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三國:阿鬥與子龍嘎嘎亂殺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曄向曹操獻計:“丞相興義師,取荊襄皆為百姓...必先收買人心...不如先招降劉備...則可見我愛民之心...”
...
劉備依舊堅持道:“新野、襄城百姓相隨已久,怎忍分離?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為貴,以民為本,以民為重。君輕而民貴啊!”
孫乾不讚同道:“主公,帶上百姓,多有拖累,莫如命其自行逃命。”
諸葛亮言:“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曹兵將至,有意跟劉使君者,一同過江往襄陽暫避...”城中百姓聽聞曹兵將至,開始扶老攜幼、拖兒帶女,冒著大雨,踏著泥濘來到江邊,隨劉皇叔向襄陽轉移。一路上百姓們苦不堪言,劉備看到這一切後,心痛不已,認為皆是自己的過錯才讓今天的這群百姓遭受如此苦難。】
<曹孟德《義師》《皆為百姓》[臉紅]>
<劉備的這段話看得幾欲落淚,古今又有多少帝王認同“君輕民貴”?>
<曹孟德打仗屠城的記錄自己去翻書,還有在當時屯田並不是現在以為的是好事情,當時曹軍、曹操的名號哪兒個不怕...>
<《愛民如子的曹老板》《深得民心的曹孟德》《好路人緣的曹丞相》>
<唉,這段拍得真好。>
<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三國誌?先主傳》>
[宋仁宗趙禎:曹操如何愛民如子了...?]
[宋熙寧三年蘇軾:後世還有人質疑昭烈帝的仁義?!]
[漢昭烈帝劉備:君子論跡不論心...]
[唐太宗李世民:君輕民貴,此言甚好!]
...
【當劉備帶著百姓渡江來到如今的荊州主事人劉琮處避難,劉琮不想傷害無辜百姓,蔡瑁卻執意放箭驅趕百姓。
劉備率領著同行的軍民十餘萬,繼續向江陵出發。途中過劉表墓時,劉備跪拜在墓前,自言過錯。
曹軍正往這邊而來,張飛提議:“今攜帶百姓數萬,日行十餘裏...倘曹兵追至,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劉備不同意,諸葛亮就說此時應該讓關羽、孫乾往江夏求救於劉琦。
蔡瑁代表荊州世家豪族將城池獻給了曹操。曹操坐在襄陽的大堂之上,語氣半是認真半是玩笑的問道:“荊州現有軍馬錢糧多少啊?”
蔡瑁極盡諂媚的回答:“馬軍五萬,步軍十五萬...”
曹操聽後無不驚訝,戲謔看向下方的蔡瑁:“荊州二十八萬軍馬,七千餘隻戰船...如此雄厚之力,將軍為何不戰自降啊?”
曹操派人暗中處死了劉琮母子。】
<蔡瑁就是一個阿諛諂媚的小人!他考慮的是世家豪族的利益,他視百姓如草芥。>
<劉琮一個小孩子都知道不能殺害無辜百姓,蔡瑁連一個小孩都不如,濫殺無辜嗬嗬...>
<雖然不應該笑,但是這劉表的墓未免太簡陋了吧[捂臉]前幾集袁本初的墓,看著比這個墓大多了>
<劉表:唉,當初都說了要把荊州給你,你要是領了荊州哪兒來現在的這些事?>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你現在沒那個本事還在這仁義,根本就是錯的,反而害苦百姓>
<反駁上麵的話,皇叔這做法的確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但是最開始的時候劉備就是一無所有,他走到現在所依靠的隻有“仁義”,真的很討厭那些說他假仁假義的人,你們穿到三國難道各個都是貴族都是人上人?>
<tmd好氣啊!!!劉備要是有這麽多人的話,他敢直接和曹操硬抗了,可惜劉表在荊州經營的幾十年啊![憤怒]>
<原來蔡瑁是法國人啊[狗頭]>
[東漢建安五年荊州牧劉表:曹賊,安敢如此欺辱我妻兒!]
[魏武帝曹操:哈哈哈,劉景升,觀感如何啊?[吃瓜]]
[季漢章武二年丞相諸葛亮:陛下的仁義自有百姓知道。]
[漢武帝劉徹:這幾年從光幕中,朕受益最深的便是“百姓”二字。]
[唐太宗李世民:朕亦是如此!可恨荊州的世家豪族皆是唯利益之徒]
[秦始皇嬴政:受益良多,得萬民之心方才能治好天下。]
看到這裏的劉邦群臣,已經明白了劉備為何會輸。他太真性情,太重情重義,這樣的人是很好,但在亂世之中,在爭霸天下的時候,要仁義與霸道兼存。昭烈帝的底子還是太薄了啊。
劉邦歎氣,高祖遺風咋就隻學到了這一點呢,朕還有其他的優點...可惜了三興炎漢啊。
...
