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然然白天上班摸魚很開心,晚上才想起昨晚還有最後一期沒看。
於是打開13站視頻翻看記錄。
【大家好,我是熙寧。因為從第一期開始就有很多人在討論民族相關的問題,所以我今天也和大家一起談談“民族問題”吧。
接上一期我們講的鴉片戰爭,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講無非是誰做皇帝給誰納糧,任何的改朝換代隻要不觸動他們的眼前利益,那麽俯首稱臣即可。
所以無論是清王朝還是外夷,誰來統治他們,沒有什麽兩樣。在之後的列強侵華戰爭中,絕大多數民眾的態度是看熱鬧。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並沒有吸取戰爭失敗的教訓,開始依靠英法等國,對付國內的太平天國運動和撚軍的人民運動。
兩種民族矛盾交織一起——少數民族統治者與各族被壓迫人民的矛盾和中華民族整體與外國殖民主義侵略者之間的矛盾。
此時的清王朝統治者再也無法緩和國內的民族矛盾,也再無力抵抗外國侵略者的入侵。
而將真正喚醒我們的民族意識的是近代“抗日戰爭”。近代時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已經深入人心,所以我們才能聯合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創造史無前例宏偉壯觀的曆史。 】
【 民族來於大一統觀念的形成,秦始皇統一,建立封建集權,使大一統的觀念首次出現在人們腦海中,而後的漢王朝承接秦製,繼續將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
漢王朝重用少數民族的首領,他們可封侯可做官。這一舉措加強了華夏族和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了解,進一步密切了多民族國家的內在聯係。
唐朝的統治者克服了民族優劣的偏狹,尊重少數民族的人格與風俗,以懷柔、羈縻作為邊疆政策,使期間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元朝在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促進了我國邊疆的形成和鞏固,還初步奠定了中國疆域的最大規模。
明朝總結了元朝的教訓,他們的漢族主義思想和民族歧視觀比較淡薄,他們認為“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者,皆朕赤子,豈有彼此”。
清朝的疆域為今天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疆域奠定了基礎。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也對近代中華民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的文明既有了漢族主宰的漢唐盛世,也有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蒙元帝國與大清王朝。】
【在 1911年辛亥革命“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孫中山倡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推翻少數民族主導的滿清封建王朝為己任。民國將“五族共和”(滿、蒙、回、藏)寫入了新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根據少數民族聚居的不同情況,建立了不同行政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 】
<我們曆史上的每個朝代都有著自己的價值,望大家不要陷入朝代崇拜 >
< 提一下清朝把新疆、西藏、青海、內蒙,遼東這幾個地區徹底融入中國版圖,確立了現代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你可以討厭清,但不能否認清。 >
<其實後麵的土司製度還有改土歸流都可以再講一講。>
< 說實話,唐朝的經濟和文化的繁榮是真離不開自身的包容開放。>
<看了蘇聯為何崩潰,沒有處理好民族矛盾也是一個,搞大俄羅斯主義和區別歧視其他民族是不可取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 為什麽不提宋?因為宋對待少數民族是求和政策[狗頭]>
< 大膽!那是歲幣!為了和平>
<經曆了少數民族統一後,各民族間的融合說實話有了更深的發展, >
<外蒙古, 外東北,外疆…從鴉片戰爭前1300多萬到960萬>
< 大清亡了後其實邊疆那些地區根本不穩定,疆蒙滿都想獨立,但最後就外蒙真獨立出去了 >
< 幾千年的民族融合了,所以現在扯什麽血統什麽的是最無語的了… >
……
秦 始皇帝二十九年
正開始第三次東巡的始皇帝嬴政努力消化著這幾期關於光幕透露的信息。
“丞相對此怎麽看?”
李斯從光幕中摸到了頭緒,“《孟子》中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如今看來,天下的關鍵在於民心二字。”李斯用茶水在案桌上寫著“民心”。
嬴政沉默看著“民心”這二字。
又想到未來漢唐等對少數民族的治理,雖然現在秦還不能直接做到千年後的華夏那般,但套用下其他朝代的方法也不是不可以…
“匈奴得被打疼了,才會服軟。”嬴政心中有了計量後就遣使往蒙恬處。
———
漢 元狩四年
長安可是熱鬧非凡,此前衛青和霍去病各領五萬騎兵,分兩路向漠北進軍。
此戰衛青大敗匈奴,斬獲一萬九千多人,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登臨瀚海,刻石記功。匈奴被打得內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往更西邊遷去。
從此,漢王朝內外得以和平。
劉徹看著前線傳來的關於霍去病的戰報,很是高興。
“吾之冠軍侯!大漢的常勝將軍!”
