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西北有孤忠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唐百姓不可置信地看著天幕中所謂的“三寸金蓮”頓時如坐針氈。
太平公主試想了下若是自己的腳這樣,搖搖頭,太恐怖了,疼死了。
文人審美變得這麽畸形的嘛?
武則天皺眉,自古男性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他們的喜好一直都讓女子不得不去迎合,僅僅是因為女子要嫁個好人家,所以女子隻是傳宗接代的工具!
武則天突然醒悟過來,不由被震驚出一身冷汗。
是否該做些什麽呢?
武則天內心十分複雜,她為什麽可以稱帝?因為自己是李治的妻子,李治給了自己政治資本,將近四十年的執政生涯,也讓朝臣得以認可自己的能力。
本來原先的想法是自己姓武,下一任有想過武家人,但狄仁傑說曆史上可沒有哪個侄子會在祖廟中祭祀姑姑的,這讓武則天打消了自己的想法。可,天幕的話讓武則天陷入沉思。朕都做了皇帝,下一任是女子又如何?武家、李家…男女…
女子為帝阻力肯定很大,就算不能女子為帝,也要讓女子光明正大進入朝堂,改變社會風氣。不僅是在貴族中改變,平民中也要有改變。
朕這個位置誰坐,他們自己爭吧。武則天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從自己這裏改變,天幕上次不就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嗎!想來有天幕在阻力會小些,更多的女子的想法也會有變化。
太平公主第一次接觸到這麽直白的話語,一語點破了女子的地位,思想受到了巨大衝擊。不行,女子不能成為後麵這些朝代那樣,隻是工具!還要受到這種殘忍的方式!
安樂公主:皇奶奶可以做皇帝,為什麽其他女子不行?
—————
宋 乾德五年
砰!
趙匡胤把桌子拍爛了,趙光義等人習以為常地站立一旁,不受影響。
“我宋朝的文人這麽無聊?關注女子的腳幹嘛!”
趙匡胤就知道每次一說到宋就沒什麽好話!又是這樣,我大宋開了個什麽壞頭啊!
“文人沒個好東西!”
這可把周圍文臣嚇壞了,我們哪兒不是個東西了?我們現在又沒有寫東西讚美……
趙匡胤順便下令不許再有過分要求小腳,自然生長,不許幹涉,被發現立斬不赦!
南唐 金陵
李煜雖知道未來是宋得了天下,可還是不甘心就此將祖宗基業拱手讓人,每日勤政,經常召大臣谘問國事,一談就到深夜。
看到天幕說未來這一陋習還是自己開始的,不管真假,這讓李煜倍感自責愧疚。
馬上寫詞,反省自己,並在詞中寫到女子的天足也好看,不要為了美麗而過分幹預。
“唉,希望朕做的這些,可以稍微彌補後世的錯誤。”
————
明 洪武二十六年
朱元璋這下是全都明白了,為何說自己是罪人…
朱棣看天幕中那畸形的腳,不懂哪兒可以看出美麗,未來實是太奇怪了。
晉王朱樉、齊王朱博等王爺們有些尷尬,怎麽辦,其實小腳挺好看的啊,纖細漂亮,遠沒有那樣畸形…
民間的百姓看到這些圖片,也被震驚到不敢再纏足了。
朱元璋立馬下令:“誰再敢說纏足,朕就讓他纏足!”又想到那滿清還下令禁止過,但沒有成功,又補充道:“派錦衣衛去給咱時時監督著這些,朕要確保各大臣間,民間不再有這悲劇發生。”
此時風氣還未大範圍流行,下決心禁止還是可以改變的。
—————
清 康熙三十七年
“哼,朕幾次下令禁止,誰聽了?”康熙歎了一口氣,滿族不興裹腳,想到未來會被同化,一時想得更遠了些,背後升起一股涼意。
天幕說什麽,百姓就幹什麽,順應民意吧,於是再次下令禁止纏足。
因天幕對纏足的否定和天幕對男性的諷刺,這讓許多士大夫生悶氣!女子就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家中也開始有女子敢於反抗,一大戶人家中,小姐道:“娘!天幕都說了,纏足是不對的,我們為何要做有違天時的事?”