【曹軍追上劉備,將百姓盡數圍住,死傷大半。
趙雲孤身返回,終於找到劉備妻兒。糜夫人受傷,為了不拖累趙雲,將阿鬥抱給趙雲後投井自盡。
大量的曹軍騎兵迎麵而來, 對趙雲圍追堵截。趙雲絲毫不懼,騎著白馬連番刺死數名曹軍將士。
曹洪急切跑到曹操麵前。曹洪:“丞相,此人已殺死我戰將五十員人哪!”
曹操擦了擦頭上的冷汗,向四周詢問:“此乃何人?”
曹洪騎著馬從山坡上下來:“陣中戰將可留姓名?”
趙雲怒聲道:“我乃常山趙子龍也!”
隻見四周圍困的將士無不感到驚愕,曹操感歎道:“真虎將也!吾當生擒之!”
趙雲要護住胸前的阿鬥,全身多處有鮮血,騎著的白馬也早已變了顏色。當趙雲被曹軍的絆馬坑絆倒後,曹兵趁機持槍向他刺去,趙雲憑借敏銳的反應,迅速爬起來與曹兵搏鬥,就算如此也不斷有曹將被斬下馬。
趙雲持槍帶著懷中的阿鬥,騎著鮮紅染色的白馬,在夕陽下向東而去...】
<誰說的“曹 操 不 會 為 難 百 姓”>
<劉禪:馬上就要和子龍叔叔在曹軍嘎嘎亂殺了,好興奮!>
<ssr趙雲【上線】>
<阿鬥:我與龍叔七進七出>
<戰歌起!>
<曹老板:自雲長走後很久沒有這種心動的感覺了>
<“我乃常山趙子龍也!!!”>
<雲妹好帥,好帥,好帥[舔]>
<曹老板:我愛死他了>
<阿鬥就是這時被顛傻了,真腦震蕩>
<趙子龍舉世無雙>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
[長阪坡英雄趙子龍!]
[漢昭烈帝劉備: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魏武帝曹操:這就是...趙子龍啊[驚呆]]
[明正德帝朱厚照:]
[唐太宗李世民:光幕好促狹,趙雲亂殺,劉阿鬥嘎嘎哈哈哈]
...
季漢 章武二年
趙雲真虎將!小阿鬥好奇盯著子龍叔叔,我以前就是這般被子龍叔叔救回來的嗎?!
震撼,子龍叔叔也太厲害了吧,那時候的我也好厲害啊,在曹軍中來來往往絲毫沒有受傷呢!
趙雲先是慈愛的撫摸阿鬥的頭,接著就看到光幕上顯眼的幾個字。這次也顧不上欣賞光幕上\"趙雲\"的英勇身姿,他更在意的是“雲妹...?”這是諢號還是說他日後...
看了這麽多年的光幕,諸葛亮對後世人的調侃還是心中有數的,這必然是喜愛子龍的意思。因此在見趙雲萬分糾結的模樣時,諸葛亮壞心的看向子龍。
劉備也反應過來大笑,張飛更是直接上手摟過趙雲。
“哈哈哈,趙四日後就叫雲妹,雲妹...”
趙雲當即黑臉,劉備打圓場:“後世人愛子龍良多,此前看光幕上的話可是有許多人想嫁給子龍呢。”
趙雲這下是被調侃得臉紅了,支支吾吾半天也隻好歎氣接受了“雲妹”這個諢號。突然不覺得趙四難聽了。
————
東漢 建安五年
許都
曹操被光幕說的很尷尬,本來因光幕的曝光,北方多有向他靠攏的趨勢,如今光幕這麽一說,對名聲的打擊是致命的。
“君輕民貴...”
帳中謀士郭嘉、荀攸、賈詡等人細細品味這句話。
曹操看到趙子龍在長阪坡亂殺,感慨:“龍膽英雄。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
“劉備身邊的大將...”
曹操是真的羨慕劉備,不僅有關羽,未來還有趙子龍。
荊州
劉表大發雷霆,“蔡瑁小人!荊州的豪族皆隻為自己的利益。”
此時更加後悔沒有在曹操官渡時進攻許昌!要是將天子救出來,曹操怎會如此囂張。
荊州本地的這些豪族有誰是真心的,嗬嗬,光幕說的沒錯,竟是些阿諛諂媚、貪生怕死之輩!
蔡夫人見光幕上自己和兒子在投降曹操後,還被處死,開始怨恨弟弟蔡瑁了。
江東
孫策不理解光幕上“劉備”的做法,就算仁義也不至於個人安危都不顧了吧。但是在看到有無數百姓自願跟隨劉備走時,心中有一股自己都沒料到的羨慕與敬佩。
“趙子龍真虎將也!”
“忠義難得,曹軍中七進七出!”
“真是長阪坡大英雄啊!”
