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天幕結束,轉為光幕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隋 開皇九年
為了不二世而亡,太子楊勇或許還可以拯救下?像天幕說的不需要太大的野望,就平平淡淡的…
楊堅將想法與獨孤皇後說了,獨孤皇後猶豫會兒道:“太子性情過於直率,實在…”
明白了,你還是不喜歡太子。
楊堅生氣拂袖離開,打定主意要好好培養楊勇,實在不行就培養孫子!
將楊素下獄後,有其大臣言及楊素過往對隋的功績,也是受到了晉王的蒙蔽,請求饒其一命,以安大臣之心。
楊堅遂將楊素流放黔州,終生不得離開。
高熲來報:“陳舊境自長江南岸至泉州、嶺南,士族和土豪到處起兵叛變。”
這是叛亂提前了,因天幕的劇透讓更多心懷不軌的人有了膽量反抗。
於是楊堅下令讓龐晃等人去平叛,同時為了確定太子楊勇到底適不適合做儲君這個問題,讓其一塊兒參與平叛。
高熲提供建議道:“嶺南一帶還有未依附的都奉冼夫人為主。”
“現下陳朝已亡,而冼夫人忠義為國、識得大局,可派人前去安撫。”
楊堅派襄陽郡公韋洸總管嶺南事宜。
此時,還有風塵仆仆來到大興城的李淵一家,惶恐不安。
楊堅對待唐國公府仍如往常,隻是讓其一家在大興城常住。
————
唐 貞觀元年
李靖帶著頡利可汗來到長安城。
長安城內結彩張燈,熱鬧非凡,長安城居民看著在牢車中的頡利可汗歡呼連連。
李世民在未央宮中為李靖設宴,並邀眾大臣。見到頡利可汗時,李世民心中所有的不滿都一掃而空,讓其也得以入未央宮。
太上皇李淵也在未央宮中,見到頡利可汗後心中鬱悶,便開玩笑道“常聞胡人善舞,不知可汗能否舞為大家助興?”
這話就有些不禮貌了。
頡利可汗心中惱怒,但也無法,隻好跳舞。
眾人看著漠北所向披靡的頡利可汗,竟真跳上了舞,上下雀躍,一致叫好。
“今日得見,原傳聞不假。”
“哈哈哈”
眾人起哄,氣氛來到了最高潮處,李世民也高興,離盛世大唐又進了一步。
而在河東薛氏南祖房的薛仁貴也受到了李世民的接見,大唐雖不缺人才,但沒人會嫌人才太多。
李世民本要賞賜於他,但薛仁貴拒受:“無功不受祿,草民現在沒有任何功勞就獲得賞賜,不妥。草民隻想入伍跟隨大將軍平四方。”
這話說出讓李世民和諸臣對這個少年刮目相看,年紀輕輕,但不卑不亢,難怪得天幕喜愛。
李世民同意了薛仁貴的話,見其家貧,便仍給了些錢糧。
並道:“你既要入行伍,怎可讓你母親跟著受苦呢?”
薛仁貴拜謝。
大唐正野心勃勃,對內改革弊政,對外積極進取,開疆拓土。
———
宋 乾德五年
畢竟是親兄弟,幾十年的感情不是說斷就斷的,且趙光義言辭懇切並說出了:“臣隻願做一庶民即可。”
趙匡胤沉默良久後同意了,廢去了他的王位。
讓他入宮為逝去的父母守孝,在自己的眼下生活才得以放心。
趙光美主動對趙匡胤道:“侄子年幼,需要人照顧。臣弟願撫養其長大。”說的侄子正是趙光義的長子趙德崇,趙光美對這個在未來為自己求情的侄子很是喜歡,想到趙光義被變相圈禁了,為了侄子的生活著想,還是自己照顧吧。
趙匡胤也不願做得太過,於是同意了趙光美的請求。平日裏也開始好好培養自己的長子。對於天幕談及的未來,趙匡胤努力避免,並開始養生。
“南漢可以開始了,滅南唐平吳越,再上北漢。至此中原一統,待時機成熟北上收複燕雲。”
趙匡胤將此想法告知了眾大臣,便開始籌備戰事,為了避免再出現後蜀戰後叛亂的事情,給各路將士下達了若投降便不許擾民的命令。
以潘美、尹崇珂、王繼勳等三人為主帥,各領軍隊討伐南漢。
————
明 洪武二十六年
“大明的事情真糟糕。”
在天幕結束後朱元璋丟下這句話就走了,留下大臣和王爺們麵麵相覷,什麽意思?