“……”做娘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將目光投向當家的。
當家人出來道:“不纏了。”在離去時又補充:“以後也不纏了。”
每次都改變一點點,日久也會有大翻新。
————
天呐,纏足看著就怪疼的,不評價現在有女子想纏足這事,真是越活越封建了。
李然然不敢再看下去,隨意瞟了幾眼評論區就翻下一個視頻。
【晚唐最後的榮耀】
(配著bgm一列列騎兵於戰場廝殺,文字出現於天幕上。)
【公元781年,大唐 建中二年,吐蕃攻陷沙州,大唐守軍全數殉國。
公元842年,大唐 大中二年,吐蕃讚普被刺殺,無子,宰相尚恐熱與鄯州節度使尚婢婢各自扶持了一個讚普,遂吐蕃內亂不止。兩人大打出手,百姓民不聊生。
河、隴之地陷吐蕃近百年,民怨沸騰,人心思唐,眾人衣冠未改,靜候時機。
沙州人張議潮率眾起事,漢人得見,皆相呼應,一時間聲勢大振!吐蕃守軍見狀,不敢阻止,立馬逃跑。
“某等,今日起事。我們是唐人。我們的腳下是唐土,誓出城衝鋒,誓守城到最後一個,誓守沙州百姓到最後一個,誓攜沙州重歸唐土,唐旗一定會立在沙州城土上。”
張議潮光複沙州後,自攝州事。同時率軍光複了瓜、西等十州。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張議潮遣使來朝,獻上十一州圖籍,被唐宣宗李忱封為歸義軍節度使。
公元861年,河湟盡複,東接大唐。
公元867年,鹹通八年,張議潮入朝,拜右神武統軍,加司徒。自此留居長安,其兄子張淮深接管歸義軍。累封南陽郡開國公。】
<唉,張議潮那麽想回大唐,結果自己在長安被猜忌抑鬱死了。十一州唐朝也守不住,晚唐政局腐敗鞭長莫及了,張議潮啊,此時的大唐早已不是安史之亂前的大唐了[大哭]……>
<歸義軍中不隻有漢人,還有少數民族、吐蕃人等。大唐真就是最開放和包容的王朝了>
<西北然後就是黨項崛起了>
< 嗚嗚嗚,那個盛世大唐,不夜長安城再也回不去了>
<張議潮死後35年,大唐也亡了。 >
<不隻是歸義軍,還有安西白發軍,大唐真的給了多少人遐想…算了,罵一句李隆基吧>
<吐蕃和唐真的就冤家,吐蕃亡了後65年唐也亡了…>
<晚唐就武宗和宣宗好點兒。 >
<宣宗他有啥,不就是靠著武宗留下的遺產和歸義軍得了個中興之主名頭,好意思稱小太宗>
<宣宗是最後一位正常的皇帝,武宗他幹嘛想不開磕藥磕死自己了,看看後麵的皇帝emm >
<這個剪輯得還可以,如果想多了解的可以看看隔壁up講的張議潮歸義軍。 >
<歸義軍這個名字,好諷刺,李忱隻學到了太宗的形沒學到實,極度猜忌張議潮不願將河西節度使的稱號給他,隻給了個他歸義軍節度使的稱號 >
……
太平公主試想了下若是自己的腳這樣,搖搖頭,太恐怖了,疼死了。
文人審美變得這麽畸形的嘛?
武則天皺眉,自古男性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他們的喜好一直都讓女子不得不去迎合,僅僅是因為女子要嫁個好人家,所以女子隻是傳宗接代的工具!
武則天突然醒悟過來,不由被震驚出一身冷汗。
是否該做些什麽呢?
武則天內心十分複雜,她為什麽可以稱帝?因為自己是李治的妻子,李治給了自己政治資本,將近四十年的執政生涯,也讓朝臣得以認可自己的能力。
本來原先的想法是自己姓武,下一任有想過武家人,但狄仁傑說曆史上可沒有哪個侄子會在祖廟中祭祀姑姑的,這讓武則天打消了自己的想法。可,天幕的話讓武則天陷入沉思。朕都做了皇帝,下一任是女子又如何?武家、李家…男女…
女子為帝阻力肯定很大,就算不能女子為帝,也要讓女子光明正大進入朝堂,改變社會風氣。不僅是在貴族中改變,平民中也要有改變。
朕這個位置誰坐,他們自己爭吧。武則天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從自己這裏改變,天幕上次不就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嗎!想來有天幕在阻力會小些,更多的女子的想法也會有變化。
太平公主第一次接觸到這麽直白的話語,一語點破了女子的地位,思想受到了巨大衝擊。不行,女子不能成為後麵這些朝代那樣,隻是工具!還要受到這種殘忍的方式!
安樂公主:皇奶奶可以做皇帝,為什麽其他女子不行?
—————
宋 乾德五年
砰!
趙匡胤把桌子拍爛了,趙光義等人習以為常地站立一旁,不受影響。
“我宋朝的文人這麽無聊?關注女子的腳幹嘛!”
趙匡胤就知道每次一說到宋就沒什麽好話!又是這樣,我大宋開了個什麽壞頭啊!
“文人沒個好東西!”
這可把周圍文臣嚇壞了,我們哪兒不是個東西了?我們現在又沒有寫東西讚美……
趙匡胤順便下令不許再有過分要求小腳,自然生長,不許幹涉,被發現立斬不赦!