孫策身邊的將軍如太史慈等人對趙雲讚賞有加,皆是佩服其忠義與武功。
...
...
劉備依舊堅持道:“新野、襄城百姓相隨已久,怎忍分離?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為貴,以民為本,以民為重。君輕而民貴啊!”
孫乾不讚同道:“主公,帶上百姓,多有拖累,莫如命其自行逃命。”
諸葛亮言:“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曹兵將至,有意跟劉使君者,一同過江往襄陽暫避...”城中百姓聽聞曹兵將至,開始扶老攜幼、拖兒帶女,冒著大雨,踏著泥濘來到江邊,隨劉皇叔向襄陽轉移。一路上百姓們苦不堪言,劉備看到這一切後,心痛不已,認為皆是自己的過錯才讓今天的這群百姓遭受如此苦難。】
<曹孟德《義師》《皆為百姓》[臉紅]>
<劉備的這段話看得幾欲落淚,古今又有多少帝王認同“君輕民貴”?>
<曹孟德打仗屠城的記錄自己去翻書,還有在當時屯田並不是現在以為的是好事情,當時曹軍、曹操的名號哪兒個不怕...>
<《愛民如子的曹老板》《深得民心的曹孟德》《好路人緣的曹丞相》>
<唉,這段拍得真好。>
<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三國誌?先主傳》>
[宋仁宗趙禎:曹操如何愛民如子了...?]
[宋熙寧三年蘇軾:後世還有人質疑昭烈帝的仁義?!]
[漢昭烈帝劉備:君子論跡不論心...]
[唐太宗李世民:君輕民貴,此言甚好!]
...
【當劉備帶著百姓渡江來到如今的荊州主事人劉琮處避難,劉琮不想傷害無辜百姓,蔡瑁卻執意放箭驅趕百姓。
劉備率領著同行的軍民十餘萬,繼續向江陵出發。途中過劉表墓時,劉備跪拜在墓前,自言過錯。
曹軍正往這邊而來,張飛提議:“今攜帶百姓數萬,日行十餘裏...倘曹兵追至,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劉備不同意,諸葛亮就說此時應該讓關羽、孫乾往江夏求救於劉琦。
蔡瑁代表荊州世家豪族將城池獻給了曹操。曹操坐在襄陽的大堂之上,語氣半是認真半是玩笑的問道:“荊州現有軍馬錢糧多少啊?”
蔡瑁極盡諂媚的回答:“馬軍五萬,步軍十五萬...”
曹操聽後無不驚訝,戲謔看向下方的蔡瑁:“荊州二十八萬軍馬,七千餘隻戰船...如此雄厚之力,將軍為何不戰自降啊?”
曹操派人暗中處死了劉琮母子。】
<蔡瑁就是一個阿諛諂媚的小人!他考慮的是世家豪族的利益,他視百姓如草芥。>
<劉琮一個小孩子都知道不能殺害無辜百姓,蔡瑁連一個小孩都不如,濫殺無辜嗬嗬...>
<雖然不應該笑,但是這劉表的墓未免太簡陋了吧[捂臉]前幾集袁本初的墓,看著比這個墓大多了>
<劉表:唉,當初都說了要把荊州給你,你要是領了荊州哪兒來現在的這些事?>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你現在沒那個本事還在這仁義,根本就是錯的,反而害苦百姓>
<反駁上麵的話,皇叔這做法的確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但是最開始的時候劉備就是一無所有,他走到現在所依靠的隻有“仁義”,真的很討厭那些說他假仁假義的人,你們穿到三國難道各個都是貴族都是人上人?>
<tmd好氣啊!!!劉備要是有這麽多人的話,他敢直接和曹操硬抗了,可惜劉表在荊州經營的幾十年啊![憤怒]>
<原來蔡瑁是法國人啊[狗頭]>
[東漢建安五年荊州牧劉表:曹賊,安敢如此欺辱我妻兒!]
[魏武帝曹操:哈哈哈,劉景升,觀感如何啊?[吃瓜]]
[季漢章武二年丞相諸葛亮:陛下的仁義自有百姓知道。]
[漢武帝劉徹:這幾年從光幕中,朕受益最深的便是“百姓”二字。]
[唐太宗李世民:朕亦是如此!可恨荊州的世家豪族皆是唯利益之徒]
[秦始皇嬴政:受益良多,得萬民之心方才能治好天下。]
看到這裏的劉邦群臣,已經明白了劉備為何會輸。他太真性情,太重情重義,這樣的人是很好,但在亂世之中,在爭霸天下的時候,要仁義與霸道兼存。昭烈帝的底子還是太薄了啊。
劉邦歎氣,高祖遺風咋就隻學到了這一點呢,朕還有其他的優點...可惜了三興炎漢啊。
...
