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一個理想主義者最後的燃燒!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眼前劃過的是薑維的一生】
(畫麵開始就是一個年老的將軍,左手撫胸,右手提劍掃視周邊士兵,一臉悲愴道:“我計不成,乃天命也!”長劍插入胸膛,死不瞑目。)
【薑維,字伯約,出身天水薑氏,本是魏將。公元228年諸葛丞相軍出祁山北伐,天水郡太守馬遵懷疑薑維有異心,因此不得已投降蜀漢。
“老將軍,可識天水薑伯約。”
“若得一薑伯約,則得一鳳凰。”
諸葛亮辟薑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並傳授薑維畢生所學,二十七歲的薑維意氣風發。
在這之後獨自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並遷升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公元234年諸葛武侯病逝五丈原,薑維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
薑維繼承諸葛武侯的遺誌“北伐中原,匡扶漢室,還於舊都。”
公元238年薑維跟隨蜀漢大將軍蔣琬駐軍漢中,薑維為營司馬,多次率領偏軍西入羌中作戰。公元240年薑維出兵隴西,郭淮進軍,追至強中,薑維退兵。
公元243年薑維遷升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公元246年薑維出兵進攻隴西,擊敗魏將郭淮、夏侯霸等。
公元247年薑維遷升為衛將軍,錄尚書事。同年,薑維率兵平息蜀漢境內的各夷族起事,雍、涼等地的羌胡人背魏降蜀,薑維兵出接應,將其遷至蜀境。
公元249年薑維假節,兵出西平,不克而還。蜀漢丞相費禕與薑維政見不一,使薑維率領的軍隊不超過萬人。公元250年薑維攻打西平,並俘虜魏將郭循。
公元253年費禕被降將郭循刺殺身亡,薑維領數萬人出石營,圍攻南安,因軍糧耗盡隻得退軍。
公元254年薑維督內外軍事,出兵隴西,狄道長李簡舉城投降,繼續進圍襄武,殺魏將徐質,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魏軍敗退。
公元255年薑維領車騎將軍夏侯霸、征西大將軍張翼出狄道,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敗退,因魏國征西將軍陳泰救援狄道城,隻得退軍駐紮鍾題。
“身後無主,縱奪得祁山九寨又有何為?”
公元256年薑維遷升為大將軍,被魏將鄧艾擊敗,蜀軍死傷頗多,百姓深怨薑維。薑維自請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公元258年劉禪恢複薑維大將軍的職位。
“繼武侯遺誌,強行難為之事,前後九伐中原,朝野多有非議。”
公元262年薑維整頓軍馬,上表後主奏請九伐中原,無奈被鄧艾所擊敗,薑維退駐遝中。時宦官黃皓弄權,薑維請求將黃皓斬殺,後主劉禪不肯,因此薑維不敢回成都,於是在遝中種麥以求時機北伐。
“大勢已去,豈可強為…”
公元263年薑維再次上表後主劉禪,請求派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備魏國的襲擊,但劉禪聽信宦官黃皓鬼神之言,不許。
不久之後,魏軍五路伐蜀,薑維被鄧艾所牽製,退駐陰平,鍾會圍攻漢、樂二城。
魏軍進攻關口,蜀將傅僉格鬥至死,蔣舒開城投降,薑維和廖化隻好放棄陰平,與張翼、董厥會合,退保劍閣。
鄧艾偷渡陰平,進兵綿竹,諸葛瞻父子戰死,劉禪開城投降,並敕令薑維投降。
“大將軍接旨…”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薑維心中悲憤卻無可奈何,率軍向鍾會投降。
“我薑維才疏智短,但忠心可鑒,至死也要保住先帝創下的基業。”
“我有一計,可使漢室幽而複明”
薑維投降鍾會後,一直不忘複國,在知道鍾會有反心後,煽動鍾會陷害鄧艾,割據蜀地造反。
最終因事情敗露,成都大亂,薑維、鄧艾、鍾會及張翼等在變亂中為亂兵所殺。】
(衛瓘來到薑維的屍體邊拱手道:“蜀國之滅,絕非將軍之罪,實是後主無道而致啊…”)
<天水麒麟兒為報武侯知遇恩,願為漢室赴國難>
<蜀漢後期幸得有薑維,可惜的是隻有一個薑維[歎氣]>
<薑維:我有一計…
劉禪:停!我看了出師表,裏麵根本沒有你!>
<薑維甚至沒有見過先主劉備,卻一直在說興複大漢,繼承丞相和先帝的誌願[大哭]>
<繼丞相之遺誌,討篡漢之逆賊!>
<天命不在漢,不可強求。>
<身後無主,縱奪得燕雲十六州又有何為?嶽飛與薑維的處境又何嚐不是相似的>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複安,日月幽而複明。劉禪真的不值得>
<薑維最後的一些操作真的,就…可以說蜀國是因為薑維才滅的>
<九伐中原,國力真的受不住了>
<還是多去看看史料再來討論吧…>
<畢竟諸葛亮也隻有一個>
<害,蜀漢最後竟然是靠一個魏國的降將>
<國運這個東西真的有點厲害,劉邦開創大漢從蜀地開始,大漢的結局也是在蜀地[難過]>
<薑維一計害三賢,已經很厲害了>
<漢大將軍,始於韓信,終於薑維。>
……
季漢的浪漫,不就源於這一群理想主義者嗎?
