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真的有沒有被外敵入侵的朝代嗎?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曆史向問答視頻:【曆史上哪兒個朝代沒有被外敵入侵?】
【問: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對外戰爭,甚至於有的朝代因此而亡國。所以曆史上有沒有哪兒個朝代是沒有外患的?】
<這標題簡直就是寫著元朝的名字[狗頭]>
<笑死,因為它自己就是外患啊,從來都是它入侵別人的份兒,還沒有別人入侵它的[笑哭]>
<東周也算吧[吃瓜]>
<不算的吧,雖然它一直被其他諸侯吊打,但從原則上講,各諸侯國在名義上依然是周朝臣子。
齊桓公稱霸不都還說的是尊王攘夷嘛,而且燕國還因為戎狄失聯了好長一段時間…>
<秦朝?感覺也沒有什麽外患,主要是內部六國造反>
<秦朝:所以我修長城是為了好看的嗎?>
<東漢不算嗎?不也一直是吊打周邊少數民族>
<有個說法就是涼州的羌亂拖垮了東漢,羌亂可一直都是東漢的邊患>
<晉朝就不說了,西晉因此亡國。唐朝的話,感覺挺強大的>
<唐朝強大…你是半點不提國都六陷,天子九遷啊>
<唐朝的突厥表示我白忙活了???>
<那這麽看的話,就隻有元朝了。除去宋明兩個被異族入侵滅亡的朝代,其餘朝代周邊也或多或少遭遇過入侵>
<元朝是隻有對外戰爭失敗,從沒有被入侵,最後也是亡於內部的農民起義和各軍閥混戰>
<你忘了元緬戰爭,本來元使去見緬王,結果被處死了。
忽必烈本來還想著先靜觀其變的,結果緬甸自己主動出擊,非要入侵雲南[狗頭]結果就被打成緬中行省了[滑稽]>
<我尋思著現在也沒哪兒個國家沒有外患啊…>
……
提到西晉了,司馬炎歎氣,這個視頻快點過去吧。
唐德宗李適和唐憲宗李純聽到【國都六陷,天子九遷】沒有半點驚訝。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卻是憤怒道:“窩囊!!!”
武周女皇武則天聽到了後世皇帝的事,更是下定決心這個位子還是得交給有能之人。
武則天清楚明白大唐的問題現在已經有顯現,所以這之後的皇帝至關重要。
宋明兩朝人被光幕的一句【被異族入侵滅亡的朝代】給整破防了。
趙匡胤發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完成除契丹外的統一,還要為後世打下更好的基礎,以便日後能夠收複燕雲十六州。
“我宋絕不會再被說成送和慫了!”
朱元璋通過光幕,了解了更多的未來後,對於大明的未來是表示愛咋咋地。現在的朱元璋眼界寬闊後,也有了新的野望。
“亡在自己人手裏也行,絕不會讓異族入關!”
————
秦 始皇帝二十九年
“邊疆有蒙將軍在,朕很是心安。”
秦始皇嬴政自光幕說清楚秦亡的真相後,不再擔心北邊的匈奴了,有蒙恬在匈奴人不敢南下。
唯一需要關注的是要防止匈奴成長為後世讓漢朝忌憚,並與之和親的匈奴。
看向下方端正坐著的扶蘇道:“看了這麽久的光幕,可有思索過?”
扶蘇起身行禮後,回答道:“兒臣認為大秦現在需要的是安穩人心,恢複發展,使六國之人心向大秦,認同其秦人身份。”
先說了大秦現在的情形,停頓一會兒後,繼續說:
“對於匈奴,兒臣則認為應剿、撫並行。誠如光幕所言,日後都是屬於一國之人,光幕的話匈奴那邊自然也聽得懂。
如果他們自願的話,就給予其秦人身份,仿製唐朝的做法。如果他們膽敢負隅頑抗,則戰,一舉擊敗其信心,再談條件。”
秦始皇嬴政看著眼前侃侃而談的扶蘇,心中越發滿意,總算開竅了。
————
東漢 建武十九年
“羌亂拖垮了東漢,是滅亡的根源。”
漢光武帝劉秀握筆沉思,曾設置了護羌校尉來治理羌人的問題,西北邊境問題因此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但是自護羌校尉牛邯死後取消了護羌校尉,邊境局勢又緊張起來。羌人各族發生叛亂,後麵派了馬援才將其平定。
所以,後麵羌人頻頻叛亂,朝廷方麵投入了太多,若是到了末年還是如此,那麽先拖垮的無疑是漢。
劉秀想到光幕以前的視頻好像也提到過民族的解決方法?
