那麽多土地,你們要是想,完全可以領著自己的親兵去外麵闖一闖,憑自己努力達到多少的,就是自己的了。逍遙快活,誰也管不著。”
還真別說,英布等人心動的一瞬間,然後又歸於平靜。年輕個幾歲這番話聽著還挺激動的,現在嘛,都打打殺殺這麽多年了,誰不想安安穩穩的享樂呢?
在場眾多臣子都與劉邦相談甚歡,唯有一人冷若冰霜,令人不敢待在他周圍。
這人就是韓信,韓信一副誰也不理的樣子,誰和他搭話他都不看對方一眼。
劉邦遠遠的望了他一眼還是選擇不過去了。
韓信對自己到頭來死在婦人手裏的結局很不滿,他要是想反早就反了,這江山起碼有一半是他韓信打下來的!
劉邦說的那些話,與其說是說給英布等人,還不如說是專門講給韓信的。
劉邦說心裏話,有些不忍心殺韓信,但忍不忍心是一方麵,對韓信充滿忌憚也是真的。
說不定他哪天就走了,他不殺韓信,其他人也會殺。
唉,韓信,真是一個麻煩!
…
————
宋開寶三年
趙匡胤有些得意洋洋,朕的做法挺對呀!宋一朝歧視武將可不能怪他,宋被稱為慫也不能是他的錯。
那些後麵的皇帝,是真的隨便歪曲祖宗的話,不是完全不信任,不是讓你讓文官去打仗領兵。那些文官,他們懂個屁呀,專業的事就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
————
明 洪武二十九年
朱元璋無話可說,他不會後悔。
誰不想江山永固,誰不想為後世子孫留下一個太平穩定的王朝。
藍玉早已想明白自己的處境,在去年就將家中土地和奴仆盡數散去。
而在朱棣被明確立為太子後,除了上朝和見皇帝外,他整日待在府中,誰也不見。
…
(“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而這兩個封建王朝的開國之君,也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他們不僅有著相似的背景和經曆,還都出身底層,在前朝末年的戰亂中掃平群雄,有著一幫出生入死,共同打天下的功臣...)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漢高祖劉邦
“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皇帝劉邦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
“以布衣提三尺之劍取天下”
知人善任,凡是他所用之人,不論出身和經曆,都能發揮其長,最終取得天下,與得到人心是分不開的。
“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明太祖朱元璋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出身貧農,在登基稱帝後依然樸素節儉。勤政愛民,大力整頓吏治,容不下貪官汙吏。
“憂危積心,日勤不怠”】
<不得不感歎,一個沛縣天團,一個鳳陽天團,能成事真的是有天意的,這麽小一個地方匯集了這麽多的人才啊>
<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兄弟遠沒有跟著朱元璋的慘啊...>
<求求你們代入,也代入對人好吧,朱元璋那一幫砍頭滅族的功臣,他們欺壓百姓,兼並土地,貪汙錢財,怎麽就冤枉了?>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昔日的放牛娃成為了大明的開國皇帝>
<我記得一提到劉邦不是說他仁義嗎?他哪兒點和殘忍沾上了[捂臉]朱元璋那是真的狠>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
<冷知識:劉邦和朱元璋真的不同,西漢開國145個侯,8個王,劉邦隻殺了1個侯3個王,加上呂後殺的2個王,也才6個人[吃瓜]>
<都怪司馬懿造的孽,指洛水放屁,後麵人都不講信義了[狗頭]>
[漢高祖劉邦:哈哈哈哈,咳,還是謙虛點...既是後人的評價,那朕就暫時接受這個曆代王朝皇帝中最厲害的稱號吧]
[漢武帝劉徹:我漢得天下,那是民心所歸!]
[漢光武帝劉秀:前朝末年起義四起,高祖提三尺劍最終奪得天下,造我大漢四百年的基業!]
[唐太宗李世民:老朱,今日朕認可你是朕之下最能打仗的人]
[宋神宗趙頊:啊,@朱元璋 你是怎麽整頓吏治,處置貪官汙吏的?]
[明洪武帝朱元璋:很簡單]
[宋仁宗趙禎:是什麽?]
[明洪武帝朱元璋:酷刑再加以多殺]
[宋仁宗趙禎:哦...那,治下的貪官汙吏一定很少吧...]
…
【漢、明王朝是曆代王朝中殺功臣最典型的兩個王朝。
這兩個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有著一幫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成功建國後,二人大封功臣。可不久,他們又大開殺戒,劉邦一一剪除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朱元璋也是將開國功臣幾乎誅盡。
皇帝和功臣其實處於一種“囚徒困境”,皇帝擔心功臣擁有的權力危及皇權,而功臣怕被兔死狗烹而不敢放棄自己的權力,這種互相猜忌容易,導致皇帝痛下殺手和功臣鋌而走險。
對於如何平衡皇帝和功臣之間的關係,其實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卷。
我們都知道宋朝的開國是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兵不血刃的取得了政權。
趙匡胤登基後麵臨的問題是宋朝會不會也變成君弱臣強,會不會也有人像他一樣,謀朝篡位欺負孤兒寡母?
