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該如何評價道光皇帝旻寧?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該如何評價道光皇帝旻寧?
明清兩朝沒有宰相,權力集中於皇帝一人,若是這種集權在精明的皇帝下操縱,不是什麽嚴重的問題。但此舉將皇帝徹底“神”化後,一個王朝能出幾個英明的皇帝?
道光帝旻寧是嘉慶帝的嫡長子,年輕時曾親執鳥槍迎戰闖入皇宮的天理教造反者。1819年,他順利地登上皇位,但接手的卻是嘉慶帝留下的爛攤子。
他勵精圖治卻資質平庸,很有趣的是道光他勤政,節儉,多疑,喜歡找大臣背鍋,大清從他手中開始簽訂一係列的不平等條約。我個人是覺得他很像明末帝朱由檢,但是他又比朱由檢幸運,他登基之初花了七年解決了西北張格爾的叛亂,大清也沒亡在他手中。 】
【 道光帝不知道,大清處於時代洪流中,舊的製度已經再無法適應了,你落後,就要挨打。很可惜,他隻想“守成”恪守祖製。道光帝沉浸於天朝上國迷夢中,康乾盛世過去沒有多久,也不願承認清朝此時已經病入膏肓。
他喜歡把錯誤推給是臣子們對他的欺騙,也常常懷疑大臣們的忠誠,獎懲分明。這個使得道光一朝的大小官員們無不謹小慎微,於官場上粉飾之風大盛。
道光帝從不認為自己有缺陷,所以在選人上更偏向於選“老實聽話”的這類人。道光朝臣子們戰戰兢兢的伴君,揣摩帝心,隻說皇上愛聽的話,而不說真正事實。 】
【 清朝雍正時就有禁煙了,但效果不佳。1838年10月25日,道光帝對於莊親王奕誆、鎮國公溥喜吸食鴉片的事情大發雷霆!
此後在11月8日,道光帝收到了來自琦善的奏折,說在天津抓獲了鴉片13萬兩,琦善還奏明稱,這些鴉片是廣東商人在廣東購買從廣東運來的。於是11月9日,“林則徐著來京陛見”。 】
【 鴉片戰爭開始後,道光帝主“撫”意向的萌生是因為中英雙方的翻譯出現嚴重錯誤,且道光帝自己的“天朝”觀念仍存在。他看到英方對林則徐的指控,於是就打算對他們予以“伸冤”,但對於英方的各項無理要求又自覺是“施恩”或“不施恩”。於是林則徐當了替罪羊。
道光主“撫”不願有戰爭發生是因為不想再花錢造成財政困難。
道光帝將琦善任為欽差大臣,但琦善的主“剿”信念在親眼看到英軍的“船堅炮利”後動搖了。
琦善談判不利的消息,讓道光帝決定開戰。在鴉片戰爭中官員們隱瞞真相,他們清楚知道道光帝的性格,也清楚明白官場上的是非,他們的所有標準應該是以皇帝的喜惡來判斷。
官員們所想的不是怎麽對付英國人,而是怎麽對付道光帝。前線大臣們想的不是怎麽打贏英國人而是怎麽扯謊。整個廣州戰局,完全成為一個騙局。
甚至說過
“你也不要放炮,我也不要放炮,誰都不要放炮。我可以放六次沒有炮彈的炮,給皇帝留麵子,然後走掉。”】
【 前線的各種謊言也終於在廣州戰敗的消息傳來時被拆穿了,但道光帝沒有繼續詰問下去,他似乎已經傾意於各種官員們粉飾下的“太平”,不願繼續打下去了。1842年八月英軍退出長江,兩年多的戰爭終於結束了,天下終於太平了。
道光帝下令:立即下令沿海各省撤軍,以節省浩繁的軍費。
道光也終將因為自己的反複和多變,在戰場上付出相應的代價。
於是,中英《南京條約》、《虎門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中美《望廈條約》相繼簽訂。
從此清王朝的對外關係發生嚴重改變:鴉片戰爭前清王朝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鴉片戰爭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
< 鴉片戰爭結束後,道光選擇了擺爛,將這一爛攤子留給了下一任 >
< 就道光最後竟然還是宣宗?>
< 反正明清的宣宗都是丟地…>
<明宣宗還好吧…仁宣之治? >
<道光節儉是真節儉,但是錢全花在了陵墓和賠款上。>
< 過生日請大臣吃北京打鹵麵[狗頭]>
<三十兩銀子的雞蛋 [狗頭]>
< 道光那是省過頭了,軍費怎麽能省!!!而且省下的錢又全賠出去了…>
<所以是摳[吃瓜] >
<鴉片戰爭前的道光“守成之君” ,鴉片戰爭後的道光“昏君”>
<晚清的皇帝說實話是無能,不是昏庸…>
<道光如果在和平時代他也是個好皇帝 >
<???這句話似曾相識…… >
< 道光就不評價了,唉,那個時候根本不是一個人的事,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問題…>
< 道光還選錯了繼承人,隻看孝順了>
< 近代史真的好難過>
……
不提其他的,旻寧這兩個字蠻好聽。李然然對於清朝乾隆後的統治者都不怎麽了解,這也是第一次發現道光帝竟這麽節儉!