馬援看著光幕前所說的問題,心中有了些想法,大漢不能總是在一些特定時候才設置護羌校尉。
如今羌人與漢人多混雜而居,效仿前漢時期的治理方法,對羌人懷柔為主、剿滅為輔,這樣才更合適。
等光幕結束後,馬援就向光武帝劉秀進言自己的想法。
劉秀思索會兒:“外戚、宦官專權,會帶來官場腐敗黑暗,對於羌人的治理應多是在圍剿。錢財的耗費巨大,百姓的負擔也越重。”
“你說得對,大漢應該是更包容的。”
————
東漢 建寧三年
“真是糟糕。”
無論是說張角黃巾起義還是說東漢末年,包括這次的羌人反複叛亂拖垮東漢的事,都讓劉宏臉色很不好看。
光幕所說的每一件事都無疑讓劉宏倍感憤怒的。
去年,破羌將軍段熲在射虎塞外穀擊敗先零羌,東羌已經全部被平定了,難道還有什麽問題嗎?
涼州問題、蠻族問題、財政狀況...
劉宏感到不太妙,揉揉額角,歎息:“大漢有救嗎?”
……
“羌人?”曹操不屑,冷哼。
“待我成家後,定要投身軍旅做個大將軍,讓這些羌人看看我大漢的厲害!”
“有段大將軍在,羌人有何懼?”袁術難得沒有說些擾興的話,又說出了自己的理想。
“我以後肯定比曹阿瞞你厲害!袁家有大哥在,壓根不用操心。那我就要做比你的還大的將軍,要掃平周邊所有的叛亂!”
“你呢?有什麽想法?”
曹操追問著在這一群中最年長其容貌儀態最為出眾的袁紹。
“我沒有多的誌向,做個名士足矣。”
袁紹不是袁家嫡子,為人一向比袁術這個嫡次子要低調些。但是袁紹知人下士,為人仁愛,頗有名望。
……
————
元 至元二十二年
“元朝的外患麽?”
忽必烈最先想到的則是那幾個汗國,心思各異,哪兒個是好惹的,隻是現在大家明麵上都相安無事罷了。
“這樣看來,大元還真是內憂外患啊,有個近百年也不錯…”
忽必烈幹脆自暴自棄了,要解決內部的那些問題太麻煩了。
可能因為這段時間與父親忽必烈坦誠的說開後,真金整個人也不再多思生病,反而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漢法中。
“大元若要坐穩天下,道阻且長。各種舊製度要變,還得提拔一批支持新製度的官吏,所以選拔人才才是關鍵。”
真金太子趁機再次提出開科舉,這次雖然得到了忽必烈的同意,但是蒙古舊貴族仍在阻擾,真金太子頂住壓力與之周旋。
……
【問: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對外戰爭,甚至於有的朝代因此而亡國。所以曆史上有沒有哪兒個朝代是沒有外患的?】
<這標題簡直就是寫著元朝的名字[狗頭]>
<笑死,因為它自己就是外患啊,從來都是它入侵別人的份兒,還沒有別人入侵它的[笑哭]>
<東周也算吧[吃瓜]>
<不算的吧,雖然它一直被其他諸侯吊打,但從原則上講,各諸侯國在名義上依然是周朝臣子。
齊桓公稱霸不都還說的是尊王攘夷嘛,而且燕國還因為戎狄失聯了好長一段時間…>
<秦朝?感覺也沒有什麽外患,主要是內部六國造反>
<秦朝:所以我修長城是為了好看的嗎?>
<東漢不算嗎?不也一直是吊打周邊少數民族>
<有個說法就是涼州的羌亂拖垮了東漢,羌亂可一直都是東漢的邊患>
<晉朝就不說了,西晉因此亡國。唐朝的話,感覺挺強大的>
<唐朝強大…你是半點不提國都六陷,天子九遷啊>
<唐朝的突厥表示我白忙活了???>
<那這麽看的話,就隻有元朝了。除去宋明兩個被異族入侵滅亡的朝代,其餘朝代周邊也或多或少遭遇過入侵>
<元朝是隻有對外戰爭失敗,從沒有被入侵,最後也是亡於內部的農民起義和各軍閥混戰>
<你忘了元緬戰爭,本來元使去見緬王,結果被處死了。
忽必烈本來還想著先靜觀其變的,結果緬甸自己主動出擊,非要入侵雲南[狗頭]結果就被打成緬中行省了[滑稽]>
<我尋思著現在也沒哪兒個國家沒有外患啊…>
……
提到西晉了,司馬炎歎氣,這個視頻快點過去吧。
唐德宗李適和唐憲宗李純聽到【國都六陷,天子九遷】沒有半點驚訝。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卻是憤怒道:“窩囊!!!”
武周女皇武則天聽到了後世皇帝的事,更是下定決心這個位子還是得交給有能之人。
武則天清楚明白大唐的問題現在已經有顯現,所以這之後的皇帝至關重要。
宋明兩朝人被光幕的一句【被異族入侵滅亡的朝代】給整破防了。
趙匡胤發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完成除契丹外的統一,還要為後世打下更好的基礎,以便日後能夠收複燕雲十六州。
“我宋絕不會再被說成送和慫了!”