有著共同目標,也不怪這麽多年來,大家對於季漢的惋惜,也正因如此對於劉禪的怨才更深了…
劉邦原先根本沒想過大漢會有四百多年,也沒想過在經曆過王莽篡漢後會有劉秀的複興,雖早知道劉備沒能再興漢室,但是這個子孫能得這麽多人的追隨,人格魅力看樣子還是能和自己比的。
韓信在長安過著軟禁的生活,每日就靠著看光幕打發時間。
見到【漢大將軍,始於韓信,終於薑維。】這句話,不由愣住。
一方麵替最後一位漢大將軍薑維感到惋惜,另一方麵也是開始懷念之前做漢大將軍時的日子。
陳倉之戰、安邑之戰、京索之戰、破齊之戰、破代之戰…
不管是皇帝劉邦還是漢王劉邦,也不管是漢大將軍韓信還是淮陰侯韓信,那段時光終究是回不去了。
劉備恨不得將劉阿鬥從三弟那裏接回來,吊起來打一頓。
“你說說,他對得起這些忠臣嗎!”
劉備實在是被光幕的話刺激到了,薑維這個降將都知道不能降,他竟然降了…
“天水薑伯約…”諸葛亮算算時間此時的薑維應還是少年。
麵對這麽個素未謀麵的弟子,諸葛亮還是感興趣的。
“臣…”
“欸~我知道你想幹什麽,等咱們北伐,就可以讓你們再續師徒前緣。”
劉備笑著阻止了諸葛亮要說出口的話。
另一邊的劉禪,戰戰兢兢的看著麵前的三叔張飛。
張飛對這個從沒見過麵的漢大將軍很是惋惜,恨恨瞪著劉禪,自己這個侄兒可真是令人寒心。
天水郡冀縣
“???”與母親相依為命的薑維不敢相信光幕的話,年紀輕輕就知道自己的一生麽…
最後的漢大將軍。
此地不宜久留啊。
薑維雖年輕,但也知道光幕說的這些,自己若不好好處理的話是沒有好下場的。
薑維不帶任何考慮,隨即便與寡母離開了土生土長的天水郡,隱姓埋名去往益州。
(畫麵開始就是一個年老的將軍,左手撫胸,右手提劍掃視周邊士兵,一臉悲愴道:“我計不成,乃天命也!”長劍插入胸膛,死不瞑目。)
【薑維,字伯約,出身天水薑氏,本是魏將。公元228年諸葛丞相軍出祁山北伐,天水郡太守馬遵懷疑薑維有異心,因此不得已投降蜀漢。
“老將軍,可識天水薑伯約。”
“若得一薑伯約,則得一鳳凰。”
諸葛亮辟薑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並傳授薑維畢生所學,二十七歲的薑維意氣風發。
在這之後獨自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並遷升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公元234年諸葛武侯病逝五丈原,薑維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
薑維繼承諸葛武侯的遺誌“北伐中原,匡扶漢室,還於舊都。”
公元238年薑維跟隨蜀漢大將軍蔣琬駐軍漢中,薑維為營司馬,多次率領偏軍西入羌中作戰。公元240年薑維出兵隴西,郭淮進軍,追至強中,薑維退兵。
公元243年薑維遷升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公元246年薑維出兵進攻隴西,擊敗魏將郭淮、夏侯霸等。
公元247年薑維遷升為衛將軍,錄尚書事。同年,薑維率兵平息蜀漢境內的各夷族起事,雍、涼等地的羌胡人背魏降蜀,薑維兵出接應,將其遷至蜀境。
公元249年薑維假節,兵出西平,不克而還。蜀漢丞相費禕與薑維政見不一,使薑維率領的軍隊不超過萬人。公元250年薑維攻打西平,並俘虜魏將郭循。
公元253年費禕被降將郭循刺殺身亡,薑維領數萬人出石營,圍攻南安,因軍糧耗盡隻得退軍。
公元254年薑維督內外軍事,出兵隴西,狄道長李簡舉城投降,繼續進圍襄武,殺魏將徐質,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魏軍敗退。
公元255年薑維領車騎將軍夏侯霸、征西大將軍張翼出狄道,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敗退,因魏國征西將軍陳泰救援狄道城,隻得退軍駐紮鍾題。
“身後無主,縱奪得祁山九寨又有何為?”