劉徹因為勝利也有了其他的新問題,那就是如何解決邊境問題和民族問題。
現在光幕提到了未來王朝的方法,劉徹也轉換了思路。
————
宋 乾德六年
右補闕王明為荊湖轉運使,正為征南漢作物資準備。
本來趙匡胤想直接勸降南漢,可南漢皇帝劉鋹拒絕。
趙匡胤不解這個劉鋹集暴君昏君於一體,無能、荒淫,他的治下賦稅嚴苛,百姓生活困苦,朝政更是腐敗黑暗。就是如此,他竟不願降。
而此時的南漢
皇帝劉鋹驚恐的看著在自己麵前的武官,轉而又憤怒的對宦官:“你們這些小人,竟敢背叛朕!”
自天幕說宋最後統一了五代十國後,各個割據政權下的其他官員都有了自己的小算盤。
若皇帝是個愛民如子的眾人還願意繼續為其效死,若皇帝是劉鋹這種惡貫滿盈的皇帝的話,那就不要怪其他人了…
大小官員們不回答劉鋹的話,直接物理攻擊,劉鋹被打了會兒終於不再亂叫喚了。
————
元 至元二十二年
近年忽必烈在政治上趨於保守,致使漢法派的領袖真金太子與理財派阿合馬對立。
真金太子反對阿合馬苛斂暴政,阿合馬也恐懼真金太子,心中無時無刻不思考該如何使真金太子失去皇帝忽必烈的寵信。
而時機正好也來了。
南台禦史上疏請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禪位於皇太子真金。
忽必烈大為惱火,並命嚴查。雖說最後以阿合馬餘黨被判奸贓罪處死,但真金太子卻因此生病了。
忽必烈最近在回看光幕以前的視頻,想辦法怎麽解決大元內部問題,怎麽避免不足百年的國運。
注:真實曆史中在元狩四年對匈奴戰爭中李廣會去世,在這個界麵中被蝴蝶掉了。
於是打開13站視頻翻看記錄。
【大家好,我是熙寧。因為從第一期開始就有很多人在討論民族相關的問題,所以我今天也和大家一起談談“民族問題”吧。
接上一期我們講的鴉片戰爭,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講無非是誰做皇帝給誰納糧,任何的改朝換代隻要不觸動他們的眼前利益,那麽俯首稱臣即可。
所以無論是清王朝還是外夷,誰來統治他們,沒有什麽兩樣。在之後的列強侵華戰爭中,絕大多數民眾的態度是看熱鬧。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並沒有吸取戰爭失敗的教訓,開始依靠英法等國,對付國內的太平天國運動和撚軍的人民運動。
兩種民族矛盾交織一起——少數民族統治者與各族被壓迫人民的矛盾和中華民族整體與外國殖民主義侵略者之間的矛盾。
此時的清王朝統治者再也無法緩和國內的民族矛盾,也再無力抵抗外國侵略者的入侵。
而將真正喚醒我們的民族意識的是近代“抗日戰爭”。近代時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已經深入人心,所以我們才能聯合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創造史無前例宏偉壯觀的曆史。 】
【 民族來於大一統觀念的形成,秦始皇統一,建立封建集權,使大一統的觀念首次出現在人們腦海中,而後的漢王朝承接秦製,繼續將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
漢王朝重用少數民族的首領,他們可封侯可做官。這一舉措加強了華夏族和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了解,進一步密切了多民族國家的內在聯係。
唐朝的統治者克服了民族優劣的偏狹,尊重少數民族的人格與風俗,以懷柔、羈縻作為邊疆政策,使期間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元朝在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促進了我國邊疆的形成和鞏固,還初步奠定了中國疆域的最大規模。
明朝總結了元朝的教訓,他們的漢族主義思想和民族歧視觀比較淡薄,他們認為“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者,皆朕赤子,豈有彼此”。
清朝的疆域為今天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疆域奠定了基礎。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也對近代中華民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的文明既有了漢族主宰的漢唐盛世,也有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蒙元帝國與大清王朝。】