朱元璋通過光幕,了解了更多的未來後,對於大明的未來是表示愛咋咋地。現在的朱元璋眼界寬闊後,也有了新的野望。
“亡在自己人手裏也行,絕不會讓異族入關!”
————
秦 始皇帝二十九年
“邊疆有蒙將軍在,朕很是心安。”
秦始皇嬴政自光幕說清楚秦亡的真相後,不再擔心北邊的匈奴了,有蒙恬在匈奴人不敢南下。
唯一需要關注的是要防止匈奴成長為後世讓漢朝忌憚,並與之和親的匈奴。
看向下方端正坐著的扶蘇道:“看了這麽久的光幕,可有思索過?”
扶蘇起身行禮後,回答道:“兒臣認為大秦現在需要的是安穩人心,恢複發展,使六國之人心向大秦,認同其秦人身份。”
先說了大秦現在的情形,停頓一會兒後,繼續說:
“對於匈奴,兒臣則認為應剿、撫並行。誠如光幕所言,日後都是屬於一國之人,光幕的話匈奴那邊自然也聽得懂。
如果他們自願的話,就給予其秦人身份,仿製唐朝的做法。如果他們膽敢負隅頑抗,則戰,一舉擊敗其信心,再談條件。”
秦始皇嬴政看著眼前侃侃而談的扶蘇,心中越發滿意,總算開竅了。
————
東漢 建武十九年
“羌亂拖垮了東漢,是滅亡的根源。”
漢光武帝劉秀握筆沉思,曾設置了護羌校尉來治理羌人的問題,西北邊境問題因此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但是自護羌校尉牛邯死後取消了護羌校尉,邊境局勢又緊張起來。羌人各族發生叛亂,後麵派了馬援才將其平定。
所以,後麵羌人頻頻叛亂,朝廷方麵投入了太多,若是到了末年還是如此,那麽先拖垮的無疑是漢。
劉秀想到光幕以前的視頻好像也提到過民族的解決方法?
馬援看著光幕前所說的問題,心中有了些想法,大漢不能總是在一些特定時候才設置護羌校尉。
如今羌人與漢人多混雜而居,效仿前漢時期的治理方法,對羌人懷柔為主、剿滅為輔,這樣才更合適。
等光幕結束後,馬援就向光武帝劉秀進言自己的想法。
劉秀思索會兒:“外戚、宦官專權,會帶來官場腐敗黑暗,對於羌人的治理應多是在圍剿。錢財的耗費巨大,百姓的負擔也越重。”
“你說得對,大漢應該是更包容的。”
————
東漢 建寧三年
“真是糟糕。”
無論是說張角黃巾起義還是說東漢末年,包括這次的羌人反複叛亂拖垮東漢的事,都讓劉宏臉色很不好看。
光幕所說的每一件事都無疑讓劉宏倍感憤怒的。
去年,破羌將軍段熲在射虎塞外穀擊敗先零羌,東羌已經全部被平定了,難道還有什麽問題嗎?
涼州問題、蠻族問題、財政狀況...
劉宏感到不太妙,揉揉額角,歎息:“大漢有救嗎?”
……
“羌人?”曹操不屑,冷哼。
“待我成家後,定要投身軍旅做個大將軍,讓這些羌人看看我大漢的厲害!”
“有段大將軍在,羌人有何懼?”袁術難得沒有說些擾興的話,又說出了自己的理想。
“我以後肯定比曹阿瞞你厲害!袁家有大哥在,壓根不用操心。那我就要做比你的還大的將軍,要掃平周邊所有的叛亂!”
“你呢?有什麽想法?”
曹操追問著在這一群中最年長其容貌儀態最為出眾的袁紹。
“我沒有多的誌向,做個名士足矣。”
袁紹不是袁家嫡子,為人一向比袁術這個嫡次子要低調些。但是袁紹知人下士,為人仁愛,頗有名望。
……
————
元 至元二十二年
“元朝的外患麽?”
忽必烈最先想到的則是那幾個汗國,心思各異,哪兒個是好惹的,隻是現在大家明麵上都相安無事罷了。
“這樣看來,大元還真是內憂外患啊,有個近百年也不錯…”
忽必烈幹脆自暴自棄了,要解決內部的那些問題太麻煩了。
可能因為這段時間與父親忽必烈坦誠的說開後,真金整個人也不再多思生病,反而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漢法中。
“大元若要坐穩天下,道阻且長。各種舊製度要變,還得提拔一批支持新製度的官吏,所以選拔人才才是關鍵。”
真金太子趁機再次提出開科舉,這次雖然得到了忽必烈的同意,但是蒙古舊貴族仍在阻擾,真金太子頂住壓力與之周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