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給各界科普小常識1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然然劃向下一個視頻。
【古代的“滴血認親”、“銀針試毒”...是正確的嗎?】
【我們看古裝劇和小說時就發現裏麵經常會寫“滴血認親”和“銀針試毒”,那麽它們是否有科學依據,又是否靠譜呢?
首先是“滴血認親”,分為兩種,一種是滴骨法,另一種是合血法。滴骨法最早在三國時期有實例記載,還被法醫鼻祖宋慈收錄到《洗冤集錄》中。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係。合血法,大約出現在明代,在雙方都是活人前提下,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血液相凝就說明是親生的。
死人的骨骼無論露出還是入土,一般情況下軟組織都會經過腐敗完全溶解消失,毛發、指(趾)甲脫落,最後僅剩下白骨化骨骼骨質疏鬆,任何人的血液都會浸入。如果骨骼未幹枯,結構完整、表麵還存有軟組織時,任何人的血液都不會發生浸入。
不同血型的血液帶有不同的抗原抗體,血液能融合說明血型相同不代表有血緣關係。清代文人紀曉嵐就在書《閱微草堂筆記》中說這種辦法不行。】
<滴血驗親太不合理了,如果是o型血的話,豈不人人都是親戚[笑]>
<一個o型血,全世界都是他親戚[捂臉]>
<所以我們常說五百年前是一家hhh>
<但不得不說古人還是聰明,那個時候就知道血型的遺傳關係,這不妨看成是最原始的dna檢測法>
<滴血認親這個我熟啊,甄嬛傳裏不是演了嘛,將白礬調於水中,雖非父子亦可相溶。將清油調於水中,雖是父子亦不能溶[狗頭]>
[漢武帝·劉徹:這種方法不行嗎?dna檢測,那是什麽東西,不詳講嗎]
【電視劇裏也經常有“銀針試毒”的畫麵,經常看到裏麵都是隨便從頭上取下一根銀簪伸入菜中,若是銀簪變黑就說明菜有毒。
那麽這又有何依據呢?又是否靠譜呢?
宋慈的《洗冤集錄》中就有記載用銀針驗屍的事。但“銀針試毒”比起“滴血認親”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銀針內含有銀元素,而一些有毒物質中含有硫元素,當這兩種元素發生碰撞,會產生出一硫化二銀,該物質會導致銀針發生變色。在古代生產砒霜的技術還不成熟,一般會導致砒霜這種毒物中殘留硫或者硫化物的雜質,所以古代銀針才能檢測出帶有硫的毒物。
然而古代“銀針試毒”銀針變色,並非是遇到有毒物質才變色,而是遇到硫元素才變黑的。同樣的原理,我們用銀針去測雞蛋黃的時候,也會發生變色。雞蛋黃內也含硫元素,正因為這個元素的存在所以雞蛋黃被插入銀針後會變黑。
另外,有很多的毒物也無法用銀針檢測出來,比如:亞硝酸鹽、氰化鉀、氰化鈉等,他們不含硫元素無法與銀元素產生反應,銀針遇到這些也不會變黑。
我們現在的生產技術非常成熟,能夠提煉出純淨的不含硫元素砒霜,因此無論用銀針怎樣測試,都無法讓銀針變色。】
<那古代帝王是不是不吃雞蛋啊>
<古代銀針是測砒霜的,有用,現在的毒物太多,銀針基本測不出來>
<古代的毒藥有限>
<給皇帝布菜好像之前都要太監宮女先嚐,試毒>
<除了銀針和別人試吃,沒得其他辦法了嗎?>
<如果是慢行毒就是太醫日常的平安脈發現>
<有些毒驗不出來,等把身體掏空了才發現>
<我記得很多小說就喜歡寫用食物相克來做慢性毒,不曉得這種辦法得行不>
[宋仁宗·趙禎:是該慶幸我們古代毒物少...]
[唐太宗·李世民:醫者,從古至今都很重要]
......
滴血認親不靠譜李然然是知道的,畢竟電視劇也隻是電視劇,銀針試毒的原理倒是不知道怎麽回事。
各界人發現這次的視頻明明都看懂了,但又沒完全懂...
————
明 洪武二十七年
越來越難懂,先是血型又是化學元素,腦殼痛。
洪武帝朱元璋將《洗冤集錄》丟給周王朱橚,“好好學著,別丟了咱大明的臉。”
周王朱橚邊拿著書謝恩邊想,老父親是真把我當回事啊,現在就讓我一門心思的學醫。
“對了,你要是缺什麽東西了,直接來告訴咱,你現在做的是利國利民的事,以後是要記入史冊的。”
周王朱橚自動將這句話理解為“好好幹,以後青史留名。”
“唉。”朱元璋逐一從二十多個兒子的臉上劃過,真沒用。
朱棣心中一緊,“?”