南唐 金陵
李煜雖知道未來是宋得了天下,可還是不甘心就此將祖宗基業拱手讓人,每日勤政,經常召大臣谘問國事,一談就到深夜。
看到天幕說未來這一陋習還是自己開始的,不管真假,這讓李煜倍感自責愧疚。
馬上寫詞,反省自己,並在詞中寫到女子的天足也好看,不要為了美麗而過分幹預。
“唉,希望朕做的這些,可以稍微彌補後世的錯誤。”
————
明 洪武二十六年
朱元璋這下是全都明白了,為何說自己是罪人…
朱棣看天幕中那畸形的腳,不懂哪兒可以看出美麗,未來實是太奇怪了。
晉王朱樉、齊王朱博等王爺們有些尷尬,怎麽辦,其實小腳挺好看的啊,纖細漂亮,遠沒有那樣畸形…
民間的百姓看到這些圖片,也被震驚到不敢再纏足了。
朱元璋立馬下令:“誰再敢說纏足,朕就讓他纏足!”又想到那滿清還下令禁止過,但沒有成功,又補充道:“派錦衣衛去給咱時時監督著這些,朕要確保各大臣間,民間不再有這悲劇發生。”
此時風氣還未大範圍流行,下決心禁止還是可以改變的。
—————
清 康熙三十七年
“哼,朕幾次下令禁止,誰聽了?”康熙歎了一口氣,滿族不興裹腳,想到未來會被同化,一時想得更遠了些,背後升起一股涼意。
天幕說什麽,百姓就幹什麽,順應民意吧,於是再次下令禁止纏足。
因天幕對纏足的否定和天幕對男性的諷刺,這讓許多士大夫生悶氣!女子就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家中也開始有女子敢於反抗,一大戶人家中,小姐道:“娘!天幕都說了,纏足是不對的,我們為何要做有違天時的事?”
“……”做娘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將目光投向當家的。
當家人出來道:“不纏了。”在離去時又補充:“以後也不纏了。”
每次都改變一點點,日久也會有大翻新。
————
天呐,纏足看著就怪疼的,不評價現在有女子想纏足這事,真是越活越封建了。
李然然不敢再看下去,隨意瞟了幾眼評論區就翻下一個視頻。
【晚唐最後的榮耀】
(配著bgm一列列騎兵於戰場廝殺,文字出現於天幕上。)
【公元781年,大唐 建中二年,吐蕃攻陷沙州,大唐守軍全數殉國。
公元842年,大唐 大中二年,吐蕃讚普被刺殺,無子,宰相尚恐熱與鄯州節度使尚婢婢各自扶持了一個讚普,遂吐蕃內亂不止。兩人大打出手,百姓民不聊生。
河、隴之地陷吐蕃近百年,民怨沸騰,人心思唐,眾人衣冠未改,靜候時機。
沙州人張議潮率眾起事,漢人得見,皆相呼應,一時間聲勢大振!吐蕃守軍見狀,不敢阻止,立馬逃跑。
“某等,今日起事。我們是唐人。我們的腳下是唐土,誓出城衝鋒,誓守城到最後一個,誓守沙州百姓到最後一個,誓攜沙州重歸唐土,唐旗一定會立在沙州城土上。”
張議潮光複沙州後,自攝州事。同時率軍光複了瓜、西等十州。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張議潮遣使來朝,獻上十一州圖籍,被唐宣宗李忱封為歸義軍節度使。
公元861年,河湟盡複,東接大唐。
公元867年,鹹通八年,張議潮入朝,拜右神武統軍,加司徒。自此留居長安,其兄子張淮深接管歸義軍。累封南陽郡開國公。】
<唉,張議潮那麽想回大唐,結果自己在長安被猜忌抑鬱死了。十一州唐朝也守不住,晚唐政局腐敗鞭長莫及了,張議潮啊,此時的大唐早已不是安史之亂前的大唐了[大哭]……>
<歸義軍中不隻有漢人,還有少數民族、吐蕃人等。大唐真就是最開放和包容的王朝了>
<西北然後就是黨項崛起了>
< 嗚嗚嗚,那個盛世大唐,不夜長安城再也回不去了>
<張議潮死後35年,大唐也亡了。 >
<不隻是歸義軍,還有安西白發軍,大唐真的給了多少人遐想…算了,罵一句李隆基吧>
<吐蕃和唐真的就冤家,吐蕃亡了後65年唐也亡了…>
<晚唐就武宗和宣宗好點兒。 >
<宣宗他有啥,不就是靠著武宗留下的遺產和歸義軍得了個中興之主名頭,好意思稱小太宗>
<宣宗是最後一位正常的皇帝,武宗他幹嘛想不開磕藥磕死自己了,看看後麵的皇帝emm >
<這個剪輯得還可以,如果想多了解的可以看看隔壁up講的張議潮歸義軍。 >
<歸義軍這個名字,好諷刺,李忱隻學到了太宗的形沒學到實,極度猜忌張議潮不願將河西節度使的稱號給他,隻給了個他歸義軍節度使的稱號 >
……