光幕各界皇帝大臣:沒有宰相了?!
明太祖朱元璋對自己廢除宰相的製度一直很滿意,今天光幕的對於廢宰相這事不認同?
朱元璋惱怒:你懂什麽,權利就是得在皇帝手裏!
又不由想到,若是明君還可,若是昏君怎麽辦?
明末帝朱由檢:[羞愧]
一定要振興大明!
康熙評價道光帝:“雖說時運不濟,但終究還是能力不行。”
乾隆不理解如此節省,不,是如此摳門的後輩!
“摳下的錢還全賠出去了!你圖什麽啊?”
————
清 道光十八年
道光帝來回踱步,看著眼前的光幕氣不打一處來。
自己的節儉竟然在光幕的話語中如此不堪,還說摳門!
自己兢兢業業的這些年卻得個勵精圖治卻資質平庸的評價。
“好個粉飾太平的大臣!好個欺上瞞下的各級官員!看看吧,這都是朕的好臣子!”
“戰爭來臨之際,不思報國,全是計謀!”
道光帝狠狠將手中的奏折摔在地上。
還在來宮路上的穆彰阿和潘世恩,王鼎,奎照,文慶等人也紛紛同意光幕說的多疑!在皇上麵前必須要小心謹慎著。
但是眾人臉上又多了淩厲,英軍攻入長江了!
光幕說的每個條約的地理名字都讓眾人心中再難以繼續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了。
……
“天哪,皇宮的雞蛋要三十兩!”
“莫非是什麽特殊材料做的?”
“皇帝吃的可真好。”
“可皇上也吃打鹵麵欸!”
“打鹵麵多少錢?”
“……”
“那是因為皇上與民同樂!皇上與我們這些人可不同!”
“打鹵麵也是精貴的!”
“可,是光團子說的當今摳門啊。”
“……”
民間討論最多的還是道光帝的摳門,好像知道了皇帝的八卦般。
注:本文中對於道光皇帝、林則徐和鴉片戰爭的看法來自《天朝的崩潰》一書。
明清兩朝沒有宰相,權力集中於皇帝一人,若是這種集權在精明的皇帝下操縱,不是什麽嚴重的問題。但此舉將皇帝徹底“神”化後,一個王朝能出幾個英明的皇帝?
道光帝旻寧是嘉慶帝的嫡長子,年輕時曾親執鳥槍迎戰闖入皇宮的天理教造反者。1819年,他順利地登上皇位,但接手的卻是嘉慶帝留下的爛攤子。
他勵精圖治卻資質平庸,很有趣的是道光他勤政,節儉,多疑,喜歡找大臣背鍋,大清從他手中開始簽訂一係列的不平等條約。我個人是覺得他很像明末帝朱由檢,但是他又比朱由檢幸運,他登基之初花了七年解決了西北張格爾的叛亂,大清也沒亡在他手中。 】
【 道光帝不知道,大清處於時代洪流中,舊的製度已經再無法適應了,你落後,就要挨打。很可惜,他隻想“守成”恪守祖製。道光帝沉浸於天朝上國迷夢中,康乾盛世過去沒有多久,也不願承認清朝此時已經病入膏肓。
他喜歡把錯誤推給是臣子們對他的欺騙,也常常懷疑大臣們的忠誠,獎懲分明。這個使得道光一朝的大小官員們無不謹小慎微,於官場上粉飾之風大盛。
道光帝從不認為自己有缺陷,所以在選人上更偏向於選“老實聽話”的這類人。道光朝臣子們戰戰兢兢的伴君,揣摩帝心,隻說皇上愛聽的話,而不說真正事實。 】
【 清朝雍正時就有禁煙了,但效果不佳。1838年10月25日,道光帝對於莊親王奕誆、鎮國公溥喜吸食鴉片的事情大發雷霆!