“爹啊,你心中有什麽想法和兒子們說說,別憋著。”
朱元璋瞪了眼秦王朱樉,就他在封地幹的狗屁事能解什麽憂。
“dna ?銀元素?硫元素?你們可知道?下去後可有翻閱典籍查看?”
秦王朱樉等人不說話了,嗯,這個可不好懂。剛剛還嫉妒了下周王的心現在又平靜下來了,那可是青史留名啊。
湘王朱柏激動舉手,“爹,我覺著這些就和煉丹一樣,爹你放心,這事交給兒臣,兒臣定給您弄明白。”
————
清 康熙三十七年
康熙帝玄燁受過西方教育,光幕中的話不難理解,也因為越是理解了,越是感到不安。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一直是很慢的,一麵也用西方的東西,一麵又不願全部接受。
康熙帝可以自己學,也可以讓兒子們學,但心中還是擔憂這會威脅到大清的統治地位...
“光幕說的對,大清在未來會是罪人。”康熙帝玄燁感受到抉擇,這不單是讓學讓做就能解決的。
“朕也隻是皇帝而已。”
當真是坐井觀天,小覷了世界。
從講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後,康熙帝一直思考要不要大力發展西學,這期所講的視頻不過是正式確定了決心。
康熙帝玄燁將自己的想法說給了能做事的阿哥們,其中九阿哥胤禟表示自己願意去專研西方科學。這些科學元素還有ag什麽的不就是外國文字嗎,反正自己也挺感興趣的。
————
清 乾隆年間
乾隆帝弘曆問紀昀《閱徽草堂筆記》可有寫完,然而,紀昀自己在看到光幕視頻的時候都是一臉懵逼,我什麽時候寫了這?
乾隆帝弘曆也不為難紀昀,有點惋惜的說:“你什麽時候寫了,記得告訴朕,朕可以幫你參考。”朕的文學素養還是很棒的呢。
紀昀稍微一僵,微笑:“謝陛下隆恩,臣一定記著。”
......
【古代的“滴血認親”、“銀針試毒”...是正確的嗎?】
【我們看古裝劇和小說時就發現裏麵經常會寫“滴血認親”和“銀針試毒”,那麽它們是否有科學依據,又是否靠譜呢?
首先是“滴血認親”,分為兩種,一種是滴骨法,另一種是合血法。滴骨法最早在三國時期有實例記載,還被法醫鼻祖宋慈收錄到《洗冤集錄》中。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係。合血法,大約出現在明代,在雙方都是活人前提下,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血液相凝就說明是親生的。
死人的骨骼無論露出還是入土,一般情況下軟組織都會經過腐敗完全溶解消失,毛發、指(趾)甲脫落,最後僅剩下白骨化骨骼骨質疏鬆,任何人的血液都會浸入。如果骨骼未幹枯,結構完整、表麵還存有軟組織時,任何人的血液都不會發生浸入。
不同血型的血液帶有不同的抗原抗體,血液能融合說明血型相同不代表有血緣關係。清代文人紀曉嵐就在書《閱微草堂筆記》中說這種辦法不行。】
<滴血驗親太不合理了,如果是o型血的話,豈不人人都是親戚[笑]>
<一個o型血,全世界都是他親戚[捂臉]>
<所以我們常說五百年前是一家hhh>
<但不得不說古人還是聰明,那個時候就知道血型的遺傳關係,這不妨看成是最原始的dna檢測法>
<滴血認親這個我熟啊,甄嬛傳裏不是演了嘛,將白礬調於水中,雖非父子亦可相溶。將清油調於水中,雖是父子亦不能溶[狗頭]>
[漢武帝·劉徹:這種方法不行嗎?dna檢測,那是什麽東西,不詳講嗎]
【電視劇裏也經常有“銀針試毒”的畫麵,經常看到裏麵都是隨便從頭上取下一根銀簪伸入菜中,若是銀簪變黑就說明菜有毒。
那麽這又有何依據呢?又是否靠譜呢?