而這些最有可能的做的人在他信任的手下中產生。
也因此出現了杯酒釋兵權,功臣們稱病請辭,趙匡胤賜予他們豐厚的財物和崇高的政治地位,但不許再掌軍權。隨後,趙匡胤又一步步的解除了有影響力的節度使的權力。當然,趙匡胤隻是剝奪了功臣們的軍權,不是廢棄了武將,他們後麵還是會統軍作戰。趙匡胤給予功臣們物質賞賜和地位,他們需要回報的則是將軍權上交,這其實也是一種皇帝和功臣之間的互相信任。】
<看完了,給你差評,看到前麵隻是以為你的曆史不是很好,看到後麵才明白過來原來你是想誇趙匡胤啊?[微笑]>
<哈哈哈,姐妹你好有趣,不過這個視頻的確不怎麽好,漢高祖不應該在這裏麵的>
<東拚西湊的一個視頻...>
<趙大的初衷還是好,但是架不住後世子孫無能>
<按照趙大的來,宋朝不會是弱宋,可惜後麵的皇帝慫得很,不信任武將,後麵的文官領兵,武將出生入死,這個朝代真的是...[白眼]>
<劉邦認陳勝吳廣起義,認秦末的大起義,朱元璋呢?在修的元史裏麵,起義軍都成了賊,嗬嗬>
<對啊,所以漢高祖真的是比明太祖厲害多了>
<嗯...其實朱元璋大肆殺功臣,還是因為朱標死了,為給朱允炆鋪路..主要還是那些人也是真的犯事了>
<一直覺得朱元璋是個很矛盾的人,一方麵佩服他,一方麵又感覺他很小家子氣>
[宋太祖趙匡胤:嗯,沒錯,朕的做法是對的!!!是後麵的皇帝,太無能了!!!哎,老朱,朕的優秀答卷也沒見你抄啊?]
[明洪武帝朱元璋:嗯,朕也沒錯,朕殺他們,為什麽???就因為我殘暴不仁???都是因為那些人欺壓百姓,兼並土地,貪汙腐敗!!!該殺!!!]
...
“啊,劉邦他殺功臣,原來是洗腦包呀。我一直以為他和朱元璋是一類人呢。”
李然然今天看視頻的評論區才知道之前的自己錯的好離譜。
李世民了解些朱元璋的事跡,對他晚年時南北榜的做法,是讚同的,他也從那期視頻裏學到(抄到)很多方法。
———
漢 高祖八年
劉邦看完視頻,哈哈大笑,“你們現在可都是自願的,朕可沒逼你們。”
大殿中的眾人,當然是附和皇帝的話。
劉邦笑完又道:“現在這樣對大家都好,我們的眼光要放長遠點,要看看外麵的世界,將目光放在塞外,放在大海上。不是都有那後世的地圖嘛,外麵那麽多土地,你們要是想,完全可以領著自己的親兵去外麵闖一闖,憑自己努力達到多少的,就是自己的了。逍遙快活,誰也管不著。”
還真別說,英布等人心動的一瞬間,然後又歸於平靜。年輕個幾歲這番話聽著還挺激動的,現在嘛,都打打殺殺這麽多年了,誰不想安安穩穩的享樂呢?
在場眾多臣子都與劉邦相談甚歡,唯有一人冷若冰霜,令人不敢待在他周圍。
這人就是韓信,韓信一副誰也不理的樣子,誰和他搭話他都不看對方一眼。
劉邦遠遠的望了他一眼還是選擇不過去了。
韓信對自己到頭來死在婦人手裏的結局很不滿,他要是想反早就反了,這江山起碼有一半是他韓信打下來的!
劉邦說的那些話,與其說是說給英布等人,還不如說是專門講給韓信的。
劉邦說心裏話,有些不忍心殺韓信,但忍不忍心是一方麵,對韓信充滿忌憚也是真的。
說不定他哪天就走了,他不殺韓信,其他人也會殺。
唉,韓信,真是一個麻煩!
…
————
宋開寶三年
趙匡胤有些得意洋洋,朕的做法挺對呀!宋一朝歧視武將可不能怪他,宋被稱為慫也不能是他的錯。
那些後麵的皇帝,是真的隨便歪曲祖宗的話,不是完全不信任,不是讓你讓文官去打仗領兵。那些文官,他們懂個屁呀,專業的事就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
————
明 洪武二十九年
朱元璋無話可說,他不會後悔。
誰不想江山永固,誰不想為後世子孫留下一個太平穩定的王朝。
藍玉早已想明白自己的處境,在去年就將家中土地和奴仆盡數散去。
而在朱棣被明確立為太子後,除了上朝和見皇帝外,他整日待在府中,誰也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