此後在11月8日,道光帝收到了來自琦善的奏折,說在天津抓獲了鴉片13萬兩,琦善還奏明稱,這些鴉片是廣東商人在廣東購買從廣東運來的。於是11月9日,“林則徐著來京陛見”。 】
【 鴉片戰爭開始後,道光帝主“撫”意向的萌生是因為中英雙方的翻譯出現嚴重錯誤,且道光帝自己的“天朝”觀念仍存在。他看到英方對林則徐的指控,於是就打算對他們予以“伸冤”,但對於英方的各項無理要求又自覺是“施恩”或“不施恩”。於是林則徐當了替罪羊。
道光主“撫”不願有戰爭發生是因為不想再花錢造成財政困難。
道光帝將琦善任為欽差大臣,但琦善的主“剿”信念在親眼看到英軍的“船堅炮利”後動搖了。
琦善談判不利的消息,讓道光帝決定開戰。在鴉片戰爭中官員們隱瞞真相,他們清楚知道道光帝的性格,也清楚明白官場上的是非,他們的所有標準應該是以皇帝的喜惡來判斷。
官員們所想的不是怎麽對付英國人,而是怎麽對付道光帝。前線大臣們想的不是怎麽打贏英國人而是怎麽扯謊。整個廣州戰局,完全成為一個騙局。
甚至說過
“你也不要放炮,我也不要放炮,誰都不要放炮。我可以放六次沒有炮彈的炮,給皇帝留麵子,然後走掉。”】
【 前線的各種謊言也終於在廣州戰敗的消息傳來時被拆穿了,但道光帝沒有繼續詰問下去,他似乎已經傾意於各種官員們粉飾下的“太平”,不願繼續打下去了。1842年八月英軍退出長江,兩年多的戰爭終於結束了,天下終於太平了。
道光帝下令:立即下令沿海各省撤軍,以節省浩繁的軍費。
道光也終將因為自己的反複和多變,在戰場上付出相應的代價。
於是,中英《南京條約》、《虎門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中美《望廈條約》相繼簽訂。
從此清王朝的對外關係發生嚴重改變:鴉片戰爭前清王朝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鴉片戰爭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
< 鴉片戰爭結束後,道光選擇了擺爛,將這一爛攤子留給了下一任 >
< 就道光最後竟然還是宣宗?>
< 反正明清的宣宗都是丟地…>
<明宣宗還好吧…仁宣之治? >
<道光節儉是真節儉,但是錢全花在了陵墓和賠款上。>
< 過生日請大臣吃北京打鹵麵[狗頭]>
<三十兩銀子的雞蛋 [狗頭]>
< 道光那是省過頭了,軍費怎麽能省!!!而且省下的錢又全賠出去了…>
<所以是摳[吃瓜] >
<鴉片戰爭前的道光“守成之君” ,鴉片戰爭後的道光“昏君”>
<晚清的皇帝說實話是無能,不是昏庸…>
<道光如果在和平時代他也是個好皇帝 >
<???這句話似曾相識…… >
< 道光就不評價了,唉,那個時候根本不是一個人的事,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問題…>
< 道光還選錯了繼承人,隻看孝順了>
< 近代史真的好難過>
……
不提其他的,旻寧這兩個字蠻好聽。李然然對於清朝乾隆後的統治者都不怎麽了解,這也是第一次發現道光帝竟這麽節儉!
光幕各界皇帝大臣:沒有宰相了?!
明太祖朱元璋對自己廢除宰相的製度一直很滿意,今天光幕的對於廢宰相這事不認同?
朱元璋惱怒:你懂什麽,權利就是得在皇帝手裏!
又不由想到,若是明君還可,若是昏君怎麽辦?
明末帝朱由檢:[羞愧]
一定要振興大明!
康熙評價道光帝:“雖說時運不濟,但終究還是能力不行。”
乾隆不理解如此節省,不,是如此摳門的後輩!
“摳下的錢還全賠出去了!你圖什麽啊?”
————
清 道光十八年
道光帝來回踱步,看著眼前的光幕氣不打一處來。
自己的節儉竟然在光幕的話語中如此不堪,還說摳門!
自己兢兢業業的這些年卻得個勵精圖治卻資質平庸的評價。
“好個粉飾太平的大臣!好個欺上瞞下的各級官員!看看吧,這都是朕的好臣子!”
“戰爭來臨之際,不思報國,全是計謀!”
道光帝狠狠將手中的奏折摔在地上。
還在來宮路上的穆彰阿和潘世恩,王鼎,奎照,文慶等人也紛紛同意光幕說的多疑!在皇上麵前必須要小心謹慎著。
但是眾人臉上又多了淩厲,英軍攻入長江了!
光幕說的每個條約的地理名字都讓眾人心中再難以繼續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了。
……
“天哪,皇宮的雞蛋要三十兩!”
“莫非是什麽特殊材料做的?”
“皇帝吃的可真好。”
“可皇上也吃打鹵麵欸!”
“打鹵麵多少錢?”
“……”
“那是因為皇上與民同樂!皇上與我們這些人可不同!”
“打鹵麵也是精貴的!”
“可,是光團子說的當今摳門啊。”
“……”
民間討論最多的還是道光帝的摳門,好像知道了皇帝的八卦般。
注:本文中對於道光皇帝、林則徐和鴉片戰爭的看法來自《天朝的崩潰》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