公元256年薑維遷升為大將軍,被魏將鄧艾擊敗,蜀軍死傷頗多,百姓深怨薑維。薑維自請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公元258年劉禪恢複薑維大將軍的職位。
“繼武侯遺誌,強行難為之事,前後九伐中原,朝野多有非議。”
公元262年薑維整頓軍馬,上表後主奏請九伐中原,無奈被鄧艾所擊敗,薑維退駐遝中。時宦官黃皓弄權,薑維請求將黃皓斬殺,後主劉禪不肯,因此薑維不敢回成都,於是在遝中種麥以求時機北伐。
“大勢已去,豈可強為…”
公元263年薑維再次上表後主劉禪,請求派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備魏國的襲擊,但劉禪聽信宦官黃皓鬼神之言,不許。
不久之後,魏軍五路伐蜀,薑維被鄧艾所牽製,退駐陰平,鍾會圍攻漢、樂二城。
魏軍進攻關口,蜀將傅僉格鬥至死,蔣舒開城投降,薑維和廖化隻好放棄陰平,與張翼、董厥會合,退保劍閣。
鄧艾偷渡陰平,進兵綿竹,諸葛瞻父子戰死,劉禪開城投降,並敕令薑維投降。
“大將軍接旨…”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薑維心中悲憤卻無可奈何,率軍向鍾會投降。
“我薑維才疏智短,但忠心可鑒,至死也要保住先帝創下的基業。”
“我有一計,可使漢室幽而複明”
薑維投降鍾會後,一直不忘複國,在知道鍾會有反心後,煽動鍾會陷害鄧艾,割據蜀地造反。
最終因事情敗露,成都大亂,薑維、鄧艾、鍾會及張翼等在變亂中為亂兵所殺。】
(衛瓘來到薑維的屍體邊拱手道:“蜀國之滅,絕非將軍之罪,實是後主無道而致啊…”)
<天水麒麟兒為報武侯知遇恩,願為漢室赴國難>
<蜀漢後期幸得有薑維,可惜的是隻有一個薑維[歎氣]>
<薑維:我有一計…
劉禪:停!我看了出師表,裏麵根本沒有你!>
<薑維甚至沒有見過先主劉備,卻一直在說興複大漢,繼承丞相和先帝的誌願[大哭]>
<繼丞相之遺誌,討篡漢之逆賊!>
<天命不在漢,不可強求。>
<身後無主,縱奪得燕雲十六州又有何為?嶽飛與薑維的處境又何嚐不是相似的>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複安,日月幽而複明。劉禪真的不值得>
<薑維最後的一些操作真的,就…可以說蜀國是因為薑維才滅的>
<九伐中原,國力真的受不住了>
<還是多去看看史料再來討論吧…>
<畢竟諸葛亮也隻有一個>
<害,蜀漢最後竟然是靠一個魏國的降將>
<國運這個東西真的有點厲害,劉邦開創大漢從蜀地開始,大漢的結局也是在蜀地[難過]>
<薑維一計害三賢,已經很厲害了>
<漢大將軍,始於韓信,終於薑維。>
……
季漢的浪漫,不就源於這一群理想主義者嗎?
有著共同目標,也不怪這麽多年來,大家對於季漢的惋惜,也正因如此對於劉禪的怨才更深了…
劉邦原先根本沒想過大漢會有四百多年,也沒想過在經曆過王莽篡漢後會有劉秀的複興,雖早知道劉備沒能再興漢室,但是這個子孫能得這麽多人的追隨,人格魅力看樣子還是能和自己比的。
韓信在長安過著軟禁的生活,每日就靠著看光幕打發時間。
見到【漢大將軍,始於韓信,終於薑維。】這句話,不由愣住。
一方麵替最後一位漢大將軍薑維感到惋惜,另一方麵也是開始懷念之前做漢大將軍時的日子。
陳倉之戰、安邑之戰、京索之戰、破齊之戰、破代之戰…
不管是皇帝劉邦還是漢王劉邦,也不管是漢大將軍韓信還是淮陰侯韓信,那段時光終究是回不去了。
劉備恨不得將劉阿鬥從三弟那裏接回來,吊起來打一頓。
“你說說,他對得起這些忠臣嗎!”
劉備實在是被光幕的話刺激到了,薑維這個降將都知道不能降,他竟然降了…
“天水薑伯約…”諸葛亮算算時間此時的薑維應還是少年。
麵對這麽個素未謀麵的弟子,諸葛亮還是感興趣的。
“臣…”
“欸~我知道你想幹什麽,等咱們北伐,就可以讓你們再續師徒前緣。”
劉備笑著阻止了諸葛亮要說出口的話。
另一邊的劉禪,戰戰兢兢的看著麵前的三叔張飛。
張飛對這個從沒見過麵的漢大將軍很是惋惜,恨恨瞪著劉禪,自己這個侄兒可真是令人寒心。
天水郡冀縣
“???”與母親相依為命的薑維不敢相信光幕的話,年紀輕輕就知道自己的一生麽…
最後的漢大將軍。
此地不宜久留啊。
薑維雖年輕,但也知道光幕說的這些,自己若不好好處理的話是沒有好下場的。
薑維不帶任何考慮,隨即便與寡母離開了土生土長的天水郡,隱姓埋名去往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