【在 1911年辛亥革命“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孫中山倡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推翻少數民族主導的滿清封建王朝為己任。民國將“五族共和”(滿、蒙、回、藏)寫入了新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根據少數民族聚居的不同情況,建立了不同行政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 】
<我們曆史上的每個朝代都有著自己的價值,望大家不要陷入朝代崇拜 >
< 提一下清朝把新疆、西藏、青海、內蒙,遼東這幾個地區徹底融入中國版圖,確立了現代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你可以討厭清,但不能否認清。 >
<其實後麵的土司製度還有改土歸流都可以再講一講。>
< 說實話,唐朝的經濟和文化的繁榮是真離不開自身的包容開放。>
<看了蘇聯為何崩潰,沒有處理好民族矛盾也是一個,搞大俄羅斯主義和區別歧視其他民族是不可取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 為什麽不提宋?因為宋對待少數民族是求和政策[狗頭]>
< 大膽!那是歲幣!為了和平>
<經曆了少數民族統一後,各民族間的融合說實話有了更深的發展, >
<外蒙古, 外東北,外疆…從鴉片戰爭前1300多萬到960萬>
< 大清亡了後其實邊疆那些地區根本不穩定,疆蒙滿都想獨立,但最後就外蒙真獨立出去了 >
< 幾千年的民族融合了,所以現在扯什麽血統什麽的是最無語的了… >
……
秦 始皇帝二十九年
正開始第三次東巡的始皇帝嬴政努力消化著這幾期關於光幕透露的信息。
“丞相對此怎麽看?”
李斯從光幕中摸到了頭緒,“《孟子》中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如今看來,天下的關鍵在於民心二字。”李斯用茶水在案桌上寫著“民心”。
嬴政沉默看著“民心”這二字。
又想到未來漢唐等對少數民族的治理,雖然現在秦還不能直接做到千年後的華夏那般,但套用下其他朝代的方法也不是不可以…
“匈奴得被打疼了,才會服軟。”嬴政心中有了計量後就遣使往蒙恬處。
———
漢 元狩四年
長安可是熱鬧非凡,此前衛青和霍去病各領五萬騎兵,分兩路向漠北進軍。
此戰衛青大敗匈奴,斬獲一萬九千多人,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登臨瀚海,刻石記功。匈奴被打得內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往更西邊遷去。
從此,漢王朝內外得以和平。
劉徹看著前線傳來的關於霍去病的戰報,很是高興。
“吾之冠軍侯!大漢的常勝將軍!”
劉徹因為勝利也有了其他的新問題,那就是如何解決邊境問題和民族問題。
現在光幕提到了未來王朝的方法,劉徹也轉換了思路。
————
宋 乾德六年
右補闕王明為荊湖轉運使,正為征南漢作物資準備。
本來趙匡胤想直接勸降南漢,可南漢皇帝劉鋹拒絕。
趙匡胤不解這個劉鋹集暴君昏君於一體,無能、荒淫,他的治下賦稅嚴苛,百姓生活困苦,朝政更是腐敗黑暗。就是如此,他竟不願降。
而此時的南漢
皇帝劉鋹驚恐的看著在自己麵前的武官,轉而又憤怒的對宦官:“你們這些小人,竟敢背叛朕!”
自天幕說宋最後統一了五代十國後,各個割據政權下的其他官員都有了自己的小算盤。
若皇帝是個愛民如子的眾人還願意繼續為其效死,若皇帝是劉鋹這種惡貫滿盈的皇帝的話,那就不要怪其他人了…
大小官員們不回答劉鋹的話,直接物理攻擊,劉鋹被打了會兒終於不再亂叫喚了。
————
元 至元二十二年
近年忽必烈在政治上趨於保守,致使漢法派的領袖真金太子與理財派阿合馬對立。
真金太子反對阿合馬苛斂暴政,阿合馬也恐懼真金太子,心中無時無刻不思考該如何使真金太子失去皇帝忽必烈的寵信。
而時機正好也來了。
南台禦史上疏請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禪位於皇太子真金。
忽必烈大為惱火,並命嚴查。雖說最後以阿合馬餘黨被判奸贓罪處死,但真金太子卻因此生病了。
忽必烈最近在回看光幕以前的視頻,想辦法怎麽解決大元內部問題,怎麽避免不足百年的國運。
注:真實曆史中在元狩四年對匈奴戰爭中李廣會去世,在這個界麵中被蝴蝶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