【曹軍追上劉備,將百姓盡數圍住,死傷大半。
趙雲孤身返回,終於找到劉備妻兒。糜夫人受傷,為了不拖累趙雲,將阿鬥抱給趙雲後投井自盡。
大量的曹軍騎兵迎麵而來, 對趙雲圍追堵截。趙雲絲毫不懼,騎著白馬連番刺死數名曹軍將士。
曹洪急切跑到曹操麵前。曹洪:“丞相,此人已殺死我戰將五十員人哪!”
曹操擦了擦頭上的冷汗,向四周詢問:“此乃何人?”
曹洪騎著馬從山坡上下來:“陣中戰將可留姓名?”
趙雲怒聲道:“我乃常山趙子龍也!”
隻見四周圍困的將士無不感到驚愕,曹操感歎道:“真虎將也!吾當生擒之!”
趙雲要護住胸前的阿鬥,全身多處有鮮血,騎著的白馬也早已變了顏色。當趙雲被曹軍的絆馬坑絆倒後,曹兵趁機持槍向他刺去,趙雲憑借敏銳的反應,迅速爬起來與曹兵搏鬥,就算如此也不斷有曹將被斬下馬。
趙雲持槍帶著懷中的阿鬥,騎著鮮紅染色的白馬,在夕陽下向東而去...】
<誰說的“曹 操 不 會 為 難 百 姓”>
<劉禪:馬上就要和子龍叔叔在曹軍嘎嘎亂殺了,好興奮!>
<ssr趙雲【上線】>
<阿鬥:我與龍叔七進七出>
<戰歌起!>
<曹老板:自雲長走後很久沒有這種心動的感覺了>
<“我乃常山趙子龍也!!!”>
<雲妹好帥,好帥,好帥[舔]>
<曹老板:我愛死他了>
<阿鬥就是這時被顛傻了,真腦震蕩>
<趙子龍舉世無雙>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
[長阪坡英雄趙子龍!]
[漢昭烈帝劉備: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魏武帝曹操:這就是...趙子龍啊[驚呆]]
[明正德帝朱厚照:]
[唐太宗李世民:光幕好促狹,趙雲亂殺,劉阿鬥嘎嘎哈哈哈]
...
季漢 章武二年
趙雲真虎將!小阿鬥好奇盯著子龍叔叔,我以前就是這般被子龍叔叔救回來的嗎?!
震撼,子龍叔叔也太厲害了吧,那時候的我也好厲害啊,在曹軍中來來往往絲毫沒有受傷呢!
趙雲先是慈愛的撫摸阿鬥的頭,接著就看到光幕上顯眼的幾個字。這次也顧不上欣賞光幕上\"趙雲\"的英勇身姿,他更在意的是“雲妹...?”這是諢號還是說他日後...
看了這麽多年的光幕,諸葛亮對後世人的調侃還是心中有數的,這必然是喜愛子龍的意思。因此在見趙雲萬分糾結的模樣時,諸葛亮壞心的看向子龍。
劉備也反應過來大笑,張飛更是直接上手摟過趙雲。
“哈哈哈,趙四日後就叫雲妹,雲妹...”
趙雲當即黑臉,劉備打圓場:“後世人愛子龍良多,此前看光幕上的話可是有許多人想嫁給子龍呢。”
趙雲這下是被調侃得臉紅了,支支吾吾半天也隻好歎氣接受了“雲妹”這個諢號。突然不覺得趙四難聽了。
————
東漢 建安五年
許都
曹操被光幕說的很尷尬,本來因光幕的曝光,北方多有向他靠攏的趨勢,如今光幕這麽一說,對名聲的打擊是致命的。
“君輕民貴...”
帳中謀士郭嘉、荀攸、賈詡等人細細品味這句話。
曹操看到趙子龍在長阪坡亂殺,感慨:“龍膽英雄。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
“劉備身邊的大將...”
曹操是真的羨慕劉備,不僅有關羽,未來還有趙子龍。
荊州
劉表大發雷霆,“蔡瑁小人!荊州的豪族皆隻為自己的利益。”
此時更加後悔沒有在曹操官渡時進攻許昌!要是將天子救出來,曹操怎會如此囂張。
荊州本地的這些豪族有誰是真心的,嗬嗬,光幕說的沒錯,竟是些阿諛諂媚、貪生怕死之輩!
蔡夫人見光幕上自己和兒子在投降曹操後,還被處死,開始怨恨弟弟蔡瑁了。
江東
孫策不理解光幕上“劉備”的做法,就算仁義也不至於個人安危都不顧了吧。但是在看到有無數百姓自願跟隨劉備走時,心中有一股自己都沒料到的羨慕與敬佩。
“趙子龍真虎將也!”
“忠義難得,曹軍中七進七出!”
“真是長阪坡大英雄啊!”
孫策身邊的將軍如太史慈等人對趙雲讚賞有加,皆是佩服其忠義與武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