宋慈的《洗冤集錄》中就有記載用銀針驗屍的事。但“銀針試毒”比起“滴血認親”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銀針內含有銀元素,而一些有毒物質中含有硫元素,當這兩種元素發生碰撞,會產生出一硫化二銀,該物質會導致銀針發生變色。在古代生產砒霜的技術還不成熟,一般會導致砒霜這種毒物中殘留硫或者硫化物的雜質,所以古代銀針才能檢測出帶有硫的毒物。
然而古代“銀針試毒”銀針變色,並非是遇到有毒物質才變色,而是遇到硫元素才變黑的。同樣的原理,我們用銀針去測雞蛋黃的時候,也會發生變色。雞蛋黃內也含硫元素,正因為這個元素的存在所以雞蛋黃被插入銀針後會變黑。
另外,有很多的毒物也無法用銀針檢測出來,比如:亞硝酸鹽、氰化鉀、氰化鈉等,他們不含硫元素無法與銀元素產生反應,銀針遇到這些也不會變黑。
我們現在的生產技術非常成熟,能夠提煉出純淨的不含硫元素砒霜,因此無論用銀針怎樣測試,都無法讓銀針變色。】
<那古代帝王是不是不吃雞蛋啊>
<古代銀針是測砒霜的,有用,現在的毒物太多,銀針基本測不出來>
<古代的毒藥有限>
<給皇帝布菜好像之前都要太監宮女先嚐,試毒>
<除了銀針和別人試吃,沒得其他辦法了嗎?>
<如果是慢行毒就是太醫日常的平安脈發現>
<有些毒驗不出來,等把身體掏空了才發現>
<我記得很多小說就喜歡寫用食物相克來做慢性毒,不曉得這種辦法得行不>
[宋仁宗·趙禎:是該慶幸我們古代毒物少...]
[唐太宗·李世民:醫者,從古至今都很重要]
......
滴血認親不靠譜李然然是知道的,畢竟電視劇也隻是電視劇,銀針試毒的原理倒是不知道怎麽回事。
各界人發現這次的視頻明明都看懂了,但又沒完全懂...
————
明 洪武二十七年
越來越難懂,先是血型又是化學元素,腦殼痛。
洪武帝朱元璋將《洗冤集錄》丟給周王朱橚,“好好學著,別丟了咱大明的臉。”
周王朱橚邊拿著書謝恩邊想,老父親是真把我當回事啊,現在就讓我一門心思的學醫。
“對了,你要是缺什麽東西了,直接來告訴咱,你現在做的是利國利民的事,以後是要記入史冊的。”
周王朱橚自動將這句話理解為“好好幹,以後青史留名。”
“唉。”朱元璋逐一從二十多個兒子的臉上劃過,真沒用。
朱棣心中一緊,“?”
“爹啊,你心中有什麽想法和兒子們說說,別憋著。”
朱元璋瞪了眼秦王朱樉,就他在封地幹的狗屁事能解什麽憂。
“dna ?銀元素?硫元素?你們可知道?下去後可有翻閱典籍查看?”
秦王朱樉等人不說話了,嗯,這個可不好懂。剛剛還嫉妒了下周王的心現在又平靜下來了,那可是青史留名啊。
湘王朱柏激動舉手,“爹,我覺著這些就和煉丹一樣,爹你放心,這事交給兒臣,兒臣定給您弄明白。”
————
清 康熙三十七年
康熙帝玄燁受過西方教育,光幕中的話不難理解,也因為越是理解了,越是感到不安。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一直是很慢的,一麵也用西方的東西,一麵又不願全部接受。
康熙帝可以自己學,也可以讓兒子們學,但心中還是擔憂這會威脅到大清的統治地位...
“光幕說的對,大清在未來會是罪人。”康熙帝玄燁感受到抉擇,這不單是讓學讓做就能解決的。
“朕也隻是皇帝而已。”
當真是坐井觀天,小覷了世界。
從講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後,康熙帝一直思考要不要大力發展西學,這期所講的視頻不過是正式確定了決心。
康熙帝玄燁將自己的想法說給了能做事的阿哥們,其中九阿哥胤禟表示自己願意去專研西方科學。這些科學元素還有ag什麽的不就是外國文字嗎,反正自己也挺感興趣的。
————
清 乾隆年間
乾隆帝弘曆問紀昀《閱徽草堂筆記》可有寫完,然而,紀昀自己在看到光幕視頻的時候都是一臉懵逼,我什麽時候寫了這?
乾隆帝弘曆也不為難紀昀,有點惋惜的說:“你什麽時候寫了,記得告訴朕,朕可以幫你參考。”朕的文學素養還是很棒的呢。
紀昀稍微一僵,微笑:“謝陛下隆恩,臣一定記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