朱棣很聰明,知道朱元璋不會立馬廢掉朱允炆的皇太孫之位,於是也裝作根本不在意是樣子。
並隨著眾王爺在此來到了鳳陽老家勞作,這次跟來的不僅是二十多個兄弟,還有朱允炆這個侄子。
在場的王爺對朱允炆沒什麽好臉色,臭小子毛都沒長齊,還敢削藩!來了鳳陽這地,天高皇帝遠,看你找誰告狀去。
王爺中也分了幾派,一派以秦王朱樉為首,一派以晉王朱棡為首,一派以燕王朱棣為首。當然這三派中還是以信服朱棣的人更多。
廢話,他都是明成祖了,雖然現在還不能很明顯的進行討好,畢竟還是得留個後路,但一定要讓燕王哥哥知道自己的心始終是向著他的。
趕走那群小子後,朱元璋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製訂的政策有何弊端。
朱元璋還是查到了藍玉貪汙的罪證,或許是現在有了顧忌,並未將其大肆懲罰。藍玉涼國公的爵位被廢除於府中軟禁,義子中有貪贓枉法的全部下獄。
開科考試,選拔人才。
要真正的實學之才!
————
清 康熙三十七年
清朝是皇權的巔峰,百姓雖知曉此不好,但並不知該如何改變。
期間有思想家受到啟發,偷偷傳播自己的學說。
有的人利用小說泛濫,開始寄希望於能通過小說的內容來影響大家。
也有不少有誌之士為了喚醒廣大群眾,決心在民間潛移默化影響他們。
“世界是你們的。”
康熙帝玄燁對於天幕很矛盾,一方麵也想知道未來事,另一方麵也怕天幕帶來的想法...
————
一個月後,天幕未再次開啟。
又一月後,還是沒有。
有的擔心該不會要消失了吧?或是如之前般沉寂好幾年?
也有的開心,這該死的天幕總算沒了!
又快一個月的時候,天幕真的消失了。
嬴政等人有些失望,雖才四次,但天幕透露出的信息很有用。
清朝是希望天幕消失的,天幕的一些思想太不利於愚民和統治了。
而當三月已滿後,眾人恐懼,在自己麵前的光團是什麽?
為了不二世而亡,太子楊勇或許還可以拯救下?像天幕說的不需要太大的野望,就平平淡淡的…
楊堅將想法與獨孤皇後說了,獨孤皇後猶豫會兒道:“太子性情過於直率,實在…”
明白了,你還是不喜歡太子。
楊堅生氣拂袖離開,打定主意要好好培養楊勇,實在不行就培養孫子!
將楊素下獄後,有其大臣言及楊素過往對隋的功績,也是受到了晉王的蒙蔽,請求饒其一命,以安大臣之心。
楊堅遂將楊素流放黔州,終生不得離開。
高熲來報:“陳舊境自長江南岸至泉州、嶺南,士族和土豪到處起兵叛變。”
這是叛亂提前了,因天幕的劇透讓更多心懷不軌的人有了膽量反抗。
於是楊堅下令讓龐晃等人去平叛,同時為了確定太子楊勇到底適不適合做儲君這個問題,讓其一塊兒參與平叛。
高熲提供建議道:“嶺南一帶還有未依附的都奉冼夫人為主。”
“現下陳朝已亡,而冼夫人忠義為國、識得大局,可派人前去安撫。”
楊堅派襄陽郡公韋洸總管嶺南事宜。
此時,還有風塵仆仆來到大興城的李淵一家,惶恐不安。
楊堅對待唐國公府仍如往常,隻是讓其一家在大興城常住。
————
唐 貞觀元年
李靖帶著頡利可汗來到長安城。
長安城內結彩張燈,熱鬧非凡,長安城居民看著在牢車中的頡利可汗歡呼連連。
李世民在未央宮中為李靖設宴,並邀眾大臣。見到頡利可汗時,李世民心中所有的不滿都一掃而空,讓其也得以入未央宮。
太上皇李淵也在未央宮中,見到頡利可汗後心中鬱悶,便開玩笑道“常聞胡人善舞,不知可汗能否舞為大家助興?”
這話就有些不禮貌了。
頡利可汗心中惱怒,但也無法,隻好跳舞。
眾人看著漠北所向披靡的頡利可汗,竟真跳上了舞,上下雀躍,一致叫好。
“今日得見,原傳聞不假。”
“哈哈哈”
眾人起哄,氣氛來到了最高潮處,李世民也高興,離盛世大唐又進了一步。
而在河東薛氏南祖房的薛仁貴也受到了李世民的接見,大唐雖不缺人才,但沒人會嫌人才太多。
李世民本要賞賜於他,但薛仁貴拒受:“無功不受祿,草民現在沒有任何功勞就獲得賞賜,不妥。草民隻想入伍跟隨大將軍平四方。”
這話說出讓李世民和諸臣對這個少年刮目相看,年紀輕輕,但不卑不亢,難怪得天幕喜愛。
李世民同意了薛仁貴的話,見其家貧,便仍給了些錢糧。
並道:“你既要入行伍,怎可讓你母親跟著受苦呢?”
薛仁貴拜謝。
大唐正野心勃勃,對內改革弊政,對外積極進取,開疆拓土。
———
宋 乾德五年
畢竟是親兄弟,幾十年的感情不是說斷就斷的,且趙光義言辭懇切並說出了:“臣隻願做一庶民即可。”
趙匡胤沉默良久後同意了,廢去了他的王位。
讓他入宮為逝去的父母守孝,在自己的眼下生活才得以放心。
趙光美主動對趙匡胤道:“侄子年幼,需要人照顧。臣弟願撫養其長大。”說的侄子正是趙光義的長子趙德崇,趙光美對這個在未來為自己求情的侄子很是喜歡,想到趙光義被變相圈禁了,為了侄子的生活著想,還是自己照顧吧。
趙匡胤也不願做得太過,於是同意了趙光美的請求。平日裏也開始好好培養自己的長子。對於天幕談及的未來,趙匡胤努力避免,並開始養生。
“南漢可以開始了,滅南唐平吳越,再上北漢。至此中原一統,待時機成熟北上收複燕雲。”
趙匡胤將此想法告知了眾大臣,便開始籌備戰事,為了避免再出現後蜀戰後叛亂的事情,給各路將士下達了若投降便不許擾民的命令。
以潘美、尹崇珂、王繼勳等三人為主帥,各領軍隊討伐南漢。
————
明 洪武二十六年
“大明的事情真糟糕。”
在天幕結束後朱元璋丟下這句話就走了,留下大臣和王爺們麵麵相覷,什麽意思?
朱棣很聰明,知道朱元璋不會立馬廢掉朱允炆的皇太孫之位,於是也裝作根本不在意是樣子。
並隨著眾王爺在此來到了鳳陽老家勞作,這次跟來的不僅是二十多個兄弟,還有朱允炆這個侄子。
在場的王爺對朱允炆沒什麽好臉色,臭小子毛都沒長齊,還敢削藩!來了鳳陽這地,天高皇帝遠,看你找誰告狀去。
王爺中也分了幾派,一派以秦王朱樉為首,一派以晉王朱棡為首,一派以燕王朱棣為首。當然這三派中還是以信服朱棣的人更多。
廢話,他都是明成祖了,雖然現在還不能很明顯的進行討好,畢竟還是得留個後路,但一定要讓燕王哥哥知道自己的心始終是向著他的。
趕走那群小子後,朱元璋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製訂的政策有何弊端。
朱元璋還是查到了藍玉貪汙的罪證,或許是現在有了顧忌,並未將其大肆懲罰。藍玉涼國公的爵位被廢除於府中軟禁,義子中有貪贓枉法的全部下獄。
開科考試,選拔人才。
要真正的實學之才!
————
清 康熙三十七年
清朝是皇權的巔峰,百姓雖知曉此不好,但並不知該如何改變。
期間有思想家受到啟發,偷偷傳播自己的學說。
有的人利用小說泛濫,開始寄希望於能通過小說的內容來影響大家。
也有不少有誌之士為了喚醒廣大群眾,決心在民間潛移默化影響他們。
“世界是你們的。”
康熙帝玄燁對於天幕很矛盾,一方麵也想知道未來事,另一方麵也怕天幕帶來的想法...
————
一個月後,天幕未再次開啟。
又一月後,還是沒有。
有的擔心該不會要消失了吧?或是如之前般沉寂好幾年?
也有的開心,這該死的天幕總算沒了!
又快一個月的時候,天幕真的消失了。
嬴政等人有些失望,雖才四次,但天幕透露出的信息很有用。
清朝是希望天幕消失的,天幕的一些思想太不利於愚民和統治了。
而當三月已滿後,眾人恐懼,在自己麵前的光團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